APP下载

关于对新形势下民政工作的认识

2017-07-20王立标

中国民政 2017年12期
关键词:民政工作民政群众

◎ 王立标

关于对新形势下民政工作的认识

◎ 王立标

重视分析形势,是我们党重要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也是我们做好民政工作的首要课题。形势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民政工作也随之一直在变。深化对新形势下民政工作的认识,必须回答民政工作是什么、为什么,变了什么、什么没变,必须结合国际国内、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结合不同时期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和阶段性任务,结合民政工作本质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系统研判。

第一,从民政工作本质特征来认识新形势下民政工作。从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也就是说社会一直处于发展变化中。但不管社会形势如何变,都是万变不离其宗,民政的宗就是民政的宗旨、目的,就是要回归到民政的“原教旨”、民政的本质特征。从概念上说,“民”是指庶民、黎民、平民或老百姓,“政”是指众人之事,“民政”也就是“老百姓的事情”。从我国古代历史来看,随着阶级和国家的产生,统治阶级就认识到“民事不可缓也”,要采取措施“以便民事”,民政与百姓疾苦、社会安定、国家兴衰紧密相联,成为解决群众生活困难、维护国家政权稳定的重要工作。从新中国历史来看,虽然政府管理部门在名称上叫内务部或民政部、甚至一度被撤销,但民政工作从没有中断过,民政工作在党和国家大局中始终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随着社会发展变化,国家治理方式日益精细化、专业化,民政工作更多集中于保障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维护基层社会的和谐稳定。从国际比较看,虽然各国政治制度不同、政府有大有小、治理方式有别,但都有与民政工作相关的内容。民政的英译是civil affairs,也就是人民的事务。甚至可以说,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民政工作。总之,民政工作主要为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服务,为特定时期国家工作大局服务。

在此基础上,我们要正确看待关于民政三个基本问题。一是正确看待民政工作可变性问题。社会在变,民政也在变。人在不同成长时期会有不同的疾病,社会在不同发展阶段也会有不同的问题。有的问题解决了,但又会有新的问题产生。做民政工作就像给社会治病一样,为了解决特定时期特定的社会问题,为了修复社会功能,让社会这个生命体正常有序运行。所以,民政工作就一直处于调整变化之中,职能有增有减、业务有进有退。二是正确看待民政工作多元性问题。民政工作是与人打交道的工作,本质上是一项群众工作、社会工作,社会问题的多元性决定了民政工作的多元性。民政工作点多面广、业务多元,在民政理论和实践工作,难以一种概念或名称统领民政工作,这也是民政工作区别于其他工作的特性所在。三是正确看待民政工作重要性问题。民政工作理念与党的根本宗旨高度契合,民政工作特征与人民政府服务属性浑然天成,民政工作是最能代表党和政府形象的工作,在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为困难群众提供物质帮助,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也是人民政府的最基本的职责、最底限的义务,必须坚持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理念,充分发挥民政的职能作用。

第二,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来认识民政工作。到2020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我们党作出的庄严承诺,是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也是当前民政工作最紧迫的形势。同时,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经济增速正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增大,公共财政收入增速放缓,财政收入的减少与民生保障等支出刚性存在矛盾。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也是做好民政工作的大逻辑。民政既依赖于经济基础,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只要把民生保障的底线兜住,就可以缓解社会压力,激发社会活力,为宏观经济“稳”和微观经济“活”创造条件。

做好新形势下的民生保障工作,要把着眼点更多放在保基本、兜底线和“雪中送炭”上,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处理好需要和可能、当前和长远等关系,让困难群众享有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基本生活保障。既要在现行经济发展基础上、现有财政保障条件下,采取精准有效举措,把该保障的切实保障好、保障到位,确保有限财政资金都花在刀刃上,实现“精细保障”“精明保障”。特别是农村贫困群众如期脱贫,是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大的短板,这其中又以残疾人、孤寡老人、长期患病者等无业可扶、无力可脱的贫困人员最为困难。要加强农村低保同扶贫开发有效衔接,加强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保障,确保应保尽保、应扶尽扶,避免一保了之、一兜了之。也要及时分析经济运行态势和长远发展趋势,及时适当调整保障标准和范围,引导群众对基本生活保障的预期,防止产生不切实际的过高期望,使民生保障成为经济发展的动力而不是阻力。

第三,从当前我国社会新特征来认识民政工作。当前,我国社会处于大转型、大流动、大变革的时期,城市规模膨胀化、人口集聚化加剧,农村村庄空心化、家庭空巢化问题突出,人口老龄化和家庭少子化问题并发,社会矛盾问题多发易发,不稳定、不可预期的社会风险增多加剧。人民群众的公平意识、民主意识、权利意识不断增强,信息科技创新日新月异,网络社会和现实社会交互影响,社会问题的复杂性、艰巨性、敏感性明显加深。这就需要落实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基层社会治理的正确方向。要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有效发挥基层政府主导作用,注重发挥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基础作用,统筹发挥社会力量协同作用,形成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政府主导的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发挥社会组织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一手抓积极引导发展,一手抓严格依法管理,充分发挥社会组织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服务行业的作用。发挥专业社会工作人性化服务、柔性化管理、社会化运作的治理优势,为人民群众尤其是困难群体、特殊群体提供关爱服务,帮助解决个性问题,促进社会融合。

第四,从我国周边地区形势新环境来认识民政工作。当前,我国周边地区形势发生着深刻而复杂的变化,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的同时存在,潜在风险加大,呈现出总体稳定与局部动荡并存的局面。我国国防和军队改革这场整体性、革命性的变革,已取得重大突破。拥军优属、优抚安置是民政最传统的一项工作,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是民政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民政部门要服务于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围绕服务于能打仗、打胜仗的军事斗争准备,助推军队改革顺利实施。面对涉军政策保障体系不健全、不同群体待遇不平衡、服务体系建设相对滞后、一些复转军人诉求日益增多的问题,要把退役军人安置保障工作纳入国家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大局中,主动适应国家改革的大形势,拿出特殊倾斜措施,解决好退役军人的实际困难。

第五,从全面从严治党这个最大的形势来认识民政工作。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中国最大的国情、最大的形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到工作全过程、各方面。民政工作是党和政府的重要工作,做好民政工作首先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提高政治站位和政治觉悟,站稳政治立场,增强政治定力,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站在党和国家大局上想问题、做事情,把民政工作具体要求同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衔接起来、统一起来,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民政工作的决策部署,在大局中找准民政工作合理定位。要用全面从严治党的部署要求、思维方式、方式方法统领民政事业发展、统领各项业务工作,防止党建和业务“两张皮”。总书记说,中南海要始终直通人民群众。民政部也要始终直通人民群众,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脑中,怀着为民之心、爱民之心,多为群众谋实事办好事解难事,让人民群众从民政工作中有更多获得感。

(作者单位:中央纪委驻民政部纪检组)

猜你喜欢

民政工作民政群众
带着“民政题”与总书记面对面
别样的春节,一样的温情——在“就地过年”中感受“民政温度”
冬奥会中的“民政身影”
坚定履行新时代光荣使命——党的十九大以来民政工作综述
多让群众咧嘴笑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数说加强基层民政工作
在加强基层民政工作中需要加以推动的重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