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友捐赠”背后的隐忧

2017-07-20

中国民政 2017年12期
关键词:浙大母校校友

“校友捐赠”背后的隐忧

5月初,很多人的朋友圈都被一个消息刷屏:“11亿元!浙大获史上最大校友企业捐款,刷新国内最高金额纪录!”11亿元的数字吸引了无数人的眼球。随着时间的推移,舆论也从一开始疯狂地点赞和各种羡慕嫉妒恨的评论逐渐回归冷静和理性,甚至开始有所担忧起来。

据《钱江晚报》报道,捐赠方表示捐赠是以公司名义,并不是个人。这些捐赠将用来设立“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遂真教育发展基金”,不是一次性付清全部捐款,而是持续10年共计捐赠11亿元。当问及,为什么是11亿?又为什么分10年?捐赠方回应说:“基金规模120亿,每年的预期收益10%是很保守的。十年磨一剑,11亿也代表校友们对母校的一心一意。”

《中国经济周刊》很快提出了质疑,“学校如何保证未来10年这11亿能到位?”“基金投资如果未能达到预期,不够的钱从哪里出?”“如何避免以捐赠为名形成的利益勾结?”……《南方都市报》也指出,这和捐赠给校方,由校方来使用捐赠经费不同。这次似乎是捐赠方和浙大教育基金会搞合作,进行市场化运作。很有可能的模式是,捐赠方拿一笔钱挂在浙大教育基金下面,然后以浙大教育基金名义运作,如果所有收益部分全部归属浙大,那就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如果双方对收益部分进行分成,那就不属于捐赠,而是商业合作了。对于基金负责人所称的“多方共赢”,需要说清基金的运作,各方究竟“赢在哪里”。因此,面对巨额捐赠,激动过后还是要冷静,冷静,再冷静!

《光明日报》发表评论认为,强调“史上最大”并无多大意义。对于国内高校而言,更重要的是扩大捐赠基础,建立起校友反哺学校的长效机制。这道出了当前国内高校校友捐赠的痛点。近年来,我国高校校友捐款呈大规模递增的良好态势,为高校扩大建设资金来源提供了重要支撑。但相比国外高校,国内高校办学经费来源中的校友捐款所占比例仍然偏低。而且,国内高校校友捐款存在结构性问题——捐款主要以精英校友为主,普通校友捐款很少。调查显示,国际知名高校的校友捐赠率,即每百名校友中向高校捐赠者所占比例,平均在30%~40%,有的甚至高达60%以上,而国内高校校友平均捐赠率不到5%,差异悬殊。中国高校的校友捐款相对于外国高校无论是规模上还是数额上都是有很大差距的,究其原因,主要是捐款的资金运用不透明、受体制影响较大、校友对母校没有认同感等等,这些需要中国高校去改变。“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植根于感恩之情的捐赠是高校的宝贵财富,但要推动校友捐赠良性循环,让高校获得源源不断的建设支持,还需综合施策。

北京语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部副教授余蓝表示,吸引国内外捐赠的能力将成为影响我国大学全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而吸引捐赠资源的能力则取决于组织筹款与捐赠管理的专业化与治理水平。由于缺乏完备的捐赠制度和配套体系,国内一些高校在收到捐款后,往往未及时公布去向、如何使用、有无审计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校友捐赠的热情。

这次“11亿元校友捐赠”无论是一场“噱头”,还是一次真情实意的捐赠,已然引发了全社会对“高校捐赠”的思考。从这点上看,事件背后的诸多隐忧也许正是日后出台政策的依据和方向。

猜你喜欢

浙大母校校友
学习校友大名人 争做校园小名人——澄江中心小学以校友大名人引领校园小名人成长
告别母校
有趣!浙大的实践课让网友羡慕不已
你知道爱因斯坦的母校在哪儿吗
香港服装学院专场发布
母校情
Jin Yong’s ZJU Years: “Wisdom is the Goal”
校友风采
浙大全球农商研究院
亲爱的母校,你还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