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瞻仰包孝肃公祠

2017-07-20杨胜利

支部建设 2017年20期
关键词:包公包拯长廊

□杨胜利

瞻仰包孝肃公祠

□杨胜利

这次去合肥,让我流连忘返的是一处人文景观,即埋葬有北宋名相包拯的包公祠。

包拯(999~1062),北宋政治家,字希仁,出生于合肥市肥东县解集乡小包村,卒于开封,享年62岁,生前官拜宋龙图阁直学士、礼部侍郎、开封府尹。“包公”是后人对他的尊称。

包公祠全称为包孝肃公祠,位于合肥市包河区包河公园的香花墩小洲上,四面环水,收敛着包拯及其夫人、子孙的遗骨。“孝肃”二字,是宋仁宗在包公死后赐给他的谥号,以评价、肯定包拯的忠孝一生。据《庐州府志》记载:“香花墩,包孝肃读书处,蒲苇数重,鱼凫上下,长桥径渡,竹树阴翳。”包公祠始建于公元1066年,是国内外包公祠和包公庙的鼻祖,清末李鸿章捐银重修。包公祠由包公故居和包公墓两部分古建筑群组成。

包公故居呈现江南园林风格,虽地处市区,但小桥流水,亭台楼阁,锦鲤清波,奇古嶙峋,小桥两侧荷塘相映,与长廊边竹林浑然一体,给人以幽静怡然的感觉。这对于久居北方的我来讲,能够真正体会到“惬意”这两个字的含意。时值上午9时许,晨练的人们尚未散去,在绿树掩映下,有练拳的、跑步的,还有一群估计是黄梅戏票友在排练演唱。虽是炎热的七月中旬,若在太原估计是出门都要大汗淋漓的,但在这里,竹林和长廊间竟有习习凉风掠过,仿佛能听到900多年前幼时包拯和一群学童的朗朗读书声。就是从这条长廊出发,顺着包河,走出了中国一代名相。

从包公故居出来往东走,就是陈列包公生平事迹的大殿、二殿。大殿中央端坐包拯的高大塑像,壁嵌黑石包公刻像,威严不阿,表现了“铁面无私”的黑脸包公的凛然正气。坐像两旁陈列着历史文物,如包公墓出土的碗、盏、木俑和普通砚台等。山墙上镶嵌有反映包公政绩的彩陶壁画,壁画边缘有龙凤图案。

既然是“包青天”故居,自然少不了清正廉洁的主题。二殿陈列的一则包公家训令我颇受感动:“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至今,这则家训对于为官从政者仍有教育意义。

从陈列馆出来往东,有一座“廉泉”。之所以说一座,不说一口,是因为廉泉在一座六角亭内,在绿树的掩映下分外醒目。亭栏顶端雕有浮龙,晴天白日,龙影映人井底,随着井水晃动,如龙飞舞,俗称“龙井”。清末举人李国苇根据传说写了《井亭记》,发出“抑或孝肃祠之井为廉泉,不廉者饮此头痛欤,是未可知也”的议论,世人改称“廉泉”。传说,廉泉有一种特别神奇的地方,就是会因不同的人产生不同的味道。普通老百姓喝了会解渴;清官喝下去,清冽可口,甘醇香甜。但是,如果贪官喝下去,必定苦涩难咽,像有芒刺封喉,而且当场头痛欲裂、无药可医,唯一能够减缓病痛的偏方是,喝一碗狗尿。虽是传说,但肯定也寄托了人们良好的愿想。

离开包公祠时,我在电子留言簿上写下“从政楷模,道德榜样”八个字,算是对这位北宋名相的缅怀和致敬吧!

猜你喜欢

包公包拯长廊
送《包公家宴》,享德育大餐
包拯的脸是怎么变黑的
包公吃鱼
“女包公”
包拯智擒偷锅贼
包拯:我的好名声多亏了欧阳修
漫画长廊
包公与魔镜
漫画长廊
漫画长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