虢仲铜盉年代略考
2017-07-19辛军民
◎辛军民
(三门峡市虢国博物馆,河南 三门峡 472000)
虢仲铜盉年代略考
◎辛军民
(三门峡市虢国博物馆,河南 三门峡 472000)
20世纪90年代初,在河南省三门峡市上村岭虢国墓地进行的第二次考古发掘中,出土了两件铸有“虢仲”铭文的铜盉。这里对这两件铜盉的铸造年代及相关问题进行了粗略的考证。
虢国墓地;虢仲;铜盉;春秋早期
20世纪90年代初,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河南三门峡市北郊上村岭虢国墓地进行的第二次大规模考古发掘中,发现了两件铸有“虢仲”铭文的铜盉。铜盉是中国古代重要的铜礼器之一,它始于商代,盛行于商晚期和西周,春秋中后期逐渐消失,其主要功用是用做酒器。王国维先生在《说盉》云:“盉之为用,在受尊中之酒与玄酒(水)而和之而注之于爵。”因此,在商周时期墓葬中随葬铜盉也是墓主身份地位的象征。这里对虢国墓地出土两件虢仲铜盉的铸造年代及相关问题作一探讨,以求教于方家。
一、虢仲铜盉的形制与纹饰
这两件铸有“虢仲”铭文的铜盉,均出于三门峡上村岭虢国墓地虢仲墓(M009)中。其形制基本相同,皆有盖,盖面中部向上隆起,顶部有握手,盖边缘附一环形钮,子口,在盖顶部均铸有“虢仲乍旅盉”五字。器口为椭长方形母口,较直,厚圆唇,短束颈,腹腔呈侧置的椭圆扁鼓形,前有流,曲而上扬,后有作龙首吐舌下弯成半环形的器鋬,器鋬上端有一环形钮,鋬钮与盖钮之间原应有链条联系,腹下附四足。
虽然两件铜盉的形制和铭文内容基本相同,但纹样、大小和铭文款式各不相同。其中一件铜盉较完整,通高24.2厘米,通长32厘米,口长边9.2厘米,短边8厘米,腹腔长径18厘米,短径14厘米,腔体厚8.8厘米(图1—3)。此盉的盖顶部握手呈盘龙形,头部有犄角,盘龙昂首前视,盘旋而卧,胸前双爪着地,耳、目、卷鼻俱全;流为四足伏龙形流,器鋬上端应有一环形钮(已缺失),腹下附人形四足。盖顶龙身饰鳞纹;腔体正背面中部各饰一周有珠重环纹;前后侧面上中部饰一S形无目窃曲纹,其两侧又各饰一竖行有珠重环纹,管流龙身与腿部饰鳞纹。器足人形均作蹲坐状,裸体,大耳,面目清秀,乳房高隆,双手反背于身后,应为女性奴隶形象。盖顶部的铭文款式为一行五字,即“虢仲乍旅盉”。
图1 虢仲铜盉一
图2 虢仲铜盉一盖铭
图3 虢仲铜盉一铭文拓片
另一件铜盉的盖残破,流及鋬上的龙首双耳残缺。通高23.3厘米,通长22厘米,口长边6.6厘米,短边4.6厘米,腹腔长径13.6厘米,短径5.8厘米,腔体厚6厘米(图4—6)。
这件盉的盖顶部握手呈凤鸟形,尖喙圆睛,昂首突胸,高冠。盖边缘的环形钮已大半已残缺;鋬上端的环形钮略残,腹下有四扁足。腔体正背面中部各饰一双首龙纹,外围绕以两组作中心对称的斜角C形无目窃曲纹,前后侧面上饰变形窃曲纹,足上饰简易兽形纹。在盖顶部两侧铸有铭文二行五字(“虢”字因器盖残破,仅剩“虢”字左边),为“虢仲乍旅盉”。
二、虢仲铜盉的年代
关于出土“虢仲”铜盉的虢仲墓年代,学术界主要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是以蔡运章先生[1]和发掘者姜涛先生[2-3]为代表,他们从该墓中出土器物的形制、纹饰和铭文风格以及墓中出土的墨书遣册中有周宣王时期大夫“南仲”之名字等来判断,认为此墓的年代应属西周晚期的宣王时期,其墓主虢仲是西周晚期的显赫人物——辅佐周厉王南征淮夷、酿成国人暴动、被史书称为嬖臣的虢公长父;另一种是以赵世刚先生等为代表[4],他认为虢仲墓出土墨书遣册中的“南仲”并不是周宣王时期的大夫“南仲”,不能凭此把虢仲墓定为西周晚期。根据我国编钟的发展规律,编钟在西周早期多为三件一组,至西周晚期才出现八件一组,而且这时均为甬鈡。至于钮鈡是在春秋时期才出现的,最早有明确年代可考的是淅川下寺M1出土的“敬事天王”钟,其时代为春秋中期前段。虢仲墓中虽出土有八件甬钟,但也出土八件钮钟,故将虢仲墓定为春秋早期晚段。笔者认为,将虢仲墓的年代定为春秋早期是妥当的。
图4 虢仲铜盉二
图5 虢仲铜盉二盖铭
图6 虢仲铜盉二盖铭文拓片
首先,从虢仲墓出土的铜礼器看,主要器种虢仲鼎为立耳,浅球形腹,蹄足,上下腹均有纹饰;虢仲鬲为宽平沿,裆近平,蹄足,腹上有扉棱;虢仲方壶则下腹垂鼓,高圈足,纹饰较粗浅;虢仲圆壶为束颈,垂鼓腹等,这分别与晋侯墓地M93和M63出土的同类器物相同或相似,而晋侯墓地M93和M63的时代属春秋早期[5-6]。因此,虢仲墓的年代也应定为春秋早期,至于墓中出土的两件虢仲铜盉年代下限也当在春秋早期无疑。
其次,从两件铜盉的铭文看,盉盖的顶部均有“虢仲作旅盉”的铭文字样。其文体虽然保留着诸多西周晚期的金文特征,但已出现春秋早期的特点。此时文体已全部线条化,字迹已从西周早期的结构严谨、凝重稳健和波磔厚重之笔发展到两周之际字体规范、书体娴熟、刻意求工、方整优美的风格。尤其是铭文句式亦为两周之际所常见。
再次,从两件铜盉的形制看,它们的形状基本相同。上有盘龙形或凤鸟形盖,器皆为椭长方形母口,口较直,厚圆唇,短束颈,腹腔呈侧置的椭圆扁鼓形,流曲而上扬,鋬作龙首吐舌下弯成半环形,腹下附四足。从考古类型学的角度分析考虑,铜器与陶器相比,陶器易碎,铜器的使用延续时间一般较长。因此,这种铜盉的形制均与虢国墓地M2001国君虢季墓[7]、西周晚期陕西出土的铜盉[8]和晋侯墓地M31所出铜盉[6]等形制相似或相近。
此外,从这两件铜盉上所饰的凤鸟纹、窃曲纹、龙纹以及鳞纹等,也是两周之际所常见的纹样。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把虢仲墓(M2009)出土的铜盉铸造年代定在春秋早期早段较为合适。
三、虢仲相关的史迹
在古文献中,有关“虢仲”的记载比较纷繁。如《左传》僖公五年:“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杜预注:“虢仲、虢叔,王季之子,文王之母弟也。”又如《后汉书》东夷传载:“厉王无道,淮夷入侵,王命虢仲征之,不克。”再如《左传·桓九》曰:“秋,虢仲、芮伯、梁伯、荀侯、贾伯伐曲沃。”等等。从上述文献记载看,显然“虢仲”不是指的同一时期同一个人。
西周早期原封于陕西宝鸡的虢国,在西周晚期受平王东迁的影响迁至今三门峡市,上村岭虢国墓地则是被公认的一处规模宏大、等级齐全、排列有序、保存完好的西周至春秋时期大型邦国公墓,出土两件“虢仲”铜盉的M2009就发现于该墓地西北部。在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文献名“虢仲”的只有两位,即虢公长父和虢公林父。既然虢公长父(虢仲)是西周晚期的虢国国君,虢国墓地出土的这两件“虢仲”铜盉又被定为春秋早期之器,那么笔者认为“虢仲”盉铭中的“中”即“仲”,为排行,即“虢仲”,是作器者,也是春秋早期虢国的国君、周桓王时期的卿士——虢公林父。
关于此时期虢仲(即虢公林父)的事迹,虽然在传世的青铜器和金文中少见,但在史书上多有著录。
《左传·桓五》载:“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王为中军,虢公林父将右军,蔡人、卫人属焉。”《郑世家》亦有“周桓王率陈、蔡、虢、卫伐郑”的记载。从这次周伐郑的战役中可以看出,虢公林父实际上是仅次于周王的副统帅,连蔡、卫之军都归他调遣,足以说明他的地位之高。
《晋世家》云:“晋小子侯四年(鲁桓公六年)周桓王使虢仲伐曲沃武公,武公入于曲沃,乃立晋哀侯弟缗为晋侯。”《左传·桓八》亦载:“冬,王命虢仲立晋哀侯之弟缗于晋。”杜预注:“虢仲,王卿士虢公林父。”
《左传·桓九》曰:“秋,虢仲、芮伯、梁伯、荀侯、贾伯伐曲沃。”
《左传·桓十》载:“虢仲其大夫詹父于王,詹父有辞,以王命伐虢。夏,虢公出奔虞。”《周语》、《左传》和《秦本纪》中还记载有,鲁庄十九年(周惠王二年),惠王的叔父王子颓篡夺了王位,为了维护周天子的地位,郑厉公和虢公林父出兵杀掉了王子颓,重新迎回惠王,稳定了周王朝政权。
上述文献记载中可知,虢公林父(虢仲)在当时被周桓王特别器重,在王室中的政治地位非常显赫,所以他对周王室一如既往、忠心耿耿,经常替周桓王东征西讨,为维护周王朝的统治立下了汗马功劳。正是由于他屡屡兴兵,不恤民众,“不禋于神而求福”,“不亲于民而求用”,“动匮百姓以逞其威”[9],致使虢国出现了亡国之象。
此外,在三门峡上村岭虢国墓地M2013中出土有一件带铭文的醜姜铜簠,也为我们提供了有关虢仲的线索[10]。其铜簠铭文曰:“虢中(仲)乍(作)醜姜宝簠,其万年子=孙=永宝用”。醜姜铜簠为敞口,窄平折沿,方唇,斜直腹壁,腹两侧有半环状兽首形耳,长方形圈足四边正中各有一个长方形缺口。其形制与河南郏县太仆乡出土的高沿铜簠极其相似,而太仆乡铜器郭宝钧先生定为春秋早期的郑器[11]。因此,醜姜铜簠的年代也应定在春秋早期。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盉铭”中的虢仲和醜姜铜簠铭文中的“虢中”应是同一人,他就是春秋早期的重要人物,既是虢国国君又是周桓王时期卿士的虢公林父。
四、结语
M2009中出土的两件虢仲铜盉,不仅铸工精细、纹饰疏朗自然,而且造型大方得体、美观生动,堪称春秋时期铜盉中之佳品,在考古学、历史学和冶金史等方面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然而,由于铜盉制作工艺繁琐,故在以往发掘的春秋时期墓葬中出土铜盉很少,且多为制作粗糙的明器,日常生活中的实用器则更少见。20世纪在三门峡上村岭虢国墓地进行的两次大规模考古发掘中,发现的生活实用青铜盉仅有4件。其中M2009就出土2件,另两件分别出于M2001和M2012两座墓葬中。从三座出土铜盉墓葬的墓主身份看,M2001的墓主为虢国国君虢季,M2009的墓主为虢国国君虢仲,M2012的墓主则是虢国国君虢季的夫人。这些都表明,墓葬中随葬铜盉不仅是墓主生前财富的象征,也是表明墓主身份高低和权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1]蔡运章.论虢仲其人[J].中原文物,1994(2).
[2]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虢国墓地发掘又获重大发现[N].中国文物报,1992-02-01.
[3]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出土器物最多的西周国君墓——三门峡上村岭虢仲墓[M].中国十年百大考古新发现(1990~1999).北京:文物出版社,2002.
[4]赵世刚.虢国青铜器与虢国墓地年代[C]//河南文物考古论文集.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6.
[5]山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学系.天马—曲村遗址北赵晋侯墓地第四次发掘[J].文物,1994(8).
[6]北京大学考古学系,山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天马—曲村遗址北赵晋侯墓地第五次发掘[J].文物,1995(7).
[7]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三门峡市文物工作队.三门峡虢国墓:卷1[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9.
[8]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陕西省博物馆.陕西出土商周青铜器(二)[M].北京:文物出版社,1979.
[9]国语·周语·内史过论神[M].尚学锋,夏德靠,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07.
[10]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三门峡市文物工作队.三门峡虢国墓地M2013的发掘清理[J].文物,2000(12).
[11]郭宝钧.商周铜器群综合研究[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1.
(责任编辑 卞建宁)
A Brief Study on The Age of Guozhog's Tonghe
XIN Junmin
(The Guo State Museum,Sanmenxia,472000,China)
K871.3
A
1671-9123(2017)02-0020-04
2017-03-28
辛军民(1964-),男,河南三门峡人,三门峡市虢国博物馆文博馆员,主要从事文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