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核心能力视角下就业指导课程的实践创新
2017-07-19葛萍童佳红
葛萍 童佳红
摘 要:社会就业压力越来越大,高质量的就业越来越难,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讲尤其如此。如何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呢?除了专业技能,必须具备通用能力,即伴随终生的可持续发展的职业核心能力。该文在职业核心能力视角下,进行就业指导课程的实践创新,探讨高职教育中对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问题,以期提升学生的素质,提高就业质量。
关键词:职业核心能力 就业指导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6(b)-0147-02
近年来,医学生就业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挑战:一方面,高校扩招速度虽有所放缓,但每年医学毕业生数量仍在持续增长之中,医学高职院校的招生相比其他高职院校还是比较火爆,报名人数较多;另一方面,一些非医学类高职院校也开始招收护理、康复等卫生类热门专业,就业压力加剧。
1 职业核心能力的含义
如何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呢?除了专业技能,必须具备通用能力,即伴随终生的可持续发展的职业核心能力。“职业核心能力是人们职业生涯中除岗位专业能力之外的基本能力,它适用各种职业,是伴随人终生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1998年,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国家技能振兴战略》中把职业核心能力分为与人交流、数字应用、信息处理、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学习、创新革新、外语应用8种能力。我国开发研究了自己的体系,主要分为与人交流、 数字应用与人合作、自我提高、解决问题、信息处理、外语应用和创新创造这8种能力。教育部前副部长周远清说:“众多院校的实践证明,科学合理的职业核心能力训练对于即将走人职场的毕业生来说,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并使他们可以更快地适应职场不断变化的需求[1]。”
目前我国很多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就业之后出现职业核心能力与就业期望值、岗位需求等不匹配的尴尬局面。虽然用人的单位和企业提供了充足的岗位资源,但大学生无论是在品质能力还是敬业精神等方面,都存在严重的片面发展现象,所产生的结果就是我们常说的“就业难”[2]。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是国家和社会十分关注的工程,目前所有高校几乎都开设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它包括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创业教育、就业指导教育。在课程建设方面,主要以理论讲授为主,考核多是文字考试,重在知识点普及,鲜有能力方面提升。如何创新就业指导课程,有效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呢?
2 职业核心能力融入就业课程的探索
2.1 目前相关课程开展实际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逐渐被列入了高校的必修课的行列。然而,由于是一门新开设的课程,国内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的研究还不够。时至今日,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我国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尚未进入成熟阶段。它是一门实践操作性强的课程,高校一般采用传统单向输入式教学模式,学生主体地位不明显,学生难以把抽象的学术观念转变为生活中可以用到的具体事实,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2.2 学生为主体的课程创新实践
结合就业工作多年的经验,在和就业单位接触的过程中发现,就业单位的反馈是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相对较差,从学生实际以及就业需求出发,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解决问题能力国家初级模块嵌入就业指导课程。
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为便于学生交流,把全班學生分成6个小组,每组6~8人,如图1所示,方便讲课教师在下面走动观察学生,近距离接触学生。
每组选一个负责人,齐心协力想出组名并进行展示(一般以卡纸为主),这种课堂教学和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一样,对不少学生来说会相对陌生,因而要花时间讲课程的推进方式、考核方式。这种课堂就是以学生为主,教师只是辅助的作用,教师会出一个互动的题目,比如“如果你是案例中的小刘,你会怎么办”。第一环节是每个学生先自行思考,独立思考答案;第二环节是各小组进行分享交流,在组长的引领下推选出最佳陈述;第三个环节是每组的代表进行分享交流;第四个环节是教师进行讲解和点评。这样的互动式课堂,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组员间的充分合作以及小组间的竞争会让学生更有进取心,课堂气氛会更活跃。
2.3 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改变传统课程理论考试的形式,考核方式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课堂表现分数(占总分45%),包括小组互动情况、代表发言次数、发言质量等;第二部分是模拟面试分数(占总分55%),包括简历制作、现场面试以及问题回答3个部分,两部分分数综合即为最终就业指导课程的分数。
2.4 课程反馈
师生在课堂的角色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互换,课程形式较以往那种以教师为中心进行理论讲授的方式更受欢迎,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也随着课程的进行不断提升,问题解决能力、与人合作能力都得到了加强。
3 职业核心能力的提升途径
3.1 开设职业核心能力选修课
提升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的途径是多方面的,课堂教学虽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主渠道,适当增设核心能力培养的公共选修课程,比如《职业核心能力——问题解决能力》《职业核心能力——与人合作能力》。同时,提高学生对核心能力的认识,引导学生自我学习,自觉有意识地进行核心能力的培养。
3.2 开设职业核心能力培训
学生的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就业竞争力,为了提升学生的能力,在专业基础知识之外,高职院校应该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对学生志愿服务的引导,综合培养。
在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方面,每学期邀请职业核心能力测评师进行有关核心能力专题讲座,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职业核心能力在学生中的知晓率。除此之外,可以开设在职业核心能力的框架体系下,开设学生干部培训,比如《职业核心能力——与人合作能力》,改善对学生干部重使用轻培养的现象。
职业核心能力是学生必备的能力,对学生的就业和以后的职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高职院校,必须在《就业指导》框架体系下,加强教育和引导。除此之外,还应该将职业核心能力和人文素质的培养同步进行,优化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的素质,提高就业质量。
参考文献
[1] 魏晓明,姚晓丹.职业核心能力:学生就业的“独门兵器”[N].光明日报,2011-05-23(06).
[2] 陈芳.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做成功的自由职业者[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1(3):12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