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餐申遗体现的文化自信

2017-07-19陆秀清

新西部下半月 2017年6期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文化自信

【摘 要】 文章介绍了中餐文化申遗的背景,叙述了中餐文化申遗的历程,分析了中餐文化申遗失败的原因。同时探讨了中餐文化申遗的意义与定位:中餐申遗能够带来很高的经济效益;中餐申遗可以让民族文化走出国门;中餐申遗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必然产物。

【关键词】 中餐申遗;文化自信;中国传统文化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一个关于中餐申遗的提案《关于将中餐申遗提上国家战略日程的建议》引来了网友的一致拍手叫好,网友大多数认为中餐种类多样,营养丰富,而且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中餐应该而且有足够的自信走向国际舞台,代表中国形象。而中餐申遗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文化自信的一种表现,这可以使中餐成为我国形象的代言,让更多人通过中餐更加了解中国及其文化。

一、中餐申遗的背景

在文化多元化的冲击下,社会上多种主义的流行,导致了人们的价值多元化人们的信仰也随之发生了变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权威地位受到挑战;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也被国民弃之如敝履,对传统文化的教育不仅在教育体系中缺乏,而且在价值体系中也是缺失,这对世界认识中国,中国走向世界都产生了及严重的影响,同时也破坏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在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将“文化自信”作为继“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第四个自信,[1]表明无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还是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都值得我们认同,值得我们传承,也会是指导我们前进的方向的航标,而且文化自信是我们的自信之根、自信之魂、自信之力、自信之源、自信之本。[1]

而且随着世界化的步伐,中餐也已经走出了国门,并对很多外国人的日常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在美国的调查显示,每周至少有70%的美国人会吃一顿中餐,而青少年中有近40%的人喜欢中餐。在《老友记》、《生活大爆炸》等美剧中中餐的身影也是时常出现。更有甚者,美国宇航局更是将中餐中利于保存而且有营养价值的糖醋排骨列入了宇航员的航天菜单中。中国美食可谓多不胜数,而且是世界三大菜系之一,中餐在世界上已经具有了相当大的影响力,在最近公布的环球国家形象报告中,中餐也已经成为中国的代表符号之一,但就是在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却没有中餐的位置,这不能不说是中国人的遗憾。

二、中餐申遗的历程

中餐申遗并不是直到今年才有的行动,中国烹饪协会在2008年就作为申办主体负责中餐申遗,中餐在2011年报送“传统烹饪技艺”作为第一次申遗的项目,选送的项目由于缺乏经验不符合申遗要求,所以连国家文化部的审核批准都没有通过,最终结果是连预赛名单都没有进,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没走出国门。[2]

中餐走向世界舞台的主要经历包括:中国烹饪协会在2010年、2015年分别举行了“中国美食走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活动;并且,中国美食还在2013年走进纽约联合国总部。

申遗最近一次“折戟”是在2015年3月,中国烹饪协会以文思豆腐羹、广式烧鸭、杏香虾排、五香冻羊糕、剁椒蒸鱼扇、扬州炒饭、梅干菜焖牛排、蒜香鸡翅等精美的菜肴作为申遗项目。但这些精美的菜肴都不是老百姓餐桌上的家常菜,只能在饭店的餐桌上才能一饱口腹之欲,缺少了文化的认同感,更少了人们在吃过之后产生的归属感。

在2016年1月,山东曲阜也力推作为鲁菜分支的孔府菜申遗,申遗正在进行中。孔府菜是产生于宋代,在清乾隆年间发展至鼎盛的一種菜系,它主要用于接待达官显贵,并作为宴饮的一种菜系,并不是普通百姓可以随意品尝的。由此可见,孔府菜历史固然悠久,然而却与普通民众距离较远,在民众心目中缺乏认同感与归属感。

中餐申遗两战两败,随着人大代表将中餐申遗作为提案提到两会上讨论,相信中餐申遗成功的步伐将会加快,而中国的餐饮文化也将更加快速的走向世界,产生更大的影响力。

三、中餐申遗的意义与定位

作为一个饮食大国,中国有着各具特色的八大菜系,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民族文化等都有密切的联系。不同的菜系代表了不同的餐饮文化,虽然中餐进行了数次申遗,但遗憾的是作为世界三大菜系的中国菜系始终没有进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是申遗过程中,没有把握好文化与中餐的结合,没有把握好人们对于中餐在文化上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的来源。

中餐申遗既是对于以中餐为代表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好评与认可,也是打造好中国名片的重要一步,所以我们不能忽视中餐所蕴含的独特的餐饮文化,不能忽视中餐在普通老板姓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更不能忽视中餐所体现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中餐申遗的行为是我们文化自信的一种体现,中餐申遗对于国家、社会、个人都有更要的意义。

1、中餐申遗能够带来很高的经济效益

如果中餐申遗成功,中餐的知名度也会随之提升,将会使更多的国家、地区知道中餐、认可中餐,这将会带动以中餐为代表的独特的餐饮文化在世界各地的繁荣发展,并为中餐产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为当地的经济发展贡献力量。而反过来看,如果中餐申遗成功,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随着知名度的增加,中国的饮食文化不仅得到了进一步的弘扬,而且也将会使有关部门投入更多的精力来对中餐进行保护,对中餐文化进行保护。

2、中餐申遗可以让民族文化走出国门

中餐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以水果、蔬菜、肉类、大豆等作为食材,讲究荤素搭配,营养全面,膳食合理,相比外国的薯条、热狗等食品,算的上是健康食品了。在世界营养学方面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并给世界树立了健康饮食和合理膳食的榜样。

作为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餐饮文化,中餐蕴含了浩如烟海的中国文化,随着在世界舞台上中国身影的日益活跃,外国人也逐渐看到了中餐的文化内涵,了解中国的餐饮文化、养生文化、休闲文化等。而中餐的世界化也将会带着民族文化进一步走向国际舞台,让世界对中国更加了解,这也是一种提升和输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方式。

3、中餐申遗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必然产物

近年来,一批中餐馆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快速推进在沿线国家或地区也迅速发展起来。在印度,街上大大小小的中餐馆是鳞次栉比,带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炒菜、拉面、火锅等都能吃到。近年来,在国外的大街上,不仅能看到排队买国产手机的景象,更能在节假日的时候看到排队吃中餐的景观。“一带一路”建设,将中国文化带到了沿线国家和地区,而中餐馆也随着“一带一路”的建设步伐,走向了这些国家和地区,并在当地产生了积极影响。

中餐申遗,带来的不仅是经济效益,更多的是对于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保护,带来的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增强,带来的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创新,带来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与创新。

【参考文献】

[1] 赵付新,孙道壮.习近平文化自信观论析[J].社会主义研究,2016.05.

[2] 吴颖.中餐申遗还得过四道坎[J].北京商报,2014.08.12.

【作者简介】

陆秀清(1992-),甘肃榆中人,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党建.

猜你喜欢

中国传统文化文化自信
融媒体时代如何践行基层群众文化自信
浅析习近平“文化自信”的四个维度
论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从《百鸟朝凤》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河南民歌的艺术特征分析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