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西藏“面向南亚开放大通道”建设

2017-07-19秦婷

新西部下半月 2017年6期
关键词:西藏自治区一带一路

秦婷

【摘 要】 西藏自治区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具有前沿地带和枢纽位置的重要作用。建设面向南亚开放大通道,与南亚邻国的政治和外交关系是先决条件,设施联通是物质载体和关键因素,贸易畅通、边贸发展是重要目标和任务。加强与尼泊尔、印度等国的政治互信,进一步完善西藏区内外鐵路网,加快建设内联外接桥头堡,促进边贸发展和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是“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 “一带一路”;西藏自治区;南亚大通道

“一带一路”战略自提出、推进三年多以来,其建设由点及面、从无到有,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已形成一系列重要建设项目和各国共商、共建、共享的局面,为沿线国家和地区注入了新的增长动力,开辟了共同发展的巨大空间。2016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上强调,“以钉钉子精神抓下去,一步一步把‘一带一路建设推向前进,让‘一带一路建设造福沿线各国人民。”

西藏自治区地处国家向西南开放的前沿地带,也是“一带一路”战略中面向尼泊尔等周边国家的枢纽位置。2015年3月28日国家三部委对外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简称“一带一路”战略)中,将西藏自治区的具体任务确定为“推进西藏与尼泊尔等国家边境贸易和旅游文化合作”。同年8月,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明确提出“将西藏建设成为我国面向南亚开放的重要通道”,而南亚地区在“一带一路”战略中,是路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同时拥有中巴和孟、中、印、缅两大经济走廊,区域合作和开放市场潜力巨大。因此,“一带一路”和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政策,为西藏发展提供了最直接、最现实的重大历史机遇和更清晰的发展方向。

“一带一路”战略倡导“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本文将重点围绕这“五通”中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对近两年尤其是中央六次工作会以来西藏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面向南亚开放大通道的情况进行梳理,阐发问题,提出建议,为稳步有序推进“一带一路”和面向南亚大通道建设提供行动参考。

一、与南亚邻国的政治和外交关系是建设面向南亚开放大通道的先决条件

西藏在南亚主要与尼泊尔、印度、不丹三个国家接壤。尼泊尔是中国的传统友好国家,其前总理奥利于2016年3月访华期间表示,尼方对“一带一路”很有信心,也有很高的期望,并与中国签署了包括交通、贸易、能源等在内的10项合作协议,表达了其希望从“一带一路”倡议中获益的强烈意愿。而作为南亚地区“霸主”的印度,对“一带一路”仍有所顾虑,一是成本巨大,印度担心无法获益,不愿投入;二是所经地区争议、动荡,如中巴经济走廊经过克什米尔地区,“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经过缅甸不稳定地区;三是担心被中国包围,从海、陆两方面恶化其安全环境。印度对“一带一路”的观望,可能使得周边国家陷入地缘政治角力的矛盾。2016年8月尼泊尔新任总理普拉昌达上台后,第一时间首访印度,努力修复上届政府与印度的紧张关系,不仅证明了印度对加德满都政府的影响力,同时表明尼泊尔在努力重新平衡与中印两大邻国的关系。尼此前一再表示的希望加入“一带一路”战略,以及我方希望其成为中印之间的桥梁,进而推动中、尼、印经济走廊建设的想法受到印度的强烈抵制,可尼泊尔又难以摆脱对印度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依赖,因此中国与尼泊尔前总理奥利达成的许多“一带一路”合作协议很有可能受到影响。此外,不丹王国目前尚未与中国建交,其与我国西藏的各种联系仅仅限于民间交往的层面。因此,要想成功建设面向南亚开放大通道,我们不得不首先考虑并解决好与南亚周边国家的政治和外交关系。

二、设施联通是面向南亚开放大通道建设的物质载体和关键因素

目前西藏正积极争取中央政府支持,整合各方资源,推动铁路、公路、航空综合一体交通网络的建设。但西藏通往尼泊尔、印度的公路数量仍旧不多,脆弱且维修成本较高。铁路运量在各种运输方式中所占比例依然偏低,在2014年西藏货运量构成中,铁路只占21.22%;客运量中铁路占10.93%,低于公路和航空运输量。此外,与相邻省区云南、新疆的联通不够便捷,巴基斯坦瓜达尔港的开航,预示着中巴经济走廊的激活,将会带动以喀什为枢纽的南疆区域发展,但新藏铁路的建设目前还存在争议,西藏短时间内无法通过铁路连通中巴经济走廊。总之,西藏与周边省市的互联互通是面向南亚大通道建设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只有全面实现内联,拉萨、日喀则才能真正成为外通的桥头堡和重要枢纽。

三、贸易畅通、边贸发展是建设面向南亚开放大通道的重要目标和任务

“一带一路”战略立足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目前西藏已与全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往来关系,尼泊尔仍是最主要的贸易伙伴,西藏与尼泊尔双边贸易在西藏外贸总值中占比接近60%,截至2015年,边境小额贸易在西藏外贸进出口总额中的占比达到62%。因此,西藏与尼泊尔等国的边境贸易是南亚大通道建设中经贸合作的重要内容。

虽然近年来西藏沿边开放进程加快,但存在的问题依然非常多。首先,口岸基础设施和边贸市场建设滞后,受自然、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口岸的通讯设施,能源供给,信息传播等条件比较差。尼泊尔去年发生的地震,使我国为中尼边贸所建公共设施严重瘫毁,对樟木口岸的影响几近毁灭,外贸进出口总值出现大幅减少。其余的吉隆、普兰、亚东(边贸市场)和日屋口岸等,基本的、主要的功能就是为双方边民提供互市贸易和旅游文化交往服务等,其他的贸易方式尚未充分开展。这种初级形态边境贸易方式,其作用也仅限于富裕边民、活跃市场等基本层面,距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所赋予西藏的职责和要求差距较大。其次,边民互市和从事边贸的企业规模较小、对南亚国家的贸易中西藏本地产品所占比例较低、通关手续复杂、边贸交易地点不固定等问题也非常突出。

在“一带一路”和南亚大通道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立足实际、把握问题、少走弯路。

四、加强与尼泊尔、印度等国的政治互信,做尼泊尔靠得住、信得过的伙伴

我方应充分理解尼泊尔政治、社会的现状和普拉昌达政府的无奈处境,但不能单纯地等待尼泊尔国内政治发生变化,中国希望与尼泊尔实现互联互通,建设面向南亚的大通道,在今后对尼的政策上就应该让其感觉到中国是在关键时刻靠得住的朋友。精心营造双方经济贸易联系蓬勃发展的氛围,进一步发挥好从尼泊尔走向南亚的转口平台作用,尽力帮助尼泊尔提升加工和出口能力以及水电能源设施,力争使西藏与尼泊尔的贸易、旅游和文化合作成为与南亚国家新型关系的典范。对印度方面,应以地缘经济合作的共赢思维宣传中国与南亚国家的发展关系,以削弱印度战略界所秉持的对地缘政治竞争的主观认识和偏见,让其明白我方并非是要与印度争夺在尼泊尔的影响力,对尼泊尔的援助只是“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基本方针的体现,只希望包括尼泊尔在内的周边国家能够从中国的发展中获益,希望通过推动中、尼、印经济走廊建设,以促进中国、尼泊尔、印度的共同发展和繁荣。在加强与印度和尼泊尔的经济和基础设施合作的同时,还应该更多地加强政治和人文交流,尝试建立多边对话协调机制,打造命运共同体,造福三国人民,以更好地实现“一带一路”在南亚的推进,同时也为中国西南边疆的稳定安宁营造良好的战略屏障。此外,应创造性地开展与不丹王国的多渠道贸易文化联系,为以后正常化的经贸合作与文化交流营造氛围,也为日后两国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创造条件。

五、进一步完善西藏区内外铁路网,加快建设内联外接桥头堡

外接方面,尽快完善并评估南亚大陆桥战略构想,打通中国—南亚铁路联运通道,即以西藏内部铁路网为依托,延伸日喀则—江孜—亚东、日喀则—樟木、狮泉河—普兰以及日喀则—吉隆的支线铁路,以亚东、樟木、普兰、吉隆为纽带,接入尼泊尔,进而连通印度,届时将形成从内地经西藏进入南亚地区的国际铁路通道,为建设面向南亚开放重要通道和“环喜马拉雅经济合作带”提供坚实保障。内联方面,尽快完成包括新藏、滇藏铁路在内的“两纵两横”铁路网络中长期规划和论证,使西向实现与中巴经济走廊的对接,东南向实现与“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真正联通,使拉萨、日喀则真正成为连接我国西南、西北和南亚的内联外接的桥头堡,进一步提升西藏横跨“心脏地带”和“边缘地带”的地缘政治、经济价值。尽管打造以上铁路网是一个中长期任务,但为了早日与南亚大陆对接,就必须考虑投入更多的经济力量,同时在具体规划与建设过程中,需要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和国际合作。此外,西藏应制定一系列内引的优惠政策,与周边省区及“一带一路”沿线省市合作建立对外商贸平台、工业园区等,互相学习和借鉴,共同打造面向南亚的贸易大通道。

六、促进边贸发展和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

不断完善口岸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延伸点,日喀则要找准优势和定位,提高经济发展的引领、带动、辐射能力,加强口岸所在地城镇化建设,提升边境地区发展水平,加快“电子口岸”建设以及边贸市场和现代物流中心建设。西藏暂不具备口岸全面开花的条件,应该建立边贸示范区,重点打造吉隆口岸,尝试在吉隆推进“三日免签”政策、设立“免税店”,考虑放宽边民互市贸易进口种类和免税额度,在加大对吉隆口岸开放力度的基础上,逐步加大其他适宜口岸的建设和开放力度。推进中尼边境经济合作区、口岸边贸自由区的申建。积极向国家申报出口加工区、物流仓储园区、口岸保税区和空港保税区等,经过缜密筹划和科学论证,超前性的谋划、打造西藏面向南亚国家的立体性、寬领域交流合作平台。组织相关人员深入区内外贸企业、特色优势产业、尼泊尔等地开展有针对性的调研,把握南亚国家的产业结构和民众的消费特点,不断增加自产产品在出口中的比重,走特色产品的出口之路,增强中小外贸企业的区域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总之,西藏融入“一带一路”及面向南亚大通道建设,就是在中国和南亚相关国家政治互信的基础上实现互联互通,进而发展经贸、促进人文交流,最终实现互利共赢,和谐稳定。而这又是一个长期探索的过程,其建设不会产生立竿见影的利润来补偿巨大投资,应该树立长远的眼光和坚定的信心,只要有足够的实力和毅力,相信面向南亚的大通道定能跨越喜马拉雅,使天堑变通途。

【参考文献】

[1] 苗杨,蒋毅.融入“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推动西藏跨越发展[J].当代世界,2015(1)71-72.

[2] 毛海阳.西藏对接“一带一路”战略的历史渊源和现实意义[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15(4)60-68.

[3] 荣朝和.青藏铁路在西藏交通时空结构演变中的作用[J].中国藏学,2016(2)62-71.

[4] 陈敦山.西藏积极融人“一带一路”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32-37.

【作者简介】

秦 婷(1989-)女,汉族,山东泰安人,硕士学历,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研究方向:西藏及四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一带一路与藏区发展.

猜你喜欢

西藏自治区一带一路
关于西藏自治区农家书屋工程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探讨
投入产出分析视角下西藏自治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