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半城市化现象解决途径探究

2017-07-19张蓥杨璐刘文茜

新西部下半月 2017年6期
关键词:解决途径西安市现象

张蓥 杨璐 刘文茜

【摘 要】 本文从分析各国在发展中应对半城市化问题的方法入手,结合国内颁布的相关提案和法律,对照调研走访阶段所得到的民众心声及需求,提出缓解或解决西安半城市化问题的对策和方法,以期对类似地区半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提供借鉴。

【关键词】 西安市;半城市化;现象;原因;解决途径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城市化过程,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城市化率大幅上升,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民生也有了很大提高。但也由于城市化对速度和经济效益的过度追求,使其本质内涵被忽视,造成了显著的问题,例如,很多农村人口虽然已经进入城市,但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使得他们不能真正享受到城市所带来的福利;还有很多城市内部的原住居民由于一系列的原因在居住环境和教育各方面都无法达到真正的城市水平……此类现象被称作半城市化现象。半城市化现象严重影响着我国城市化的健康发展,亟需探索解決此类问题的解决途径。

通过梳理国内外学者对半城市化问题的相关研究,笔者总结半城市化具有以下特征:在空间上多指城乡结合部,即大城市或者特大城市周围最直接最强烈受到城市辐射影响,同时具有城市和郊区农村特征的发展区域;[1]半城市化在人口分布上,多数学者认为半城市化现象是指从农村进入城市的人口尚未完全融入城市社会的一种状态;[2]在产业结构方面,多数学者认为某些地区的二三产业所占比例明显上升,第一产业所占比例有所下降但是还占有一定比例;在地理空间结构上,多数学者认为有些地区的产业结构已经从农业转为非农产业,但是这些地区的人口与产业的空间转移与集聚尚未完成,导致这里仍处于“半城市化”状态。[3]笔者认为半城市化现象的出现是一个城市达到完全城市化的必经之路;半城市化是城市内部社会和经济二元结构的凸显状态;半城市化包含人口半城市化、土地半城市化、城市空间半城市化等方面。由此可见,半城市化现象是由城市进化过程中种种社会政治、人口、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问题叠加而成的。

结合国内外研究综述和大量实践走访调研,本文从人口、基础设施、社会福利、交通、景观等方面总结得出:半城市化地区不仅仅是指大城市或者特大城市周围最直接最强烈受到城市辐射影响,同时具有城市和郊区农村特征的发展区域。人口密度大、人口收入普遍较低、文化素质较低、基础设施不完善、社会福利保障缺失、交通混乱且不便捷、景观绿化不到位等特征,拥有这些特征的地区称为“半城市化地区”,归属为地理学概念。

二、西安市半城市化现象及其原因

1、西安半城市化现象解析

通过对西安市半城市化地区的调研,笔者发现西安市半城市化现象表现在人口结构、经济结构、城市景观、基础设施等几个方面。

人口结构方面,居住在半城市化地区的人口以农业人口为主,除了本地居民还有大量的外来人口,由于户口问题,他们无法享受和城市人口相同的社会福利保障。[4]并且,大量外来人口的涌入导致半城市化地区人口流动性大,人员构成复杂,使得管理有很大难度,引起了治安,环境等多方面社会问题。

经济结构方面,半城市化地区虽然农业人口居多,但基本上都从第一产业转变为第二、三产业。[5]并且大多数半城市化地区的居住人员被局限在次级劳动市场,从事体力劳动的占大多数。当地居民以出租房屋所得房租为生,外来人口中个体户在城市租借房屋从事小型商业活动,经济收入并不乐观。总体而言,半城市化地区总体经济发展水平低于城市平均水平。

城市景观方面,半城市化地区土地权属混乱,缺乏管理措施,形成了“脏、乱、差”的景象。随处可见乱搭乱建的临时建筑,房屋建筑质量差,建筑布局混乱缺乏统一规划,建筑密度高,间距小,形成“一线天”、“握手楼”等独特景象。

基础设施方面,半城市化地区内部道路破旧、弯曲,数量少,缺乏与外界联系的道路。并且半城市化地区内部的基础设施严重不足,缺少基本的交往活动空间和社区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导致居民娱乐方式单调,相互之间交往不够。

鉴于以上出现的城市问题,需要探究半城市化现象产生的根源,为提出适宜的发展路径提供理论依据。

2、半城市化产生原因探析

半城市化现象是多种原因导致的结果,笔者认为,半城市化现象产生的原因具体可从四个方面来剖析:(1)户籍制度。农村户口和城市户口两种制度并存的城乡二元制制度,使得农村人口在进入城市生活和工作后,本质上依然不属于城市。城乡二元户籍的存在使同样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口有了区别对待。(2)历史渊源。从历史的角度来探求原因,半城市化地区大多历史悠久。早期(清明时期),现今的半城市化地区多为农田和村落;改革开放后我国城市发展迅速,这些地区的原有耕地被国家大量征收用于城建设;近些年,半城市化地区的村民为谋生计加盖房屋,以低价出租,吸引了大量经济较为困难的外来务工人员入住,进一步加大了当地的人口密度,同时也造成了该地人口组成的改变。(3)土地性质。大多具有半城市化特质的城中村土地都为集体所有制,集体所有制的土地所有权,既归乡(镇),归村子,也归村民。当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以土地为生的农民失去土地,却因为不是土地所有者,并非法定的谈判对象,没有足够的话语权,只能拿到一些补偿费用。以至于今日的城中村发展缓慢,与周边的城市景象相差甚大。(4)社会福利。半城市化地区居住人口多以外来务工的人群为主,这些人群大部分是从外地或农村来到城市,从事的多为社会中较为底层的工作。而由于不同的行业,福利保障的程度也不同,以及工作条件较差和外来务工人员自身缺乏参保积极性较低等原因,导致很多外来务工人员在社会福利方面低于城市化的总体水平,在工资微薄的基础上,还得不到最基本的保障。这使得他们在城市中的生活十分艰难。

三、半城市化现象解决途径

1、国际经验

半城市化现象是各国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之中的普遍现象,源于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而又不能很好的融入城市社会生活。所以各国都有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

日本为解决半城市化人口问题,实行流动人口登记制度。只要登记过的迁入流动人口政府就会提供相应的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以保证农村人口与城市人口享有共同的社会保障,这也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6]

巴西等拉美国家半城市化地区最突出的问题就是贫穷,所以这些国家的应对措施就是解决贫穷问题。政府为了防止农村人口往大城市流动,实行城市反哺农村政策,让农民们安心在城市周围的城镇生活,并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提供相应社会福利。

韩国政府的政策与其他国家不尽相同。韩国制定政策改善城市的居住环境和就业环境,用建造低廉房价的房屋等措施提高城市的包容性,吸引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发展,并使城市发展建设的更加迅速。

总结以上国际经验,各国国情不同,采取措施也不同。我国在解决半城市化问题时,可采取日本人口登记制度来解决半城市化地区非城镇人口的户口问题;也可借鉴拉美国家防止流动人口大规模进入城市的问题等。在借鉴学习的同时,我国更应该根据本国国情制定具有我国特色的半城市化问题解决方法。

2、解决路径

目前,我国对半城市化现象的解决已有一定的措施实施,如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统筹城乡社会发展、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的提案,草拟审定《居住证管理办法》;同时进行户籍制度改革,改革城乡两种福利体制等。[7]然而,真正深入到半城市化地区后不难发现,政策的落实实施过程中障碍重重,使得人民心声意愿传递不到政府,造成官民矛盾;部分政策落实缺乏细节处理,不够人性化等等问题。对此,笔者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为半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提出以下建议:

(1)加大流动人口登记管理力度,控制流动人口进入城市。虽然我国目前阶段正在进行户籍改革制度,但改革对于流动人口的登记力度不到位。户籍改革的目的在于缩小城市人口与农村进城人口的差距,是较为抽象的,而流动人口登记则能够更好的为流动人口提供相应的社会基础设施,使其与城市人口得到相同的基础设施享受,从物质上为半城市化地区的流动人口提供保障,帮助半城市化地区的流动人口更好地融入城市社会生活。对于一些特大城市、半城市化现象和问题较为突出的,应当控制流动人口涌入城市,疏导城市内半城市化地区的人口,在城市外围建立卫星城镇或新区,为半城市化地区人口与流动人口提供全新的规划后的地区使其发展,而且便于管理。同时合理发展中小城市,缓解人口过度集中的问题,减轻大城市的压力。

(2)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力度。首先,户籍改革制度、取消农村户口是很有必要的。取消农村户口对于大城市里的农村户口人群来说是提高心理平衡的最好的方法,也是消除城乡居民差距的第一步。不过就目前我国实行情况来看,户籍改革的力度不够大,很多半城市化地区人口依然是农村户口,他们生活在城市当中却享受不了城市户口享有的权利,难免引发矛盾。应当加大户籍改革力度,解决城乡两种体制的矛盾,为半城市化地区的改革打下良好的实施基础。

(3)提高城市中半城市化地区基础设施水平。半城市化地区与中心城区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基础设施水平的高低。半城市化地区应当与中心城区拥有相当的基础设施,首先应该解决半城市化地区普遍的“脏、乱、差”、垃圾的收集与处理的问题;其次保护或者新建公共基础设施,包括社区卫生服务站、图书馆、文化站等;再者,扩宽半城市化地区内部道路,铺设相应管线,统一供暖供气等;解决摊位乱摆乱放的格局,统一规划整顿;最后,半城市化地区的交通状况有待改善,重新设立公交车站牌、地铁站等,以便于提高半城市化地区的经济发展。

(4)聆听半城市化地区居民建议,增强城市的包容性。在本研究小组的实地调查过程中发现,很多半城市化地区当地居民对政府政策颇有微词,主要来源于拆迁征地赔偿的矛盾。在半城市化地区改进发展过程中,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当多下基层,切实聆听半城市化地区人民的心声,积极改进实行方案和措施,提高人民满意度等。

(5)进行半城市化地区的土地规划。半城市化地区的人口密度高于其他城市中心,在半城市化地区的土地规划中应当高密度的开发利用城市土地,混合土地利用,遏制城市空间的蔓延,有效保护城市周边耕地,同时进行半城市化地区的经济活动建设,大大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

(6)合理规划城市的未来建设。在发展半城市化地区的同时,也不能忘记合理规划整个城市的未来建设。在实地调研的情况下,应当合理规划城市的功能分区,提高整个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预测城市未来的容纳度,尽量避免半城市化现象的加剧和再次出现。

【参考文献】

[1] 楊永华.民工荒、半城市化模式和城市化模式[J].经济学家,2010.09.71-76.

[2] 王春光.农村流动人口的“半城市化”问题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2006.5.107-123.

[3] 刘盛和,陈田,蔡建民.中国半城市化现象及其研究重点[J].地理学报,2004.59.101-108.

[4] 李强.农民工与中国社会分层[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4.

[5] 赵燕菁.城市化的几个基本问题[J].观察, OBSERVATION,2016.156-158.

[6] 李丽,卢正慧.从半城市化到城市化—中国的城市化道路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5.20.75-79.

[7] 胡锦涛.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讲话,2004.3.10.

【作者简介】

张 蓥(1995-),陕西宝鸡人,就读于西安科技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研究方向:城乡规划.

猜你喜欢

解决途径西安市现象
THE NEW STRATEGIES OF ENGLISH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
THE NEW STRATEGIES OF ENGLISH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
123的几种说法
西安市检察院依法对白雪山案提起公诉
新常态下高校会计监督与会计服务关系探究
社会保险争议解决途径探究
电网规划设计与改造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解决途径探讨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浅析
第四章光现象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