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誓叫明月焕新颜

2017-07-19邱海鹰

中国扶贫 2017年14期
关键词:渠江华蓥市桃花岛

邱海鹰

在四川省华蓥市境内的渠江河畔,有一个叫明月的乡镇,全镇面积29.64平方公里,辖10个行政村、1个街道社区,计2.7万余人。

渠江虽然美丽,但明月并不乐观。因地处渠江流域水淹区、无集体经济等原因,全镇10个村就有竹河、白鹤咀、明月、三合团、刘家庙5个村被确定为省级贫困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501户1536人。

为让“有石如月”的明月镇焕发“古今明月映江天”的光彩,四川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获得者——省质监局伸出了援助之手。

从省城来的第一书记

2015年秋天,四川省委、省政府指派省质监局对口帮扶全省88个贫困县(市、区)之一的华蓥市,重点帮扶明月镇和省定贫困村竹河村。

省质监局接受任务后,立即选派精兵强将到明月镇竹河村调研,与当地党政领导和村民一起,共同探索2020年脱贫奔小康的出路。同时,选派质监局直属单位纤维检验局办公室主任兼人事科科长籍宁,从省城到明月任镇党委副书记、竹河村“第一书记”,专抓脱贫攻坚工作。

初到竹河村,为尽快摸清村情,籍宁与村民打成一片,20多天没回过家。他和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扶贫规划思路清晰,干起活来风风火火。

因为踏实,有干劲,一心为村民办实事,村里百姓对这个第一书记十分信赖,村里更是流行起这样一句话:“有事就找籍书记!就是那个说普通话,个子高高的年轻小伙,事一定能办成。”

然而,“走马上任”并非想象中那么容易,尤其当籍宁摸清了竹河村的“底细”后:

7个村民小组虽有2631人,但劳力仅有1511人,其中贫困户53户159人,因病、因学、因灾等原因造成的困难群众多,村里缺乏特色产业带动,农民增收难……一座座脱贫“大山”让籍宁感到压力沉重。

籍宁变压力为动力,不仅动脑、动手,还动起了腿,到镇里,跑县上,走省城……为引进资金和项目四处奔忙,真的用腿跑出了700多万元资金,并把这批资金全部用于竹河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上,村里的变化也越来越大。

以前,村里供水站简陋,比较偏远的村民喝不上自来水,现在,籍宁引进项目资金,在村里建起了新的供水站,能供应4000多人的生活饮用水。

以前,贫瘠的土地上荒草丛生,如今,在原来“废弃”的土地上建起了400亩的蔬菜基地、600亩的桃李产业园。

村里依托地理优势规划的重大项目“桃花岛”因为资金及时注入,已经修通了环岛公路和游步道,标准公路将盘活一个村的经济。

村容村貌变了,有了产业,竹河村村民翘首以盼的美好明天正一步步到来。然而,村里有一部分困难群体,却很难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脱贫。

如何帮?籍宁有自己的想法:发动集体的力量,让他们感受到党组织和社会的温暖,大家携手助他们脱贫致富。

村里小学破败不堪,24名在此上学的孩子全是留守儿童,籍宁不仅用争取来的资金为孩子们换了新课桌、新板凳、新餐桌,给老师们更换了办公用品,还联系爱心团体给孩子们捐赠校服、运动鞋、书包及文具等。

不光这些,为给予贫困学生、贫困户、五保户、残疾人长期不间断的帮扶,籍宁还组织村里为这部分特殊群体成立了专项资金,筹集45万余元爱心善款。

“复三七”催生美丽“桃花岛”

“要想乡亲们脱贫致富,光在人、财、物上支持是不够的,要想办法带领乡亲们发展产业。只有产业发展好了,乡亲们才能持续增收不返贫!”这是四川省质监局在制定对口联系华蓥市明月镇、竹河村脱贫攻坚工作时形成的共识。

竹河村虽然地处渠江流域水淹区,大部分土地撂荒,但这里三面环水,恰似一座“宝岛”。

“这里是一个发展生态观光农业的好地方。”从省质监局下派到竹河村任“第一书记”的籍宁,把他通过调研后掌握的情况和想法,向局领导班子和明月镇党委政府做了汇报。

纸上谈兵容易,但怎么去落实?在局领导班子和明月镇党委政府的倾力支持帮助下,籍宁大胆探索出“复三七利益联结”的扶贫开发新模式:在生态观光农业产业的项目实施中,竹河村集体统一对撂荒地和荒山荒坡进行改造,发展桃李产业,取得收益后,土地承包者占3成,村集体占7成;村集体获得的7成收益里,贫困户先提取分配3成,余下7成用于壮大村集体经济。

说干就干。2016年,竹河村专门成立种植合作社,种了20多公顷桃树和李树,实行统一种植、管护和销售。合作社将230户村民纳入其中,其中70户是贫困户。在股份分配上,村民占3成、合作社占7成,二次分配时合作社再将收益的30%分给贫困户。同時,带动村民发展了上百亩蔬菜基地,还整合各级帮扶资金,准备将“宝岛”打造成风景优美的“桃花岛”。

为进一步提升乡村旅游的竞争力,竹河村深度挖掘码头文化、农耕文化,打造了长廊和观景台。2016年还在10多公里乡村公路和生产便道的基础上,打造宽约5米、长7公里的沿江环岛路。

站在山顶的观景台,“宝岛”风光尽收眼底。由省质监局下派、接替籍宁任竹河村“第一书记”的蔡华说:“在桃李基地有收益之前,合作社组织村民套种辣椒,并牵头销售,2016年卖了20多万元。”

竹河村村民“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的愿景正逐步实现。2017年春节,周维明和村里其他26户村民,就已搬进了新房。从原来不到20平方米的破旧穿斗房,到如今宽敞的4间砖房,周维明十分满意。“我和爱人身体都不好,又没什么技术,如今参加合作社,将一亩多地种了桃子和李子。今后桃子和李子卖了钱,我们可以分红,贫困户还可以多分点,对我们贫困户真是太照顾了!”周维明感慨地说。

“趁这几天天气好,赶紧把花菜种下去。”正在地里忙农活的竹河村6组村民代君国和妻子显得格格外开心。代君国种了近15亩蔬菜,年收入4万多元。

代君国说:“以前,村里都是泥巴路,卖菜要背到镇上,去一趟华蓥市要3个多小时,现在好了,水泥路通到各家各户,进城很方便。”

竹河村有1000余户居民,其中153户是贫困户。改善民生,关键是增加村民收入,竹河村将目光锁定在了桃李产业和乡村旅游上。而今,利用“宝岛”打造的“桃花岛”已见雏形,再过三五年,竹河村将变身“世外桃源”。

“四村联动”打造“渠江画廊”

渠江流经华蓥市明月镇的三合团、白鹤嘴、明月、竹河、人和寨等5个村,蜿蜒约10公里。明月镇曾是渠江岸边重要的货、客运码头,自古航运就很兴旺,上可达广安、渠县、达县,下可至合川、重庆,直至上海。“日有千人作揖(划船的动作好似作揖),夜见万家灯火”,就是对明月场渠江航运的真实写照。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既然明月有这么好的地理条件、自然资源,何愁当地老百姓脱不了贫,致不了富啊!”时任四川省质监局党组书记、局长向东曾多次深入明月调研指导,他感慨地说,“不要让明月的老百姓捧着金饭碗去讨口!”

于是,省质监局与明月镇决定共同打造“渠江画廊”:以竹河村为主,采用“4+1+N”模式,整合竹河村、明月村、白鶴嘴村、三合团村四个滨江贫困村优势资源,实施“四村联动”连片扶贫开发;对刘家庙因地制宜,通过改善基础设施,发展特色经济果林、特色养殖业实施扶贫开发;实施一户一策,重点通过发展庭院经济增强贫困户造血功能。

竹河村以全镇启动实施“四村联动”连片扶贫综合开发为契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打造沿江旅游观光带,完善渠江沿岸道路等基础设施,实现渠江自然景观与沿岸田园风光融合,让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在省质监局的倾情帮扶下,我镇在竹河村、明月村、白鹤嘴村、三合团村四个滨江贫困村打造的‘渠江画廊已初见成效。” 明月镇党委书记杨奇勇对质监局的工作极为赞赏。

自2015年四川省质监局定点帮扶华蓥市明月镇脱贫攻坚工作以来,局里帮助当地明晰工作思路和总体规划,并先后选派了7名工作能力强的年轻干部到明月镇担任第一书记和村支部副书记,同时给予项目支撑、资金支持,截至2016年底,已经累计向明月镇解决扶贫帮扶资金近700万元。省质监局也被评为2016年度全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在省质监局的帮扶下,明月镇2016年已实现119户350人脱贫,累计实现347户982人脱贫;明月村、白鹤咀村、三合团村、竹河村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全国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

如今,在明月镇的“渠江画廊”上,呈现出 “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尚”的迷人景致。

猜你喜欢

渠江华蓥市桃花岛
桃花岛采风
美丽的桃花岛
金庸和桃花岛,因“侠”结缘的一段往事
秋访桃花岛有寄
渠江边
脱贫攻坚的渠江画廊
基于RMP分析的渠江源茶文化旅游开发研究
华蓥市:为新建“两新”党组织发放“党建大礼包”
秋收之后忙抢种
春天到农事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