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艺双馨 技道兼修
2017-07-19
冯远是当代中国画领域当之无愧的领军人物,他敬业尽职,身兼数职,工作繁重却思路清晰、认真缜密,在不同身份之间自由转换,且都能取得骄人的业绩。在专业艺术领域,他基本功扎实,创作锐意求新;作品工、意兼精,多以反映历史题材和现实生活为主,造型严谨生动、生活气息浓郁、绘画形式新颖,代表作品有《秦隶筑城图》、《星火》、《今生来世》、《屈原与楚辞》、《屈赋辞意》、《世纪智者》、《心幡》、《逐日图》等;在理论研究方面,他“博览群书,酷爱文史,撰写了大量学术论文和绘画评论;不仅文笔流畅,词采华茂,而且条理清晰,見解深刻,他的论文和评论甚至比一般理论家、批评家的文章更有可读性和思想深度,也更贴近画家的创作实际”(著名理论家王镛语),主要论著有《东窗笔录》《重归不似之似》《回到单纯》《人的艺术和艺术的人》《水墨人物画教程》等。除此之外,他还是一位优秀的艺术教育家,以其多年的实践经验和丰厚的理论素养培养了诸多青年才俊;更重要的是他还担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央文史馆副馆长、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馆长、上海美术学院院长等单位的重要职务,和蔼可亲、善于倾听,高屋建瓴,在微观之外又能从宏观上统筹把握艺术发展大局,是名副其实的复合型智者。本刊有幸采访到冯远先生,就当下几个比较重要的问题请教于冯远先生,现编辑如下,以飨读者。
Q:请您谈谈参加这次“文代会”的最深感受是什么?为什么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基础?
A:2016年11月胜利召开的中国文联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充分肯定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和文艺事业的发展取得的重要成果,同时科学分析了当前文艺领域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事关文艺发展的一系列带有根本性、方向性问题,并且对文艺工作者提出了殷切希望。作为与会代表的我,深受教益、深为振奋,我们正处在文化艺术发展的最好时期,每一个文艺家都应该自觉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努力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不断提升思想道德修养和艺术素质,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的突出优势。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对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将发挥重要作用。
Q:请您介绍一下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的过程?什么样的艺术家可以参加此项目的创作?历时五年的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后,您觉得这个展览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吗?
A:继2009年“百年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完成面试之后的“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作为历史题材美术创作的姐妹篇,是由国家倡导实施的又一次大规模主题性美术创作活动。历时5年的此次美术创作吸引和凝聚了我国当代美术界最具实力的老、中、青优秀艺术家近300人,他们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意识、文化使命感和创作热情,在工程组委会和专家指导下,认真研究历史典籍资料,深入理解并把握历史的主题切入点,不断强化对历史主题文化内涵的认识,将集体及个人对历史文化的思考和对艺术品格、理想价值的追求,自觉地贯注到对历史风云、文明进步以及中国精神、中国气派的艺术表达之中。他们以匠心独运的构思、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和精湛的造型艺术语言,创作了这批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中华史诗作品,并且在史实凝缩表现、历史情景再现、艺术风格语言铸造和精神境界开拓上达到了历史以来的最好水平,它标志着中国美术在历史画艺术创作领域取得了重大成果和所达到的高度,也填补了中国美术历史主题性创作的空白和缺憾。
Q:请您简单谈谈自己在国博陈列的两幅大型作品《世纪智者》和《屈原与楚辞》的创作过程。
A:2014年,中国国家博物馆特邀我以五倍大于原作的尺幅复制创作于1999年入藏中国美术馆的《世纪智者》。我搜集了160多位世界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与人文艺术家的肖像,以穿越时间、空间和特殊的透视结构方式,浓缩排列组合在同一作品中,体现文明发展的多元、多样性,运用写真、写实的水墨画形式,将他们肃穆的表情形象和睿智的眼神成队形地排列在黎明曙色之中。背景是表现为刚刚露出鱼肚白的天际和黎明前青蓝交混的色彩。那象征了宇宙间缀满了星辰一般的书写体文字,是一连串令人肃然起敬的名姓。画面通过无声的人物形象赞颂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
2016年岁末,在国家博物馆展出的中国画《屈原与楚辞》是由中国文联等三部委主办,我在参与组织实施的“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活动的同时也创作了作品《屈原与楚辞》。为了体现作品的中国精神、中国风格,我充分运用了中国传统绘画中壁画形式的结构组合和内容意识流,多情景并置的手法,将楚辞瑰丽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和生动优美的内容整合一体,在构思、构图、造型、制作过程中尽所能将内容、形式、技艺发挥到极致,以中国绘画特有的线造型和色彩理念,把屈原生活的时代的现实与想象有机的兼容其中,力求践行习总书记关于优秀作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要求,这两件作品先后都耗费了我2-3年的时间。
Q:您的个展“笔墨尘缘”去年在天津美术馆展出后,在天津美术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那么这次展出的作品与前两年的几次展览展出的作品有什么不同?今年有什么新的计划?
A:“笔墨尘缘”个人作品展是应天津美术馆2014年的邀请,直到2016年完成“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活动以及作品《屈原与楚辞》”的制作,才得以成行的。这是我继2012年起在北京、上海、江苏、浙江之后的个人作品展的第五站。展览原计划展出半个月,后来应天津美术馆方面的要求,从11月下旬一直延长展览至2017年元旦。此次展览作品除一些大型创作之外,新调整补充了三分之一的新作品和书法作品,主要为近一两年的新创作。展览期间,不少美术界的同行、朋友和文化界的领导相继莅临观展,广大的天津美术爱好者和公众更是给了我很多热情的鼓励和肯定。趁着身体尚健,我将陆续把已有的创作计划付诸实践,努力以传世之心创作能够立得住、留得下的好作品。
Q:众所周知,清华大学是一所著名的理工类大学,建一座艺术博物馆意义何在?博物馆是怎样定位的?在当下时代有何重要意义?首展分几个部分,亮点有哪些?
A:清华大学是世界一流的中國以理工学科见长的大学,建设一座与之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相符的艺术博物馆,旨在提升大学师生的综合人文素养,完善人文学科的建设。建成后的艺术博物馆将荟萃各类优质人文艺术资源,筑造古今中外优秀艺术成果的藏品库,搭建东西方艺术与文化交流的平台,促进艺术学科的发展,加强艺术学科与理、工、人文学
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营造良好的文化艺术氛围,为清华大学培养综合型、创新型人才服务。博物馆的定位是:彰显人文,荟萃艺术;精品展藏,学术研修;内外交流,资讯传播;涵养新风,化育菁华。作为国内大学博物馆事业发展的一个亮点,清华艺术博物馆以它一流的硬件设施和良好的经营管理机制,同时以“达芬奇和大西洋古抄本真迹”“第四届艺术与科学邀请展”“清华学人手札”“清华藏珍”“清华简”“清华营造历史展”等一系列精彩专题为开馆首展,赢得了广大师生和社会公众的热烈反响,开馆四个月,观众人流达30余万人次,博物馆将陆续策划清华大学及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积累的大量珍贵藏品展,同时通过与国内、国际博物馆的学术展览交流,推出更多让师生和观众欢迎的高质量、高水平的艺术展览。
Q:最近您又作为“义工”担任了上海美术学院的院长,请您简单介绍一下这个学院的情况?
A:上海是中国现代美术的发源地,在我国美术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以来,上海正加快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四个中心”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着力提升城市发展软实力,加快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迫切需要整合优质的文化和教育资源,建设一流的艺术学院,培养大批能够传承海派文化、满足文化事业、文创产业发展需求、具有较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提升上海美术教育的学科建设水平和学术科研创作成果的国内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上海美术学院的正式挂牌标志着上海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具有深远的意义。学院将秉承“创新性继承申学传统,创造性转换海派文化,创意性提升上海人文”为任务;“德艺双馨、思行并重,技道兼修,传创同构,文质共美”为教育理念;“包容中西艺术精华,彰显中华主体精神”;“立足上海,辐射全国,面向国际”;建设一所与国际现代都市上海相符的高水平美术教育,科研创作和人才培养的高等艺术学府。我有幸受聘其中,参与学院的发展建设,既荣幸也深感压力,我将和学院同仁脚踏实地共同向着既定目标努力。
冯远小传
冯远,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馆长、上海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画家、美术教育家。
1952年生于上海,曾为知青务农八年。1980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研究生班并留校执教,历任系教研室主任,学院教务处长、副院长、教授、文化部教育科技司司长,艺术司司长,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驻会副主席等职。
冯远专业基本功扎实,创作研究锐意求新;具有较好的专业理论素养,作品工、意兼精;在长期的艺术创作和理论研究实践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个性、作品面貌和学术观点;作品多以反映历史题材和现实生活为主,造型严谨生动、生活气息浓郁,绘画形式新颖,尤以擅长创作大型史诗性作品和古典诗词画意作品。代表作品有中国画《秦隶筑城图》、《星火》、《今生来世》、《屈赋辞意》、《世纪智者》、《心幡》、《逐日图》等;主要论著有《东窗笔录》、《重归不似之似》、《回到单纯》、《人的艺术和艺术的人》、《水墨人物画教程》等约百余万字。出版有作品集、论文集、教材多种。三十余年来,其作品入选国内各届重大美术展览,获金、银、铜和优秀奖数十项次,作品获国内外美术馆、博物馆收藏。另有大量作品赴美、欧、日、韩等国参展,并赴多国讲学、考察访问、举办个人作品展。曾获国家优秀教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法兰西文学与艺术骑士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