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利水法辅助治疗高血压的价值评估及分析

2017-07-19张景宇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7年5期
关键词:水法利水方剂

张景宇

(河南省柘城县人民医院心内科柘城 476200)

●综合报道●

中医利水法辅助治疗高血压的价值评估及分析

张景宇

(河南省柘城县人民医院心内科柘城 476200)

目的:探讨中医利水法辅助治疗高血压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中医利水法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利水法辅助治疗高血压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高血压;利水法;中医治疗;头痛眩晕

高血压为常见的慢性病之一,以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收缩压≥140 mm Hg,舒张压≥90 mm Hg)为主要特征,可伴有心、脑、肾等器官功能障碍或器质性损害,临床表现较为复杂[1]。在整体人群中,血压水平随年龄逐渐升高,以收缩压更为明显,但50岁后,舒张压会呈下降趋势,同时脉压随之增加[2]。中医学中无有关高血压病名及集中系统的认识,但因高血压患者常伴有眩晕症状,现中医著作及教科书均将高血压归为“眩晕”范畴。中医学历史悠久,对头痛眩晕的认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中医利水法是目前临床常见的高血压辅助治疗方法[3]。本研究采用中医利水法辅助治疗高血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男35例,女25例;年龄46~72岁,平均年龄(58.3±2.9)岁;病程3~14年,平均病程(6.2±1.9)年。对照组:男31例,女29例;年龄43~68岁,平均年龄(60.2±3.8)岁;病程2~15年,平均病程(6.3±2.2)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符合WHO高血压诊断标准;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酗酒、行动不便、表达不清、拒绝配合治疗患者;心脏病、心肌梗塞、脑血栓、中风等突发性疾病;近期内接受抗抑郁治疗患者;继发性高血压患者;严重肝肾疾病患者;对本研究用药过敏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国药准字H19991083)口服,2.5 mg/次,1次/d;缬沙坦胶囊(国药准字H20010811)清晨口服,80 mg/次,1次/d。持续治疗2个月。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血压,调整药物剂量。

1.3.2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中医利水法辅助治疗。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分别选用温心利阳利水法、健脾利水法、温肾利水法、活血利水法治疗。持续治疗2个月。(1)温心利阳利水法:适用于高血压伴心阳不足、水湿患者,临床表现为心痛、气喘、胸闷、面部及四肢轻微浮肿、畏寒、舌苔淡且白。方剂:附子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附子、党参、桂枝、甘草、茯苓、车前子、黄芪等。(2)健脾利水法:适用于高血压伴水湿停滞、脾功能不健患者,临床表现为头晕、倦怠、困乏、滞纳呆板、脘腹胀痛、四肢以及面部浮肿、小便短小、舌苔腻、脉象沉缓。方剂:防己黄芪汤合五苓散,加减茯苓、猪苓、泽泻、防己、黄芪、白术、桑白皮、益母草、车前子等。(3)温肾利水法:适用于肾阳虚、水湿停滞、水气上逆患者,临床表现为面部及四肢浮肿、腰膝酸软、四肢沉重、畏寒怕冷、手冷、小便不利、舌苔淡且白滑、脉象沉迟。方剂:真武汤加味,加减熟附子、肉桂、茯苓、白术、仙灵脾、仙茅、巴戟天、补骨脂、泽泻、大腹皮、桑白皮、车前子等。(4)活血利水法:适用于高血压伴有血瘀、水湿停滞患者,临床表现为眩晕心悸、口唇发紫、下肢浮肿、小便短小,病情严重者夜间会伴有咳喘、憋闷等,患者不能平卧、舌苔为紫色且暗淡、有斑点瘀积、脉象弦滑。方剂:丹参、泽兰、益母草、泽泻、车前子、黄芪、桑白皮等。

1.4 观察指标及标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疗效评定标准:DBP降低10 mm Hg以上,或DBP未恢复正常,但SBP降低30 mm Hg以上,为显效;DBP未恢复正常,降幅小于10 mm Hg,SBP降低20 mm Hg以上,为有效;未达到上述标准,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数据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3 讨论

高血压发病原因多样,60%患者有高血压家族病史,由多种遗传因素共同作用所致[4]。除去遗传因素外,精神、环境及年龄等因素也是引发高血压的重要原因[5]。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6],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与体内钠的含量呈正相关。摄入量过多、代谢障碍均可导致体内钠含量升高,其中肾功能障碍是钠排泄受阻的重要原因。因此,在中药方剂中加入利水类药物,通过利水增加钠的排泄,进而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利水法辅助治疗高血压适用于有面部或四肢浮肿、尿少等患者,并非适用于所有高血压患者。在中医学中,长期利水伤及肾脏,若无水而利之则伤及肾功能,乃治病之大忌[7]。

中医利水法由张仲景首创,在眩晕治疗中应用了健脾利水、温肾利水,提出“以温药和之”原则,创立了真武汤等一系列温阳利水的方剂,并被沿用至今。本研究根据患者不同情况,配以不同的利水法治疗,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中医利水法辅助治疗高血压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1]黄欢明.以中医利水法为原则辨证组方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4):137-138

[2]李娇,黄江波,赵启.平肝活血利水法干预肝阳上亢型高血压大鼠的实验研究[J].中医药导报,2016,22(5):25-28

[3]冯燕.中医利水法在高血压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评价[J].内蒙古中医药,2016,28(10):10-11

[4]王晓林.中医利水法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探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36):164-165

[5]张伟萍.平肝降浊活血利水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效果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8):1097-1098

[6]刘素红.中医利水法在高血压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科技纵横,2015,11(6):197

[7]刘亮显.中医利水法配合治疗高血压120例临床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6,8(13):92

R544.1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7.05.031

2017-04-17)

猜你喜欢

水法利水方剂
何复东运用自拟益气活血利水方治疗虚损性疾病经验
中药方剂在治疗黄褐斑中的应用
玉米薏苡仁利水汤可改善小腿肿胀
《金匮要略》黄芪类方剂探析
益气活血利水复方塌渍治疗大鼠深静脉血栓的实验研究
论方剂的配伍环境
葶苈子、薏苡仁、车前子的利水功效比较
探讨温肾化瘀利水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肾阳虚、瘀水互结型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甘草在方剂中的作用及配伍规律
荷兰新《水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