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语言经济性视角谈六安方言的合音词与省并紧缩现象

2017-07-18蔡雨

现代交际 2017年14期

蔡雨

摘要:本文运用法国著名语言学家马丁内的语言经济学原理,来观察安徽省六安市方言中的经济原则。主要运用该原则对六安方言中的合音词和省并紧缩现象给出了相关例子并作出了简单的研究和解释。

关键词:六安方言 语言的经济性原则 合音词 省并紧缩

中图分类号:H1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4-0107-01

六安话是江淮方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江淮官话的洪巢片。到目前为止,对六安方言的研究比较少,语法方面,刘祥柏(1997)研究了江淮官话方言六安丁集话表示完成并持续状态的准体貌助词“倒”,考察了这个助词的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赵怀印(1995)研究了六安霍邱方言中的一种动词重叠句。但是一直以来,关于六安方言语音方面的研究比较少。本文从语言中的经济性原则视角出发,研究六安方言中存在的特殊音变现象。

一、语言经济性原则

法国语言学家安德烈·马丁内(Andre Martinet) 在解释语音演变规律时提出了语言的经济性原则,他指出:在实际的言语交际中,人们总是愿意用最简单的语言符号来达到最大的表现力。合音词是在言语交际中发生的语流音变现象,是人们对一些双音节词语长期频繁地流利连读而形成的简省现象。根据游汝杰(2004)在《汉语方言学教程》的定义“两个音节快说,合并成一个音节,这个现象叫做合音。北京话里的‘甭[p35]就是‘不用的合音”,合音词的构成方式和使用过程都符合语言经济性原则。在六安地区方言中也存在许多词的合音现象。除了合音现象之外,还有一种现象: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组成的语法形式,其中一个语素的语音形式简化或省略, 合成为一个新的语音形式,但语义不变。这种现象我们称为省并紧缩。例如“alaimbi是ala-‘告诉和ui-‘派遣的省并形式”(胡增益,1989)。六安地区方言中也存在语音方面的省并紧缩现象。

二、六安方言中的合音现象

宋沈括《梦溪笔谈·艺文二》:“古语已有二声合为一字者,如不可为叵、何不为盍、如是为尔、而已为耳、之乎为诸之类。”首次明确指出“合声成字”这一现象。合音词的构成形式上体现了语言经济性原则。有的合音现象产生新的字,如“甭”就是“不要”的合音而产生的;但是有的方言中的合音现象不会产生新的字。六安方言中的合音现象就只存在于口语表达中,并没有产生新的字。并且六安方言中的合音词大多是从二到三个音节合为一个音节,来表达相同的信息量,在一定地域范围内有着较强的语言活力。大多数的合音词都有一定的合音规律,从多音节变为单音节后,这个词或短语的数量减少,但是表达的意义却十分明确,不会存在歧义。接下来我们给出例子:

(1)不要——[b51],你们[b51]玩了(你们不要玩了)

(2)这样——[tiɑ51],你们怎么[tiɑ51]讨嫌呢(你们怎么这么讨嫌)

(3)怎么——[z24],你[z24]晓得(你怎么知道)

从构成形式上看,六安地区的合音词是由于快速急读而造成的部分音素脱落而构成。并且从上述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六安方言中的合音词大多是一些口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词。这符合了语言的经济性原则,为本地人的沟通带来了许多便利。

三、从“我妈—俺妈—阿妈”看六安方言的省并紧缩现象

在安徽省的北部阜阳市地区会说“这是俺妈”,而在安徽省六安市的北部霍邱县地区会说“这是阿[a35]妈[ma214]”。并且在称呼自己的妈妈时,也会直接叫做“阿[a35]妈[ma214]”。本文认为,这就是六安方言中的省并紧缩现象,是语素“俺”简化或者省略为语素“阿”得来的。因为“阿妈”中的[a]和[ma]的元音相同,读起来会更加省便一些,由此而造成了“阿妈”这种说法。

除了“阿[a35]妈[ma214]”这种说法的出现可以作为理据外,还有“买[m35]车[ts214]”也符合这一现象。“买车”的普通读法应该是“买[mai214]车[t

55]”。而在六安霍邱方言中,语素“车[t

55]”通过简化或者省略得到与“买[m35]”相同元音的读法“车[ts214]”,这样的话就达到了更加省便的效果。并且通过调查,本文还发现有相当一部分说霍邱方言的人,尤其是其中年轻一辈的人只会在“买[m35]车[ts214]”這个词语中这样读“车”,在其他地方有时会读“车[ts214]”(读[ts214]而不读[t

55]是因为六安市霍邱地区的方言普遍平翘舌音不分,并且具有北方地区方言特有的变调)。

四、结语

语言的经济性原则不论是在方言中还是在普通话中都有所体现,本文主要描写了六安方言中语音的经济性原则的体现,但是在六安方言中,远不止语音有这样的表现,还有词汇方面也有相应表现,这些都是值得我们继续思考和探究的地方。

参考文献:

[1]胡增益.阿尔泰语言中的经济原则[J].民族语文,1989.

[2]刘祥柏.六安丁集话的反问形式[J].方言,1997.

[3]游汝杰.汉语方言学教程[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4]张富祥(译)注.梦溪笔谈[M].北京:中华书局,2009.

[5]赵怀印.霍邱方言中的一种动词重叠句[J].方言,1995.

责任编辑:孙 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