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生态课堂,回归教育本质

2017-07-18宋广玲

师道(人文) 2017年6期
关键词:本质意义生命

宋广玲

构建生态课堂,回归教育本质

宋广玲

有人说, “教育的过程本质上是生命的参与与建构,使生命与生命交流的过程,教学应依据生命的特质,遵循生命发展的原则,引导生命走向更加完整、和谐的境界。”对此,印象至深的一点是帕克·帕尔默在 《教学勇气》一书中对普通老师课堂教学的生动描述, “他们说的话在学生面前漂浮,就像卡通书中气泡框里的话一样。”这一句话,曾触电般触及我的思想深处。 “漂浮”一词何其精确,一针见血直击我们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仅停留在技术层面,课堂教学被隔离在课堂生态之外。可是,我们又当如何克服这一技术的顽疾呢?

张文质先生说过,好教师的成功之处在于不仅唤醒了 “自己鲜活的原始内心”,而且能进入 “学生的课堂生态”。这里的原始内心和课堂生态,昭示出一种全新的教学观,即教学生态观。教学生态观,强调教学过程像生态系统一样,必须遵循生态系统相似的一些原理与规律。按张文质先生的理解,基于生态理念的教学最本真的意义是:让教学深入到学生的内心深处,让教学与学生的生命内部的鲜活内核联系起来,最终实现生命唤醒的意义。从这点出发,“呼唤生态回归,构建生态课堂”,是课堂教学回归教育本质的关键所在。生态课堂的回归,关键要把握好两点:

一是课堂教学目的定位。生态教学观强调遵循生命成长的规律,而生命成长最重要的是唤醒。顾明远先生也说过 “教育的本质就在于唤醒”,而不全在于 “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因而,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充分挖掘生命成长的意义,要重视 “学生主体精神的厚植,对主体情感的濡染,以及对学生生活智慧、生命意义的昭示和启迪”。二是课堂教学方式的选择。生态教学观强调的教学环境就像一个生态系统,教学活动要遵循生态系统的一些原则、规律,人为破坏教育的生态平衡,就会影响教学质量。就语文教学为例:情景语文、生命语文、生活语文、简约语文等等,都是以生态链的原理为参照,寻求一种有效促进学生生命成长意识的教学探索,其实践意义颇值借鉴。

有书评说 《教学勇气》一书意义在于:通过一次心灵之旅,重新点燃教师对人类最困难最重要的教育事业的热情。阅读中,时有一种清泉流过心田的清新感觉;时有一种波涛拍岸的冲动。我内心非常清楚,也许这一次心灵之旅带给我的不只精神之旅,更是教育激情的一次重新起航。

(作者单位:广东湛江开发区第三小学)

责任编辑 萧 田

猜你喜欢

本质意义生命
一件有意义的事
有意义的一天
生之意义
回归本质
童年的本质
对求极限本质的探讨
WUU——让“物”回归其使用本质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诗里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