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当前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审视
2017-07-18刘艳君孙迪
刘艳君+孙迪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地方政府借贷债务规模巨大,债务风险问题突出。用法律条约限制各地方政府的举债权,建设地方政府风险预警机制,是防范控制政府债务风险发生的有效措施。经济学理论中对于建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体系给出了相应的模型建构。本文内容主要分析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特点、风险形成原因、以及形成后引发的严重后果,进而提出如何防范与化解政府债务风险的建议。
关键词: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特点 形成原因 严重后果 建议
一、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特点
1、债务总数量不清,规模巨大,局部风险出现
现在看来,各地方政府举债数额,没有人能说清楚。主要由以下三大方面导致:一是由于多年以来政府债务逐渐形成确定性的直接债务和不确定性的或有债务。二是国家数据统计我国政府债务主要是直接债务,而全部或有债务并未包含在内。三是由于政府领导任期有限,所以大多地方政府领导班子想在有限的任期中将自己的政绩达到一定高度,在盲目抓政绩的过程中难免会隐藏或有债务的现象,并会将此“烂摊子”丢给下任,但这种有意隐藏并不代表已有的债务规模缩小或消失了。从实时数据显示分析,地方政府近年大肆举债现象风行。根据我国对地方政府举债问题研究分析的数据所显示:各地方政府债务累计总额至少在10000亿元以上,平均算下来一个乡镇级别的政府都要负债400万元,才能致使负债总额达到如此居多。地方政府有限的偿还能力面对着巨大的负债总额,如此看来,出现支付危机已成定局。
2、缺乏债务风险控制机制
地方政府为了满足当前发展需要而借债,而债务成本由中央政府承担,这是造成举债严重的原因之一。目前,西方发达国家中央政府在对与地方政府债务的矛盾上设立警戒线并对其加以监管,一旦苗头出现,中央政府就会及早采用相应措施,尽可能的将其“扼杀在摇篮中”。我国地方政府直接债务多,或有债务未包括在内,潜在的或有债务所占比重大,从而核心部门手里没有政府债务的实际数据,从而无法估算各地方政府的偿债能力,无法设置债务风险预警,所以,对政府债务的监管无从下手。
二、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形成原因
形成原因是多重的,首先,我们对其进行浅谈:在1994年颁布了禁止地方政府发放地方债的《预算法》以来,地方政府又迫于城市发展的压力,不得不以虚借发展经济的名头来大肆借债,导致政府的债务板块迅速增大。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对政府贷款项目的管理中存在不足,导致政府与商业银行之间存在公之于众的“潜规则”。
其次,进行深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存在利益上的矛盾是地方政府债务形成的根本原因。
三、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产生的严重后果
1、金融体系出现不可控的隐患
地方政府为了经济建设,不断且大量的向商业银行借款。这种做法表面上看解决了地方财政问题,但各地却没有考虑是否有能力偿还这些债务,导致现在各地政府出现了难以偿还的债务危机。除此之外,政府与银行之间的信息对应不及时,难以协调,导致银行贷款本身的风险增大,使其得不到好的控制。银行贷款的高风险一旦发生,将会涉及与此有联系的多家银行,后果不可估量。
2、地方政府陷入信任危机和经济危机
由于地方政府领导任期长短与所借贷款偿还期限不匹配,一般来说都是后者长与前者。因此,现任领导者们大多只会做“空前政绩”,导致出现继任者一上台就要接任巨大无法偿还债务的“尴尬局面”,导致欠债额累积“如山”,恶性循环,让政府面临信任与经济双失的危机。危机一旦被引发,地方政府在医教科方面的公共建设投资将会被限制,经济发展的硬件设备跟不上,致使地方经济发展的速度不得不慢下来;另一方面,政府本是个由多个单位和部门组成的庞大机构,可想而知,它的经济一旦紧张必将会造成严重的支出缺口,不仅会导致政权难以运作、百姓生活质量下降,而且会使政府失信于民,很大程度的破坏了社会的稳定。
四、解决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建议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使其长期稳定地位产生动摇,首要任务是防范化解债务风险。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转变地方政府職能
随着改革开放,地方政府作为市场参与的主体之一,为了经济的快速发展,较多的参与市场经济活动。活动开展的必要融资,导致风险随着债务的增加而增加。转变地方政府职能是防范控制政府债务风险的突破口,按照市场经济对政府职能的要求,建立以服务为本的管理准则,深化机构改革,加强依法行政、监政。
2、明确中央和地方政府财权、事权的划分
我国的地方财政收入在分税制改革后有所降低,国务院放权后,地方政府担子沉重,造成中央、地方事权不对等。财政上,地方政府入不敷出,导致债务不断增加。事权与财权相区别的执行过程中要权责统一的原则。
3、建立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体系
纵观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混乱局面,借鉴外国风险管理系统,要选择并建立适合管理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体系。分为以下几方面:第一,地方政府要对其信息达到透明的标准。只有在中央了解地方政府债务情况后,才能制定出对地方债务有效管理的方案;第二,不断完善地方政府举债的法律法规,全面建立地方债务预警机制,降低地方债务风险;第三,实施地方公债制度,通过市场化的方式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然而,在目前中国经济转型的体质下,通过“增收节支”,达到收入、支出相平衡的状态。债务风险也就随之消失了。
参考文献:
[1]张阳.地方政府债务的成因探析与解决路径[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04).
[2]敬志红.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3]马丹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监管研究[D].兰州大学,2011.
[4]钱洁之.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
[5]魏佳宁.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化解与新型城市化融资.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6]郭林永.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问题研究[D].湖北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