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诊断学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2017-07-18张培培叶小菊徐毅孟立娜姚定国

中国现代医生 2017年17期
关键词:诊断学教学改革互联网+

张培培 叶小菊 徐毅 孟立娜 姚定国

[摘要] “互联网+”让教育形态从封闭走向开放,给大学课程的教育改革带来巨大的机遇。基于“互联网+”理念的教学模式逐渐得到了广泛应用。传统教学方式存在多种问题亟需解决。充分利用互联网教学的优势,通过创建微课、师生实时互动沟通交流和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可协助解决目前诊断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效率,为诊断学课程的教学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互联网+;诊断学;教学改革;互联网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2;R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7)17-0138-04

[Abstract] "Internet plus" has changed the form of education from closed to open. It brings great opportunities to the education reform of university curriculum. The teaching mode based on "Internet+" has been applied gradually.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need to be solved in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We can create micro courses, carry out real-time interactiv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update the teaching content. By making full use of the advantages of internet teaching, it can help to solve the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diagnostics teaching, mobilize the subjective initiative of students learning, improve learning efficiency. It provides new ideas for the teaching of diagnostics course.

[Key words] Internet plus; Diagnosis course; Teaching reform; Internet education

面对“互联网+”的机遇与挑战,大学教育需要从实际需求出发,抓住机遇,直面挑战[1-4]。传统的教育模式基本为按照教学日历的安排,学生坐在固定教室里,老师站在讲台上通过板书或PPT课件面对班级学生授课。而现代依托于互联网的在线教育,硬件上只需要有一个联网的移动终端,学生就可以在家里、图书馆或其他任意地点选择感兴趣的课程学习。在“互联网+”时代,可以实现跨地域、跨时空的教学形式,各地优秀的教育资源可以共享。诊断学作为医学生的必修基础课程之一,诊断学课程也需要积极改革,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先进互联网技术与诊断学课程教学的有机结合,激发学生对诊断学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诊断学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1 传统诊断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诊断学是运用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疾病进行诊断的一门学科。它是临床医学生从基础学科过渡到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诊断学教学由理论课和实验课组成,主要由症状学、体检检查、实验室检查及辅助检查等四大部分内容组成。传统的诊断学主要是在多媒体教室及实践技能操作教室两处完成。课程的教学内容比较琐碎,时间有限,诊断学四个部分的知识点相当多,学生易产生学习疲劳。诊断学的课堂内容很多是需要学生去记忆的,如心脏听诊中的五个心脏瓣膜区位置、心電图中各波段的正常值、血常规的正常值等。这些内容对学生来说非常枯燥,靠短暂的课堂教学,学生很难理解和记忆,也没有深刻的感性认识,较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不理想。除课堂时间外,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不多。学生对学习中的难点知识,与教师之间交流的时间有限,有困惑时往往也不能及时地得到解决。

而在实验课中,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往往只能安排学生每一大章节内容1到2次实验见习课,如检体诊断部分,见习过程往往是教师在教具或医学模特上演示体格检查操作视触叩听过程,或者结合检体录像进行演示,这往往需要消耗约一半左右的见习时间,留给学生用于实际操练的时间较少。在心电图见习课中,往往是学生之间互相检测心电图,这个心电图往往是正常心电图,另外教师还会演示临床病患中典型的异常心电图如房颤、室颤、房室传导阻滞等,这部分纸质内容,学生无法反复练习及学习。很多学生不能够完全掌握大纲规定的实验操作要求,在以后的临床实践中,往往存在这方面能力的缺陷。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诊断学中有一些新进展包括新的诊断方法和指标,尤其是一些新的检验指标,如新的肿瘤标志物测定,虽然在教科书中提及较少,在临床中已有广泛应用,这些也需要学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诊断学课程学时有限,一些学生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无法了解这些学科的前沿及新进展。

2 “互联网+”教学模式的特点

教育是相对封闭的领域,而“互联网+”这一开放友好的形态,打破了传统的教学理念[5-7]。为了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借鉴“互联网+”的理念,我们可以将新的教学模式运用于诊断学课程的教学中。通过利用共享的互联网资源,从而达到弥补现有教学模式的不足。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主要通过课本来讲授知识,尽管各出版社的教材有些许差别,但这是相对固定的,不会有很大变化,可能需要几年的时间才会有新版的教材出现。而依托互联网的教学模式中,教学载体不再局限于长时间固定不变的书本,还可以通过各种网络表现形式呈现。教学内容可以通过文字、声音、图表、视频等多媒体形式表现出来。我们还可以整合各个院校优秀教育资源,实现共享,学生无论距离远近都可以学习感兴趣的知识[8,9]。

传统教学模式只能完全按照教学日历在固定时间和地点进行课堂授课。互联网教学背景下,学生的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只要有一个互联网终端接收设备,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随时随地地学习,灵活方便[10,11]。传统课堂上,教师讲述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点,即使教师可能安排少量的互动环节,因为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师生交流不够,学生对重点难点知识有疑惑时,教师没有足够的课堂时间答疑解惑。而现代网络技术日新月异,陆续出现各种网络沟通工具,如电子邮件、MSN、QQ及正逐步发展完善的微信群、各种教学相关APP等,可以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友好互动,有利于教师更好地答疑解惑。学生可以通过这些网络工具,课外时间向教师沟通交流,提出问题或者对教师教学方式的意见和建议。这样既能让教师知晓学生的学习进度,针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进一步讲解,也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加生动活泼,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深度[12,13]。

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涌现出很多新型的教学方式,如慕课、翻转课堂等。慕课这种教学方式,让教学不再局限于课堂,也没有很高的门槛,对这门课有兴趣的学生都可以加入学习[14-16]。翻转课堂更是颠覆传统的课堂教学理念,学生自主花费时间于课外学习,课堂用于答疑解惑,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解决一些实际案例,升华学生课外所学知识[17-20]。尽管这些教学方式在推进过程中可能面临一些问题,如部分学生的主动性和提问能力不强,如何引导学生课后学习和课间互动,如何引导不同接受能力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这是在新的历史形势下教学方式的积极变革和探索[21]。

在“互联网+”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从被动听讲转为主动参与,教师只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去选择学习内容,提高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3 基于“互联网+”理念的诊断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思索

“互联网+”背景下的诊断学课程教学改革,通过整合现代网络技术与传统教学,把复杂枯燥的诊断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22],课程改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 微课教学

网络教学课件不再局限于 PPT 等模式,还可以通过计算机软件制作一些有趣的动画及教学视频放到网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在网络学习中,10 min左右的微视频(微课)非常合适[23-25]。我们可以根据诊断学不同知识点,尤其是重点和难点内容,如心脏体格检查、心电图房室传导阻滞章节内容,做成多个小视频放到互联网上供学生学习。学生可以在课前课后观看学习微课内容,有利于对知识点的掌握。网络学习中,传统的“课”的定义也有所改变,不再是固定的上下课时间,课程的内容也是以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中心,逐步探索。如学生需要解决症状学教学中“疼痛”相关章节问题时,可以结合网络教学中的实例,从疼痛常见病因、病理生理、鉴别诊断及治疗等多层次学习这一问题。微课与翻转课堂可以相互结合,通过微课视频学生课前提前学习诊断学相关知识点,在课堂中教师可准备一到两个实际病例,学生分组积极讨论、发言,在此过程中,学生对诊断学知识点做到更好地掌握,并可以培养学生的临床诊断思维[26-28],学生可终身获益。

3.2 交互式在线教学

诊断学内容比较繁杂,利用互联网的交互式在线教学,教师可以提前上传一些知识点课件到网络上,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优先于整个班级的教学进度,掌握自己的学习节奏,同时对一些重点难点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也有助于课堂教师授课时,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如“黄疸”这一章节内容,不同类型的黄疸发生机制及鉴别诊断有异,涉及深层次的病理生理及解剖等问题,有些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去理解掌握。学生亦可根据自己课前学习过程中的疑点难点,在教师课堂授课过程中,提出困惑,课堂上就能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方式能显著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3.3 师生互动交流

基于“互联网+”的诊断学教学模式中,学生对一些知识难点有所疑惑时,不受时空的限制,通过网络沟通工具如微信群留言及提问,可以直接向教师寻求问题的答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更有所着重讲解,是一个良性的互动模式。微信群建立过程简单,目前在智能手机普及的时代,只需下载安装相关软件即可,无需额外购置设备及开发软件,即可实现实时互动交流。诊断学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平台提前发布课堂教学需要讨论的病案实例,让同学分组重点查阅相关知识,分组讨论,教师也可以加入到各个小组中,指出病案的关键问题所在,实现了师生间及学生间的实时互动。在互动交流中,学生对诊断学的相关知识点可以得到更好地掌握[29,30]。教师也可以通过平台分享优质的微课视频、精彩病例等,实现学生的碎片时间学习。

3.4 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现代的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知识升级更新快,诊断学课程的教学应跟上时代的脚步,教学内容需要不断更新。传统教学很难做到,每次新版的诊断学教材需要3~5年左右的时间,远落后于诊断学知识的更新速度。而依托“互联网+”的教学模式下,可以有效克服这一困难,网络上的教学内容可以将当年的新技术新进展,实时更新,供学生了解专业最前沿的情况[31]。如检验诊断中的感染性指标,教科书上多年一直都只介绍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速率,而目前在临床上针对感染已出现更多新的指标,如降钙素原测定对感染的发生、发展有更佳的诊断意义,在依托于“互联网+”的教育背景下,可以不断更新这些知识,而不是依赖于教材,学生在后继的临床执医生涯中,可以更好地与临床实践相融合。

4 总结与展望

互联网技术发展迅速,在这新的历史背景下,我们高等教育需要顺应时代潮流,借助新技术新方法,提高教育质量[32]。各种新的教学方式相继涌出,如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教师需积极学习这些新的方法,才能够因材施教,积极引导学生。教师的备课内容也不再局限于课堂,需花费较多的时间制作高质量的教学视频,在教学过程中亦不断改进,这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对教学内容熟练,还需要掌握相关软件应用等知识,需要更多的付出。同时新的教学模式也对智能终端、网络和软件设备亦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和资金的投入,并需要多学科、多部门通力协作,构建逐步完善的互聯网教育平台。

“互联网+”背景下的诊断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打破了传统的封闭式课堂教育,引进开放的知识传授及互动交流模式,能更好地因材施教,及时更新诊断学知识的新进展,激发学生求知的主观能动性,明显提高学习效率。同时面对这个变革,也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如慕课有大量的优质教学资源,学生学习这些课程需要有很高的自律性,在毫无监督的情况下,可能出现较低的课程完成率。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结合翻转课堂,让学生分组以PPT形式汇报和展现学习成果,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可以起到督促的作用,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教师针对网络上繁杂的教学资源,可适当予以梳理和引导,让学生学习有一定的针对性和系统性,而不是杂乱无章。

未来,互联网技术会给诊断学教学带来极为巨大的助力。互联网中海量的诊断学教学案例,使教学更具现实意义,便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多层次的互动,教学不仅仅实现在教学课堂上,也可以通过视频等多媒体技术,实时展开教学活动,极大地丰富了教学渠道。在日常诊断活动中,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及时地收集、归纳总结案例,使教学的时效性、丰富性得到明显的提升。诊断学作为承上启下的桥梁学科,牢固掌握诊断学知识,可以为后续的临床医学专业课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乔峰,曹效英,路璐.“互联网+教育”模式的发展情况分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15:9-11.

[2] 郭宏伟.“互联网+”背景下的高等教育发展与创新思考——以中医药专业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6,10:102-106.

[3] 曹培杰,尚俊杰.未来大学的新图景——“互联网+高等教育”的变革路径探析[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6,5:9-14.

[4] 林凌敏,浦玉忠,任玉荣.“互联网+”时代下的高等教育发展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36(30):9-11.

[5] 卢东方.“互联网+高等教育”新模式下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思考[J].科教导刊,2016,5:9-10.

[6] 康国栋,张延亮,周清平.正向融入“互联网+”,助力“双创”人才培养——以吉首大学的社交化网络教学改革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6,8:122-126.

[7] 王竹立.我国教育信息化的战略思考和路径选择[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3,4:62-69.

[8] 文雄军.关于网络资源建设与网络教学改革的相关研究[J].高教学刊,2015,17:105-106.

[9] 李雅鑫,林柯言,王海雯.中国高等教育的新未来:“互联网+教育”模式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6,17:71-72.

[10] 杨昕.基于互联网远程教育系统教学研究[J].信息系统工程,2015,7:157.

[11] 陈乃洁.“互联网+”背景下诊断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16,24(3):463-465.

[12] 王丽丽,杨帆.“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8:159-162.

[13] 张坤媛.“互联网+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6,10:30-33.

[14] 周洁.一种基于MOOC的互联网教育系统研究与设计[J].高教学刊,2016,24:174-175.

[15] 姜艳玲,国荣,付婷婷.翻转课堂与慕课融合促进教学资源均衡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4:109-113.

[16] 邱伟华.高等教育慕课市场的认证机制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5,21(3):40-45.

[17] 彭小青,李颖,姚晨姣,等.“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医学诊断学见习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教育现代化,2016,1:87-89.

[18] 张学军,尹长江,杨坤宝,等.翻转课堂与PBL相结合在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9:11-12.

[19] 朱冬菊.翻转课堂在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6,2:74-75.

[20] 黄志其,王柳萍,朱珠,等.翻转课堂运用于中医药课程教学的研究进展[J].教育现代化,2016,40:193-201.

[21] 王应解,冯策,聂芸婧.我国高校慕课教育中的问题分析与对策[J].中国电化教育,2015,4:109-113.

[22] 曹颖平,王梅华,郑培烝,等.互联网在检验和实验诊断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1):52-55.

[23] 李育娴,张介平,秦颖,等.微课在高等医学教育中的应用和体会[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6,35(10):1443-1446.

[24] 胡铁生,周晓清.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4(2):5-13.

[25] 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 19(1):65-73.

[26] 钱红,黄民江,刘理静.微课结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诊断学教学中的初步探索[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 28(12):1674-1675.

[27] 錢红,刘理静,武斌,等.微课嵌入探究式翻转课堂应用于诊断学教学的效果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6,34(9):46-48.

[28] 赵阳,罗宁斌,金观桥,等.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J].广西医学,2016,38(12):1787-1789.

[29] 王竹立,李小玉,林津.智能手机与“互联网+”课堂——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新思维、新路径[J].远程教育杂志,2015,4:14-21.

[30] 乔锐,陈云虹,程红阳.探讨移动互联网技术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J].科技视界,2014,6:157-158.

[31] 庄帝钱,赵芳,李耀武,等.常用医学网络教学资源及特点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0, 17(30):119-120.

[32] 张岩.“互联网+教育”理念及模式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6,2:70-73.

(收稿日期:2017-01-05)

猜你喜欢

诊断学教学改革互联网+
《全身 CT 血管成像诊断学》出版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基于现代网络通讯工具的中医诊断学教学实践与探索
诊断学教学中融入医患沟通技能的培养
《内经》诊法教学内容简析及与中医诊断学的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