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生产单位涉密人员管理的难点及应对措施
2017-07-18白海林张继三
白海林+张继三
摘要:本文针对科研单位涉密人员管理的现状,从岗位界定、人员政审、监督考核、涉外活动等进行分析,提出要谨慎选人、管疏并进、明确职责、严格考核、奖惩联合等角度,落实涉密人员各项管理措施,做好涉密人员管理为单位管理体系建设提供有力的安全保障。
关键词:涉密人员 管理 措施
当今世界高科技手段演变日益剧烈,军工科研产品已经应用到国防预研的各个领域,科研院所、攻坚课题组、各大高校,肩负着神圣使命的科研人员对保守国家秘密的这份承诺尤显重要。如何组建一支高技能、高水平、规范化的科研人才队伍已成为科研工作重点思考的问题。涉密人员是完成各项重要任务的保障力量,对科研项目的准确定密,对涉密岗位性质及类别的严格划分,对涉密人员密级的界定,对不同密级人员保密补贴合理发放,都会直接影响科研生产效率及涉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对涉密人员管理已经成为单位保密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保密管理体系是否健全直接体现一个单位管理水平的高低。
近年来,上级单位出台了一系列的保密方针、政策,把涉密人员管理视为保密管理环节中最重要的一环,提出了要用怀疑一切的态度,加强对涉密人员的严格管理,包括对他的工作圈、生活圈实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制定分类标准,依据项目定岗定人;严格岗前政审、出国境管理等,明确指出了对涉密人员管理不能存在短板现象,对重要岗位涉密人员要求更是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一、管理现状
1.涉密岗位界定不够准确
涉密岗位界定要追溯到涉密项目的定密,由上级批复下来的涉密项目所衍生出来的子项要由承办单位组织定密小组开展密级重新界定。首先要根据背景及实际应用制定涉密事项定密指导意见,要结合单位实际情况,不能照搬照抄。其次要确定涉密点,涉密事项内容、性质、知悉范围、保密期限等,根据事项密级、数量、接触程度的深浅等因素确定岗位密级,在不同密级岗位上工作的涉密人员分为核心、重要、一般。但在实际操作中会因人事部門不能准确了解和掌握科研项目实际情况,或人事部门与科研部门在界定方面意见不统一,以及执行文件不具备可操作性等原因,以人定岗现象时有发生,造成涉密岗位界定不够准确。
2.涉密人员岗前政审有待严格
按照七类人员管理要求,拟进入涉密岗前必须政审,要通过原单位人事部门查阅档案、街道办事处、派出所出具证明、原所在学校审查等方式进行审查。但安全背景、出国境情况、家庭变化等情况复杂,短时间内不能完成。有些单位急需用人,包括聘用合同制职工,而合同制职工来源渠道复杂,工作经历丰富,不是应届院校毕业生,没有派遣证,缺少档案,有的出现断档,使得人事部门和用人单位无从查起或查不清楚。如果用人单位放松对其岗前保密责任教育要求,就会出现对从业人员培训教育不系统、不连贯,使新增人员保密意识相对淡薄,对保密责、权、利认识不清等,对日后如何更好地确保国家秘密安全埋下了隐患。所以严格岗前政审,是涉密单位选好人用好人的重要前提。
3.监督与考核机制不健全
涉密人员承担着重要的科研任务,严格按照涉密人员保密行为十不准、国防科技工业六条规定、计算机和信息系统十不得等规范涉密人员日常保密行为,这对每个从密人员的能力、素质是提升也是考验。为了更好的体现涉密人员的价值,单位要把日常的监管与职务职称晋级、保密补贴、经济奖励挂钩等联系起来,定期考核,调动涉密人员做好保密工作积极性。监督与考核机制不健全,势必造成涉密人员的责权利不统一。
4.出国(境)管理有漏洞
近几年,国家对涉密人员出国(境)相关背景材料的审查虽然较以往更加严格,但个别涉密人员申请办理护照后,未按规定时间交由主管部门保管,还存在有个别免签国家对出国人员开了绿灯现象;主管部门对新增或脱密期满的涉密人员统计工作滞后,不能及时到公安局备案,形成一个空档期,造成涉密人员出国境管理出现了漏洞,使个别涉密人员心存侥幸,违规外出,给涉密单位的监管带来不利影响和风险隐患。此外,核心重要涉密人员因交流需要,因公出国频次越来越多,对出国背景、出国目的及相关材料的审查相对宽松,是涉密人员管理的又一薄弱环节。
二、应对措施
1.严格政审,降低风险
随着科研单位因工作需要对外交流活动日益增多,使单位对涉密人员思想意识的把握、心态变化的掌控带了新的挑战。对拟进入涉密岗位的涉密人员要坚持“严格把关、先审后用”的原则,“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对其思想品行表现、政治素质、工作能力要全方面进行摸底和审查,用人单位、人事部门及保卫保密监管部门要各负其责,追溯原始档案、深入街道办事处、派出所、原所在学校了解情况,开展政审,掌握其历史活动;通过谈话了解思想动态;对境外背景开展详细调查,借助国家安全部门掌握的情况,降低科研单位重要岗位用人风险。
2.规范行为,防微杜渐
单位通过对涉密人员不间断的保密常识及保密基础知识的宣贯和学习,规范涉密人员行为;涉密人员保密教育保质保量达到15学时;计算机管理员、保密干部、定密责任人等要通过培训,持证上岗,提高涉密人员保密技能,通过奖励措施激发做好保密工作的主动性与自觉性,提升自身素质及保密行为意识。由人事部门、科研管理部门、保密监管部门联合把定密工作做实做细,制定操作性强的保密范围细目,为涉密岗位的划分提供至关重要的支持,按照“以项定岗、以岗定人、岗变密变”的原则,实现岗位密级与人员密级的联动调整,有效控制涉密事项知悉范围;实现涉密载体闭环管控,严格按照安全策略要求完成涉密信息中转操作;保障计算机保密技防系统有效运行,采取涉密人员操作行为审计、上网身份认证及实名登录、发送邮件要审批登记等措施降低失泄密风险。
3.奖惩分明,激发动力
各单位通过对涉密人员履行保密职责述职述密考核、年度考核等体现从涉密人员保密工作业绩,考核包括个人家庭变化、保密职责履行情况,保密安全制度执行情况、安全保密措施落实情况、安全保密隐患问题整改情况等信息;出国境出现异常情况,单位对于有重大变化的事项要进行抽查及寻访等,单位要掌握每个涉密人员的社会背景、动态变化的第一手资料,追溯缘由,从各方面监督涉密人员行为,提高其国家安全的保密意识。单位对于年终考核的结果一定要与奖金分配、职务晋升、评优评先、保密补贴发放紧密挂钩。在各项检查过程中,单位能对重大问题及时汇报并能消除隐患的个人要进行专项奖励;对于隐瞒不报的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从严处罚,使处罚真正触及到本质。通过采取一些列的措施,建立严格的保密奖惩机制,奖优惩劣,进一步规范保密行为,杜绝因涉密人员失职造成的失泄密隐患。
4.严格涉外审批,确保安全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访亲交友日益增多,涉密人员因为子女、配偶、父母等原因出国境情况逐年增多,禁止涉密人员因私出国境也成为束缚涉密人员工作积极性的重要原因。科研单位成立专门机构,分类审批,对不同岗位、不同密级的涉密人员申请因私出国(境)的理由及相关材料进行分类审核,对旅游、探亲等事由,用人单位、人事部门及相关部门联合做好保密教育及保密提醒,督促其在境外严格履行保密承诺;通过抵押保证金、扣发奖金及保密补贴等方式进行约束。对归国人员思想变化要及时进行约谈,建立回访谈话制度,了解其在境外社交活动,探析其在境外是否深陷策反、泄密危险活动等,确保其归国后思想品行依旧可靠。
笔者认为科研单位身为国家安全的前沿阵地,以及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对涉密人员既要管,也要疏,松弛有度,内外有别,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既要充分调动涉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又要避免涉密人员因违规而影响政治生涯。开展保密工作要做到未雨绸缪,切实保护涉密人员个人前途,家庭幸福,单位的监管要为涉密人员的成长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涉密人员是科研单位做好国防预研工作的重要力量,必将为科研单位的保密管理体系建设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和安全保障,做好涉密人员管理必将为安全保密事业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