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是一种生态系统
2017-07-18徐明登
徐明登
摘 要:按照生态教育学的理论,语文教学是一个整体,教师、学生和教学文本都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教学资源和要素。以此为指导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进步的思想,在教学过程加大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与开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让课堂成为师生思想碰撞、情感互通、共同成长的最佳场所。
关键词:生态;初中语文;生态课堂
今天,“生态”已经成为了一个再时尚不过的词语了,原生态旅游、原生态唱法、原生态食品……似乎原生态无所不入。面对这一系列的“原生态”,笔者在想:我们的新课程语文是不是也需要返璞归真创建原生态的课堂呢?如果是的话,什么样的课堂才是“原生态”的呢?从教学目标的制定来说,要实现“原生态”就要剔除一切急功近利的心理和行为倾向;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来说,“原生态”就是要唱响平等、合作、民主的课堂主旋律;就教学方法来说,“原生态”就是要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之中掌握语文的基础与关键。
生态的语文课堂就是以生态学理论和系统的观点作为指导,从生态学的角度来审视语文教学,最终实现语文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语文课堂教学生态化是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是因为:1.语文课堂教学生态化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2.要改变语文教学的现状必须实现语文课堂的生态化。3.语文学科自身的发展要求课堂教学的生态化。那么,如何构建生态化的初中语文课堂呢?
以生态理论为指导的初中语文课堂,要求教师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将尽可能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动”起来,努力将课堂转变为学生展示自己的个性特长的舞台,将课堂秘学的知识真正转化为自己的能力。那么,我们如何构建生态化的语文课堂教学策略呢?
1.努力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构建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让学生敢于动起来。
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就要求教师从根本上抛弃所谓的“师道尊严”的传统思想,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体。这就要求教师敢于进行感情投资。正如前苏联心理学家赞可夫所说,只有教学方法触及学生的情感领域和精神需要之时才会变得高效。就学科性质来说,语文是人文性极强的学科,是一种表情达意的工具。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强化人文意识,在教学上做到有情之人,让自己的情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2.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不断优化教学方式,实行积极有效的教学评价策略,让学生乐于动起来。
(1)注意对课堂导入环节的设计,做到让学生“心动”。所谓的“心动”就是让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产生参与学习、主动探索的欲望。笔者以为,想使学生心动就必须注意课堂导入环节的设计,精选课堂教学导语,让导入敲开学生的心门,做到使学生“牵一发而动全身”。(2)注意情景创设,精心设计教学问题,引导学生自发地对教学问题进行探究,主动地与其他人合作和交流,使学生做到“动脑”。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思维开始于问题和惊讶。”只有恰当地进行问题设计,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进入自己思维的最近发展区。而对求知的问题进行探究是人的一种本能,人天生就是一个探索者。学生在对问题不断地探究过程中,就会不断地丰富自己的认知,不断地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并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方法和技能用于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过程之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与此同时学生和求知欲和好奇心也会得到有效的保护。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之中,学生是通过探究主动地来完成知识的建构的,这就使得学生对这些知识做到了真正的理解和掌握,这样的知识才是真正属于学生的,而这样的教学效果也才是我们想要达到的。(3)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使学生做到手、脑并用。阅读与写作之间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与根本,而写作可以让阅读获得扩展与升华。如果我们将阅读与写作这两个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结合起来,必然会收到事半而功倍的教学效果。(4)加大对朗读和口语训练的重视程度,让学生的嘴动起来。古人所说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就是这个道理。心理研究也表明,在人的学习过程中,参与的器官越多其学习效率越高。而朗读正是一种眼、手、脑并用的学习活动,不仅会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增强学生的语感,促进其语言的积累,还会使学生的人格和精神受到感染与熏陶。在朗读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教学内容的文本意识被放在了突出的位置之上,让学生亲历了对作品的感知、探索和积累的过程,这恰恰是符合新课程的理念的。
3.加强学法指导力度,让学生掌握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会动。
我国语言学家吕叔湘曾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而是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就可以一辈子受用。”建构主义心理学的研究也告诉我们,所谓的学习,就是学习者主动地完成知识建构的过程。因此,我们在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和否定教师在其中所起到的指导作用。我们要教会学生“学”,比我们在课堂之上传授知识更为重要的是为学生架起学习新知识的“桥梁”,交給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钥匙”。对这一点来说,叶圣陶老先生说到:“课文无非是个例子,通过例子,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将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作为自己的重中之重,真正做到为学生学生指点迷津、铺设台阶。
参考文献:
[1]陈平辉.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态环境教育[J].文学教育,2015(05).
[2]吴本庆、周君.生态课堂“三面镜子”伴左右[J].新课程学习(上),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