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善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017-07-18谢枭
谢枭
近来读《教育是没有用的》和《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学习指导艺术》两本书,前者从理论上阐述了教育要回归本质,要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强调教育唯一要做的事情,是保护甚至捍卫孩子的主动性,魏书生在实践中坚持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自学,并形成体系,获得丰收。
一、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1.自主学习是《新课标》提倡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
在《新课程标准》的论述中,对“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大加推崇,其中“自主”学习又放于首位,可见其重要性。
2.自主学习是当前教育走出困境的唯一通途。
林格先生在阐述这一观点时举了不能“摁着牛头吃草”的例子,形象地说明一厢情愿地训练:牛嘴要张开多少度,如何吃草,岂不知“吃草”是它的本能。这样强硬和机械训练的结果是“牛”很累,教育者也累,从而导致学生厌学,教学效能低下。变“被动教”为“主动学”,是当前教育走出困境的唯一通途。
二、怎样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
1.激发兴趣。
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是紧密联系的。一些差生之所以厌烦学校的学习,并不是他们从来没有兴趣,而是因为他们成绩差,屡考屡败,只有失败的痛苦,没有成功的欢乐,以致学习兴趣之火熄灭了,视学习为虎,谈虎而色变。
任何一个班总是有好、中、差的学生,如何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最重要的是采取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魏书生为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常举行“查字典速度比赛”、“背课文比赛”、“自唱一首歌曲比赛”、“口头作文比赛”、“书写比赛……不论是何种类型的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让他们尝到成功的甜头,燃起学习兴趣之火。
2.唤醒潜能。
《易经》里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所谓“道”,就是洞察,“器”是技术。我们并不缺乏教育技术,缺乏的是对教育规律的洞察。教育之道,就在于洞察、处理人的内在自觉。北京四中校长刘长铭是当代中国最有人文底蕴的校长之一,常有人問他教育是什么。刘校长认为,至少有一点是最重要的,那就是唤醒人的自觉。
人的判断和决策过程,是由人格中的“自我”部分,在综合了个人需要和环境限制之后做出的。这种决定和判断就是“主见”,一个自我意识比较发达、健康的人,通常就是我们所说的有主见、有自我的人。
但是,人不是神,没有万能的自我,更没有完美的自我,这样一来,“自我”并不是任何时候都是对的,也并不总有主见的。自我的不完美,就给外来影响留出了空间、给别人的影响提供了机会。
我们发现,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这使人们能够接受智者的指导,作为不完善的自我的补充。这就为教育提供了可能性。
3.保护想象力。
林格先生讲道:我想把想象力当作一个重点来探讨。毫不客气地说,如果我们的教育控制了孩子的想象力,所有的知识传授都是徒劳无功的。有一句俗话叫“拣了芝麻,丢了西瓜”,分数就是“芝麻”,想象力就是“西瓜”。
在人的智力的活动中,想象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想象力是人类独有的才能,是人类智慧的生命线。优秀的想象力对于杰出人才来说是必需的。人的大脑具有四个功能部位:感受区、贮存区、判断区和想象区。人们运用前三个部位功能的机会多,而应用想象区的机会少,一般人仅仅应用了自己想象力的15%。可以说,想象能力应用多少是评价一个人智力高低的标准之一。
爱因斯坦16岁时曾问自己“如果有人追上光速,将会看到什么现象”,以后他又设想“一个人在自由下落的升降机中,会看到什么现象”。他在充分发挥想象力的基础上,经过严格的逻辑思维和严密的数学推导,创立了相对论,获得诺贝尔奖,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作为一个发明家,他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想象力。爱因斯坦自己也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有了丰富的想象力,便会促进自觉的探究,要有所探究,就一定会自主地去深入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