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带多”,为语文课堂打开一扇窗
2017-07-18张文艳
张文艳
摘 要:群文阅读“以一带多”的教学方式带给我们全新的阅读形式,“以一带多”教学方式对现行的语文课堂教学进行改革、补充、扩展与延伸,本文分析了教学中确定议题、选择文本的具体方法,旨在探讨有效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以一带多
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课堂,孤零零地教着一篇又一篇的课文,学生缺乏读书的热情,阅读能力的提升速度缓慢,也很难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随着语文阅读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师们开始尝试群文阅读教学,尤其是“以一带多”教学方式对现行的语文课堂教学进行改革、补充、扩展与延伸,为语文课堂打开了一扇窗。如何使群文阅读教学更加高效呢?
一、确定议题要“准”
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到底“举”什么“一”呢?这就非常关键了。如果对课文面面俱到地“深挖硬掘”,把课文上全、上深、上透,把自己领会到的、教参中提到的、课后问题问到的都要求学生掌握,那可做“例子”的点就太多了。我们应该删繁就简,选准议题,就抓住这个议题,重点突破。
针对不同的文章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确定议题:
从文章内容角度定主题。以人物为议题,如“初识鲁迅”“我的老师”群文阅读;以事物为主题,如“作家笔下的猫”“雁南飞——古诗中的雁”群文阅读;以事件为主题,如“送别”群文阅读等。
从人文内涵角度定议题。以生命教育为主题,如“尊重生命”“生命的价值”群文阅读;以成长教育为主题,如“名人成长小故事”“难忘的童年生活”群文阅读;以爱的教育为主题,如“人与动物”“师生之情”群文阅读;以学会思考为主题,如“从不同角度看同一事物”群文阅读等。
从表达方式角度定议题。以写作体裁为主题,如“神话故事”“寓言”“儿童诗”群文阅读;以写作方法为主题,如“选用生活小事,以平时的语言表现人物高尚品质的写法”“有特色的人物外貌描写”群文阅读等。
二、选择文本要“精”
选文是思维的启动器,既能激发学生认真思考,又能让学生大胆质疑,所以在选择多篇文本时,应考虑注重多角度,以小见大,围绕议题将选取的群文像“糖葫芦”中一样穿起来。
1.选取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阅读。
如为了让学生感受冯骥才市井小说的传奇艺术特色,教学略读课文《刷子李》后,再群文阅读《俗人奇事》一书中的《快手刘》《泥人张》等文章,在群文阅读中,感受冯骥才笔下市井人物形象的个性,体会人物描写的方法,感知一波三折的叙事方式。在学习毛泽东的《长征》时,我们可以将《沁园春·雪》与之有效地进行整合,去感受一代伟人的豪情壮志。
2.选取同一主题的作品阅读。
如在教学《赠汪伦》,这是一首送别诗,就可以再补充《黄鹤楼送孟浩然》《送元二使安西》《芙蓉楼送辛渐》这三首送别诗,将这几首诗有效地整合在一起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比较阅读了解到送别诗中有依依惜别之情,有对友人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也有借送别而言心志的豪情。在写作方法上,可以借用柳、酒、月、孤帆等意象抒写别离之情,这样的群文阅读,找出了规律,凸显了古诗表达的情感与特色,在学生积累了语言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欣赏评价能力!
3.选取相同或相似的题材的作品阅读。
如在教学《一夜的工作》时,作者选用生活小事、以平实的文字表现人物高尚品质的写法,我们将《背影》、《枣核》这些文章整合进来,通过阅读,课文中的人物形像在学生的心中更加丰满,不再单一,学生对以小见大的写法也会更加深刻。
三、课堂实施要“实”
在群文阅读教学中,不能一篇一篇孤立地呈现文章,也不能把多篇文章无序地全部呈现,最好有一定的结构,才能取得群文阅读教学实实在在的效果。在教学中,引领学生将多种文本进行多层次的比较,横向比较、纵向比较;比较相同点、比较不同点;比较内容方面的、比较表达形式方面的……在比较中,学生自然就会有所发现。如教学《走进寓言故事》,分三个板块一步步落实:学习《揠苗助长》,了解文章主人公做的傻事,找出主人公的行为,分析原因,从而学习从人物行为中感悟寓意的方法。对比阅读中探究寓意。补充阅读《揠苗助长》和《刻舟求剑》,了解故事中主人公的愚蠢行为,明白寓意。故事补白,选用来自伊索寓言中的《驴子的坏主意》,引导学生猜测故事情节和结局,体会寓意的丰富性和启发性。这种教学结构,以一篇带多篇,“比较—发现—实践”的学习过程,教师容易教,学生容易学,也能很好地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方法,在阅读实践中选择、分析、整合信息,达成阅读目标。
群文閱读“以一带多”的教学方式带给我们全新的阅读形式,为语文课堂打开一扇窗,随之而来的还有关于群文阅读的全新思考和探索。我们是阅读教学的探索者和实践者,如何将群文阅读课上的得效、高效,需要我们不断尝试和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