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诺族大鼓舞的教育传承及其对人的影响
2017-07-18李艳余碧莹刘学斌李颛森张
李艳++余碧莹++刘学斌++李颛森++张朋
摘 要:基诺族大鼓舞是基诺族人从远古时代一直延续至今,在群众中有着深远影响的舞蹈。基诺族人视之为本民族的“根谱”,并以歌、舞、节庆祭仪等形式,加以崇拜和纪念,起着民族历史课和教材的作用。2006年5月20日,基诺大鼓舞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然而国内外对基诺族大鼓舞的研究多侧重于其舞蹈动作,形式,特点等,对其发展演变以及教育传承过程中对人的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等方面的影响,还缺乏深入研究。
关键词:基诺族 大鼓舞 教育传承
一、基诺族大鼓舞的起源与发展
(一)基诺族大鼓舞的起源
基诺族的大鼓舞是原始宗教舞蹈。“大鼓舞”,基诺语称“厄扯歌”,最早称为“白腊泡司土歌”,“白腊泡”是巫师,“司土”是寨名。民间传说,洪荒年代基诺族的祖先阿麦腰白造了一只大鼓,让麦黑与麦妞藏在鼓内躲过了灾难。此后,麦黑与麦妞繁衍了基诺族的后代。因此,基诺族人民世世代代跳大鼓舞,以纪念阿麦腰白,并将大鼓作为神圣之物,供在卓巴(寨老)家中。
(二)基诺族大鼓舞的发展
在基诺族的父系制实行的二百多年中,大鼓舞只让男性参加跳舞,而女性则站在鼓后敲鼓作陪。传统的作为祭祀活动跳的大鼓舞,木鼓十分神秘,平时保存在卓巴的家中,任何人不可碰击,并且整个祭祀过程严肃、神秘,容不得任何的疏忽和玷污。
新中国成立后,基诺族男女老少都可跳大鼓舞,而且经基诺族人的艺术加工以后走上了舞台,成为具有基诺族民族特色的表演性舞蹈。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现在的基诺族“大鼓舞”变迁为以下二类:
第一,商业“大鼓舞”。为了迎合基诺族旅游事业的发展,提高表演的可观赏性,在大鼓的鼓身上画有太阳花和房子等象征性符号,既美观又与基诺族的神话传说相联系,吸引了更多观众的兴趣,舞蹈表演成为基诺族经济的支柱产业。
第二,娱乐“大鼓舞”。随着基诺人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他们更注重精神娱乐,他们享受舞蹈带来的快乐,许多基诺寨都纷纷制鼓,用于节日里的娱乐表演,在节日里跳“大鼓舞”时,人们可以肆无忌惮的跳着、唱着,自娱自乐。
二、基诺族大鼓舞的种类
基诺族的大鼓舞主要分为:祭鼓大鼓舞和祭神大鼓舞这两种。祭鼓大鼓舞,是在做好新鼓后或给旧鼓换鼓皮时跳的大鼓舞,旨在祭鼓本身。跳祭鼓大鼓舞时,当天要杀鸡祭祀,在木鼓前摆上蔑桌,桌上放糯米和米饭、烟茶叶和槟榔叶、鸡蛋和鸡毛等祭品,由基诺寨的长老卓巴和卓生向木鼓两边各敬一杯酒,然后念一些感激木鼓和祖先,并且希望木鼓保佑村民的話,念完后,由专人抬着供有祭品的桌子,人们一路载歌载舞的把木鼓抬回卓巴和卓生家。祭神大鼓舞,是在基诺族的春节即“特懋克”时跳的舞,汉语意思是纪念铁器使用的节日即“打铁节”,每年春季来临之前由村社的长老“卓巴”选定的具体时间,以跳大鼓舞发出的震天鼓声告知大家春季的到来。跳原始的大鼓舞时“卓巴”会大声唱到“来年,风调雨顺”“保佑,来年人丁兴旺、五谷丰登”等祈语。
三、大鼓舞的传承途径
(一)文化传承人教育传承
2015年5月19日,在基诺大鼓舞省级传承人白腊先家举行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基诺大鼓舞传习所”成立挂牌仪式。基诺大鼓舞传习所的成立,给“活态传承,重在落实”一个良好的平台,白腊先表示“不论男女老少,只要想学基诺大鼓舞的,他都会手把手地认真传授。目的就是要让基诺族人人都会敲大鼓,让这个文化遗产世世代代地传承下去。”他希望传习所成为大鼓舞的传承基地,组织发挥群众性推广基诺族大鼓舞展演和传承作用,形成民间传统生态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
(二)学校教育传承
基诺族大鼓舞的学校传承一方面体现在基诺山民族小学、民族中学的教师将“大鼓舞”中的许多有代表性的动作斟选后,改编成适于中小学生运动的课间操。编排第一套基诺民族课间操的教师白有仙,她认为,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可以用有特色的民族操帮助孩子们锻炼身体,再者可让孩子们学会基诺大鼓舞的基本动作,将其传承下去以不忘其民族根本。[1]
(三)社会教育传承
1、利用现代传媒工具进行传播
如今现代传媒发展十分迅速,书籍出版、电视节目的录制如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开幕式《共创辉煌》第一个场面就是一位基诺姑娘挥捶敲击一面太阳鼓。春节歌舞晚会以及2009年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演出中,在许多舞蹈赛事和展演中,也能看到以“大鼓舞”为原型而创作的舞蹈。
2、在旅游景点和表演中传播
旅游展演的“大鼓舞”基诺族民俗山寨为了旅游所需,同时出于对美的追求,制作了形态夸张的大鼓。大鼓的鼓身上画有水纹、太阳花和房子等象征性符号。表演时,多面大鼓一起表演,并将传统“大鼓舞”的程序简单展示给游客,舞蹈动作夸张,加入了其他民族(如佤族)舞蹈的动律。还有云南民族村中的基诺族村,寨门顶端也悬挂着一个太阳鼓图案以及他们的大鼓舞表演已经成为标识基诺族的文化符号。
四、基诺族大鼓舞的教育传承对人的影响
(一)基诺族大鼓舞对人智力因素的影响
1、有助于人的观察力和注意力的提高
学习舞蹈是要细心观察和仔细揣摩的,人的观察能力是在不断地运用自己的视、听、味、机体内部等感知器官的过程中形成的,基诺族大鼓舞除了通过舞蹈动作,还要通过舞蹈者的面部表情来传达故事情节。注意力需要同时调动舞蹈者身体的肌体觉、听觉、视觉、运动觉和平衡觉等,要求舞蹈者精力集中,不仅要注意自身动作的协调,还要注意整个队伍的节奏,经过长期锻炼,人的注意力可以得到显著提高。
2、有助于人的模仿力和想象力的培养
大鼓舞的动作有很明显的生产劳动动作特点,基诺山区动物种类数量丰富,该地区的土著居民制作各种弓箭和小刀用来打猎,大鼓舞中有很多舞蹈动作都形象地模仿了各种动物的姿态。想象力的培养可以更深层次地挖掘人的智力,激发人的潜能。舞蹈展现给人们的是形象化的动作,需要观众用心揣摩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并体会和想象它所蕴含的意义,大鼓舞形象的展现了生产劳动的过程,不由得让人联想到人们劳作时的各种情景。
3、有助于人的思维能力和记忆力的培养
多中心注意是指在同一时刻能注意的事物越多越好,多中心注意力的人,创造思维强,基诺族大鼓舞的舞蹈动作来源生活又高于生活,舞者在表演时需同时注意手,眼,身,脚的协调搭配,在创作和表演过程中锻炼人的多中心注意,从而人的思维能力也得到增强。除此之外,跳过大鼓舞的人,一般掌握后,就很难忘记,通过长期的练习,人的记忆力也可以相应的得到改善。
(二)基诺族大鼓舞对人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1.促进人们情感的交流和宣泄
节日活动是基诺族人们促进交流、增进情感的最佳时机。人们聚在一起跳大鼓舞能有效促进情感的交流,又有助于人们情感的宣泄。由于基诺族大约发展到父系氏族时,绝大多数村寨和氏族禁止氏族内婚,但并不禁止谈恋爱。有很多氏族内的青年男女相爱,却又迫于氏族規定不得不忍痛分离,与别人结婚生子。于是,在“特懋克”新年的和“上新房”的全民参与仪式中均有重要的一环,就是可以唱基诺族的长篇叙事情歌,跳男女相拥或对脚打跳的舞蹈,歌舞男女深情投入,以至于哽咽不断,歌舞彻夜不停。在每年这个时候,固守一夫一妻制的基诺族只要不“逾越”,就可以适当的放纵一下,拥抱旧时恋人,倾吐对旧时恋人的情愫和眷恋,且丈夫或妻子不得干预。但仅限于这个夜晚,第二天以后,一切又如往常一样。在这时,人们压抑的感情可以得到宣泄,精神的缺失感可以得到“变通”的慰藉。[2]
2、有助于身体素质和团队协作能力的提高
基诺族大鼓舞是一种民族舞蹈,更是一种锻炼身体的舞蹈,节奏性强,动作铿锵有力,连贯有序,能有效调动全身运动,提高身体素质。并且舞蹈作为一种团体性舞蹈,需要整个舞蹈团队整齐划一,步伐一致才能完成,有利于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增进民族凝聚、增强文化认同
基诺族人民对于大鼓舞的热爱是族群认同的一种方式,太阳鼓和大鼓舞的传
承深深的镌刻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印迹,基诺族大鼓舞从最初的群众性自娱舞蹈,慢慢的被其他民族甚至世界认识,始终不变的就是基诺族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同时通过跳基诺族大鼓舞与不同村寨,不同地区,以及不同层次社会成员之间进行思想情感上的交流,加深了民族认同感,跳舞时欢欣鼓舞的气氛深深感染跳舞的每一个人,一种无形的力量将大家紧紧的聚在一起,这就是强烈的民族凝聚力。
结语
基诺族大鼓舞在面临现代化文化冲击的情况下,仍显示出极强的生命力,这取决于基诺族大鼓舞本身的文化价值,但也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等的教育传承,传承中对人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积极影响使其不断创新,也使其充满魅力。总之,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的记忆,基诺族大鼓舞作为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有很重要的教育价值,正是基诺族大鼓舞的教育传承,塑造了了基诺族人民的优秀品质。基诺族大鼓舞的继承与发展真正实现了费孝通先生提出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参考文献
[1]赵云艳.基诺族“大鼓舞”的当代变迁[J].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1,(01):82-84.
[2]赵云艳.基诺族大鼓舞的文化解读[J]. 大舞台,2012,(07):257-258.
[3]普丽春等.西南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教育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10
[4]庄点.没有被“丢落”的“攸乐”[D].四川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