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德育教育的意义及办法
2017-07-18叶锋翔
叶锋翔
摘 要:德育教育是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然而在初级中学,由于学校以及学生自身等方面的原因,在德育教育开展中存在一些问题。今天我们就针对这些问题,以及如何采取有效教学办法来促进德育教育的发展这个话题作一探讨,希望能对我们的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初中;德育教育;意义;办法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14-013-010
一、初中德育教育的意义
初中生年纪处于14—17岁之间,正处在青春期,他们性格叛逆,喜欢挑战权威、尝试刺激的事物,旷课、打架斗殴、泡网吧、早恋等现象频频发生。初级中学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和操作动手能力为目标,学生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民族的人才水平。德育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和法律的教育,它是初级中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与智育、体育、美育、劳育等相互联系,相互协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初级中学必须把德育教育放在素质教育的首位,只有这样,才能转变当前教育不利局面,培养出符合社会和民族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二、初中德育教育的办法
基于当前初中德育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有效教学这一办法,以期为改善德育教育不利局面提供实践意见。有效教学是新课改环境下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有效教学的“有效”主要是指教师在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的“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和策略,主要包含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教学目标和采用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教学方式等方面内容。依据有效教学的具体含义,我们将实施初中德育教育的办法归纳为三点:一、创设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兴趣;二、丰富教学内容,结合心理教育;三、创新教学形式,开展课余活动。
1.创设情境教学
诚如卢梭所说: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成长起来的时候,叫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只有紧紧抓住这一点,才能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开展初中德育教育工作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创设趣味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德育教育目标。
初中生活泼好动、求知欲望强,他们正处于青春懵懂期,可塑性也很强,如果只单纯地灌输一些思想道德方面的理论知识,他们会觉得很枯燥,难以理解。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相关的案例、故事來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让学生辨别是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如:关于“上网”这个话题,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青年由于迷恋网络游戏,整天泡在网吧里,等自己的钱花完后,就骗爸妈的钱,再后来就发展到偷钱甚至犯罪的视频,从而告诫学生要合理地使用网络,让他们知道可以利用网络方便、快捷的优势来获得知识武装自己,但不能使自己堕落。
2.结合心理教育
初中阶段的学生思想比较懒散、心理素质差、好奇心重、求知欲强,由于处于青春叛逆期,言谈举止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抵制各种不良因素的能力不强,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在开展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学校应当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认识,严肃处理学生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消除学生消极怠慢的心理状态,积极引导学生树立乐观向上的健康价值观。
班主任是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中坚力量,在探究初中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互结合具体办法的过程中,学校可以动员班主任力量,促使班主任加强对班级的管理,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例如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讲座,为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学生抵抗不良因素的能力。主讲人可以是教师,可以是专家学者,具体可根据学生心理健康实际需求决定。开展专题讲座的过程中,学生必须作为教育主体积极参与进来,主讲人应当及时与学生互动,了解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从而有的放矢,一一排除学生心理困惑。
3.开展课余活动
初中生背负沉重的中考压力,学校文化课程安排得很紧,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的心理压力,导致极端心理严重,这主要分为两类:一类学生迫于升学考试压力,拼命学习,终日埋头苦干,不与外界沟通,逐渐丧失人际交往技能;一类学生对考试不胜其烦,产生厌学心理,自暴自弃,不愿意学习,这均对德育工作的开展造成危害。
针对这一现状,学校可以组织一些课余活动,尽可能让所有学生都参与进来,并在这些活动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实现情感教育目标。
如:篮球比赛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又可以让学生体会合作的快乐;还可以组织一些社会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多接触社会,既能体验生活又能学习很多的专业技能,比如志愿活动,让学生体验到助人为乐的快乐。
初中德育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去摸索、去实践,并采取有效的教学办法来不断完善。学校必须重视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出真正具有专业知识技能,并且道德素质特别高的人才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富伟丽.团体辅导在初中德育工作中的应用[J].苏州大学,2010-10-01.
[2]刘涛.探析中学德育现状与对策[J].河北师范大学,2012-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