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通地区抗日活动的中心:十总镇

2017-07-18陆子森

铁军 2017年7期
关键词:苏中粟裕南通

陆子森

十总镇位于南通市通州区北部偏东,总面积133.17平方公里,人口8.38万人,由原来的二窎、十总、骑岸等集镇组合而成,现下辖15个行政村,5个社区。

1940年秋新四军东进到达如皋(东)县掘港镇,这年11月下旬,梁灵光奉苏四区指挥部命令,从掘港出发到南通县北兴桥建立了南通县抗日民主政府。县政府建立后,即派出民运工作队在毗邻北兴桥的通中地区发动群众,率先推行“二五减租”,并陆续建立了农抗会、青抗会和妇抗会等群众抗日组织,由此,十总、二窎等地区抗日根据地雏形初现。以通中为基点,中共南通县委继而派出大批工作队到通东发动群众,建立了通东行署;挥师挺进通海,建立了抗战“同情区”;奋力开辟通西,建立了抗战游击区。

随着各种抗日组织的建立,骑岸、十总、二窎等地区逐步成为相对巩固的抗日根据地。1942年夏秋,粟裕率领新四军一师师部进驻十总地区,此后,南通县抗日民主政府也较长时间驻在十总、二窎有关村庄,新四军一师三旅七团和南通县警卫团等部队则分驻通中乡村,根据地出现了如火如荼的抗战新气象。

从1942年夏天起,新四军频频对日伪军发起攻击。这年6月,南通警卫团在金余镇伏击伪军三十一师一部,歼敌近200人。这个月底,为支援海启军民的反清剿斗争,该团又长途奔袭海门县城茅家镇,毙敌近百人,俘伪军警70余人。8月9日,三旅七团在南通县警卫团配合下,发起石港攻坚战,全歼守敌伪三十二师曹立江部,俘副团长以下500余人。9月25日,三旅七团在师长粟裕指挥下于十总东十余公里处的谢家渡设伏,歼灭日军南浦旅团五十二大队大队长保田中佐率领的日军百余人、伪军300余人。

随着通中抗日根据地日益巩固,苏中四分区党政军机关先后进驻该地区,十总地区由此成为江海大地抗战的中心。

日本侵略者和汪精卫伪政府对卧榻之旁燃起的抗战烈火恨之入骨,于1942年下半年开始密谋在江北率先对苏中四分区进行清乡,妄图凭借军事和政治高压手段,肃清新四军,在江海大地推行伪保甲制度,将这块富庶之地建成“以战养战”的“后方”。

针对日伪的阴谋,苏中四分区于1942年12月在十總店召开了四地委扩大会议,新任苏中四地委书记兼四分区政委吉洛(姬鹏飞)主持会议,粟裕亲自到会做指示。会议明确提出了迅速在全分区开展以“冬防”为中心的“三冬”(冬学、冬耕、冬防)运动,会议同时决定对四分区各级党政军机构和人员实行精简和调整。四分区各县厉兵秣马,开始了紧张的反清乡备战工作。

与此同时,著名的文化战士邹韬奋先生风尘仆仆来到苏中,在南通县抗日根据地考察,他在十总地区前后进行了六次演讲,疾呼团结抗战。12月22日,邹韬奋在粟裕师长的陪同下,来到骑石区新沙乡(现十总镇于家坝村)黄运清大园,在苏中四地委与新四军一师师直机关联合召开的欢迎大会上演讲。他说,到了根据地以后耳目一新,看到共产党坚决抗日,建立了广泛的统一战线和巩固的民主政权,施的是仁政,深得民心。他说,自己憧憬的自由民主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实现了,心情非常激动……

在残酷的反清乡斗争中,十总地区首当其冲,出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勇斗争事迹:张沙乡张学成等民兵不怕烧房杀头坚持抗日;骑岸刘剑人在长子、次子牺牲的情况下,又把两个小儿子送去当新四军;二窎刘培均率领民兵巧用各种办法袭扰日伪军,使周边敌人叫苦不迭;骑石区8个乡男女老少齐动手,一夜之间就把日伪苦心经营的30多个“瞭望台”全部点火烧光。

在血与火的洗礼中,英勇的十总人民也作出了重大牺牲,二窎一条街被日伪烧成灰烬,许多群众遭到了诸如活埋、剥皮、“点天灯”、“吞火龙”、“腌咸肉”、“灌肚肺”等灭绝人性的残害,日军一次就在十总店活埋了53人……

今天,十总老区焕发勃勃生机:全镇已基本形成电子电器、服装玩具、机械钢缆三大支柱产业,高中低开关柜等电子制造业已经成为南通市的特色产业;两万亩的高效设施产业园区已经被南通市委、市政府列入创建国家生态农业示范区“863计划”,大型观光生态湿地——南通龙湖白鹭洲庄园,被选为中国摄影家协会鸟类摄影基地;农民的生活质量不断提升,在南通市率先建成一个省级三星级康居示范村居,首批通过了国家级生态镇的验收,成为全国卫生镇、全国社区教育示范乡镇、江苏省科普示范镇。

被誉为“通州后花园”的老区名镇十总,正昂首阔步行进在全面奔小康的金色大道上。

猜你喜欢

苏中粟裕南通
苏中少年英雄——周银海
第一次开飞机
“苏中小延安”的由来
粟裕:“图痴”与“枪迷”
粟裕:“图痴”与枪迷
毛泽东为何坚信粟裕能指挥大军团作战
展览纪录
苏南、苏北、苏中地区城乡居民贫富差距比较及对策建议
跨江融合背景下苏中产业转型升级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