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的见证
——从战国墓出土的玛瑙环探讨战国红玛瑙的历史渊源

2017-07-18赵瑞关守龙byZhaoRuiGuanShoulong

宝藏 2017年5期
关键词:红玛瑙燕国玛瑙

文/赵瑞 关守龙 by Zhao Rui/Guan Shoulong

历史的见证
——从战国墓出土的玛瑙环探讨战国红玛瑙的历史渊源

文/赵瑞 关守龙 by Zhao Rui/Guan Shoulong

2016年10月中旬,我同北京大学宝石鉴定中心技术总监王时麒教授、原中石协理论与科普专委会主任王纪民等专家,赴建昌县考察东大杖子战国墓群遗址,后到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观赏了从墓中出土的玛瑙环。这次不同寻常的考察,带给我们的不仅是震撼和惊艳,更重要的是思考。我们认为,玛瑙环为追溯战国红玛瑙(以下简称战国红)的历史渊源提供了物证。

一、“战国红”名称及其文化内涵

东大杖子战国墓群示意图

战国红是指近年来先后在辽宁省北票、河北省宣化、浙江省浦江、山东省潍坊等地发现的玛瑙新石种。战国红既不是战国时期流传下来的红玛瑙,也不是现在市场上的普通红玛瑙,而是因其色泽、质地、纹缟与战国时期出土的红缟玛瑙相似,故被称之为战国红玛瑙。

目前所定义的“战国红”这个名称为社会认知、约定俗成而来。“战国红”只三个字,既把一个玉石的名称放在了一个大的历史背景下,又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

战国(公元前475~221年)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动荡与变革的重要历史时期。秦、楚、齐、燕、韩、赵、魏七大国并峙的格局正式形成,群雄逐鹿。各国内行变法,外交上进行“合纵”、“连横”,最终秦始皇灭六国,一统华夏,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推动了社会历史的发展。

红色历来是中国人喜欢、追求、向往的颜色,意味着喜庆、吉祥。远在公元前11世纪的周代,宫殿建筑普遍采用红色。到了汉朝,高祖称自己是“赤帝之子”,赤即红色。从此全国各地崇尚红色的习俗基本趋于一致,并一直沿袭下来,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现在红色的意义更宽泛、更深刻,寓国家兴旺发达,人民生活幸福。红色代表光明正大、爱国奉献、诚信务实、创新争先、追求真理、勇往直前的时代精神。

“战国红”这个命题、大气磅礴、内涵丰富、贴切达意、凝练精到。战国红符合观赏石的定位,同时具备宝玉石的特点。它以其品相奇特别致、质地温润通透、色泽多彩艳丽、纹缟规则灵动、意韵深刻丰厚而闻名。战国红既能装饰人们的生活,也能启迪人们的心灵。战国红美的韵律,将永远流淌于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之中。

二、战国红的历史渊源

玛瑙分布广泛,是全世界被人们普遍认可的最早的宝石之一。早在新石器时代,我国就开始用玛瑙制作各种器具和饰物。当时被称为“琼”、“赤琼”、“赤玉”,玛瑙还是佛家“七宝”之一。红缟玛瑙在战国时期应用较为普遍,多用装饰和陪葬用品。在出土的遗物中,中山国、齐、赵、燕等国都有例证。

战国墓位于建昌县碱厂乡东大杖子村西,村民住宅区,墓地被近代村落所压,上面是房屋、畜禽舍等建筑。经勘探,墓葬区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已探明墓葬137座,年代属战国中晚期。从2000年开始,省、市、县文物考古部门对其进行了7次考古发掘,共清理出墓葬47座,出土成套的大型精美燕文化珍贵文物上千件。东大杖子古墓群遗址被评为2001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

1.为追溯战国红的历史渊源提供了物证

在发掘清理的47座墓葬中,有两座各有一件红缟玛瑙环。M40号墓,是整个墓地目前发掘最大,出土遗物最多的一座墓葬。整理出来的遗物有陶器、玉器、铜器等100多件,其中绿松石7件、玉料6块、玛瑙环一件。在发掘M40号墓一年之后的2012年,又发掘了M47号墓葬,在105件遗物中,也有一件质地尚佳的玛瑙环。两件玛瑙环,为我们探究战国红的历史渊源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证。

考察组在东大杖子战国墓遗址工作站听取县文物局领导介绍情况

考察组在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观赏出土的玛瑙环

辽宁省人民政府2014年8月立制的黄岗岩石碑

2. 出土的玛瑙环同北票战国红极为相似

玛瑙环经历两千多年的沧桑岁月,重新惊现于世,以她独有的风姿,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M40号墓中出土的这件玛瑙环,外径5.5cm、内径3.3cm;色彩丰富,红、黄、白共济;纹缟可见;设计匠心,工艺精良,共有9个大小不一的台面。虽有杂质,但瑕不掩瑜。

另一件玛瑙环,红白相间,色泽鲜亮;质地细腻、温润;做工精良,截面呈多面菱形;直径5.3cm,厚0.82cm。虽有破损,但不失为一件珍品。综观这两件玛瑙环的质地、纹理、色泽等特征,同北票出产的战国红极为相似。

3.玛瑙环主人的身份特殊、地位显赫

东大杖子M40号墓的发掘研究报告中说:M40号墓的出土遗物丰富,种类繁多,尤其是成套的彩绘陶礼器及大量的石饰件,都显示出墓主人特殊而显赫的身份与地位。这一结论,与有关文献中表述的“战国时期,红缟玛瑙是社会上层审美追求的物件”说法一致。

4.玛瑙环制作工艺水准,表现当时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由于燕国大量地从中原引进人才、技术,不仅农业有了长足的发展,而且手工业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铁器制作,青铜器冶炼为石器、玉器的加工奠定了基础,显示出较高的技能。从玛瑙环的用料选取、型制设计、切割抛光、加工制作上看,工艺水平相对很高。就是同今天相比较,无论在制作工艺上,还是在文化内涵上,不仅毫不逊色,而且有其独到的特点。

当时,玉器制作分布比较广泛,辽东郡辖的医巫闾山(现辽宁省北镇县)的美玉名闻天下,北部辽东郡(属现辽宁与吉林交界处)各种玉饰精美丰富。如玛瑙、紫晶、绿松石、蛋白石等已被充分利用。装饰品的增加和制作技术的提高,表明人们审美观念的增强和生产力的发展,说明人们在满足了物质生活之后,还要去追求丰富的精神生活。

5.战国中晚期,是燕国由弱变强的重要历史阶段

已探明的东大杖子战国墓葬137座,属战国中晚期。这期间,正是燕国从弱变强的历史时期。“子之乱燕”被平定之后,公元前311年,燕昭王即位,他励精图治,干了几件大事,使燕国得以迅速发展。

一是重用人才。当时燕国大地满目疮痍,百姓饥寒交迫,国家百废得兴。他招贤纳士,重用人才,天下能人纷至燕国,为燕国复兴起到了关键作用。

二是乐毅伐齐。公元前284年,昭王感到伐齐的条件已经成熟,便任命乐毅为上将军,统率燕及赵、楚、韩、魏五国联军杀向齐国。6月间,一连攻下齐国70多城池,包括齐国的国都临淄。

辽宁北票战国红玛瑙吊坠

辽宁北票战国红玛瑙吊胆

三是秦开却胡。随着燕国国力的增强,在伐齐之后,燕昭王及时把注意力转向北方,将在东胡作人质的秦开召回,率兵攻打东胡,致东胡大败,向北退却两千余里,使燕国疆域向东北得以扩展,控制了从辽西直到朝鲜半岛北部的广大地区。据《史记》、《汉书》中记载,右北平、辽西、辽东等五郡,就设于燕昭王“秦开却胡”之后。

东大杖子古墓群价值评估报告中说:古墓群的发现证明了“秦开却胡”前后,当时东北的一部分已纳入燕的势力范围。为秦汉中央政权在东北建立郡县制,实施有效管辖奠定了基础。

四是修燕长城。为巩固其统治,抵御外部势力侵扰,除设五郡置官以加强行政管理外,还修筑长城等军事防御设施,以拒东胡。燕长城从造阳(今河北怀来)至辽东,蜿蜒曲折,绵亘数千公里。工程浩大,气势宏伟。今辽宁朝阳市建平县烧锅营子乡仍留有燕长城遗址,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是建燕下都。燕国的国都在蓟(今北京城西南),为实施当时“合纵亲赵”的策略,同时还要防备赵国进攻的需要,在燕国南部(今河北易县)兴建了“燕下都”。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燕国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从一个濒临灭亡的小国,一跃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与秦、楚、齐、赵、魏、韩国各霸一方,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只有国家强盛,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才能得到提高,才有条件装饰、美化自己。对死者的祭奠也是如此。在战国墓群发掘的M40和M47号墓葬中,除200多件珍贵文物和2个红缟玛瑙环外,还有绿松石坠7件,绿色岫玉5块,系制作玉坠的废料,已磨光、打眼儿。还有石饰件15件,分圆形、方形、心形、龙形、半球形。陶珠(包括彩陶)若干,已修复的100多粒,龙形玉佩一件。充分证明当时对饰品的制作要求相当高,对葬品档次要求也很高。

我们追溯战国红的历史渊源,不仅要确定历史年代,更是要研究那个时代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状况。这也是我在此文中用较多文字谈战国中晚期,燕国为啥能成为强国的原因所在。有了稳定的政治、雄厚的经济基础,才有如此规模宏大的古墓群和精美珍贵的红缟玛瑙环,这些必须同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战国红玛瑙正是因为它与战国时期的红缟玛瑙相似而得名。东大杖子战国墓中的两个玛瑙环,经过两千多年的岁月,而今重新惊现于世,又一次证明:战国红玛瑙与战国时期的红缟玛瑙一脉相承,其深厚的历史渊源进一步得到了历史的见证。

(本文第一作者系中国观赏石协会战国红玛瑙专业委员会高级顾问、辽石协朝阳战国红专委会会长、观赏石国家一级鉴评师)。

猜你喜欢

红玛瑙燕国玛瑙
苏春燕国画作品选登
助燕伐戎
大自然的神奇馈赠——玛瑙天珠
箪食壶浆
奢华万乘国 齐地玛瑙红——齐国玛瑙器艺术欣赏
揭开玛瑙新宠——北红玛瑙神秘的面纱
对战国红玛瑙贯彻《观赏石鉴评》国家标准的思考
南红玛瑙的市场分析
刘红伟 战国红玛瑙欣赏
玛瑙十二生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