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滩涂围垦的海岛城市时空扩张特征研究
——以舟山本岛为例
2017-07-18羊大方李伟芳马仁锋杨晓平朱菲菲袁敏杰尹昌霞
羊大方,李伟芳*,马仁锋,2,杨晓平,夏 然,朱菲菲,袁敏杰,尹昌霞
(1.宁波大学 地理与空间信息技术系,浙江 宁波 315211;2.浙江省海洋文化与经济研究中心,浙江 宁波 315211)
基于滩涂围垦的海岛城市时空扩张特征研究
——以舟山本岛为例
羊大方1,李伟芳*1,马仁锋1,2,杨晓平1,夏 然1,朱菲菲1,袁敏杰1,尹昌霞1
(1.宁波大学 地理与空间信息技术系,浙江 宁波 315211;2.浙江省海洋文化与经济研究中心,浙江 宁波 315211)
以舟山本岛为研究单元,利用1995年,2005年和2015年的遥感影像,采用生态学分析、空间统计学分析、城市扩张指数等方法来探究舟山本岛滩涂围垦活动和城市用地扩张的特点,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联。结果表明:(1)在1995—2015年的20 a间,滩涂围垦的面积不断扩大。(2)1995—2005年的滩涂资源利用以近陆域的海涂为主,2005—2015年逐渐向浅海发展。(3)1995—2015年间,城市用地面积前10 a增长强度为0.53,增长速度为3.01 km2/a,后10 a增长强度为1.46,增长速度为8.11 km2/a。(4)舟山本岛的城市发展重心在20 a间经历了一个自西向东移动而后向北跳跃的过程,各区域间协同发展,使舟山本岛经济整体性和城市功能合理性得到提升。(5)滩涂围垦形成的土地与城市用地扩张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且从研究数据来看两者之间发生自然演替需要时间,大约为8~10 a,人工干预可以大幅缩短这个过程所需要的时间。
滩涂围垦;遥感影像;海岛城市;时空扩张;舟山本岛
0 引言
目前世界上已经有超过一半的人口生活在城市范围内[1],而海岸带是目前世界上,包括中国在内城市最为集中的地区[2-3]。作为海岸带的特殊组成,海岛是指四周被海水包围,高潮时露出海面的陆地[4]。由于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有限性以及海岛城市发展的突出区位优势,海岛城市化过程中,城市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显著,两者耦合作用引导着海岛城市空间扩张演变历程[5]。在基础设施建设大量占用耕地的情况下,滩涂围垦成为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主要途径之一[6]。大规模的滩涂围垦为沿海经济的高速发展提供了空间,但也造成了沿海海涂湿地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生物栖息地损失、近岸海域生物生境恶化、生物多样性降低等一系列问题[7]。舟山市作为典型的海岛型城市,是连接海洋生态环境和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纽带,其生态环境及生态平衡与其他陆域及海域相比有着一定的特殊性[8],陆域面积的有限性相较其他地区更为显著,飞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使得舟山市原本就狭小的陆地空间无法满足城市建设的需求。目前国内外对围垦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围垦现状[9]、湿地资源的开发利用[10]、围垦强度与速率[6]及围垦对生态环境的影响[7]等,对城市空间扩张的影响等相关的研究比较少。然而伴随着围垦过程,原有的土地利用和城市空间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加强对舟山本岛滩涂围垦的海岛空间研究可为海岛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1 研究区概况
舟山市由群岛组成,地处太平洋西侧的东海海域范围,是长江、钱塘江、甬江三条河流的出海口汇聚之处。地理座标位于29°32′~31°04′N, 121°30′~123°25′E之间。 北与上海市海域相连,西南方接象山港出海口,东临太平洋,西濒杭州湾。舟山本岛是舟山市面积最大的岛屿,也是浙江省第一大岛,我国第四大岛,位列台湾岛、海南岛、崇明岛之后。舟山岛地处北回归线以北的亚热带,年平均气温在16 ℃左右,水汽丰盈,常年降水量在927~1 620 mm之间,给各种生物群落繁殖、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舟山岛属海岛丘陵地形,山地面积占陆域总面积的73.3%,岛内海拔最高点为黄杨尖,高503.6 m[11]。从舟山岛的地理特征来看,其周边水域属于典型的强潮河口外缘海域,故而长江、钱塘江、甬江的潮流对舟山岛周边的含沙量格局和泥沙运动起着巨大作用,有的自然滩涂资源处于冲淤动态平衡和缓慢淤积发育状态。自1990年以后,滩涂围垦活动从近陆域浅海不断向深海推进,并逐渐发展为填海造地。1987年1 月,舟山从地区升格为市,城市发展实现从集镇到城市的转化,定海和沈家门从两个独立的小县城合并为舟山市区。到2000年时,定海城区以城市东部地带为主要发展方向,向城市周围各个方向迅速扩张,普陀区以东港新城为主要发展轴,实现向西和向东北的发展。滩涂围垦用地的增多为城市快速发展提供了基础。为了保证研究的完整性,本文以整个舟山岛为调查区,探究海岛滩涂围垦与海岛城市用地扩张之间的关系。
2 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及处理
遥感影像数据全部来自于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网站,分辨率30 m,云量均在10%以下,轨道号为118-039的遥感图像共3景。其中1995年与2005年数据为TM影像,2015年数据为OLI影像。本文用到的数据还包括舟山市滩涂资源现状图、舟山市多年统计年鉴以及ASTGTM传感器在N29E122、N30E121和N30E122三个坐标点上提取的DEM数据。
根据解译标志,将围垦形成区域分为裸露湿地、人工填埋区域、渔业及养殖业用地、人工边界不完整区域4类。人工边界不完整区的图斑位置有明显人工堤坝边界,但未形成封闭图形,因此根据人工堤坝边界延伸,提取完整封闭区域。围垦区域在泥沙淤积或被土方完全填埋后土地利用方式也随之发生改变,变更后的土地利用类型基本为农用地、城镇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和水域4种。针对3个时期各种景观的变化信息,运用Excel计算景观指数。将全岛遥感影像所有地貌景观分为4类:水面、城镇建设用地、耕地和林地。完成后导出城镇建设用地部分,通过目视判别删除图斑中与遥感影像不相符的部分,得到3个时间断面城市用地的矢量数据。
2.2 景观格局指数选取
景观格局指数是景观生态学界广泛使用的一种定量研究方法,其高度浓缩了景观格局的信息,反映景观结构组成和空间配置的基本特征[12]。比较前人关于景观指数选取的研究[13],共选取以下6个指标为研究对象,分别为:滩涂围垦斑块个数(NP)、滩涂围垦平均斑块面积(MPS)、滩涂围垦斑块密度(PD)、滩涂围垦强度指数(IN)、滩涂围垦分离度指数(F)和滩涂围垦图斑平均分维数(MPFD)。景观格局指数公式见表1。
2.3 城市用地扩张时空特征选取
为了全面反映舟山本岛城市用地扩张的时空特征,本文采用城市用地扩张速度(V)、扩张强度指数(I(i,i+n))、扩张规模弹性指数(Ri)、标准距离(SDW)及标准差椭圆分析等指数,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对舟山本岛1995—2015年之间的城市用地进行分析,并从城市用地扩张与滩涂分布象限方位分析和城市用地扩张与滩涂分布的缓冲区分析,进一步探究海岛滩涂围垦与海岛城市用地扩张之间的关系。标准距离(SDW)及标准差椭圆分析、城市用地扩张与滩涂分布象限方位分析和缓冲区分析在ArcGIS 10.1软件中完成。时空特征指数公式见表2。
表1 景观指数计算方法
表2 时空特征指数计算方法
3 舟山本岛滩涂围垦概况
3.1 滩涂围垦现状
从历年围垦情况可知,1995年的滩涂围垦区域主要集中于舟山本岛北部马岙至螺门一线,和东南部的长峙岛至沈家门东港一带,少量分布于西部沿海区域。零散的小图斑较多。2005年的围垦区域范围与1995年基本相同,但相比1995年向深海延伸的程度更大,陆域附近海拔相对较高的围垦区面积逐渐减少。到2015年时,大部分近海的围垦区已经基本消失,能看到明显的大块图斑。新增的围填海工程区主要位于本岛与周边岛屿之间的洋面上。
1995年,2005年和2015年3年遥感影像的解译结果如表3所示。
从统计结果中可以看出,2005年的滩涂围垦区总面积最多。渔业、养殖业用地面积在1995—2005年间减少20.52%,到2015年时剩余面积仅有1995年总量的16.31%。而进行人工填埋工程的区域面积又以2015年最多,工程面积接近1995年的7.5倍。由此可见1995—2015年的20 a里,尤其是2005—2015年阶段舟山本岛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转型和城镇化建设强度较大。
表3 1995年,2005年和2015年围垦区面积统计表
3.2 滩涂围垦区域土地利用演化分析
图1为1995—2015年滩涂围垦区域土地利用变更情况,其中绿色区域为1995—2005年变更土地,蓝色区域为2005—2015年变更土地。统计结果如表4和表5所示。
由表3可知,研究区范围内新增滩涂围垦面积表现出加速增长的特征,然而相应的年份中滩涂围垦区面积并未出现同步增长,这说明在新增围垦区不断增长的同时,有一定量的围垦土地向其他方式的土地利用类型转变。
1995—2015年全部围垦区域内42.79%的土地转变为城镇建设用地,5.93%的土地转变为农用地,剩余围垦区面积占整体围垦区域的51.28%。滩涂围垦区域在转变为陆域的初期,因地质、土壤及政策等方面条件不适合进行农业生产或是建筑物建设,导致该类土地被暂时搁置待整理后再作开发。因而,2005年和2015年的用地类型中有一定比例的未利用地。各用地类型的具体变化速率情况如表6所示。
不难看出,滩涂围垦区域用地类型在1995—2005年间变化相对缓慢,而在2005—2015年这段时间内发生剧烈的改变,农田和城镇建设用地的转化速率皆为1995—2005年时间段的3~4倍。变化的主要特征为城镇建设用地急速增长而农田数量小幅度上升。
图1 1995—2015年围垦区域土地利用变更情况Fig.1 Land use change of reclamation area from 1995 to 2015
km2
表5 1995—2015年围垦区土地利用方式变更统计表
表6 1995—2015围垦区相关地类变化速率统计表
3.3 滩涂围垦数据景观指数分析
根据上文所选取的公式,计算景观指数所需的数据为:NP(图斑个数)、A(图斑面积)、L(岸线长度)、P(图斑周长)、Ai(i类图斑面积)、Ni(i类图斑个数),其中i=1,因此Ai=A,Ni=NP。NP,A和P三个数据可以通过ArcGIS 10.1软件直接从已经完成的滩涂围垦遥感影像解译结果上提取,岸线长度数据即水域包围形成区域的矢量数据,其中的周长信息即为所需的岸线长度。汇总计算结果统计如表7所示。
历年滩涂围垦数据的景观指数计算结果表明,1995年的滩涂围垦区域数量多、破碎度大、离散程度较高,人类活动强度大。1995至2005年的10 a间,研究区范围内围垦区域数量呈缓慢减少的态势,滩涂开发强度缓慢下降。而2005至2015年间,滩涂围垦区域的数量快速减少,围垦开发的强度也明显下降,地块的完整性显著提高,空间分布情况也较前10 a更加集中。从图斑平均分维数看,3个年份间图斑的分维数并没有发生较大变化,但相对来说1995年的图斑更为规则、简单,接近正方形。此外,在图斑分维数的计算过程中,部分地块出现了分维数小于1的情况,这说明此类滩涂围垦区域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比其他区域要大,部分边界更接近圆形,在周长相等的情况下比正方形所能涵盖的水域面积更大。
表7 围垦区图斑景观指数计算结果
4 城市用地扩张时空特征
4.1 城市用地变化概况
将研究区内地貌景观分为四类:水面、城镇建设用地、耕地和林地。得到3个时间断面城市用地的矢量数据。可以计算出舟山本岛面积为555.71 km2,城市建成区面积1995年为19.61 km2,2005年为49.57 km2,2015年为130.88 km2。从图2中可以直观看出,舟山本岛的城市用地总量在1995—2015年的20 a间呈加速上升的态势,2005—2015年间的城市用地增长量要远大于1995—2005年。1995年时城市用地主要集中于舟山本岛南部沿海的定海、沈家门两个历史城区,北部沿海仅有规模不大的村庄聚落。到2005年时,可明显看出城市用地已开始逐渐向其他区域扩张,其中又以定海、沈家门两城之间的连接地带最为突出。2015年的图像数据则表明,城市用地已基本覆盖整个舟山本岛。南部形成以定海、临城、沈家门3个城区为核心的连贯城市发展带,北部沿海地区也从分散村庄聚落发展为集中连片的城镇。
图2 舟山本岛1995—2015年城市建成区分布情况Fig.2 Built-up area distribution of urban in Zhoushan Island from 1995 to 2015
4.2 城市用地扩张时间特征
4.2.1 扩张速度分析
根据过去15 a间学界对城市用地扩张速度的研究,基本可以将城市用地扩张的速度分为以下4个等级:低速扩张(扩张速度小于2 km2/a)、中速扩张(扩张速度介于2~6 km2/a)、快速扩张(扩张速度介于6~10 km2/a)、高速扩张(扩张速度大于10 km2/a)[14]。根据公式进行计算和分类后得到的结果如表8所示。
依照城市扩张速度的分级标准,舟山本岛在1995—2015年的20 a间城市用地整体扩张速度等级为中速扩张。相对而言,前10 a的城市用地扩张趋势较为平稳,扩张速度为3.01 km2/a,属于中速扩张;后10 a的城市用地扩张速度激增至8.11 km2/a,是1995—2005年时间段内速度的2.7倍,属于快速扩张。这表明,1995—2005年期间,舟山本岛范围内的城镇化进程处于相对缓慢的阶段。而随着近几年国家对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视程度提高,及2011年舟山群岛新区的设立,舟山本岛的城乡发展在近10 a里处于快速城镇化的阶段。
表8 1995—2015年舟山本岛城市用地扩张速度统计
4.2.2 扩张强度指数分析
参照刘盛和 等[15]人研究北京城市用地扩张时所用的标准,将扩张强度指数分为5级:缓慢扩张(0~0.28),低速扩张(0.28~0.59),中速扩张(0.59~1.05),快速扩张(1.05~1.92)和高速扩张(>1.92)。舟山本岛数据计算结果如表9所示。
结果显示,舟山本岛范围内城市用地的扩张强度,呈快速上升的态势。1995—2005年的扩张强度为0.53,属于中速扩张,而2005—2015年的扩张强度飙升至前10 a的近3倍,步入快速扩张的阶段。整体而言,舟山城市用地在近20 a间的扩张强度属于中速扩张,这一信息也与扩张速度的统计结果相吻合。值得一提的是,舟山本岛陆域范围中,有接近40%的土地为山地丘陵景观,开发利用难度大。实际可利用的土地总面积应相对小于计算中所用的总面积值。
表9 1995—2015年舟山本岛城市用地扩张强度统计表
4.2.3 扩张规模弹性指数分析
研究区范围内城市用地扩张规模弹性指数如表10所示。一般认为城市用地规模弹性系数为1.12时比较合理[16]。结果显示,舟山本岛范围内1995—2015年的城市扩张规模弹性指数大幅度偏离1.12。且1995—2005年间的数值要小于2005—2015年。这也客观说明,在这20 a时间里,舟山本岛的土地利用效率得到切实的提高,土地集约化利用日趋成熟,人口与土地资源之间的关系也随之变得更加紧张,但舟山本岛范围内的人口总量仍有进一步增长的空间。
表10 1995—2015年舟山本岛城市扩张规模弹性指数表
注:年均人口增长参考《1995年舟山市统计年鉴》[17],《2005年舟山市统计年鉴》[18]和《2015年舟山市统计年鉴》[19]
4.3 城市用地扩张空间特征
4.3.1 标准距离及标准差椭圆分析
在3个时间点上,通过对舟山本岛城市用地的标准距离计算分析来反映城市扩张在空间上分布的重心和平均范围。在时间尺度上,通过辨析标准距离的重心与动态轨迹能够良好地突出城市用地扩张覆盖范围的时空过程[20]。标准距离计算结果如表11和图3所示,重心偏移情况如表12所示,标准差椭圆分析结果如表13和图4所示。
在3个年份城市用地标准距离的计算结果中,2015年的标准距离最大,2005年的标准距离最小。这表明2005年城市用地的分布情况在3个年份里最为集中,这是因为1995—2005年间新增的城市用地主要分布在舟山本岛重心附近的新城区所造成的。而2005—2015年间城市用地在全岛范围内扩展,分布情况比较分散,导致2015年标准距离值上升。城市用地扩张的总体方向为先向东发展,而后向北转移。
舟山本岛城市用地的长轴走向一直为SE—NW方向,短轴走向保持NE—SW方向,这种情况主要是由舟山岛本身的地理条件所决定的。研究时间段内,1995—2005年的椭圆旋转角变化较小,2005—2015年的旋转角变化较大,向E—W方向发生偏移。对比各个时期标准差椭圆的长、短轴数据后可以发现,2005年较1995年长轴缩短428.6 m,短轴增长225 m;2015年较2005年,长轴增长925 m,短轴缩短522.9 m。说明1995—2005年的城市用地扩张主要集中于NE—SW方向,而2005—2015年间城市用地在SE—NW方向上大量增长。同时,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出,2015年的标准差椭圆有向西北方向移动的迹象,这说明舟山本岛的城市用地整体上呈北扩的态势,这也印证了标准距离的计算结果。因此总体而言,在本次研究所选取的时间段内,舟山本岛城市用地扩张的空间特征为先自西向东缓慢发展而后快速向北扩张,并逐步覆盖全岛。
表11 1995—2015年舟山本岛城市用地标准距离值统计表
图3 1995—2015年舟山本岛城市用地标准距离图Fig.3 Calculation result of urban land standard distance of Zhoushan Island from 1995 to 2015
项目1995—2005年2005—2015年1995—2015年转移距离/m824.11486.61367.2转移方向ESENNWNNE
表13 1995—2015年舟山本岛城市用地标准差椭圆分析统计表
图4 1995—2015年舟山本岛城市用地数据标准差椭圆图Fig.4 Urban land standard deviation ellipse of Zhoushan Island from 1995 to 2015
4.3.2 城市用地扩张与滩涂分布象限方位分析
城市的不同区域由于受其自身自然条件的限制,能够进行开发利用的方式各有不同,舟山本岛的情况也是如此。将城市用地扩张数据与滩涂围垦数据按象限划分(其中2015年的滩涂围垦区域,其后续土地利用方式尚未可知,因此未纳入考虑),结果如表14、表15和图5所示。
数据统计结果表明1995—2005年间,仅有第Ⅲ象限处于快速扩张阶段,第Ⅱ象限属于中速扩张,而Ⅰ、Ⅳ象限则处于低速和缓慢扩张的阶段。到2005—2015年间,Ⅰ、Ⅱ、Ⅳ象限的扩张速度极大提升,第Ⅲ象限小幅上升。从整体情况来看,第Ⅲ象限内城市用地扩张的强度最大,而滩涂围垦的面积最小,不足其他区域的10%。剩余3个区域虽然滩涂围垦的面积较大,但在用围垦面积数据与扩张强度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后,并未出现明显特征。同时,在图5中可以看出1995—2005年所形成的围垦区,仅有少量与1995—2005年间城市用地扩张范围重合,大部分分布在2005—2015年的城市用地扩张范围内,且多表现为大范围的集中或连片形态。由此可以推断出,研究区范围内城市用地的自然扩张主要侵蚀的还是农田和林地,滩涂围垦用地为以上两类用地不足时的替代方案。围垦区的主要优势在于地块连片、完整、破碎度小,占地面积可在有限的范围内通过人工手段进行调整,劣势则是人力成本高和生态破坏相对严重。因此,滩涂围垦区域在城市用地扩张中起到的主要作用,应是根据对应区域内城市建设或产业发展的需要对城市建设用地进行定向补充扩张,而非用于自然扩张。
表14 滩涂围垦区域分象限统计表
表15 城市用地扩张情况分象限统计表
图5 各象限城市用地扩张-围垦情况图Fig.5 Urban land expansion and reclamation relation in each quadrant
4.3.3 城市用地扩张与滩涂分布的缓冲区分析
数据统计结果显示(表16),1995—2005年和2005—2015年城市用地扩张的峰值均出现在半径为6~9 km的缓冲区内,之后1995—2005年曲线表现出沿坐标轴正方向下行的形态,而2005—2015年数据在18~21 km缓冲区范围出现小幅的转折。另一方面,1995—2005年整体围垦的峰值出现在6~9 km和9~12 km两个缓冲区内,在15~18 km和18~21 km缓冲区内也表现出转折上扬的特征,与2005—2015年的城市用地扩张特征较为相似。基于这一特点,再使用SPSS 19.0数理分析软件对这两组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分析结论为Person值0.841,在0.05水平上显著相关。这说明从舟山本岛发展动力角度来看,滩涂围垦用地与城市用地扩张之间有较强的联系,但在时间尺度上,有接近10 a的滞后性。如果将6~9 km及相邻缓冲带视为舟山本岛城市用地的核心区,18~21 km及周边范围则可视为边缘区。从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近20 a里舟山本岛核心区一直保持着较强的发展动力,而边缘区的发展动力在近10 a内得到显著提升,处于两者之间的过渡地带相对发展动力较弱。
表16 围垦-城市扩张缓冲区统计表
5 结论
本文以1995年,2005年和2015年的遥感影像为数据源,使用ENVI 5.1、ERDAS 9.0、ArcGIS 10.1软件及相关统计软件,借助景观指数模型、城市扩张指数、质心椭圆模型、象限分析方法以及缓冲区分析对舟山本岛的城市用地扩张、滩涂利用演变及两者之间关系进行探究。研究结果表明:
(1)在1995—2015年的20 a间,舟山本岛的滩涂围垦活动处于相当活跃的状态,滩涂围垦的总范围不断扩大,围垦面积增速持续上升,围垦开发的强度随时间推移略有下降,在经过几十年的利用后本岛周边的滩涂资源面临枯竭。
(2)前10 a的滩涂资源利用以近陆域但涨潮水位较高的滩涂为主,后10 a逐渐向浅海发展。城市重点发展区域周边即使缺乏开发条件较好的滩涂资源,也会在不造成严重生态影响的前提下,对周边水域采用人工填埋等成本相对较高的作业方式。
(3)20 a间,城市用地面积随着舟山市的人口、经济、城镇化发展水平的提升而增长。城市用地扩张情况在这20 a里差异较大,不管从城市用地面积增速角度来看,还是从城市用地扩张强度来看,1995—2005年整体表现为中低速扩张,2005—2015年城市用地则呈现爆发式增长的态势。尽管后10 a城市用地扩张速度较快,但土地利用率也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这说明舟山在2005—2015年间处于一个城镇化快速推进、人口大量聚集的阶段。
(4)舟山本岛的城市发展重心在20 a间经历了一个自西向东移动而后向北跳跃的过程。各区域间协同发展,使舟山本岛经济整体性和城市功能合理性得到提升。
(5)滩涂围垦形成的土地与城市用地扩张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且从研究数据来看两者之间发生自然演替需要时间,大约为8~10 a,人工干预可以大幅缩短这个过程所需要的时间。
[1] HE Chun-yang,SHI Pei-jun,CHEN jin,et al.Process and mechanism of urbanization in Beijing area[J].Acta Geographica Sinica,2002,57(3):363-371. 何春阳,史培军,陈晋,等.北京地区城市化过程与机制研究[J].地理学报,2002,57(3):363-371.
[2] CICIN S B, KNECHT R W. Integrated coastal and ocean management: Concepts and practices[M].Washington,D.C: Island Press,1998.
[3] LIU Yan-sui,WANG Li-jun,LONG Hua-lou. Spatio-temporal analysis of land-use in the eastern coastal China during 1996-2005[J].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2008,18(3):274-282.
[4] National Island Resources Comprehensive Investigation Report Preparation Group. National island resource comprehensive investigation report[M].Beijing: China Ocean Press,1996. 全国海岛资源综合调查报告编写组.全国海岛资源综合调查报告[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6.
[5] LIN Tao,XUE Xiong-zhi,CUI Sheng-hui,et al. Study on landscape pattern changes in islands under stress of rapid urbanization[J]. Marine Environmental Science,2009,28(1):87-91. 吝涛,薛雄志,崔胜辉,等.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海岛景观格局变化研究[J].海洋环境科学,2009,28(1):87-91.
[6] WANG Yang-hong, WEN Yong-ning, WANG Jian,et al. Feasible rate of tidal flat reclamation—Jiangsu mud coast as a case study[J]. Marine Science Bulletin,2006,25(2):15-20. 王艳红,温永宁,王建,等.海岸滩涂围垦的适宜速度研究——以江苏淤泥质海岸为例[J].海洋通报,2006,25(2):15-20.
[7] LI Jia-lin, YANG Xiao-ping, TONG Yi-qin. Progress on environmental effects of tidal flat reclamation[J]. Progress in Geography,2007,26(2):43-51. 李加林,杨晓平,童亿勤.潮滩围垦对海岸环境的影响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07,26(2):43-51.
[8] YANG Sheng, LIANG Juan, FENG Wei-wei, et al. Study on beaches resources exploit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Zhoushan Island[J]. Ocean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2012(3):17-21. 杨升,梁娟,封薇薇,等.舟山海岛滩涂资源开发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2(3):17-21.
[9] SHEN Yong-ming, FENG Nian-hua, ZHOU Qin, et al. The status and its influence of reclamation on Jiangsu coast[J]. Marine Sciences,2006,30(10):39-43. 沈永明,冯年华,周勤,等.江苏沿海滩涂围垦现状及其对环境的影响[J].海洋科学,2006,30(10):39-43.
[10] DENG Hong-bing,REN Xian-you,ZHANG Yi.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exploitation and protection of the wetland resources in China[J]. Tropical Geography,2003,24(4):299-303. 邓宏兵,任宪友,张毅,等.中国湿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J].热带地理,2003,23(4):299-303.
[11] SU Fei,CHEN Yuan,ZHANG Ping-yu.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 of tourism city’s economic system based on the Set Pair Analysis : A case study of Zhoushan City[J].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2013,33(5):538-544. 苏飞,陈媛,张平宇.基于集对分析的旅游城市经济系统脆弱性评价——以舟山市为例[J].地理科学,2013,33(5):538-544.
[12] CHEN Peng. Study on the change of landscape pattern of coastal wetland in Xiamen City[J]. Ecological Science,2005,24(4):359-363. 陈鹏.厦门滨海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研究[J].生态科学,2005,24(4):359-363.
[13] LI Xiu-zhen, BU Ren-cang, CHANG Yu, et al. The response of landscape metrics against pattern scenarios[J]. Ecological Science,2004,24(1):123-134. 李秀珍,布仁仓,常禹,等.景观格局指标对不同景观格局的反应[J].生态学报,2004,24(1):123-134.
[14] XU Meng-jie, YU Hai-mei, MEI Yan, et al. A review of recent studies of urban land expansion of China[J].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Management of Land and Resources,2008,25(1):47-52. 徐梦洁,於海美,梅艳,等.近年我国城市土地扩张研究进展[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8,25(1):47-52.
[15] LIU Sheng-he, WU Chuan-jun, SHENG Hong-quan. A GIS based model of urban land Use growth in Beijing[J]. Acta Geographica Sinica,2000,55(4):407-416. 刘盛和,吴传钧,沈洪泉.基于GIS的北京城市土地利用扩展模式[J].地理学报,2000,55(4):407-416.
[16] WANG Rong, LIU Xiao-man, LIU Shi-feng. Characterization of spatial-temporal expansion of urban land in Xingping City based on GIS[J]. Journal of Tianshui Normal University,2015,3(2):15-20. 王荣,刘晓曼,刘士锋.基于GIS的兴平市城市用地扩展时空特征分析[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5,3(2):15-20.
[17] Zhoushan Bureau of Statistics Editorial Board. Zhoushan statistical yearbook 1995[M]. Beijng: China Statistics Press,1995:15-16. 舟山市统计局编委会.舟山统计年鉴1995[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5:15-16.
[18] Zhoushan Bureau of Statistics Editorial Board. Zhoushan statistical yearbook 2005[M]. Beijng: China Statistics Press,2005:15-16. 舟山市统计局编委会.舟山统计年鉴2005[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15-16.
[19] Zhoushan Bureau of Statistics Editorial Board. Zhoushan statistical yearbook 2015[M]. Beijng: China Statistics Press,2015:15-16. 舟山市统计局编委会.舟山统计年鉴2015[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5:15-16.
[20] CHEN Yang, LI Wei-fang, REN Li-yan, et al. Changes in the distribution of rural residential land on a coastal plain[J]. Resources Science,2014,36(11):2 273-2 281. 陈阳,李伟芳,任丽燕,等.空间统计视角下的农村居民点分布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以鄞州区滨海平原为例[J].资源科学,2014,36(11):2 273-2 281.
Dynamic analysis of urban spatial and temporal expansion of island city:A case study of Zhoushan Island
YANG Da-fang1, LI Wei-fang*1, MA Ren-feng1,2, YANG Xiao-ping1,XIA Ran1, ZHU Fei-fei1, YUAN Min-jie1, YIN Chang-xia1
(1.DepartmentofGeography&SpatialInformationTechniques,NingboUniversity,Ningbo315211,China;2.MarineCultureandEconomyResearchCenter,Ningbo315211,China)
Based on the three phase of remote sensing images of Zhoushan Island in 1995, 2005 and 2015, through the interpretation of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the image of the land resources and urban land use data were obtained. And then using the ecology analysis method, spatial statistics analysis method, urban expansion index method, the Zhoushan Island reclamation activities and urban land expansion characteristics were explored, and meanwhil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them was also analyzed. Finally,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were acquired: (1) The total reclamation area in Zhoushan Island was expanded from 1995 to 2015. (2) In the first ten years, land use at the beach resources was mostly in land near the beach, while it gradually went to the shallow sea in the late ten years. (3) In the years from 1995 to 2005, the growth intensity was 0.53 and the growth speed was 3.01 km2/a. In the years from 2005 to 2015, the growth intensity was 1.46 and the growth speed was 8.11 km2/a. (4) The city development center of Zhoushan Island had experienced a move from west to east and then had a northward jump process during the past 20 years.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had been made among the various regions so that the economic integrity of Zhoushan Island and the rationality of urban functions had been upgraded. (5) The cultivation of land by tideland reclamation and urban land expansion were positively related, the research data showed that natural succession took about 8-10 years, artificial intervention could significantly shorten the process.
beach reclamation; remote sensing image; island city; spatial and temporal expansion; Zhoushan Island
10.3969/j.issn.1001-909X.2017.02.007.
2015-10-10
2017-03-28
浙江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15年度省社科规划项目资助(15JDHY01YB)
羊大方(1992-),男,浙江杭州市人,主要从事土地资源管理研究。E-mail:yangdafang123@163.com
*通讯作者:李伟芳(1964-),男,副教授,主要从事土地资源管理研究。E-mail:liweifang@nbu.edu.cn
TU984.11+3
A
1001-909X(2017)02-0061-13
10.3969/j.issn.1001-909X.2017.02.007
羊大方,李伟芳,马仁锋,等.基于滩涂围垦的海岛城市时空扩张特征研究——以舟山本岛为例[J].海洋学研究,2017,35(2):61-73,
YANG Da-fang, LI Wei-fang, MA Ren-feng, et al. Dynamic analysis of urban spatial and temporal expansion of island city: A case study of Zhoushan Island[J].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s,2017,35(2):61-73, doi:10.3969/j.issn.1001-909X.2017.0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