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种后不同培养时间对杏鲍菇生长的影响
2017-07-18李正鹏李巧珍陈明杰
李正鹏 李 玉 李巧珍 陈明杰 周 峰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农业部南方食用菌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国家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市农业遗传育种重点开放实验室,上海市奉贤区 201403)
接种后不同培养时间对杏鲍菇生长的影响
李正鹏 李 玉 李巧珍 陈明杰 周 峰*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农业部南方食用菌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国家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市农业遗传育种重点开放实验室,上海市奉贤区 201403)
为给杏鲍菇优质高效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了接种后不同培养时间对杏鲍菇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后培养时间超过35d的3个处理,均可在搔菌后7d现蕾,在搔菌后14d采收,且产量明显高于其他处理,但菇蕾数明显多于其他处理。综合考虑,以接种后培养35d为最佳,且以在此时搔菌为宜。
杏鲍菇;接种;培养时间;现蕾时间;产量
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又名刺芹侧耳,隶属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层菌纲(Hymenomycetes)无隔担子菌亚纲(Homobasidiomycetidae)伞菌目(Agaricales)侧耳科(Pleurotaceae)侧耳属(Pleurotus)[1,2],素有“平菇王”、“草原上的美味牛肝菌”之称。杏鲍菇是一种分解纤维素、木质素能力较强的木腐食用菌,其栽培原料主要是各种农业废料,如玉米芯、木屑、麸皮、米糠、豆粕等。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对杏鲍菇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栽培技术进行研究和推广,其中采用人工智能化控制菇房环境进行杏鲍菇周年栽培,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为给杏鲍菇优质高效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笔者研究了接种后不同培养时间对杏鲍菇现蕾时间、出菇时间、产菇量和菇蕾数的影响,现将相关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 种
供试菌种为“国森1号”,由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农业部食用菌优良菌种标准化繁育中心提供。
1.2 试验方法
1.2.1 培养料配方与栽培瓶制作方法
培养料配方为玉米芯25%、木屑25%、豆粕8%、麸皮16%、米糠20%、玉米粉5%、石灰1%,培养料含水量为68%。培养料经充分混匀后机器装瓶,栽培瓶容积1 100mL,每瓶平均装湿料750g,在121 ℃下灭菌2h,冷却至25 ℃以下后进行机器接种,接种量为3%(v/v)。
1.2.2 培养与栽培条件
接种后的栽培瓶转入培养室,在温度20~23 ℃、空气相对湿度75%、CO2浓度2000~3 000mg/L下发菌,分别选取接种后第10天、第15天、第20天、第25天、第30天、第35天、第40天和第45天的栽培瓶各16瓶,进行搔菌。搔菌后的栽培瓶在温度16 ℃、空气相对湿度85%~97%、CO2浓度1 000~1 500mg/L的栽培房内倒扣8d(栽培房的环境调控系统为荷兰AEM公司产品),之后翻转栽培瓶,确保在相同环境中进行子实体生长、发育。然后测定不同培养时间对杏鲍菇现蕾时间、出菇时间、产菇量和菇蕾数的影响。
1.3 数据分析
测得的数据采用SPSS 21.0和邓肯氏新复极差测验法(Duncan’smultiple range test)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接种后不同培养时间对杏鲍菇现蕾时间与采收时间的影响
本试验中杏鲍菇生产均使用统一的菌种、配方、工艺和栽培管理流程,接种后培养25d均可满瓶,满瓶后继续培养的时间成为后熟期。由表1可知,后熟期超过10d的3个处理在搔菌后7d均可现蕾;菌种刚好长满瓶和后熟期只有5d的2个处理在搔菌后8d现蕾;菌丝未长满的3个处理则在搔菌后9d现蕾。所有处理均可在搔菌后14d采收。
表1 接种后不同培养时间对杏鲍菇现蕾时间与采收时间的影响(单位:d)
2.2 接种后不同培养时间对杏鲍菇产量与菇蕾数的影响
表2 接种后不同培养时间对杏鲍菇产量与菇蕾数的影响
由表2可知,接种后培养时间为35d、40d、45d处理的产量明显高于其他处理,虽然菇蕾数也多于其他处理,但处于可接受范围内。经综合考虑,以接种后培养35d进行搔菌为宜。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以杏鲍菇接种后培养35d(后熟10d)为最佳培养时间,这与王涛[3]利用液体菌种栽培杏鲍菇最佳后熟时间为6~15d的结果基本一致;而姜性坚[4]等研究袋栽杏鲍菇的最佳培养时间为28~31d,与本试验结果有一定差异,说明栽培容器与栽培方式发生变化,最佳培养时间也会有所不同。因此,每个杏鲍菇生产工厂都应建立自己的工艺流程,通过栽培出菇试验确定接种后培养时间等关键控制参数,从而完善杏鲍菇栽培工艺,确保经济效益。
[1] 黄年来.一种市场前景看好的珍稀食用菌-杏鲍菇[J].中国食用菌,1998,17(6):3-4.
[2] 潘崇环,孙萍,龚翔,等.珍稀食用菌栽培与名贵野生菌的开发利用[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3] 王涛.液体菌种应用于杏鲍菇工厂化栽培中工艺参数的优化[D].上海:上海海洋大学,2014.
[4] 姜性坚,王春晖,胡汝晓,等.杏鲍菇工厂化生产关键技术的研究[J].中国食用菌,2011,30(1):23-25,41.
2017-04-05
上海市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资助[编号:沪农科产字(2017)第9号]。
*为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