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山区规模奶牛场养殖现状、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2017-07-18翁永刚张晓锋郭海杨春蕾叶结平李守富

上海农业科技 2017年3期
关键词:金山区奶牛场奶牛

翁永刚张晓锋郭 海杨春蕾叶结平李守富

(1上海市金山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599;2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江苏省南京市 210095;3上海市金山区农业委员会 200540;4上海市金山区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 201599)

金山区规模奶牛场养殖现状、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翁永刚1张晓锋2,3*郭 海1杨春蕾4叶结平1李守富1

(1上海市金山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599;2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江苏省南京市 210095;3上海市金山区农业委员会 200540;4上海市金山区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 201599)

金山区奶牛养殖量在上海市奶牛存栏中的比重较大,为稳定地产奶源最低保有量和保障乳品质量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对区内10家规模奶牛场进行调查,在全面了解当前金山区奶牛场生产管理现状的基础上,对制约全区奶牛场生产发展的饲养管理、疫病防控、技术推广、粪污治理等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并结合金山区奶牛养殖实际,提出了发展和提高金山区奶牛养殖水平的思路及对策,以供相关部门及养殖户参考借鉴。

规模奶牛场;养殖现状;问题分析;对策研究

金山区地处上海西南郊区,其奶牛养殖历史悠久,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国家加强了对奶牛养殖业的扶持,并实行饲料补贴,全国曾经兴起一股养牛热,高峰期金山区奶牛场最45家。2007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明确了奶业发展的主攻方向,2007年至今,金山区奶牛养殖逐渐向标准化、规模化、无公害方式转变,生产管理水平和乳品质量均有了较大水平的提高。当前,我国奶牛养殖业正处于向现代奶业转型的关键时期,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上海,同时还面临人力成本不断上升、环保压力日益加大、市民对乳品卫生质量安全意识大幅提高、国外低成本乳品及乳制品对国内乳业冲击等多重问题。金山区为上海市畜牧业的适度养殖区,奶牛养殖数量在全市的比重较大,为稳定地产奶源最低保有量和保障乳品质量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金山区受乳业形势、经营管理水平、发展理念等诸多因素影响,各奶牛场生产水平差距较大,有的养殖场还处于亏损状态,制约了全区养殖场的进一步发展。为全面了解金山区规模奶牛场的现状,梳理各养殖场所面临的问题,扬长避短、优势互补,笔者通过实地走访、发放调查问卷、在相关部门进行数据采集等方式,对全区奶牛养殖情况进行了调查,对存在问题进行了汇总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对策与建议,以期为实现金山区奶牛生产管理水平的提升和经济效益的增加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1 金山区奶牛养殖现状

1.1 奶牛养殖基本情况

目前金山区奶牛场均实现标准化规模养殖,没有散户养殖,大多奶牛品种为荷斯坦奶牛。截至2015年底,全区奶牛场总数为10家,总存栏数为9 323头,比2014年略少;年上市生鲜乳47 272t,同比增加8.58%。其中,大型奶牛场(≥1 000头)2家,占比20%;中型奶牛场(500~1 000头)3家,占比30%;小型奶牛场(<500头)5家,占比50%。从饲养奶牛总数来看,大型奶牛场占68.3%,中型奶牛场占19.4%,小型奶牛场仅占12.3%,因此,大中型奶牛场是金山区奶牛养殖的中坚力量。在养殖方式上,大多奶牛场采用栓系固定床位养殖,也有少数为自由放牧式养殖。成乳牛床位一般长度为1.8~1.9m,宽度为1~1.1m,颈架高度为1.1m。在挤奶方式上,全区已全部采用管道式机器挤奶和直冷式冷缸的全程封闭冷链系统,保证了生鲜乳的卫生与安全。由于采用了各种新技术、新方法,近年来金山区奶牛场总体生产水平逐步提高,但受育种、饲养管理、疫病防控等因素影响,各奶牛场间生产水平差异较大,从而影响了最终盈利能力。据2015年底统计,金山区高产奶牛场(单产≥10 t)有4家,中产奶牛场(单产8~10 t)有5家,低产奶牛场(单产<8 t)有1家(见表1)。

表1 2015年金山区奶牛场生产情况

1.2 奶牛饲养管理和繁殖状况

按生长顺序,奶牛大致分为犊牛、发育牛、育成牛和成乳牛,每个生长阶段的饲养管理要点各有不同[1]。当前,大中型奶牛场普遍采用分群饲养方式和TMR饲喂方法,饲料配方合理、针对性强;但小型奶牛场由于受群体规模、设施设备的制约,管理较粗放。从饲料结构上看,各奶牛场在数量、比例以及原料来源上有所不同,粗料大多以青贮玉米、羊草、燕麦草、苜蓿草、甜菜粕为主;精料主要有自配和全价配合饲料两种,自配精料以能量饲料玉米和蛋白饲料豆粕、DDGS为主,一般占总精料数的65%左右。在繁殖方式上,各奶牛场已普遍采用同期发情技术,既节约了人力物力,又避免了栓系牛因发情不明显造成的漏配。为提高犊牛群繁育速度和成乳牛群更新速度,金山区较多奶牛场对育成牛群采用了性控精液配种,使产母犊率提高到90%以上。根据对上海振华奶牛公司等5个奶牛场的抽样调查,2015年各奶牛场繁殖率大多在75%左右,最高达85%;情期受胎率在40%~52%,成乳牛流产率差异较大,最低为3%,最高为15%,平均7.6%,究其原因可能是饲养管理、环境卫生、疫病状况、气候等因素的综合作用结果。

1.3 疫病综合防控情况

金山区对奶牛场实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控”的措施,预防和控制重大奶牛疫病和人畜共患病等。

1.3.1 免 疫

目前,金山区的牛群免疫主要是按照市、区两级动物防疫部门规定的免疫程序进行强制免疫,并结合奶牛场实际情况进行自主免疫,由牧场专职兽医具体施行。免疫的主要疫病有口蹄疫A型、O型以及亚洲I型和炭疽等,一般春季免疫炭疽,每年2、6、10月免疫口蹄疫。

1.3.2 监测检测

金山区主要监测和检测的牛传染病有口蹄疫、结核病和布鲁氏菌病,采取定期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监测的主要对象是口蹄疫的免疫抗体,采用血清学方法,每年监测3次,分别在每次免疫后1个月左右进行。检测的主要对象是结核病和布鲁氏菌病(简称“两病”),每半年检测1次,对检测出的阳性牛只,主要采取扑杀等无害化处理措施。

从2016年监测结果看,金山区口蹄疫抗体整体水平较好,群体免疫合格率均达70%以上。根据近3年检测结果来看,金山区没有检测出布鲁氏菌病阳性牛只,结核病阳性率在0.01%~0.06%左右,表明“两病”(人畜共患病)在金山区控制较好。

1.3.3 消 毒

金山区奶牛场坚持采取“自繁自养、定期消毒”的预防性措施。奶牛场周围一般以铁丝网或防疫河沟与外界隔离,消毒池及周边环境主要以日常定期消毒与集中性大消毒相结合的方式,使用卫康、爱迪富等醛类、铵类和碘制剂类等消毒药水,且交替使用,消毒剂主要由区动物疫控中心提供。对牛舍牛床,则普遍采用木屑垫料混合生石灰的消毒方法。为提高生鲜乳质量,各奶牛场也非常重视挤奶过程中乳头、管道、冷缸的全程消毒,具体方法为:乳头用碘伏药浴,管道在每潮挤奶后用酸性(磷酸)消毒剂与碱性(氢氧化钠、次磷酸钠)消毒剂交替消毒,冷缸用清水冲洗。

1.4 生鲜乳质量管理

上海地区生鲜乳按照“奶农、乳品厂双方协商,按质论价”的方法计价,在基础价上突出了优质优价。如果卫生指标不合格或理化指标超标,有可能拒收或减价,因此金山区各奶牛场都十分重视生鲜乳质量。2016年上半年检测数据分析结果表明,金山区生鲜乳整体质量较好,但因各奶牛场管理水平不同,生鲜乳理化指标有一定差异(见表2)。

表2 金山区奶牛场2016年8月下旬生鲜乳部分指标情况

2 金山区规模养牛场生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饲养管理水平差距大,部分奶牛场生产水平低

大型牧场如光明金山种奶牛场、上海振华奶牛公司等采用现代化管理、规范化生产,不仅单产居于前列,乳品质量也较高。而部分奶牛场因负责人经营理念落后、管理水平低下、生产效率不高、制度不健全或执行不到位、缺乏对员工合理的奖惩机制和培训计划等,造成员工责任心不强、积极性不高、素质参差不齐,导致单产长期在低位徘徊、反映奶牛健康程度和生鲜乳质量的体细胞数较高、废弃奶增多、上市率偏低,从而影响了最终的经济效益。

有的奶牛场基础档案缺乏,繁殖记录不准确或记录有误,疾病、用药等记录不规范、不完整,造成空怀期过长、干奶期护理不当、疾病未及时诊治等问题。在选种选配上,有的奶牛场系谱混乱,贪图冻精价格便宜,忽视了种公牛精液质量,对繁殖率、后代的体型体况及生产水平等影响较大。另外,有的奶牛场不重视后备牛管理,导致后备牛发育不良,甚至早期腹泻死亡时有发生。奶牛对饲料精粗比例、蛋白能量比、钙磷比等要求较高,如果营养不平衡,不仅成本上升,还会造成代谢性疾病多发,如酮病、真胃移位、瘤胃酸中毒等。有的奶牛场照搬照抄高产奶牛场的饲料配方,但因奶牛场在牛群结构和饲养方式上差异较大,不仅没有取得明显效果,甚至还带来了危害。

2.2 疫病多发,综合防控能力下降

据调查,金山区奶牛养殖的常见疾病有消化道类、繁殖类及营养代谢性疾病,相对来说发生率高、死亡率低,但可造成被动淘汰等。如发生群体性腹泻、瘤胃酸中毒、酮病等,可引起消化不良、脱水、泌乳量下降、发育迟缓等,对生产性能影响较大。再如,隐性乳房炎在奶牛场中普遍发生,且难以彻底治愈,往往造成治疗成本上升、泌乳量下降、细菌数和体细胞数上升等后果。其它疾病如难产、早产、流产、生殖道炎等也经常发生,产前、产后瘫痪及肢蹄病等都易造成奶牛被动淘汰。

近年来,金山区未发生大的奶牛疫情,少数奶牛场负责人在思想上放松了警惕,并未重视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如部分奶牛场的消毒池长期干涸,奶牛场的生产区和生活区未进行物理隔离,外来人员和车辆可随意进出,春秋两季的大消毒或畜舍内消毒流于形式,对外购牛或“两病”可疑牛未进行隔离消毒,环境卫生较差,棚舍潮湿闷热、通风不良,导致病菌滋生,这些都给奶牛场的疾病发生带来一定风险。另外,有的奶牛场还存在外采口蹄疫疫苗或不按规定的免疫程序进行免疫等现象,使疫苗效价和免疫质量得不到保证。

2.3 技术力量薄弱,专业技术人才缺乏

规模化奶牛场在发展过程中,由于行业地位低、工作环境差等因素,难以吸引年轻且有能力的畜牧兽医技术人才,转行或跳槽现象时有发生,这对奶牛场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非常不利。有的奶牛场即使愿意出高薪聘请高水平的繁殖员或兽医,但由于行业就业面狭窄,本来从事奶牛行业的技术人员就少,有经验的人才更是缺乏,僧多粥少的局面一时难以改变。据调查,金山区大部分奶牛场的畜牧管理由老板兼任,大多数凭经验做品种改良和营养配方,专业性得不到保障。另外,由于现代化挤奶、发料等设备的推广使用,养殖员老龄化、文化水平低等问题更显突出,有经验的挤奶工、发料工等普遍缺乏,影响了整个奶牛场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2.4 奶农组织不健全,运转效率低

成立奶农合作社的目的主要是架起政府与社员之间的桥梁,畅通信息渠道,更好地适应市场,提高竞争力。金山区早在2008年就成立了金牧奶牛合作社,但没有很好地运转,缺乏社员间的信息沟通、相互合作和新技术的推广,在种源、饲料原料进货、奶价协调、优惠政策享受、贷款等方面都是各自为战,没有形成风险共担、资源共享的利益共同体。目前,金山区仅有原奶管站(现已并入区动物疫控中心)负责每月生产报表填报和理化数据汇总等工作,缺乏区级的奶业行业协会,对规模奶牛场的遗传育种、疫病诊断等技术指导和服务也较欠缺,没有发挥出合作社应有的作用。

2.5 土地承载力有限,规模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

据统计,平均每头成乳牛每天产生粪便30~40kg,粪尿20~30kg,污水25~30kg,很多奶牛场的粪尿处理不当,造成臭味扰民、环境污染严重。经过近几年的畜牧业标准化改造,大部分奶牛场在硬件上已达到相关环保要求,但有的奶牛场负责人在思想上不够重视,不舍得投入,粪便随意堆放,排放的污水达不到城市污水管网的排放要求[2]。另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金山区可利用的土地资源越发紧缺,青贮玉米秸秆等饲料主要依靠外来,没有足够的农用地消化粪便和有机肥,且达标排放对COD等指标要求较高,使奶牛规模化生产与土地承载量的矛盾突出,环保投诉增多,非生产性压力日益显现。

3 金山区发展现代养牛业的对策与建议

3.1 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强化新技术新方法的推广力度

奶牛场负责人应加强学习先进养殖技术,摒弃传统的粗、小、散的养殖模式,朝着适应现代奶业的标准化、生态化、无害化方向转变。推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注重对员工的培训、交流、提升,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和考核制度,提高奶牛场饲养和管理的整体水平。

优质、高产始终是上海地区奶牛养殖的宗旨与定位,为此,需要加强实用先进奶牛养殖技术的研究、推广和应用,提高奶牛养殖水平。如上海光明荷斯坦金山种奶牛场应用以色列阿菲金牧场的管理系统,对牧场的各环节进行实时、自动化数据管理,实现了由传统养牛向现代化管理的转变。同时,应用DHI测试,可以全面了解奶牛个体或群体的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体细胞数等指标,经分析后可反映奶牛场在配种、繁殖、饲养、疾病防控、生产性能等方面的情况,从而更好地指导选种选配,改进饲料配方,提高生鲜奶质量。此外,建立高产奶牛核心群,通过推广良种公牛冷冻精液和标准化饲养体系,提高奶牛单产。针对生产水平较低的奶牛场,要推广使用分群饲养技术、同期发情技术、TMR饲喂技术、全株玉米青贮技术、污染减排技术等实用技术,提高奶牛场整体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

3.2 加强疫病综合防控,减少疫病风险

动物疫病既涉及公共卫生安全,又威胁动物自身健康。如布鲁氏菌病可在牛群间传播,造成流产等;另外,一旦感染人,可引起发热、乏力、关节肌肉痛、肝脾淋巴结肿大等症状。要进一步健全区、镇、场三级疫病防控体系,落实好“政府部门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的动物防疫责任制。全面加强环境卫生、防疫消毒、建立档案、调运等工作。按照市、区两级动物疫病防控部门的程序,做好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免疫、人兽共患病定期监测等重要的防控措施。对抗体检测不合格的牛群,应及时补免,如发现“两病”阳性牛,需加强检疫,严格采取扑杀等无害化处理措施,以净化牛群。各奶牛场应根据各自实际情况,树立综合防疫意识,建立完善的消毒、隔离等制度并加以落实。应避免从疫区买入或引进奶牛,以减少疫病传播风险。奶牛场要加强奶牛的饲养管理,提高其抗病能力,管理员及技术人员也要主动加强学习,提高疾病诊疗水平,及时处理各种奶牛生产性疫病。

3.3 发挥奶牛合作社作用,加强技术培训和交流

可在现有的金牧奶牛合作社的基础上,邀请更多奶牛场如周边松江、嘉善地区奶牛场加入,壮大合作社队伍。同时,要更好地发挥合作社特别是理事长的牵头和纽带作用,增加内外部沟通交流,在疫病防控、饲料营养、遗传育种、原料质量及价格、技术人员交流等方面创造条件,真正达到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的目的。金山区各奶牛场在养殖规模、牛群结构、生产水平上差异较大,要针对不同养殖场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技术培训,培训方式可灵活机动,如采用专家现场授课、现场示范以及举办专题培训。借鉴市科技入户工程的成功经验,成立2~3个核心示范场,推广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如分群饲养技术、饲料营养技术等。加强奶牛场间的信息资源共享和相互学习交流,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实现取长补短,提高科学养牛水平。

3.4 增加硬件投入,改善奶牛养殖条件

各养殖场不要只考虑眼前利益,应增加在饲养设施、环境控制等方面的投入力度。上海地区夏季高温高湿,奶牛热应激很大,要加大大功率排风扇、喷淋等防暑降温设施的投入,必要时可考虑湿帘、冷风机等,以降低畜舍温度,改善舍内通风,减轻暑热对奶牛身体的伤害和生产性能的影响。2016年以来,受乳品厂加工销售能力的困扰,金山区每年冬春高产季节,各奶牛场均会发生生奶积压现象,严重影响正常生产。因此如有可能,可向政府部门申请农机补贴,购买备用冷缸或贮奶罐,以利于调节供需矛盾,保证生奶卫生质量。针对奶牛易发肢蹄病的情况,倡导在牛床上使用橡胶床垫,并足量添加木屑,改善奶牛生活环境和舒适度。其它如挤奶设备、TMR设备、粪污处理设备等,也要因地制宜,应投尽投,保证设备正常运转和合理使用。

3.5 加强监督管理,提高生奶卫生质量

乳制品质量安全事关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金山区应当建立分级负责、三级实施的监管网络和制度,区级行政管理部门要制定相关政策、出台监管措施;区级动物卫生监督执法部门要以高度负责的精神,从源头上加大对养殖生产、饲料兽药等环节的投入品监管力度,防止出现滥用抗生素、不遵守休药期规定、违禁添加“三聚氰胺”等现象;区动物防疫部门应指导奶牛场按规定程序和方法免疫牛只,加大监测、检测力度和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及时预警和处置疫病发生情况。作为责任主体,各奶牛场负责人必须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在原料、饲料、用药、环境卫生、消毒灭原等全过程把好关,避免黄曲霉素、亚硝酸盐等指标检测不合格,并设法提高乳脂率和乳蛋白率,减少菌落数和体细胞数,从整体上提高全区地产生奶的卫生质量。

3.6 设立国家级疫病监测试点,探索奶牛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和“两场””创建工作

根据《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在有条件的奶牛场,尽早开展动物疫病净化场和示范场创建工作。加大全区联防联控力度,建立与浙江省平湖市、嘉善县的联防联控机制,加大对入沪指定道口和非指定道口的巡查力度,对外来引入奶牛强化隔离检疫措施,确保减少外来疫病传入的风险。金山区已被上海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作为上海设立的国家级动物疫病监测试点区(县)之一,全面落实奶牛主要疫病的监测试点工作,加强对奶牛主要疫病的风险评估,强化应急预警管理,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应当全面采取综合防控措施,争取早日开展奶牛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

3.7 多措并举,加大养殖污染防治力度

畜禽养殖污染关系到农业生产、居住环境乃至人类健康等诸多民生问题。随着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力度的加大,奶牛养殖场的粪污污染问题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环保压力逐渐显现。要按照“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原则,规范奶牛场粪污综合治理,在现有标准化改造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剩余奶牛场的污染减排工程建设。政府职能部门在政策制定、规划编制、监督管理等方面应统筹考虑,加大沼气工程、有机肥厂等工程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大补贴、补偿、奖励的政策力度。根据欧美国家相关奶牛养殖经验,平均每头奶牛需配备1 333~2000m2的土地来消纳其产生的粪污。当前金山区在没有足够自营土地的情况下,可根据金山区种植业发达,特别是经济作物(如蟠桃、西甜瓜、食用菌)面广量大的特点,通过固液分离、堆放发酵等方式,将预处理的固态部分推向市场,制作有机肥进行还田;液体部分经过沉淀和厌氧发酵后施于农田或纳管排放,绝不能未达标就私自排放。总之,针对目前全区奶牛养殖的环境污染问题,应多措并举,探索建立多层次、无害化、高效性的综合循环利用模式,从而彻底解决长期困扰奶牛场的养殖污染问题。

[1] 吴瑛,恽建伟,陈永霞.镇江市奶牛生产发展情况调查和思考.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14(2):70-72.

[2] 吴根义,廖新俤,贺德春,等.我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现状及对策.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3,33(7):1261-1264.

2017-01-09

2015年金山区农业类科技创新资金项目(编号:2015-2-06)。

*为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金山区奶牛场奶牛
乍暖还寒时奶牛注意防冻伤
上海市金山区龙泉学校 从传统走向未来,成为祖国新一代接班人
谁最重要
我与风的故事
夏季奶牛如何预防热应激
奶牛场卫生防疫工作要点
奶牛吃草
2013年全国16 省(区、市)规模奶牛场卫生保健与疫病防制状况调查报告
下期见
《奶牛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