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我国档案学术评论

2017-07-18■王

云南档案 2017年6期
关键词:档案学研究成果学术

■王 琪

浅议我国档案学术评论

■王 琪

在档案学领域里,档案学术评论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分析了档案学术评论的意义,研究我国档案学术评论的现状以及现存问题,并对所存在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对策,为我国档案学基础理论的发展和档案学科的建设尽一点微薄之力。

档案学术评论 现状分析 改进对策

目前,我国档案学文献随着档案学理论的发展而增多的同时,也涌现出了一系列问题,譬如存在着档案学学术成果鱼龙混杂的局面。而档案学术评论则对于档案学理论发展有着重大意义,有理有据、实事求是的档案学术评论有利于将档案学理论发展所存弊端进行合理纠正;如若是毫无价值、以偏概全、混淆视听的档案学术评论对档案学研究来说无疑是学术弊病。接下来,笔者将展开以下几方面的具体论述,若有不妥之处恳请批评指正。

一、档案学术评论的意义

(一)是形成良好档案学术园地的基础

浓郁学术氛围的营造离不开学术评论的推动,要使“百家争鸣”的现象出现在档案学术界,就得依靠众多的学术研究者参与到档案学术评论中来。每个人都有对于某种理论、现象或是著名学者所持观点进行评价的自由,当档案学术研究者对某种观点存在异议时,只要在不违背实事求是原则的基础之上,客观地进行档案学术评论,档案学术研究者所提出的不同的观点就能给关于此观点领域带来新的思考。在此过程中,观点相同的档案学术研究者和观点相左的档案学术研究者必然会有观点上的争鸣,这也就自然而然地营造了浓郁的学术氛围,滋养着档案学术园地的土壤,为良好学术园地的形成做足了准备工作。由此看来,档案学术评论是形成良好档案学术园地的基础,它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二)有利于档案学研究工作的健康发展

从本质上来说,档案学相关理论是来源于社会实践活动的,也就是来源于档案工作的实践活动[1]。我们知道,并不是每一种源于社会实践活动或者说是档案工作的实践活动中的理论、观点都是科学的,在进行档案学研究工作的过程中,仍然会出现某种理论中具有可改进、可商榷余地的问题,档案学术评论者做出相应的档案学术评论,扬真匡谬,对理论中值得肯定之处加以弘扬,对理论中带有误导方向的理论加以批评。当不完善的档案相关理论通过档案学术评论得以改进,档案学研究工作也将逐渐被扶上健康的轨道。除此之外,档案学术研究者在做档案学术评论时,很有可能在所提的不同观点中,经过深入挖掘其深度而开辟出档案学研究的新思想,为档案学研究工作的领域做出巨大奉献。

因此,档案学术评论促使档案学研究在鼓励和批评中向前发展,并且增强了新理论开辟的可能性,加快了档案学理论体系成熟的步伐,也对后人做档案学学科的相关研究提供了重要价值。

(三)能够有效宣传档案学术研究成果

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新时代,越来越多的人由于工作、学习、生活的原因,难以放下自己手头的事情而腾出大量时间对每本具有重大价值的书籍进行一个完整的阅读,加之众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埋藏在研究成果的海洋里。此刻评论性文章就显得尤为重要,档案学术评论文章也是如此。众所周知,档案学界有不少重大参考价值及历史研究价值的档案学术研究成果,而且这些档案学术研究成果中又不乏包含着大量内容的专著,人们不可能对每个具有重大价值的档案学术研究成果都进行深入了解,况且并不是每个具有重大价值的档案学术研究成果都能被人所发现。比方说,一些具有经典价值的档案学研究成果被覆盖在巨大档案的信息量里,不利于人们的发现,而一篇关于档案学术评论的好文就能够解决此问题,它能够提炼其重要的观点,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成功地引起人们的注意及重视。因此就宣传而言,档案学术评论就能对档案学术成果起到很好的传播效果。

二、档案学术评论现状分析

(一)研究现状

目前,随着我国档案学领域的繁荣发展,档案学术评论发展也开始呈上升的势头,具体由以下现状体现:

于20世纪80年代末,有关档案学术评论的话题讨论开始出现,20世纪90年代,此话题开始被引起重视,有一批档案学者投入其中,展开探讨,而这段期间学者们的深入研究为将来档案学术评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山大学的陈永生教授于1994年发表了一本极为有深度的档案学学术专著,即《档案学论衡》,书中对于档案学术评论做了细致的分析,从档案学术的含义、功能、类型、原则、方法到对其之思考都展开了较为详尽的论述。安徽大学的马仁杰教授也对档案学术评论做了深刻研究,于1999年期间连续发表了三篇以档案学术评论为主的文章阐述了学术评论的作用、类型、标准、现状、对策等等。

但是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强大的档案学术评论学术队伍还未形成、档案学术评论成果数量不多的现象依旧存在:

罗力统计1986年至1990年23种档案期刊上发表的档案学术评论文章,5年间发表三篇学术评论文章的作者还没有,98%以上的作者5年间只发表一篇学术评论文章[2]。而笔者则对于1998~2017年档案学评论文章进行了不完全统计,以“档案学术评论”为检索词对中国知网进行篇名检索,一共检索到的密切相关文献有37篇,与“档案学术评论”为主题的与之有关的文章,比如档案学术批评、评档案学术思想评价等文章一共不到20篇。

(二)存在问题

1.缺乏对档案学术评论的引导

现今,在档案学术评论方面,我国缺乏对其进行积极引导。纵览其他学术界,不难发现,譬如图书出版界、文学界、政治学界等等都不乏学术评论研究成果,档案学界相比于其他学术界有如此明显的差别在于,我国档案学界尚未对档案学术评论研究持重视态度。例如,我国没有设立一个专门且强大的档案学术评论阵营。安徽大学马仁杰教授对我国档案核心期刊进行了简单统计,结果发现,设有学术评论或具备其性质专栏的杂志只有8种,在众多档案学期刊里,能称得上学术评论期刊近乎没有,开设档案学术评论专栏的期刊也只有很小一部分[3];另外,我国档案学界也没有对档案学术评论给予过多的政策上的鼓励与支持。在档案学术评论工作上,既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系统的方针政策,也没有借用媒体呼吁改进相关政策上的不足。由此看来,档案学术评论的引导工作是亟待加强的,需要正确地去引导。

2.档案学术评论质量有待提高

总的来说,档案学术水平质量有待提高主要表现如下:

第一,许多档案学术评论者的学术造诣不深,以至于相关的档案学术评论展开不够深入、严谨,没有什么价值的评论在其中占据了很大一部分。主要原因在于他们没有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如对某个档案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全方位剖析,以及没有进行严密的思考就盲目评论。

第二,存在不少档案学术评论文章的内容空洞乏味,通篇尽是大段以华丽辞藻堆砌起来的文字,缺乏实质性、针对性的档案学术评论,造成这种问题形成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与档案学术评论者存有功利性目的有关。而这类人所做的档案学术评论是出于评职称、谋利益、为了发文而发文,因此他们无法将档案学术评论工作落到实处,观点不具备针对性,可想而知,以谋取个人利益为出发点,怀有不正当的学术态度进行档案学术评论是极其有害的,不利于档案学科的发展,也不利于档案事业的发展。

第三,缺乏实事求是的档案学术评论。有的档案学术评论一味大谈特谈所评研究成果的好,评论往往夸大其词,即使研究成果中所存在一些不成熟的观点也置之不理,档案学术评论在解决如何提高其质量问题上依旧任重而道远。

3.档案学术评论发展水平相对滞后

虽说目前我国档案学术评论的发展水平较之于初期来说已经取得了不小的进展,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意识到,我国档案学术评论发展形势依旧严峻,发展水平相对滞后。

首先,从数量上看,我国档案学术评论研究成果本身就不多,更别提在档案学界具有巨大影响力的档案优秀学术评论成果了。由于档案学术评论实践文章涉及内容太广,无法用某一个特定或者固定的检索词来检索,因此苏州大学姜超根据档案学术评论本身所引用的参考文献或者数据库所提供的相似文章进行追踪检索,或者根据某一核心人物或著作进行检索,具体检索到相关文章近200篇[4]。

其次,从种类上看,我国档案学术评论的种类不丰富,难以形成种类上的“百花齐放”,而“一枝独秀”的现象却愈加明显。根据档案学术评论文章本身的特点,大体可以将其划分为五种类型:综合性评论、商榷性评论、专指性评论和书评[2];以档案学术评论者对评论对象的褒贬态度作为分类角度,有推荐性评论、批评性评论、分析性评论三种类型[5]。就如今的情况看,批评性评论少有而分析性评论最为常见。

最后,从学科队伍的建设上看,我国在档案学术评论领域上尚未形成一支强有力的学科队伍。团体的力量是强大的,尤其是由优秀人才组建起来的团体,其发挥的影响力更大。但恰恰对档案学术评论而言,在人才队伍的建设上做的工作是不到位的,从1990年至今,五年内连续发表档案学术评论本身的文章数达三篇以上的的作者屈指可数。

三、关于档案学术评论问题的改进对策

(一)加强重视,正确引导

面对档案学术评论中缺乏引导的问题,一方面,我国应把解决的着力点之一放在对档案学术评论意识的增强上,只有当人们对档案学术评论起到了重视,引导工作才会正常开展。比方说,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介在档案学界大力宣传档案学术评论的意义以及作用,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档案学术评论对档案学研究是具有重要地位的。对档案学术评论意识的提高无疑将更易引起上级领导的重视,上级领导在开展引导工作时也要注意,要将档案学术评论中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加以整治。另一方面,加强和正确引导也离不开制订与档案学术评论相关的政策,并做到深入贯彻落实。制订的政策必须具有可行性和科学性,不能只是为了制订而制订,政策要与形势相符。当一份科学合理的政策被制订出以后,不仅是上级领导要做好指挥工作,而且有关的档案工作者要严格地相互监督,才能将档案学术评论引导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二)多管齐下,提升质量

提升档案学术水平质量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档案界以及档案界以外的其它相关人员共同努力,采取多种方式分别对造成档案学术评论质量低下各个方面的原因进行针对性分析,并更好地解决问题。

第一,加强学习、培训,加大对基础理论和档案研究成果的研究。评论的成果研究不深,最主要原因在于评论者研究过程不够细致以及本身知识储备不足。因此,一方面档案学术评论者在平日应该养成读书的习惯,多阅读一些档案学经典著作,多看一些与档案学术评论有关的文献,加强对档案基础理论的研究,以便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另一方面在评论某篇或者某部档案研究成果时,要精读、细读而拒绝泛读,不仅要把档案研究成果中的重要观点理解透彻,而且也要把研究成果中提到的观点要有一个全面地把握,不放过研究成果的任何一个角落。

第二,严惩不良学术风气,加强质量把关。面对那些混杂在学术圈的以功利主义为目的态度不端正的发文者,应该加强监控,特别是那些打通人脉花价钱收买出版方从而达到发文目的的档案学术评论者人士,更要大力惩罚。与此同时,出版方在审核论文的时候应该在各个环节都进行严格监控,并且对档案学术评论的文献的质量要严格把关,避免内容空洞的文献成为漏网之鱼。

第三,档案学术评论者在研究相关研究成果时应注意,一定要时刻保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切不可肆意吹捧或是一味盲目批评。要想在做档案学术评论遵守实事求是的原则,就必须拒绝先入为主,做到评论客观、有理有据,不掺入个人情绪。

(三)抓准切入点,提高档案学术评论水平

若使档案事业的发展逐渐走向繁荣、使档案学术评论水平全面提高,找准问题切入点是必要的。笔者的建议如下:

其一,从经济和政策上鼓励档案学界的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到档案学术评论中来,以提高其优秀研究成果数量。经济上,举办档案学术评论的优秀征文比赛,对于评选出的优秀作品给予一些经济上的鼓励,比如发奖金、奖品等;政策上,在档案学理论界以及各个档案机构制订与档案学术评论有关政策,在政策上强调档案学术评论在档案学界的重要价值,潜移默化地影响且鼓励更多人参与其中[6]。这样,在提高了档案学术评论研究成果数量的同时质量也随之得以保证。

其二,针对档案学术评论种类少且类别上分布存在明显差异的情况,档案评论者要有敢为人先的精神,在档案学术评论时要大胆,做评论应对事不对人,不要因为所评论的是知名学者的作品而对自己的想法有所保留。当具备了这种精神,档案学界才有可能产生更多种类的档案学术评论研究成果,解决分布存有明显差异的问题也变得更容易些。

其三,增强我国档案学术评论学科队伍建设。将档案学术评论领域里的优秀人才一批批组建起来,增强人才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档案学术评论的研究发展出谋划策。同时,给大学生以及研究生增设档案学术评论有关的课程,注重人才的培养,为建设优秀人才队伍做好准备。

综上所述,我们得知,档案学术评论在档案学领域来说是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的,它促使档案学理论的研究在扬真匡谬的方式下健康、向前发展,虽说目前我国档案学术评论的研究总体上是不断地增进的,但是其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我们须正确看待,以积极乐观的方式去成熟应对所有的问题,让我国档案学术评论整体水平得以提高,为档案学理论研究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1]马仁杰.关于档案学术评论的若干问题[J].档案学研究,1999,(3):38-40

[2]罗力.档案学术评论研究四问[J].北京档案,1992,(4):19-20

[3]马仁杰.再论档案学术评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153-156

[4]姜超.档案学术评论研究[D].苏州大学,2012.

[5]马仁杰.档案学术评论之我见[J].安徽大学学报,1999,(2):114-119

[6]罗洪恩.问题意识及体系精神的共生与互动——对档案学术评论理论研究的考察与思考[A].贵州省2007年档案学术交流论文集[C],2007.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资讯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档案学研究成果学术
历史追溯与革新路径:中国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的特征阐释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延长石油集团研究院十大基础研究成果
延长石油集团研究院十大基础研究成果
学术动态
《实用医药杂志》专栏展现军事医学研究成果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档案学学科入门指导课程专题设计探讨
节水灌溉技术研究成果获ICID肯定
档案学本体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