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4年各省人口出生死亡资料的系统聚类分析*

2017-07-18中国医科大学人文社科学院110122

中国卫生统计 2017年3期
关键词:省区市出生率增长率

中国医科大学人文社科学院(110122)

张珺茹 王 爱 邹长青△



2014年各省人口出生死亡资料的系统聚类分析*

中国医科大学人文社科学院(110122)

张珺茹 王 爱 邹长青△

目的 探讨我国大陆31个省区市2014年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分布特点,并根据不同地区的人口数据特点进行聚类分析,为不同地区的人口政策制定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4年我国31个省区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数据,对其进行统计描述分析和Q型系统聚类分析, Q型聚类分析的距离测量采用类平均法。 结果 我国人口变动的总体特点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但各地区数据各有特点。系统聚类分析显示,东北三省以明显的低出生率和低自然增长率的共同特点,单独聚为一类;新疆和西藏则以高出生率和高自然增长率单独聚为一类。结论 根据不同省市区的人口变动数据,应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对地区进行分类的结果,基本符合我国各地的人口发展规律和特点,对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人口变动特征及有关部门制定相应的人口政策有一定参考意义。

人口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聚类分析

经过了50~60年的历史变迁,我国作为世界上第一的人口大国,已经基本实现了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人口模式转变,在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内率先进入了人口增长的“三低阶段”,即“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1]。这个阶段的人口国情与人口发展给我国经济与社会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

在经济领域,各地劳工荒出现,劳动力成本也迅速上升[2]。正在逐渐消退的人口红利使得我国在参与国际分工中所具有的比较成本优势也在不断消失。与此同时,人口老龄化也使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活力减退的威胁。

在社会领域,我国的养老服务体系远远落后于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与此相应的社会管理和社会政策体系也处于急需完善的状态,具体表现为养老金需求和医疗保险基金需求压力的快速增加,代际转移矛盾正在迅速突显[1]。此外,家庭小型化、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越来越多的出现[3],使得传统家庭应具有的情感地带正出现越来越大的真空区。

人口“三低”问题以及由此衍生的经济和社会问题的解决依赖于科学有效的数据分析进行支撑。本文利用系统聚类的分析方法对全国不同省区市包括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等人口变动指标进行聚类和分析,分析各省区市的人口数据特点,从而为从国家层面提出针对不同特征地区的计划生育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资料与方法

1.资料来源 收集2014年我国各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及自然增长率,资料摘自《2016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4]。

2.方法 聚类分析法是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通过比较样本各指标或样品之间的性质,将性质相近的归为一类,性质差别较大的分为不同的类[5]。其中对样品的聚类称为Q型聚类,对指标的聚类称为R型聚类。系统聚类(hierarchical clustering analysis,又称层次聚类)是实际工作中应用最多的一种聚类方法,其聚类方法是开始时将N个样本(或变量)视为N个类,然后逐步合并,直至N个样本(或变量) 被并为一类。类与类之间的距离有各种不同的定义方法,常用的方法有类间平均法、类内平均法、最近距离法、最远距离法、离差平方和法等。

本研究将我国大陆地区的每个省视为一个观察单位,按2014 年各省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作为聚类指标,进行Q型聚类。将n例样品(本文为31个省级单位)看成是m维空间(本文为3个聚类指标)的n个点,用两点间的欧氏距离定义相似系数:

当类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样品时,计算类间相似系数采用类平均法,即对Gp类中的np个样品与Gq类中的nq个样品两两间的npnq个平均距离求平均,得到两类间的相似系数:

具体的计算过程和聚类分析借助SPSS21.0完成[6]。

结 果

1.2014年全国各省区市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见表1。

表1 2011年各省区市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情况

由表1可见,2014年全国人口出生率为12.37‰,死亡率为7.16‰,自然增长率为5.21‰。人口出生率居前5位省区为:新疆、西藏、青海、海南、山东,死亡率居前5位的省区为:贵州、重庆、河南、四川、江苏,自然增长率居前5位的省区为:新疆、西藏、海南、宁夏、青海。

2.层次聚类结果

以各省区市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及自然增长率为聚类指标,利用SPSS 15.0 对全国31个省区市进行层次聚类,结果见图1。

从图1聚类结果图可以看出,当各省区市分为两类时,图1的上半区河北、江西……新疆等17个地区归为一类,数据特点为高出生率和高自然增长率;图1下半区的辽宁、吉林、……天津等14个地区归为一类,数据特点为低出生率和低自然增长率。当资料继续分为4类时,新疆和西藏从图1上半区独立出来,单独分为一类,数据特点为更高的出生率和更高的自然增长率,同时死亡率也非常高;同时东北三省辽宁、吉林、黑龙江也从表1下半区分离独立分为一类,数据特点为最低的出生率和最低的自然增长率。

图1 我国各省区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系统聚类图

讨 论

面对我国人口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态势和各地区呈现出的差异,各级政府应采取科学有效的应对策略,在努力提高人口规模的同时,逐步化解包括老龄化在内的人口结构性问题。

1.发挥政策导向作用,促进人口增长

当前,在全面二孩政策推开后,应借鉴新加坡、日本、韩国和西欧等国家鼓励生育等措施,在人们依然处于生育意愿可调的弹性阶段,强化激励,促进政策红利快速转变为人口增长红利[7]。具体而言,可采取直接激励和间接激励相结合的方式,在对生育二孩的家庭给予一定的直接补助的同时,不断完善包括教育和医疗等相关资源在内的各项福利配套。

2.优化教育资源,全面提升人口素质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逐步完善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研究显示,2010年我国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年,而同期美国为12.2年,因此各级政府应通过教育、培训的形式继续加大人力资本投资,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8]。同时,以教育结构优化带动产业结构、行业结构和人才专业结构[9]。

3.加强政策联动,使人口变化与经济发展互为引领

在创新的星星之火刚刚于我国经济的沃土中燃起的情况下,人口红利所支撑的比较优势依然需要努力去延续。因此,在这一过渡时期,经济政策应与人口政策相协调,各地政府需因地制宜,因时而异地出台相关产业政策。一方面进一步适时和适度地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延续发挥我国劳动力人口的比较成本优势[3],另一方面加大对人力资源的培养力度,逐渐变人口红利为人才红利,为创新型经济发展开创有利的支撑条件。

4.因地制宜,强化对东北地区人口问题解决的政策支持力度

相对于全国其他省份,东北三省在经济增长放缓,面临着巨大的经济转型压力的背景下,人口增长的放缓和老龄化将使得其在人力资源驱动上失去持久的动力。面对严峻的形势,东北三省在全面落实两孩政策的同时,应加快建立完善人口计生工作长效机制,积极争取其他相关部门的支持与配合。建立人口动态监测机制,将人口普查和人口抽样调查相结合,并不断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专项调查等活动,形成人口信息数据库,从而及时发现东北三省人口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并及时制定并完善相应政策[10]。

5.合理控制人口增长规模,促进人与自然协同发展

以人口容量计量中国的资源并不丰富,在扭转“三低”的过程中,也要注意我国环境和资源对人口增长的承受能力,即人口增长应控制在科学合理的区间范围内[11],在促进经济增长、资源利用、生态自然环境可持续发展中保持有机平衡。

6.多重措施并举,提高老年人的社会福利水平

一方面应进一步完善现有的社会保险制度,提高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的统筹层次和保障水平,加快推进医疗保险异地即时结算。另一方面积极推进农村和城镇老年人口社会保障一体化进程,使包括基本医疗保险、社会养老保险、老年人福利与救助等基本公共服务尽快实现统一和衔接[12]。

[1]于宁.“后人口红利时代”中国的挑战与机遇-基于老龄化经济影响的视角.社会科学,2013,(12):82-92.

[2]陈剑.持续的低生育率对中国社会长期发展的影响.中国发展观察,2013,(8):28-31.

[3]刘庆宝.城镇化进程中安徽省人口结构问题、影响及对策研究.理论建设,2013,(5):5-9.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6年中国卫生与计划生育统计年鉴.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6:233-244.

[5]孙振球.医学统计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99-412.

[6]宇传华.SPSS与统计分析.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468-478.

[7]洪菊花,骆华松.基于人口数量与结构的云南生育政策取向思考.云南地理环境杂志,2007,19(5):46-49.

[8]孟令国,王清.刘易斯转折点:二次人口红利与经济持续增长研究.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3,(6):44-53.

[9]周婧苑.新时期我国人口规模、结构变化趋势及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研究.知识经济,2012,(7):74-75.

[10]杨宏娟.与全国比较看统筹解决辽宁人口问题的紧迫性.商情,2010,(11):94-95.

[11]霍凤兰.对人口发展中几个难点和热点问题的思考.人口学刊,1995,(5):57-61.

[12]赵静.劳动年龄人口负增长下的变化与挑战.统计科学与实践,2014,(11):22-24.

(责任编辑:郭海强)

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L12CGL017);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一般项目(W2015400);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LR201608)

△通信作者:邹长青,E-mail:allan2003@vip.qq.com

猜你喜欢

省区市出生率增长率
No.5 2020年出生率创新低
出生率创新低,都是压力惹的祸吗?
2020年河北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
2019年河北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
复课
西部10省区市谋划开发新格局
减贫成效显著 安徽等8省份获中央32亿元奖励
房价上涨抑制英国出生率:每年少生7000多名婴儿
台2016GDP“成功保1”
美拭目以待的潜力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