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卒中高危人群实施健康管理效果评价分析*

2017-07-18武汉市武昌医院公共卫生科430063

中国卫生统计 2017年3期
关键词:正常率血脂人群

武汉市武昌医院公共卫生科(430063)

潘 群 王丽琼△



脑卒中高危人群实施健康管理效果评价分析*

武汉市武昌医院公共卫生科(430063)

潘 群 王丽琼△

目的 探讨脑卒中高危人群实施健康管理干预的效果,为早期预防脑卒中提供依据。方法 将400例脑卒中高危人群随机分为对照组(n=200)和管理组(n=200),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处理,而管理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健康管理措施,比较两组干预12个月后的行为生活方式、临床相关指标及预后结局等。结果 管理组的合理饮食、体育锻炼、未吸烟率及未饮酒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管理组的收缩压、舒张压、体质指数、HbA1c及LDL-C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管理组干预后的血压正常率、血糖正常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管理组干预后的脑卒中发生率仅为0.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P<0.05)。结论 脑卒中高危人群实施健康管理措施后,可明显改变行为习惯、降低脑卒中高危因素、改善临床症状体征,减少脑卒中的发生率。

脑卒中 高危人群 危险因素 健康管理 效果评价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我国居民死亡的第一大原因,其病死率明显高于西方欧美国家[1-2]。脑卒中是一种健康行为相关疾病,实施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可将脑卒中的发病风险降低80%[3]。因此,加强脑卒中高危人群的健康管理,可提高脑卒中高危人群的知晓率,改变不良生活行为方式,控制高危因素,可有效降低脑卒中发生率,节约社会公共资源,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本研究通过对200例脑卒中高危人群进行健康管理,并以常规处理的200例高危人群作为对照,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综合干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各院区门诊、体检中心、社区中心等筛查的脑卒中高危个体400例,纳入标准:年龄≥60岁,符合脑卒中高危人群评估标准(卫生部“十二五”医改专项)[4];排除标准:有脑卒中病史、有恶性肿瘤史、有严重肝肾疾病者、有严重精神疾病者、不能完成后续随访者。将入选的400例脑卒中高危人群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管理组,每组200例。对照组,200例,男性112例,女性88例;年龄60~78岁,平均(66.72±8.60)岁。管理组,200例,男性131例,女性69例;年龄60~80岁,平均(66.85±8.27)岁。两组高危人群的性别、年龄、婚姻、文化程度、职业、既往史(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个人生活习惯等基线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可比性。

2.干预方法

对照组高危人群由医护人员告诉其有关脑卒中的高危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治疗上主要给予对症处理,如降压、控制血糖等。管理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综合健康管理措施:①认知干预:举办预防脑卒中的专题讲座或发放预防小册子,告知其脑卒中的高危因素,知晓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控制血压血糖血脂、改变不良生活习惯、保持心理平衡等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②生活行为方式干预:通过对脑卒中高危人群一对一的生活方式指导,养成“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的健康生活方式。③高危因素干预:包括药物控制血压、血糖及血脂,对伴有以上高危症状的人群进行规范化药物治疗,使得血压、血糖及血脂处于合理范围。④药物干预:对于具有三项以上脑卒中前期自创性危险因素(可通过行为干预改变的危险因素如吸烟、肥胖、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缺乏体力活动等)的人群给予口服脑心通胶囊,一日3次,每次3粒,一个月为一个疗程,一般服用2~3 个疗程。

3.观察指标

主要收集两组脑卒中高危人群的干预前、干预后12个月的如下指标:①行为生活方式:合理饮食、体育锻炼、吸烟、饮酒等;②临床相关指标:收缩压 (SBP)、舒张压(DBP)、体质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指数(HbA1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③预后指标:血压正常率、血糖正常率及其脑卒中发生率。

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3.0进行数据分析,管理和对照组的计量资料、计数资料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当P<0.05表示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行为生活方式比较分析

由表1可知,管理组的合理饮食、体育锻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管理组的吸烟率、饮酒率则低于对照组(P<0.01)。

2.临床相关指标比较分析

由表2可知,管理组的收缩压、舒张压、体质指数、HbA1c及LDL-C均低于对照组(P<0.01)。

3.预后指标比较分析

由表3可知,管理组干预前的血压正常率、血糖正常率及脑卒中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管理组干预后的血压正常率、血糖正常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且管理组干预后的脑卒中发生率仅为0.5%,低于对照组的4.0%(P<0.05)。

表1 两组高危人群干预12个月后行为生活方式比较分析[n(%)]

表2 两组高危人群干预12个月后的临床相关指标

表3 两组高危人群干预12个月后的预后指标比较分析[n(%)]

讨 论

脑卒中是一种生活行为相关性疾病,如果通过科学有效的综合健康干预方案,促使脑卒中高危人群自觉采取有助于自身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对预防脑卒中发病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5]。老年人群不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是其脑卒中发病、复发的重要原因,有研究表明[6],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脂质代谢紊乱、肥胖、脑卒中家族史、缺乏运动等均是脑卒中发病的高危因素;然而,在脑卒中前期,个体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经常采用自创性健康危险因素,是可通过行为改变进行干预的危险因素(即可变性危险因素)。健康管理就是要对个体或者群体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干预[7],尤其是对自创性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对于预防脑卒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对管理组实施综合干预,包括对脑卒中高危人群建立档案,派专人进行跟踪随访和管理,进行认知干预、生活行为方式干预、高危因素干预及药物干预,帮助高危人群戒烟限酒、加强体育锻炼、指导用药等措施;并以常规健康教育、对症处理的脑卒中高危人群作为对照组,探讨脑卒中高危人群实施健康管理干预的效果,为预防脑卒中提供依据。

本研究经过12个月的干预后,管理组的血压正常率、血糖正常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管理组干预后的脑卒中发生率仅为0.5%,低于对照组的4.0%,这说明管理组经过干预后,高危因素减少,预后脑卒中发生率明显下降。高危因素干预,对伴有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高危症状的人群进行规范化药物治疗,使得血压、血糖、血脂、体重处于合理范围内,有效地控制了脑卒中的高危因素[8],有助于预防脑卒中的发生。药物干预,本研究对管理组进行了脑心通胶囊药物预防,童海光等人研究显示[9],脑心通胶囊预防脑卒中的效果明显好于阿司匹林,通过药物预防,可明显改善脑部供血、调节血管弹性和张力,从而有效预防脑卒中的发生;然而,该药物的单独预防效果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确证研究。

[1]马丽珍,李学军,陈路,等.脑卒中高危人群的风险评估研究.中国全科医学,2015,18(10):1150-1152.

[2]陈东泉.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障碍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卫生统计,2014,31(2):327-330.

[3]史晓宁,王晴晴,白婷婷.脑卒中高危人群健康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全科护理,2014,12(10):934-935.

[4]王陇德.脑卒中高危人群的筛查.北京: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委员会,2012.

[5]施玮,隆卫娟.合并脑卒中的糖尿病患者自我健康管理现状及相关因素.医疗装备,2016,29(14):154-155.

[6]Callahan A,Amarenco P,Goldstein LB,et al.Risk of stroke and cardiovascular events after ischemic stroke or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or metabolic syndrome:secondary analysis of the stroke prevention by aggressive reduction in cholesterol levels(SPARCL)trial.Arch Neurol,2011,68(10):1245-1251.

[7]陈先辉,陈珍,陈文,等.健康管理对社区脑卒中前期自创性危险因素人群预后的影响.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1):3774-3776.

[8]艾亚婷,胡慧,王凌,等.社区中老年人脑卒中危险因素及其管理现状分析.护士进修杂志,2015,30(16):1470-1472.

[9]童海光,胡建雄,肖文,等.脑卒中高危个体筛查分析及干预管理评价.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4,30(6):863-865.

(责任编辑:刘 壮)

武汉市公共卫生及卫生政策科研项目(WG16Z03)

△通信作者:王丽琼,E-mail:pattycncn@163.com

猜你喜欢

正常率血脂人群
调节血脂要靠有氧运动
血脂常见问题解读
糖尿病早预防、早控制
血糖血脂对骨关节炎的影响
你了解“血脂”吗
我走进人群
财富焦虑人群
“十三五”全国续建新建机场74个航班正常率力争达到80%
2014年我国航班正常率仅六成
秘书缘何成为『高危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