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古村落活态保护大会部分嘉宾之声:

2017-07-18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17年6期
关键词:活态古村古村落

中国古村落活态保护大会部分嘉宾之声:

一批专家学者为大会带来一场文化与思想的盛宴。大会旗帜鲜明地阐述了农村复兴为城市所不可替代的多重社会功能与深远意义,追溯探讨了承载“万世文明之码、千年兴衰之谜”的乡村大乾坤,再现了一幅“诗礼传家、天人合一”的古乡贤为脊梁的乡村和谐安宁美景,展现出中国古村落活态保护火热开展的生动场景与喜人成果,为农村复兴、古村落活态保护描绘了令人向往的蓝图。

嘉宾致辞:

姚兵 原建设部总工程师(副部级)、博士生导师

中国相当大一部分古村落具有着历史价值、文化价值、旅游价值、科研价值、传承价值,承载了有史以来三农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文化能量。时代在发展,很多村落在特色文化、特色史迹、特色资源、特色人居的基础上,又有了新型的特色产业。因此,古村落的保护就是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保护,就是对中华文化最敬畏的传承。

张柏 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

“活态”指的是什么,怎么保护,怎么保证古村落有人气,才能保护古村落火起来?古村落活态保护要重视非物质的文化的传承,当然,物质的东西也万不可断弃。

王献青 河南省林州市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林州位处三省交界,三种、阶段的文化相融传承:太行文化——农耕文化、1937年到1938年党组织的红色精神文化、红旗渠文化。思维决定出路,今天的大会在林州召开,对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对古村落活态保护,对国家、民族都有十分重要且深远的影响。

特邀报告:

《活态是古村落的生命》

罗杨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顾问,中国建筑与园林艺术委员会会长、古村落活态保护大会主席

古村落活态保护最好的状态就是古老的村落与当代的生活共融,自然景观与人文精神并存,传统文脉与时代精神相承接,历史记忆与未来憧憬相贯穿。

想起宋代诗人王令的“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一定能换回那些古村落美好的人与自然诗意栖居的环境。

《留住乡愁文化 坚守建筑文化遗产保护的核心价值与基本理念》

李先逵 原建设部科技司、外事司司长、中国建筑与园林艺术委员会顾问

乡愁是人性:

乡愁是人生情怀升华的最高境界;

乡愁是人品的历史情结和文化修养;

乡愁是人性孝道文化精神的典型表现;

乡愁是建筑伦理文化空间的集中体。

主题论坛1:古村落保护与行政管理论坛

《古村解读与活化再生》

张孝德 国家行政学院生态文明研究中心主任

古村前世是中华文明密码的携带者,不是单纯的建筑;古村今生是遇工业文明衰,逢生态文明兴的一种存在;活化古村的新哲学观。城市不是普世文明,乡村有乾坤,乃关天下事。

城市与乡村的关系,城市是一棵大树,乡村是城市的根,不要认为城市的灯红酒绿是自己创造的。如果我们走单极的城市化,不顾乡村,未来的城市也是会枯萎的。中国古村是浓缩着民族民俗的文明史,是被文化而不是资本滋养的。

《传统村落政策解读》

付清远 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兼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会长

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编制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有:1 缺乏对上位规划的理解与传承——规划理念与规划定位问题;2、规划理念缺乏创新、缺少对接,规划定位缺乏融合;3、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质量有待提高;4、实施问题。

规划和实施在“文化保护传承”策划中深化: 1 规划管理体系的合理配置 ;2 规划和实施一一在“文化保护传承”策划中深化。

《乡村实践回顾》

罗德胤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住房和建设部传统村落评审委员会副主任

我们的目标是保留尽可能多的乡村遗产。下面分为四个逻辑:中国作为农耕大国,乡村文化遗产意义重大。随着不断解读就会有新的发现,这是一个共识;遗产能保多少,取决于遗产观念在社会中的普及程度(开放系统,涉及生活和产业;政府和基金会只能管一小部分),而不仅仅是专家们讨论的内容;但是主要还是依靠民众。乡村遗产的普及,取决于传统和现代的互动,主动接受教育就是最好的传播;怎样嫁接传统和现代,传统和现代的桥梁有设计师、民宿、农业、手工业等等。

主题论坛2:现代农业科技助力古村落发展论坛

《古村落的农业生产价值》

朱启臻 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

城乡要素的双向流动,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要前提。尤其是土地的流转和人才的流动,土地的流转包括耕地流转和宅基地流转。就耕地的流转,中央明确了三权分置政策,流转土地经营权保留承包权可以使农民放心进城,为农民融入城市从而变成真正意义的市民提供保障。同时也为返乡农民或下乡的人才提供发展规模农业的空间。宅基地的流转也同样重要。只有实现宅基地的合理流转,农户才能获得财产性收入。下乡的人才能在乡村获得稳定的住所。这样,既可以遏制乡村的衰败,发展现代农业,也有利于减轻城市的人口压力。因此,农地和宅基地流转以及城乡人口的流动要同步进行,两者在农村和农业发展中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

主题论坛3:古村落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论坛

《传统村落保护与复兴 ——村落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与实践》

霍晓卫 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 遗产中心主任

传统民居建筑是聚落遗产价值特色最为突出之处,对它们的保护与活化利用是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但传统村落保护与活化利用绝不仅限于传统民居的资源。从全域视野与多规合一的角度开展对传统村落与民居资源的调查、保护与利用。

传统村落活化的三个平衡包括:平衡遗产保护(价值为出发点)与设计提升(适度舒适);平衡资本导入获利与农业、农民获利;平衡外来乡绅主导与本村keyperson主导。

传统村落活化的三个警惕:警惕商业连锁的民宿对地方性的削弱;警惕乡建过程中忽略遗产保护的原则对乡村遗产的破坏;警惕乡建成为城里人与城里人的游戏。

《历史村落保护规划中的技术性思考——基于皖南、赣中和闽南区域的规划实践》

杨开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历史文化名城研究所历史村镇学术研究部主任

实践中的思考有以下几点:

1.村落区域统筹保护活化的发展策略——基于区域宏观视角重新认识、研究村落群落,强化村落关联性分析,构建区域整体村落网络体系的保护与活化策略。

2.村庄宗族脉络要重视研究,强化族谱的保护工作——流动的遗产,精神的支柱,作为村落文化价值的支撑。加强历史村落多学科研究的协同,加强档案记录与建设。

3.建立村落保护发展“评估-分类-规划引导”机制——规划上的创新改革。挖掘特色,避免错位,方向指引,精准规划,有效保护和活化。

4.规划的法定性、约束性与引导性——做好村庄(社区)引导,实施管理策略,设计村规民约,渐进式实施。

《古村落记忆的数字化传播——以高迁古村为例》

梁继红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副教授

古村落数字化将综合践行古村落保护科学理念,如原真性、整体性保护、活态性保护、延续古村历史文脉。

从历史文化村镇数字化保护概念出发,以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理论为理论来源,运用社会记忆理论,尤其是文化记忆理论的成果,以及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民族学等相关理论和知识,在充分考虑到当前数字技术可能的实现功能前提下,运用数字化记录建档工具,建设历史文化村镇数字资源库,多维延展地传承历史文化村镇的数字文脉,实现传统优秀价值观认同,凝聚民族文化凝聚力。

中国古村落活态保护大会圆满召开

责任编辑:符媛

猜你喜欢

活态古村古村落
《古村小巷》
名医名家活态传承的现状及研究思路
鄂伦春族民间舞蹈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活态传承
古村新景
古村之晨
在“活态传承”中延续历史文脉
古村——大芦
培中古村落文化
良户 呼吸着的古村落
五十都 古道上的古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