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管理对重症肺炎肺部感染患者肺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
2017-07-18徐继双
徐继双
液体管理对重症肺炎肺部感染患者肺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
徐继双
目的 观察液体管理在重症肺炎肺部感染患者中的应用及对肺保护的作用。方法 60例重症肺炎肺部感染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调整液体输注并进行液体管理,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监测肺组织炎症因子,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对肺保护的作用。结果 两组治疗前[白细胞介素-6(IL-6)、氧分压(PaO2)、肺泡-动脉氧分差P(A-a)O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IL-6水平、P(A-a)O2低于对照组, PaO2水平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通过胸部螺旋CT检查发现观察组有效率为90.0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3.3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症肺炎肺部感染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液体管理效果理想, 能实现肺保护作用, 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值得推广应用。
液体管理;重症肺炎;肺保护;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炎症因子
重症肺炎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 且多数患者合并肺部感染, 在引起肺功能损伤的同时, 由于细胞、病毒毒素的侵袭,容易引起心肌损伤, 导致患者心功能不全。常规方法以呼吸支持、抗感染、扩管等治疗为主, 该方法虽然能改善患者肺功能, 但是难以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1-3]。文献报道显示[4]:重症肺炎肺部感染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液体管理效果理想, 能保持液体负平衡, 降低呼吸机支持力度, 实现液体的负平衡, 有助于机体肺功能的保护, 但是该结论尚未得到进一步证实。本文探讨液体管理在重症肺炎患者中的应用及对肺保护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5月~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60例重症肺炎肺部感染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男18例, 女12例, 年龄19~59岁, 平均年龄(42.6±6.3)岁;其中13例创伤性湿肺并感染, 10例细菌性肺炎, 5例腹腔感染, 2例其他。观察组男19例, 女11例,年龄20~61岁, 平均年龄(43.1±6.5)岁;其中11例创伤性湿肺并感染, 11例细菌性肺炎, 5例腹腔感染, 3例其他。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5]:①符合重症肺炎临床诊断标准;②均经过胸部影响学、细菌学检查得到确诊。③入院时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咳嗽、发热、咳痰及呼吸困难。排除标准[6]:①排除不符合重症肺炎肺部感染临床诊断标准者;②排除合并有影响效应指标观测、判断其他生理或病理者;③排除合并肺间质病变合并肺部感染者。
1. 2 方法 两组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 根据检查结果结合临床表现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 给予患者机械通气、抗感染、解痉平喘、强心及扩管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调整液体输注并进行液体管理,患者在维持循环稳定、保持器官灌注[中心静脉压(CVP)在6~15 mm Hg(1 mm Hg=0.133 kPa )波动, 平均动脉压(MAP)在 60~90 mm Hg)时分为三个阶段进行液体管理。①第一阶段。入院后6 h内采用早期目标导向进行积极液体复苏, 保证6 h内CVP达到8~12 mm Hg, MAP≥65 mm Hg、尿量≥0.5 ml/(kg·h)的复苏目标。②第二阶段。入院后6~24 h进行控制性液体复苏, 24 h出入量保持平衡或适当平衡维持CVP、MAP水平在预期范围内。③第三阶段。对于血流动力学稳定后, 早期液体出入平衡开始向负平衡过度, 患者进入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期间在第2~7天才有24 h出入量进行小液体管理, 7 d内液体负平衡总量不超过5%体重。病程过程中尽可能减少常规体液, 尽可能使用最小的可容量[7]。
1. 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①炎症因子(IL-6)及PaO2、P(A-a)O2水平。两组治疗前后空腹静脉抽取5ml静脉血,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IL-6水平;抽取动脉血测定PaO2及P(A-a)O2水平, 相关操作步骤必须严格遵循仪器、试剂盒操作说明进行[8]。②胸部螺旋CT检查。两组治疗后行胸部螺旋CT检查, 评估肺部病变恢复情况, 包括[9]:不良进展、无变化、好转、明显好转、痊愈。有效率=(好转+明显好转+痊愈)/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治疗前后IL-6、PaO2及P(A-a)O2水平比较 两组治疗前IL-6、PaO2及P(A-a)O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IL-6水平、P(A-a)O2低于对照组, PaO2水平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胸部螺旋CT检查结果比较 通过胸部螺旋CT检查发现观察组有效率为90.0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治疗前后IL-6、PaO2及P(A-a)O2水平比较(±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IL-6、PaO2及P(A-a)O2水平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bP<0.05
组别例数时间IL-6(pg/ml)PaO2(mm Hg)P(A-a)O2(mm Hg)观察组30治疗前 235.15±20.15a 71.36±6.35a 45.16±10.94a治疗后 132.64±18.46b105.37±5.37b 7.31±1.20b对照组30治疗前236.36±20.17 70.39±6.32 45.32±10.99治疗后190.93±15.36 85.36±9.8419.38±3.21
表2 两组胸部螺旋CT检查结果比较[n(%)]
3 讨论
重症肺炎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 其发病原因相对较多,患者发病早期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将会发生呼吸衰竭等多器官功能衰竭, 病情变化较快, 增加家庭及社会经济负担。常规方法以抗感染、呼吸机支持治疗为主, 这些方法能及时纠正重症肺炎感染, 促进心肌肺功能恢复[10]。但是, 这种方法治疗缺乏针对性, 导致患者治疗预后较差, 难以满足每例患者的治疗需要。近年来, 液体管理在重症肺炎肺部感染患者中得到应用, 且效果理想[11]。本研究中, 两组治疗前IL-6、PaO2及P(A-a)O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IL-6水平、P(A-a)O2低于对照组, PaO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液体管理属于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 通过控制液体输入、强化利尿等措施能改善心肺功能, 能及时清除体内过多的水分, 减轻肺间质水肿[12]。同时, 液体管理能清除肺间质多余水分, 使得肺间质水肿得到有效的改善, 从而降低心脏前负荷, 并且该管理方法能及时将多余的水分清除, 能纠正肺淤血, 破坏局部环境, 抑制细菌的生长, 从而降低机体炎症因子水平, 改善毛细心血管的通透性[13]。最后, 液体管理的实施有助于改善PaO2、P(A-a)O2水平, 能提高肺泡氧从肺泡弥散入肺毛细血管内距离的降低,最大限度的恢复氧合能力, 实现肺间质结构完整性的保护,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促进其早期恢复[14]。本研究中, 通过胸部螺旋CT检查发现观察组有效率为90.0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3.33%(P<0.05)。表明采用常规治疗的同时调整液体输注并进行液体管理效果更佳。
综上所述, 重症肺炎肺部感染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液体管理效果理想, 能实现肺保护作用, 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值得推广应用。
[1] 袁应华, 刘瑾, 成洁, 等. 快速液体培养法检测呼吸道标本中的肺炎支原体.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3, 34(3):343-344.
[2] 方志成, 郑翔, 刘伯毅, 等.强化液体管理对重症肺部感染患者心肺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 临床内科杂志, 2012, 29(8):521-523.
[3] 丁成志, 聂贞蕴, 钱克俭, 等.不同肺复张模式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呼吸功能及血管外肺水指数的影响. 实用临床医学, 2012, 13(1):1-5.
[4] 戴兰芬, 陈宝昌, 张海荣, 等.集束化护理在应用NCPAP治疗婴幼儿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的研究. 护士进修杂志, 2013, 28(13):1175-1176.
[5] 胡世华, 蒋文新, 杨艳霞, 等.限制性液体管理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肺保护作用. 广东医学, 2014, 35(18):2881-2884.
[6] 王丽丹, 龙晓凤, 吕明义.不同液体管理策略对ARDS疗效的对照研究.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2014, 36(2):140-143.
[7] 田雨, 李杨. 合理行液体监测管理在保护重症肺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临床肺科杂志, 2015(5):886-888.
[8] 赵颖玉. 液体监测管理在保护重症肺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特别健康(下), 2014(8):503-504.
[9] 刘蓉, 贾钦尧. 合理行液体监测管理在保护重症肺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中国医药导报, 2014(24):139-141.
[10] 韦妍飞, 曹莉, 张黎, 等. PiCCO指导限制液体管理对重症肺炎心肺功能的影响.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4, 31(6):953-955.
[11] 覃春江. PICCO指导下强化液体管理对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 浙江临床医学, 2015, 17(1):101-103.
[12] 张俭, 王斌, 徐长青. 重症肺部感染患者强化静脉液体管理的临床研究.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3, 23(17):4122-4124.
[13] 赵春玲, 王玉中, 余丽亚, 等.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PiCCO及液体管理策略.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5, 12(6):31-35.
[14] 胡炜, 刘长文, 刘炳炜, 等. 血管外肺水在ARDS患者液体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医学研究杂志, 2012, 41(12):156-159.
Clinical study of liquid management on lung protection in severe pneumonia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infection
XU Ji-shuang. Department of Intensive Medicine, Haifeng County Pengpai Memorial Hospital, Shanwei
516400, China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application of liquid management in severe pneumonia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infection and its effect on lung protection. Methods A total of 60 patients with severe pneumonia and lung infect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 3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conventional methods for treatment,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also received adjusted liquid infusion and liquid management. The inflammatory factors of lung tissue were monitored by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and comparison were made on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and lung protection effect in two groups. Results Both groups ha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interleukin-6 (IL-6), oxygen partial pressure (PaO2), alveoli-arterial oxygen difference P(A-a)O2level before treatment (P>0.05). After treatment,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lower IL-6 level and P(A-a)O2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higher PaO2level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obviously higher effective rate by chest spiral CT scan as 90.00% after treatment, which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43.33%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Combination of conventional treatment and liquid management shows ideal effect in severe pneumonia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infection, and it can achieve effect of lung protection, and improve the clinical effect. So it is worthy of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Liquid management; Severe pneumonia; Lung protection;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Inflammatory factor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12.020
2017-03-29]
516400 海丰县彭湃纪念医院重症医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