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钢板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掌指骨折的疗效对比
2017-07-18黄远清方容朱亚平杨福周黄颖江
黄远清 方容 朱亚平 杨福周 黄颖江
微型钢板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掌指骨折的疗效对比
黄远清 方容 朱亚平 杨福周 黄颖江
目的 对比微型钢板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掌指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72例掌指骨折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36例。对照组应用克氏针内固定治疗, 观察组采用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骨折愈合时间和术后感染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94.4%, 高于对照组的72.2%, 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为(6.02±0.25)d, 短于对照组的(7.94±0.84)d, 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感染发生率为5.6%,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 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掌指骨折的临床疗效显著, 能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 缩短骨折愈合时间, 术后感染发生较少, 可在临床中广泛的应用。
微型钢板;克氏针;内固定;掌指骨折
掌指骨折是临床常见的手部骨折, 治疗中固定方法不当或不及时, 容易发生变形, 延缓愈合或者粘连等并发症, 影响手的正常功能。因此, 掌指骨折需要采取有效的固定方法,促进骨折愈合, 恢复手部的功能。常用的治疗方法为克氏针内固定法, 但是治疗的效果并不理想, 骨折愈合时间长[1]。本研究应用微型钢板内固定掌指骨折的临床疗效好, 手功能恢复情况良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8月~2016年8月的掌指骨折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 患者表现为掌指肿胀、疼痛、无法正常活动等, 经X片、CT等检查诊断为掌指骨折。排除骨折周围肌腱损伤, 合并其他骨组织性损伤, 无法应用内固定术治疗的骨折的患者。选入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中男17例, 女19例, 年龄24~56岁, 平均年龄(38.4±5.9)岁, 掌骨骨折16例, 指骨骨折20例。观察组中男18例, 女18例, 年龄22~53岁, 平均年龄(37.9±5.8)岁,掌骨骨折17例, 指骨骨折1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的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的术前检查, 对照组应用克氏针内固定治疗, 患者处于仰卧位, 在臂丛麻醉, 麻醉后行常规的消毒铺巾, 在骨折的远端的皮肤处作手术切口, 暴露出骨折的断端, 选用直径为1.0 mm的克氏针, 在骨折远端用2枚克氏针与骨髓腔呈角约45°向掌指的外侧进行固定,针尖的方向与掌骨头的背面成一定角度, 在复位骨折中克氏针的方向为远端交叉性的穿入近端的骨髓腔内。在单枚克氏针固定时, 把两端制成尖锐的形状, 沿着远端骨髓腔向背侧的皮肤穿出, 在复位后将克氏针顺行穿入近侧的断端, 穿出皮肤外的克氏针需要剪断, 内固定后缝合手术切口, 行常规的抗感染的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 具体为患者处于仰卧位, 在臂丛麻醉, 麻醉后行常规的消毒铺巾,根据骨折的类型作不同的切口, 闭合性骨折在患者的手背行弧形切口, 将手指肌腱旁的筋膜剥离开, 注意避开周围的腱鞘和侧副韧带, 将周围的血肿清除掉, 开放性的骨折在伤口处进入, 将骨折部位周围的凝血块, 软组织清理干净, 减少骨膜的剥离, 将骨折复位为解剖位, 在掌指骨的侧方置入T形或L形微型钢板, 打孔后将微型螺丝钉置入固定, 合并肌腱损伤需要相应的修复, 并保护肌腱的滑动功能, 掌指骨的基底部, 头部骨折存在游离骨块需要应用钢丝捆扎固定, 内固定后进行缝合伤口, 进行常规的抗感染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 骨折愈合时间和术后感染发生率。
1. 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骨折愈合时间和术后感染发生率。
1. 4 疗效判定标准[2]临床疗效应用美国手外科协会(TAFS)评分评价。患者在内固定术后掌关节到指关节的主动屈曲度>220°为优。患者在内固定术后掌关节到指关节的主动屈曲度180~220°为良。患者在内固定术后掌关节到指关节的主动屈曲度<180°为差。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94.4%,高于对照组的72.2%, 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的骨折愈合时间和术后感染情况比较 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为(6.02±0.25)d, 短于对照组的(7.94±0.84)d, 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感染发生率为5.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 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
表2 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和术后感染情况比较[±s, n(%)]
表2 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和术后感染情况比较[±s, n(%)]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组别例数骨折愈合时间(d)术后感染观察组36 6.02±0.25a2(5.6)a对照组367.94±0.849(25.0)
3 讨论
掌指骨折是骨科常见疾病, 一般发生于直接的暴力打击,挤压等, 因为手的关节组织结构较为复杂, 在日常活动中从事较为精细的活动, 如果治疗中固定不当, 或者固定不及时容易出现骨折部位畸形等并发症, 直接影响外形和功能的活动[3,4]。因此, 掌指骨折需要及时有效的复位固定治疗。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治疗方法为克氏针内固定法, 在治疗中手术的切口较小, 不影响骨折部位周围的血运, 但是因为克氏针在术后容易发生松动或者滑落, 患者在术后的感染发生较多, 同时骨折的愈合时间较长, 不利于患者的早期康复锻炼,直接影响预后的关节功能的恢复[5-7]。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掌指骨折是一种相对较性的内固定治疗方法, 在治疗中可根据患者骨折的类型, 开发骨折或者闭合骨折, 进行手术切口的选择, 在骨折复位的固定中较为牢固, 更利于患者在术后的早期的功能康复的锻炼, 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 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4,8-10]。
本研究选入的掌指骨折的患者随机分成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的对照组与微型钢板治疗的观察组, 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观察组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观察组的术后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可见, 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掌指骨折的临床疗效优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的疗效,微型钢板具有薄、小和坚固的特点, 在规定骨折时比较稳固,在内固定中在骨折的偏侧进行固定, 对空间的占用度较小,同时在骨折的复位固定中骨折周围的神经肌腱等组织基本没有损伤, 在手术操作中较为简单, 患者在术后的功能锻炼较早, 有利于关节功能的恢复, 提高治疗的效果, 同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 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掌指骨折的临床疗效显著, 治疗效果优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的疗效, 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法能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 缩短骨折愈合时间, 术后感染发生较少, 可在临床中广泛的应用。
[1] 陈康, 赵婧, 赵金辉. 掌指骨折利用不同内固定方法的治疗分析. 医学信息, 2013, 26(29):325-326.
[2] 胡洪涌, 韩同坤, 阳闽军, 等. 克氏针与微型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的比较.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11, 15(26):4880-4884.
[3] 赵根隆, 刘文豪, 曾开, 等. 微型钢板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的疗效对比分析.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3, 28(1):90-91.
[4] 李海峰, 李会玲, 赵军红, 等. 微型钢板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的疗效分析. 中国美容医学, 2012, 21(16):122.
[5] 王纪亮, 杨晓红, 赵雨千. AO微型钢板内固定、微型外固定架和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的疗效分析. 西南国防医药, 2011, 21(4):379-381.
[6] 黎润超, 熊秉刚, 黎明华. 克氏针与微型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疗效比较.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2, 11(10):766-767.
[7] 刘文豪, 赵根隆, 曾开, 等. 微型钢板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掌骨骨折的疗效对比分析. 吉林医学, 2014, 35(10):2109-2110.
[8] 武理国, 沈军, 傅国海, 等. 微型钢板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掌骨骨折的疗效比较. 中华手外科杂志, 2014, 30(2):155-156.
[9] 李健挺, 王云飞. 微型钢板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疗效与经济评价.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3, 35(6):709-712.
[10] 周光盛. AO微型钢板与交叉克氏针治疗掌指骨骨折的临床对比研究. 中国医学创新, 2011, 8(30):110-111.
Comparison of curative effect by mini-plate and Kirschner wire internal fix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alm and finger fracture
HUANG Yuan-qing, FANG Rong, ZHU Ya-ping, et al. Department of Hands and
Feet Surgery, Guangdong Huizhou City Central People’s Hospital, Huizhou 516000, China
Objective To compare clinical effect by mini-plate and Kirschner wire internal fix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alm and finger fracture. Methods A total of 72 patients with palm and finger fractur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 36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Kirschner wire internal fixation for treatment,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mini-plate internal fixation for treatment. Comparison was made on clinical effect, fracture healing time and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infe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higher good rate of treatment as 94.4% than 72.2%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shorter fracture healing time as (6.02±0.25) d than (7.94±0.84) d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obviously lower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infection as 5.6% than 25.0%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Mini-plate internal fixation shows excellent clinical effect in treating palm and finger fracture. This method can accelerate joint function recovery and shorten fracture healing time, along with few occurre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t is worth widely clinical application.
Mini-plate; Kirschner wire; Internal fixation; Palm and finger fracture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12.019
2017-04-24]
516000 广东省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手足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