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农兴邦中国梦
——农业产业化促进中国经济大发展
2017-07-18程石江
文/ 本刊记者 程石江
强农兴邦中国梦
——农业产业化促进中国经济大发展
文/ 本刊记者 程石江
许多年以前,国外经济学家威廉•阿瑟•刘易斯认为农业是一个完全被动的部门,他认为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主要来源于国家工业化发展,而在这个过程中却没有提及农业劳动生产率和收入。然而,最后事实证明上述理论存在缺陷或片面,农业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其他工业的发展,推动农业产业化,更是国家发展的重要任务
中国加入世贸已经有16年了,这将标志着我国无论在物质生产、流通还是进出口都已经全面融入全球化经济的进程。国家农业部针对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新面貌,要如何提高我国农业产业化在全球经济的竞争力,是今后农业和农村如何大跨步前进的一件全局性工作。过去多年的实践证明,如何快速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树立我国农业自主品牌,建立有世界影响力的企业,这将是解决我国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
国家重视农业产业化发展
在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地指出,要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形成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的机制,加快推进农业向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转变。这一重要指示,大大加速了我国农业产业化进程,为了我国农业产业化的推进,首先要把我们的思想认识进一步提高,工作思路还需要进一步调整。
以提高中国农业竞争力为目标,提高农业产业化规模,促进农业的全面现代化已成为近年来中国政府的重要问题。近年来,国家商务部、发改委、农业部……一直致力于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这将是国家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仅在2016年,政府就设立了255个重点农业项目,中央政府支持我国农业建设137.5亿元人民币,地方政府投资超过30亿元人民币,企业和农民筹集了约40亿元人民币的银行贷款和超过60亿元人民币的资金。
目前已经形成了以全国近1000家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并以多种形式联结当地农民形成种养殖、产供销、贸工农、农工商、农科教一体化经营体系。如粮食加工、乳品业、养殖业等,在各自行业的发展和定位中占有重要的市场份额,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自2003年以来,国家已建立了现代农业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50多个,将先进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从而提高农产品出口创汇。这些项目包括和优良新品种的选育栽培产业化;高效、环保的种植和养殖技术;节水与精密技术;农业及配套产品的下游加工;无污染的投入(如肥料和饲料)和农业信息、网络化平台的建立。
财政支持是农业发展的基础
农业产业化是中国国民经济的基础
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角度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起到积极的作用。但在资本运营和融资方面,融资渠道薄弱,缺乏多层次、多渠道的资金投入。有学者分析了农业产业化经营,从供给和需求角度看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的要求,强调参与者的金融业的需求是在农业和非农业部门之间的物质交换。从多方面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一定的金融支持是可行的,结合农业产业化的具体特点,在保证金融机构效益最大化的基础上,必须满足农业产业化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加快农业产业化良性发展。一些学者阐述了农业产业化金融支持的必要性,及其分析侧重于逻辑和作用机制。他们指出,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为农业产业化寻求金融支持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并阐述了金融发展的作用机制。
财政支持是农业发展的基础
国家政策性助力农业发展
我国学者对农业产业化财政支持问题的成因分析,总结了两个原因:一是农村金融改革滞后,难以解决农村金融抑制问题;二是财务和行政体制改革滞后和产生交互作用,导致农村和农业资源多吸收。这说明我国农业经营周期长,效果是缓慢的,以及抗风险能力弱,并与金融资本的矛盾;农业产业化发展资金需求旺盛,但高风险、低回报的农业经营使金融机构望而却步。通过研究和观察各种农业金融服务机构,金融支持薄弱的主要原因是农业金融支持力(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成为他们的主要支撑点;农村信用社的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民间金融不能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最终导致农业产业化的金融支持,包括弱,扭曲的金融体系,农业显著的外部效益和极端不对称,影响了农业对国民经济和政府等行业的支持与贡献。
完善的制度和法律,以及金融体系的规定将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的健康发展,因此,政府、金融机构和农业产业化的参与单位要加强交流与合作。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融资体系可以在系统内进行重排,以道路相结合的商业融资和政策性融资。从金融制度创新的角度,基于数据分析,提出促进农村金融体系创新、深化农村金融组织体制改革的合理化建议。主张正常发展的非制度性金融组织和强调市场准入条件的改革,建议将商业金融与政策性金融有机结合起来。软化农村金融准入条件,完善农村金融体系,采取财税杠杆和货币政策工具,向农村引入更多的信贷和社会资金,最终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业产业化发展对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广泛需求,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依赖于金融支持,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的良性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
农村人口流失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多年来,中国的经济增长一直非常不平坦。一些村庄的农民和他们的生活环境,受影响的程度最大。这种不平衡的发展使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由于教育程度以及生活质量的原因,许多村民开始进入城市,家中的土地交由女人及小孩打理,家中主要收入不再来源于土地,土地的利用性变的薄弱,甚至有些可耕种土地已逐渐荒废。农村劳动力迁移到城市,这无疑对城市将造成不堪重负的压力,城市的发展固然可以带给农民更多的收入,但也给生于斯长于斯的农村以及城市带来了许多消极影响。
农村人口的流动首先是优秀人才的外流,从而使农村经济更加难以发展。农村优秀力量不断流失,农业生产力日渐蓑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主要是一些具有一技之长、劳动力较强和文化程度较高的人员转移,而留下的主要是老人、妇女、儿童等,他们身体健康情况较差且对农业生产技术掌握不到位,从而造成农业生产力的大幅度下降,这给农村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人才缺失的不良影响。农村劳动力流动使农村有文化的人才缺失,制约了农业生产中先进技术的运用,科学技术的推广,制约了基层民主,村民自治的建设;青壮年劳动力的流动影响了农村土地耕作,使农村有些公共事业开展困难;农村劳动力的流动还使农业的主心骨人才缺失;另外由于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等化学试剂,不仅大大增加了农业种植的成本,更破坏了农村的生态环境,使农业弱势地位更加明显,农村弱势地位加剧。
农业生物多样性,农民的生计多样化,农民对作物的保护和改善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视。私有化、自给自足式的农业生产导致农业得不到有效发展。不幸的是,大多数高产杂交品种在偏远山区得不到科学应用,从根本技术上得不到支持,这其中还包括日益多变的天气条件,如多水、多旱以及不同土地的异样性,在广西和其他西南省份农作物极易患病虫害,在这些地区的农民还没有熟练掌握先进的养殖技术,面对病虫害也得不到相关医治,所以造成了农户养殖面积逐渐减少。
专业人才输送到农村
在一些省份,耕地较少的地区,包括广西的山区以及西南部的贵州,情况更加严重。其特点是生态条件脆弱,基础设施和服务不发达。根据最近的一项数据表明,大约有25000万人口继续生活在每天5元人民币的贫困线以下。这种状况就是因为人员不断流失,农业发展得不到生产力的支持,科学技术相对落后的结果。
这无疑导致了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巨大挑战,这种情况致使一些农村地区长期极端贫困,农业发展女性化和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环境恶化和生物多样性受到了严重侵蚀。
政府扶持发展农业
阶梯式地形使灌溉用水较少
集体收割促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2005年12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9次会议决定,自2006年1月1日起国家不再针对农业单独征税,一个在中国存在2600多年的古老税种宣告终结,原定5年内取消农业税的设想提前实现。农业税的取消,给中国农民带来了看得见的物质利益,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积极性,又一次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在近几年政府对农业发展的大力支持下,产生了很好的效果。一批批的村民回到村庄发展农业养殖、生态旅游、工艺品加工等项目,甚至一些城市居民也看到了商机,开始把目光转向农村……这些都将改变农村的现在局面,同时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过去的几年里,国家将大量有知识、有文化的专业人才输送到农村,开展科学农业养殖,从农作物品种的改良和资金投入,以及国家政策性助力农业发展,如农业小额贷款,化肥农药可先施种后付款的方式,政府对农业输入和输出的补贴、价格支持、市场和基础设施的建设,都将改善目前一些贫困地区的农业发展。
对于较贫困的农民,当地政府建立种子制度与农民合作互补关系,政府前期将种子免费发给当地贫困农民,当农作物成熟并在市场上交易后,政府再收取适当的种子费来帮助当地农民致富。合作是必要的,以赋权农民,共同努力的核心是让农民看到希望,并得到实际的帮助。在这一过程中,包括农民积累在当地农作物的养殖经验,同时寻求先进的专业养殖知识,积极配合作物改良,通过一些杂交技术和品种选择,结合当地农民传统知识和科学养殖来提高作物产量。
为了解决这些地区所面临的农业发展问题,在近几年当地政府了解当地现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开始实行一种新的生产模式,主要是由女性农民进行开展,结合中国农业政策研究中心提供技术支持,在覆盖该省大部分地区的山区,山区地形没有大块成片的可用于耕种的土地,于是中国农业政策研究中心号召农民们在陡峭的山坡上,一层层开垦出小块耕地,在极小的土壤里种植农作物,阶梯式地形使灌溉用水较少,更适合山区种殖。最终得到了良好的效果,这就是我们常常听到的梯田,同时发展了旅游,增加当地农民的收入,世界各地的友人前来参观,感受这壮观的景色。
开展科学农业养殖
农业产业化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实现农业产业化是中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发展是国家富强和公众富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许多省份积极努力地推动农业产业化。但一定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发展农、林、牧、渔业、粮食、棉花等主要农作物,从产量以及生长周期上得到改善,从而提高农民创收。
农业科技是农业的根本要素,农业产业化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创新运行模式和有效驱动,农业产业化的良性发展有赖于金融支持。随着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功能的日益增强,学术界对农业产业化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因此,技术型企业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加大对转型升级的资金、技术上的支持,同时农民应该接受培训和教育,获得农业养殖、加工、销售的方式方法,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意识。
当地政府更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农产品质量和市场价值,及时解决农民与市场的矛盾,大型现代化农产品加工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基础,同时更不能忽视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加工企业。
农民积累在当地农作物的种植经验
近年来,中国的农业产业化发展迅速,农业经济迎来新的发展阶段,农业产业化逐渐成为农业发展中最为活跃的经济模式。当然,中国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还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与仍处于相对落后的阶段。作为资金供给的重要力量,发挥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在农业产业化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作用,提高中国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具有重要的战略作用。
目前,我国主要农产品项目由国家科技部发起的下游加工,被列为2015~2020年五年计划期间的重要农业科技项目。这涉及到的关键技术与设备研究对大宗农产品,如粮食和石油下游加工、果蔬、畜牧业和林业产品,为集成质量控制系统和技术设备快速检测农产品。我国目前已完成了大宗农产品下游加工项目,建立了完整的质量控制体系;它在农产品检测技术和设备研发上取得了重大突破,这将是在我国农产品加工技术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同时在国家部门的扶持下,我国建成了一批科技创新基地和示范生产线;培育创新型农业产业项目,产品主要为农产品的下游加工。我们开发了许多自主品牌产品,例如:云南普洱、阳澄湖大闸蟹、涪陵榨菜、赣南脐橙、东阿阿胶等销往海内外,深受国内外友人的喜爱。
农业产业化逐渐成为一种新的生产关系,实现组合模式,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有限的要素资源将遵循市场调节机制,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由于农业自身的脆弱性,农业产业化的实现需要财政支持。农业产业化的金融支持是通过宏观调控,以及政府部门严格监管的市场机制,直接分配资源并结合农业产业化的特点,在保证金融机构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满足农业产业化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从而实现金融业和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