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术控怎么看车展?

2017-07-18李寅虎

汽车与驾驶维修(维修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汽车系统

文:李寅虎

技术控怎么看车展?

文:李寅虎

2017年4月19—28日,来自全国各地乃至全球各地的汽车爱好者、汽车行业从业者以及汽车媒体纷纷涌向中国上海的国家会展中心,因为这里正上演着汽车圈里最隆重的一幕大戏——第十七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

本届上海车展的火爆已经无需多言,下面一组数据就可以充分说明问题:本届上海车展共吸引了18个国家和地区的1 000余家展商参展;展出总面积超过36万m2;展出整车1 456辆,其中全球首发车113辆(外国公司30辆、中国公司83辆),外国公司亚洲首发车44辆,新能源车159辆(国内厂商96辆、国外厂商63辆),概念车56辆;19日、20日两天媒体日,各大汽车厂商举行了120场新闻发布会;来自48个国家和地区2 035家媒体的11 000余名记者竞相报道了车展盛况;10天的展期共吸引了101万人次参观,仅22日、23日两天双休日,就接待观众35.8万人次。

车展的盛况先按下不表,今天我们来聊聊身为一名“技术控”的你,应该怎样看车展。我想,对于醉心于技术的人来说,关注点显然不会在美女车模身上,甚至一般品牌的展车也无法勾起你的兴趣,但是来到了零部件展馆,却会像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一定会令你流连忘返。在这里虽然几乎没有一辆整车,但是各种零部件却可以将一辆汽车庖丁解牛般地展现在你的面前,让你深刻了解一辆车的运行原理,而从各种前沿技术中,你还可以窥探出未来的汽车会变成什么样子。

虽然北京车展与上海车展是隔年交替举办,两者的定位也很接近,但仅从零部件部分来看的话,上海车展无疑还是要好的多。一方面,大部分国际零部件巨头都将中国总部设立在上海这一口岸城市,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上海车展他们也会悉数到场。而反观北京车展,零部件展商往往因为不愿舟车劳顿而缺席,使得零部件展区的含金量大打折扣。另一方面,北京的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虽然也有20万m2的室内展馆,但在举办车展这样的大型展会时还是捉襟见肘,零部件展商就要被挤到室外临时“大棚”中。而上海的国家会展中心,室内展馆面积足有40万m2,即便是车展也只使用了36万m2,还能开辟出4.2、5.2、6.2这3个独立的零部件馆,观展体验无疑要好得多。

这些国内外一线的零部件商平时难得齐聚一堂,各家都会拿出自己的“看家本事”,甚至还有很多是尚未投产的新技术,以此来充分展示自己的实力。而且这些零部件展商都非常开放,不仅不会像豪车厂商那样限流或者限时,现场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帮你解答各种技术问题。要知道,这些厂家的资深技术工程师一般情况下你很难接触到,这样的机会对于技术控来说绝对不能错过。这一点还要特别表扬一下日系的零部件商,他们的工作人员一般都会主动上前为你讲解,即便是有些问题他们无法解答,也会帮你找相关的负责人,观展体验上更佳。此外,相比于整车产品简单的实车展示,零部件产品在展示形式上更为多样,图片、语音、视频早已不新鲜,今年的展馆中4D影院和VR展示也已经遍地开花了。

总而言之,对于技术控来说,上海车展无疑能够给你带来一场技术的饕餮盛宴。而要说具体的技术发展趋势,主要还是集中在智能化、互联化、节能减排、自动驾驶以及新能源等几个领域,在接下来的“展商风采”中,我们会按厂商划分,为大家介绍各种新产品和新技术。

博世

在本次展会上,全球领先的技术与服务供应商博世以“智行未来”为主题,展示了其未来驾乘概念车以及一系列领先的自动化、互联化、电气化智能交通解决方案。

博世汽车与智能交通技术业务增长强劲

2016年,博世汽车与智能交通技术业务在华销售额663亿人民币,增长23.5%,超过市场平均增长,几乎所有事业部都实现了两位数的快速增长。其中,对传统内燃机的优化完善、动力总成的电气化,以及对自动和互联驾驶技术的持续创新,是推动整体在华汽车与智能交通技术业务高速增长的重要因素。

博世智能交通解决方案服务本土汽车市场需求

在展台上,博世通过一辆未来驾乘概念车,向大众展现汽车将如何变身驾驶者的智能助手。创新的人机交互和操作界面将自动和互联驾驶的各种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创造集安全和愉悦于一体的驾乘体验。此外,博世在今年的展台上还展示了其全球首款两轮智能电动车系统、自动驾驶技术、混合动力/电动车系统解决方案、天然气动力总成系统以及能满足国六排放标准的汽油/柴油系统解决方案等创新技术。

与本土企业展开积极合作,携手迈向互联自动驾驶时代

目前,博世正与本土伙伴展开积极合作,助力中国智能网联、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在自动驾驶领域,博世正式宣布了与国内三家领先的地图供应商展开合作,共同研发一款适用于国内路况的精准定位服务“博世道路特征”(Bosch Road Signature)。该服务通过将高精地图和博世先进的毫米波雷达和摄像头进行结合,从而实现全天候的自动驾驶车辆的精准定位。与此同时,博世已经在国内开始了自动驾驶的路试,路试车由博世本土团队研发而成,配备5个博世中距离毫米波雷达、1个多功能摄像头、电子稳定程序ESP®、电子助力转向系统EPS,以及百度智能汽车事业部的定位及增强现实人机界面技术。

在互联交通领域,博世不久前与全球领先的通信技术供应商华为及英国移动网络运营商沃达丰联合在德国对车联网通讯技术LTE-V2X进行路测,以实现车辆之间数据的交换,为互联和自动驾驶提供技术准备。同时,博世与华为的合作也已拓展到了中国,正根据中国的法规及路况对车与车的防碰撞预警和紧急制动等使用场景进行本地化开发及测试,以更好地服务于中国本土市场需求。2017年3月,博世与国内领先的第三方紧急救援管理提供商远盟康健签署了战略合作备忘录,博世后装型自动紧急呼叫系统正式落地中国。

汽车人工智能加速器项目助力国内初创企业

2017年,博世将在中国首次启动汽车人工智能加速器项目,首期申请时间为4月20日—5月15日,最终将遴选出15支国内优秀创业团队,其创业方向涉及辅助驾驶、无人驾驶、智能出行领域等解决方案。作为首个在中国启动孵化加速器项目的全球汽车技术和服务供应商,博世将充分利用其技术创新能力、全球经验积累以及行业资源和优势,支持优秀初创企业的快速发展。

持续投资,拓展在华生产和研发能力

目前,博世汽车与智能交通技术在中国共有超过34 000名员工,21个生产基地。超过4 600名技术人员分布于全国12个技术中心,推动着博世智能交通技术解决方案的本土化创新。为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博世持续在华投资,拓展生产和研发能力:2016年,博世电子驱动事业部长沙工厂完成扩建,博世汽车部件苏州工厂新研发大楼奠基;2017年2月,联合汽车电子重庆新厂开业;4月,博世汽车电子事业部在常州武进的新厂落成启用;位于芜湖的汽车多媒体事业部新厂也将于2017年下半年正式开业。

博世未来驾乘概念车

采埃孚

为全球领先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采埃孚集合了在电驱动和汽车安全领域的专业能力,展示了一系列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零排放和零事故的解决方案,与观众们分享采埃孚的“VISION ZERO ”零愿景。

零事故:X2Safe

自2018年起,C-NCAP 碰撞测试将增加行人保护和主动安全等附加标准,特别是针对车辆追尾事故和行人刮撞事故的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EB)也被纳入新的测试范围,这使得中国的新车碰撞测试规则将一跃跻身于世界最严苛要求行列。采埃孚则能够凭借其广泛的安全系统产品组合,帮助中国汽车制造商满足新的要求。

举例来说,采埃孚能够提供多个智能机械系统,包括集成式制动控制系统(IBC)、综合安全气囊保护、主动安全带系统和电动转向。此外,采埃孚还能提供360°全角度环境监测的摄像头和雷达设备。这些基于模块化组件的解决方案是采埃孚集成化的驾驶员辅助功能的基础,其中包括了电子稳定控制系统(ESC)、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EB)、紧急转向辅助系统(ESA)以及诸如X2Safe 算法的互联解决方案。

此外,采埃孚在中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了解本地市场,所有这些主动以及被动的安全技术在中国都已实现本土化研发和生产。

在主动安全领域的一个技术亮点是采埃孚推出的能够保护弱势道路使用者的X2Safe互联解决方案。X2Safe是一种实时、基于云的状况预见算法,可以实现所有使用联网车辆和智能设备的交通参与者之间的互联,包括行人、骑行者以及汽车驾驶员。通过计算每个交通参与者的位置、方向和速度,X2Safe可以计算出碰撞风险,在碰撞发生之前提早发出警告,从而大幅提高交通安全性。

零排放:电气化的未来

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中国针对该领域设立了持续增长的目标。采埃孚凭借具有前瞻性的电动技术产品组合(涵盖了针对乘用车和商用车的应用技术以及全系列模块化插入式混合动力系统和全电动技术),成为帮助实现这些目标的理想合作伙伴,采埃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零排放出行这一愿景。

采埃孚智能电驱底盘IRC 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它将电驱动、极其灵活的底盘和全平车底进行组合,为城市出行理念提供了最大化的设计自由度,这一先进车辆平台使得汽车制造商能轻松灵活地实现种类多样的电动汽车概念。采埃孚轮边电驱后桥(eTB),在靠近车轮的后桥上集成了2个功率强大的电机,每个电机的功率为40 kW,可以确保IRC的零排放驱动。全电力驱动不需要发动机舱,可以为乘客腾出更多空间,即使在紧凑的厢式货车中,也可以放入第三排座椅。创新的新动力学前桥转向角度最大达75°,几乎可以在单车道内完成掉头。

同样,采埃孚以模块化后桥概念的形式为传统车辆提供了完全集成的传动系统和底盘解决方案。凭借电动桥驱动以及采埃孚的主动式后轮转向系统(AKC),此项为转向功能而设的创举可实现轻松升级。

采埃孚还致力于开发先进的自动变速器,如8挡插电式混合动力变速器系统。它在钟形罩内集成了一个高性能电机,替代了变矩器,使车辆在纯电驱动模式下能够达到120 km/h的最高时速,从而实现了本地零排放。

针对商用车,采埃孚也采用了相同的技术,并为其TraXon自动变速器系统提供了可选装的混合动力模块。对于本地零排放城市客车来说,具有双电机的采埃孚AVE 130电动门式桥是理想的选择。此外,采埃孚还提供了中央电驱产品,它能很容易地被集成到现有的常规设计中,轻型商用车和运输车辆也能够受益于采埃孚的电气化策略,由乘用车部门改装的150 kW的中央电动桥驱动就能够应用于上述车辆。

智能电驱底盘IRC

电装

在本届车展上,电装重点展出了主动安全系统、驾驶辅助系统以及应用于汽车售后市场的产品。

协同交互式驾驶舱

这是一款集雷达、传感等多项技术于一体的主动安全产品。该驾驶舱能够在汽车靠近危险区域时警示驾驶员,或在并线及变道时为驾驶员提供协助。

自动并线辅助:进入高速公路时,通过自动驾驶帮助驾驶员顺利并线。通过电子后视镜和协调型提示灯的协作保障安全,并通过协调型方向盘和主动型踏板提前告知行进方向,辅助驾驶员安心驾驶。

变道辅助:在高速公路进行自动驾驶时,车辆会确认驾驶员意愿。与前车的距离缩短时,将通过语音建议变道,辅助驾驶员安心、安全地变道。

紧急退避辅助:在高速公路进行自动驾驶时,驾驶员出现心脏病发作等突发状况而无法驾驶时的安全辅助系统。驾驶员状态监视器监测到驾驶员发生异常时,会自动驾驶车辆移动到安全地点。

汽车售后市场产品

电装研发了“云”诊断服务,可处理复杂的车辆维修诊断工作,提高车辆修理的准确性。针对空调维修,电装推出了冷媒回收加注设备和冷媒识别仪。

电装冷媒回收加注设备和冷媒识别仪

爱信

世界500强企业之一的爱信,是日本国内屈指可数的综合性汽车零部件厂商,也是丰田汽车零部件的主要供应商。在4月20日的媒体发布会上,爱信精机株式会社社长伊原先生强调了对中国市场的重视,表示要为中国客户提供顺应市场的高品质产品。

零排放

爱信在本次展会上介绍了为实现零排放而进行的“电动化”与“EV.FCV”开发。强调在优化现有产品的同时,将努力开发单电机混合动力变速箱并尽早投入市场。另外,爱信也会加速EV/FCV的核心产品电机和变频器的开发,扩大动力总成的产品系列。

自动驾驶

在自动驾驶领域,爱信展示了 “车辆运动集成控制”以及“自动泊车”的两个技术。车辆运动集成控制,是指先检知车辆的位置、状态等相关信息,然后在紧急时判断出制控车辆的最佳方法,最后对动力总成、转动以及制动系统发出指令。今后爱信将持续推进开发,提升疲劳驾驶警告性能和紧急时规避风险的性能,为提高车辆的安全性和高品质驾驶感做出贡献。另外,还可以看到爱信集团为了解决停车场“停车烦”的问题,研发实现了专用停车场无人化的“自动泊车”技术。

网联化

爱信所考虑的网联化技术是关于“人性化服务”和“定位相关服务”。爱信致力于“让汽车知晓驾驶者的心情,成为值得信赖的伙伴”,目标是将驾驶员检测器搜集的信息与事先在云环境中储存的个人喜好信息相结合,为乘客提供人性化服务,实现舒适的车内空间。而在定位相关服务中,根据网联收集的大数据,提供各式各样的服务。例如出门前提醒堵车状况,或者前方行驶的车辆通过摄像头识别事故进而把事故信息传递给后方车辆等技术。

法雷奥

法雷奥携14项创新技术亮相本届上海车展,全面展现应对亚洲主要汽车市场的创新解决方案。作为引领电气化、自动驾驶与互联汽车以及全新移动出行方式的解决方案,这些创新技术证明了法雷奥集团准确把握汽车产业发展机遇、为客户提供产品选择、满足本土化市场需求的能力。

电气化动力总成系统

三套电气化动力总成系统,能有效降低污染物排放。

●法雷奥12 V皮带式起发电一体机,能安静地、几乎没有抖动地瞬间起动发动机。

●法雷奥48 V皮带式起发电一体机,引领混合动力技术深入主流汽车市场,为汽车制造商提供实用性强、性价比高的技术解决方案。

●法雷奥高压电机,更强动力,更少排放。

空气过滤器、空气质量传感器

两个空气过滤器和一个空气质量传感器,确保优质健康的车舱环境。

●超能效PM2.5空气过滤器,清去除超细微颗粒。

●车舱空气过滤器,能去除空气中近96%的过敏原。

●法雷奥PM2.5传感器,能为乘客提供实时的车内和车外污染指数信息。

热处理系统

三套热处理系统,共同营建舒适的车舱温度,并帮助汽车蓄电池组在最佳的温控条件下运转。

●电动压缩机针对车舱空调和电池制冷。

●电池热管理系统。

●热泵系统,能提供最佳的车舱加热和卓越的空调性能,而对纯电动车行驶里程的影响最小化。

人工智能(AI)系统

两套人工智能(AI)系统,加速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

●“与机器赛车”竞技游戏,首度亮相于2017年1月美国拉斯维加斯消费电子展,这项虚拟的竞技游戏向人们展示机器经过几个月学习后所取得的进步。

●全新人机交互界面SAWA(Situational AWAreness),在本届上海国际车展上全球首度亮相,它利用3D电影的方式真实再现了车辆所处的360°即时环境。

增强型安全照明技术、传感器清洁装置

四项增强型安全照明技术和传感器清洁装置,显著提升车内和车外清晰度。

●LED高清照明技术,包括第二代双功能近远光BiLED系统和PeopLED系统,尾灯照明技术解决方案融合了热能管理优化系统。

●交互式照明技术,能伴随自动驾驶汽车的快速发展成为其显著优势。

●全系车载传感器清洁解决方案。

法雷奥集团研发和市场高级副总裁TARABBIA先生和法雷奥中国总裁毕诺先生,共同分享了法雷奥集团目前的业务发展情况。

法雷奥集团研发和市场高级副总裁TARABBIA先生

法雷奥中国总裁毕诺先生

法雷奥展示的这些创新技术均来自于集团持之以恒的两大发展战略:其一,深耕亚洲及其他新兴市场,尤其是中国;其二,持续创新。2016年,法雷奥投入了16亿欧元用于创新技术的研发并获得了引人瞩目的成果,在中国,法雷奥拥有13个研发中心。此外,2016年有28%的集团订单来自中国市场,法雷奥集团2017年将保持在中国市场的投入和强劲的增长势头。

舍弗勒

在本届车展上,舍弗勒集团为中国市场带来了一系列产品和技术解决方案。当前,中国汽车工业在新车型和驱动概念开发方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例如新的法规要求到2020年国内生产的乘用车平均油耗降至5.0 L/100 km,因此加快车型的电气化发展是中国汽车制造商达到要求的唯一途径。

舍弗勒集团首席执行官克劳斯.罗森菲尔德先生强调了中国市场对舍弗勒集团的重要性:“舍弗勒大中华区将继续扮演重要的角色。我们在中国拥有强大的制造和研发能力,针对未来的发展趋势,我们已经做好充分的准备,与我们的客户携手打造‘高效驱动,驰骋未来’的发展愿景。”

舍弗勒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张艺林博士表示:“舍弗勒一直是中国汽车制造商的首选供应商。我们认为电驱动技术在中国市场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不过,内燃机在未来一段时间还将占据主导地位。”

电桥

舍弗勒开发了一款针对SUV车型的两挡电桥,用于此类车型的混动化。该产品优化了设计成本,可实现高达3 000 N.m的输出扭矩,以及210 km/h的最高车速。由于采用了两挡设计,该电桥可以让驱动电机始终工作在高效区域,系统效率更高,可以获得更长的续航里程(EV模式)。与此同时,两挡设计还可以在高车速时降低电机的工作转速。此外,该电桥外形尺寸较小,大大减小了设计空间,同时提高了整车的承载能力。首个搭载舍弗勒两挡电桥的本土SUV车型预计于2017年年底投产。

高压混合动力模块

高压混合动力模块是舍弗勒针对动力总成电气化开发的又一款解决方案,可通过模块化的方式配置于多种驱动概念。当配备于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时,该混合动力模块可实现50 km的纯电续航里程,提高至少70%的燃油经济性。在纯电驱动模式(EV模式),最高车速可达135 km/h,0~100 km/h加速时间不到8 s。首个搭载舍弗勒P2混合动力模块的整车项目将于2017年底实现量产。

电子离合器

手动变速器以其较高的效率,在中国市场依然应用广泛,舍弗勒为此开发了电子离合器(E-Clutch),它可以在特定的驾驶条件下对离合器进行操作,或完全以自动的方式完成所有的离合操作,这意味着配置手动变速器的车辆可以通过“滑行”功能以及电辅助驱动来达到降低油耗的目的。

48V微混系统

48V微混系统被认为是一个特别有吸引力的解决方案,因为该系统可以在不对车辆或驱动结构作较大改变的情况下整合到车辆动力系统中。张艺林博士解释道:“对采用内燃机的传统车辆来说,48V系统可以以较低的成本达到提升车辆性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目的,该技术在中国市场上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轮毂电机驱动系统

轮毂电机驱动系统(E-Wheel Drive)的所有必需部件,例如电机、动力电子设备、制动器和冷却系统等都安装在轮辋内,这种驱动概念有利于节省空间,还包括更好的可操作性、便于泊车以及满足未来交通需求的绝对环保性。

马瑞利

马瑞利在本届展会上展示了为中国市场量身定制的解决方案,将科技附加值与成本控制融于一体,包括混动/电动技术、通过汽油直喷系统带来的内燃机优化、先进车灯系统,以及自动驾驶、人机交互、网络安全等技术和产品。

中国业务的发展

2016年,马瑞利中国业务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截止2016年末,包括未合并的合资公司在内,马瑞利的中国市场业务价值约7.5亿欧元,增长率超过30%。马瑞利在中国拥有11家工厂,员工数量超过4 100人。随着与富迪公司合资的长春工厂开工,马瑞利在中国工厂数目将于今年6月增至12家。

动力系统解决方案

配合48V/14kW动力到800V/340kW动力的各种电机及电子控件,与“PERF.E.T(性能与高效传动)”混动-电动系统一并展出,体现从“赛道”到“公路”的技术转移,完美结合AMT(手自一体变速器)和从KERS(动能回收系统)演变而来的电机发电器,可以减少燃油消耗。

电动方程式锦标赛中,马恒达M3赛车已采用马瑞利生产的赛车用电机,再次证明了马瑞利在赛道技术和公路技术上双向转化的能力。马瑞利的电机设计极为紧凑(仅重23 kg)并可产生200 kW动力。

与动力系统相关的另一展品,是马瑞利再次推陈出新的高压汽油直喷系统,包括电子控制单元、油泵和喷油器,旨在优化内燃机性能表现。

自动驾驶

智能车角(Smart Corner)利用传统上仅用于车灯系统的车体部分(也就是车身四角),将多项服务与自动驾驶的传感器整合为一个单元。

自动驾驶将人机交互界面日趋推向前沿,让用户与车辆间的互动更随心所欲。马瑞利的电子业务结合组合仪表盘、显示屏、信息娱乐系统和远程信息技术,以整合的方式发展人机互动,在内饰与仪表盘上设置更大交互面积,基于人体工程学、功能和图像的标准,实现与汽车各系统的互动。

网络安全

展望动力系统和电子系统科技的未来发展,网络安全将占据主导和关键地位,因为车辆将越来越多地采用电子化网络连接和管理,必须设置足够的安全措施。拥有汽车各领域全面技术的马瑞利正在开发网络安全解决方案,让车辆所有部件间可以安全有效地进行通讯,其目标在于为关键系统,例如组合仪表板、信息娱乐系统、电子控制单元,甚至动力系统部件(例如电动节气门)提供独特的加密、编码方式。马瑞利开发的网络安全解决方案是基于一系列软硬件产品:侵入检测系统(IDS)、板载诊断(OBD)端口保护的“数据二极管”系统、为硬件安全模块(HSM)设计的网络安全软件“堆叠”、加密算法库、车体计算机安全网关等。

车灯系统

在车灯系统方面,马瑞利已进驻中国所有主要汽车制造中心,包括芜湖、佛山和孝感,并即将进驻长春。马瑞利在站台上黑暗环境中搭建了一条“光通道”以展示车灯技术,从为上汽大众打造的全LED大灯,到新DS7的LED车灯,以及世界顶级制造商选用的大灯和其他车灯。展台上设有三台全息显示盒,展示奥迪A8令人炫目的激光模组、宝马7系LED车灯和电子照明系统的相关技术,让观展人获得沉浸式观看体验。

底盘产品

马瑞利还展示了避震器方面的产品,包括反馈式避震器原型,该反馈式避震器是一套机电整合式避震系统,能将驾驶时悬架的动能转化为电能,并为车辆的电池充电。马瑞利还展示了悬架系统技术、塑料组件和模块技术,以及马瑞利售后市场配件及服务的相关业务。

布雷博

作为制动系统领域的翘楚,布雷博(Brembo)在本届车展上展示了全新全铝制ECS(机电组合滑动)制动卡钳。这款制动卡钳拥有创新设计和前所未有的轻量化设计,将用于雷诺全新的Alpine A110跑车。

ECS制动卡钳

集多项功能于一身的硬件

相对于同等性能的铸铁材质浮动式卡钳,ECS制动卡钳的非悬架质量降低了1.25 kg。得益于铝材的使用,全新ECS制动卡钳的外型可以与固定式制动卡钳相媲美,可采用任意涂层和logo标识。摩擦材料的进一步优化,助力卡钳在任何温度和条件下都拥有非凡的制动表现。同时,得益于布雷博减速电机的应用,全新ECS制动卡钳兼具行车制动功能和机电驻车制动功能,此项技术是布雷博EPB(电子驻车制动)系列的最新科技。

特设控制软件

为了确保紧急情况下的安全表现,布雷博研发并精心调校了动态制动的监控软件。有了这个监控软件,即便制动卡钳的两条液压线路全部出现故障,驾驶者仍然能够通过驻车制动器来实现车辆制动。布雷博的新款制动卡钳也具备热制动件卡紧功能,当汽车停在斜坡上时,软件会自动启用制动卡钳,用来减轻制动盘和制动片的热变形,确保驻车效果。

专访

为了解布雷博的业务发展情况,本刊记者对布雷博中国区董事长及CEO Stephane Rolland先生和布雷博中国区商务及研发总监Fabio Casablanca先生进行了专访。

Q:2016年,布雷博在中国的销售情况如何?目前中国的OE客户主要有哪些?

A:布雷博2016年在中国的销售额约15亿人民币,目前的合作伙伴主要是合资品牌,包括北京奔驰、华晨宝马、上汽大众等。公司也致力于拓展新的合作伙伴,正积极与国内自主品牌车企开展合作。

Q:布雷博的产品线如何规划,如何定位目标客户?

A:布雷博有两大产品线,制动盘产品系列和铝卡钳产品系列。铝卡钳产品系列的目标市场是顶级和高端乘用车市场,从全球发展趋势看,已经出现高端市场应用的产品和技术向下级市场延伸的趋势,目前在中高端的乘用车市场上也能看到铝制卡钳的应用。

布雷博的另一个产品线,制动盘产品系列,则更适合大众化,可以覆盖从A级车到高端市场全系列车型。布雷博希望在中国市场更多地引入制动盘产品系列,以获得市场的认可。制动系统产品是整车安全的关键部件,因此选择原厂正品非常重要。

Q:中国的汽车售后市场规模很大,布雷博在这方面有何考虑?

A:布雷博希望通过3个方面的努力来增加在中国汽车售后市场的占有率。第一,提升布雷博品牌知名度,让消费者了解到布雷博是高性能、高品质制动系统产品的代名词,吸引消费者选择布雷博产品;第二,规范销售渠道,确保消费者能够购买到原厂正品;第三,扩大产品系列,更好地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

为了保证消费者买到正品,对于经销商网络的布局和经销商资质的审核,布雷博一直采取非常谨慎的态度。经销商需要与布雷博拥有同样的经营理念和品质信条,并通过一系列严格的资质调查和考核才能加入布雷博。售后市场呈现销售渠道多样化的趋势,很多网络渠道无法保证买到正品,请务必到布雷博授权经销商处购买配件,可以登陆布雷博官网了解配件识别方法,以及正品配件打标规范。

布雷博中国区董事长及CEO Stephane Rolland先生

布雷博中国区商务及研发总监Fabio Casablanca先生

海拉

提起海拉,多为外界所知的是车灯和各种照明系统,而海拉的电子类产品虽然低调,实则技术储备雄厚。

拥有84颗LED的精密模组

HD84头灯模组是大灯的核心部件,是第一款高清数字照明系统,比传统照明系统的照明度提升2.5倍。矩阵式分布的84颗LED共分成三排,均由单独LED芯片精确控制0~100%的光强,对不同交通情况、天气状况、道路路况所需的配光分布做出调整。例如,当有其他车辆进入车灯的光分布区域时,模块会有选择性地动态掩蔽对方车辆所在区域以防止眩目。该模组已经装备在新一代奔驰E级轿车上,并获得2016年红点设计大奖。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海拉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具有轻量化、回正性好和免维护的特点。与传统液压助力转向系统需要发动机提供持续动力不同,EPS只在转向时由电机提供助力,从而降低油耗。此外,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还对自动驾驶与驾驶辅助系统的研发有重要意义。

互联解决方案

自完全本土自主开发第一代无钥匙进入/启动系统以来,海拉就致力于将大量标准功能集成到控制单元(ECU)中,这些ECU通过CAN网络进行互联,并成为无线遥控的接收器。而电动转向柱锁(ESCL)和最新一代的防盗控制系统也可以集成其中,帮助车主提高防盗保护。

海拉新型的被动门禁/启动系统及驾驶授权系统,可以在未授权的进入和使用时提供保护。车主除了可以通过钥匙进入车内,还可以将车辆与手机相连,一旦车主进入车内,车内部天线探测到有效的ID发射器,就会开始驾驶授权准备,驾驶员可以通过启动/停止按钮来控制发动机。

高效能电池管理系统

海拉提供了一套锂电池电子产品,这套电池管理系统通过监控电压、温度和电流,能平衡电量,延长车辆的续航里程,确保车用锂电池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高压锂电池管理系统采用模块化和可扩展的方式,可以适用于不同平台。

海拉地毯式迎宾灯

常见的迎宾灯是安装在车外后视镜上或驾驶室车门下方,点亮后照明其下方的小面积地面。而海拉首次研发推出了新的解决方案——地毯式迎宾灯,它的LED模块被固定在前轮后方的车门槛板上。地毯式迎宾灯照明设备的光线非常明亮而清晰,可朝同一方向均匀投射,照射范围超过4米,这让车辆在幽暗停车场内拥有了极佳的辨识度。目前宝马7系已经应用了此照明系统。

雷达罩

为了更好地探测车辆前方的目标,车辆正前部散热隔栅的正中间是提供最佳探测范围的位置。然而这个最佳的雷达传感器安装位置通常也是车标的安装位置。由于绝大多数的车标是镀铬制造工艺,会影响雷达微波反射或导致其无法穿透镀铬车标。海拉的创新雷达罩从外观质感上和原先的车标一样,但却可以实现雷达的微波信号穿透功能。

边缘光技术的尾灯

LED在汽车尾灯设计上应用广泛,而拥有更多外形塑造能力的边缘发光扁平导管尾灯则是海拉的最新技术。边缘光的特点是,通过分布于边缘光结构后端的LED光源发光,光线经过结构内部的全反射后,再经过边缘光装置前表面光学结构的矢量重构,从而达到设定的功能要求。边缘光系统可以适用于所有的信号灯功能,并且适用于多种不同的应用领域和造型设计,使得其充满了个性化和未来感。目前该尾灯技术主要配置在豪华高端车型中。

大陆集团

随着广角摄像头辅助功能在汽车上的应用越来越普及,广角摄像头必须一直处于待命状态。例如,后视摄像头可辅助驾驶员进行倒车,而倒车是事故高发的诱因之一。根据美国政府调查,由倒车引发的事故平均每年导致210人死亡,1.5万人受伤。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的一项研究显示,汽车配置后视摄像头不仅可以大大减少受伤的人数,每年还可以挽救至少69人的生命。因此美国政府规定,自2018年起在美出售的所有新车都必须装有后视摄像头。

车载鱼眼摄像头可以完全取代两侧后视镜。但是由于鱼眼摄像头安装在车身外,它们很容易受到天气的影响,会沾染到冰雪、灰尘等污渍,因此摄像头需要及时清洗才能正常发挥作用。大陆集团研发了一款鱼眼摄像头专用的清洗系统,可利用喷射水流去除镜头上的污垢。摄像头清洗系统将于2019年前应用于车辆,摄像头通过喷射水流进行清洗,在全程无人干预的情况下,摄像头可探测出镜头的脏污程度,然后自动触发清洗功能。

清洗用水从水箱中抽出,经过管道传送到直接安装在摄像镜头上的喷嘴处。汽车制造商可以自行设定水压,水箱内的防冻液可以防止清洗用水在镜头上冻结。此外,加热式清洗系统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种清洗系统的供水系统内集成有加热导体,可通过加热清洗用水来防止其结冰。

清洗效果图

鱼眼摄像头清洗系统实物图

NSK

本次车展,NSK以“慧动,慧心,慧未来”为出展主题,以百年累积的卓越、坚实的技术根基,集中展现了NSK对汽车未来的思考,对人与汽车、环境和谐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能量回生协同制动系统用滚珠丝杠

该产品搭载于电动制动系统,通过高效可靠的运转确保能量回生制动、摩擦制动达到最佳的分配比率,具有高可靠性、小型轻量化、能耗低、运转精度高等优点,可以为驾驶者带来安全顺畅的驾驶体验。

满足ISO26262的电动助力转向器

该产品基于ISO26262生命周期理念及整体开发流程研发而成,能完全满足日益提高的汽车功能安全要求,同时,在控制单元(ECU)小型化、传感器方面也进行了强化。

混合动力汽车变速器用轴承产品

该混合动力变速器切割模型中应用了NSK球轴承及滚针轴承等低摩擦产品,特别是大径高速球轴承,通过对其内部保持架等部件的特殊形状及材料设计,可以保证高转速下的自身强度与轴承的润滑性能,最终为变速器的低油耗性能与可靠性做出了贡献。

低摩擦力矩轮毂轴承单元

该产品通过采用非磁性端盖替代传统密封圈,在提高密封性的同时实现了轴承摩擦力矩的降低,而内部低摩擦力矩油脂的使用,使得轴承的整体摩擦力矩较普通产品有更大幅度的降低。

马勒

马勒在本届车展上重点展示了创新的“CareMetix”空调滤清器、热电电池调节装置和具有极高可靠性的120万km无明显磨损的马勒动力单元三大创新技术,以传递马勒一直以来坚持的“洁净空气、能源效率、可靠性”三大核心理念。未来,马勒在中国会将动力总成电气化解决方案当作关注重点,如针对纯电动车的牵引电机、电驱动辅助设备以及热管理解决方案。此外,对于传统内燃机的优化也是马勒下一阶段在华工作的重中之重,凭借这样的“双轨并行”战略,马勒将致力于为汽车行业电气化发展、有效推进节能减排、改善驾驶环境、提升交通效率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CareMetix”空调滤清器能有效阻隔空气中的微小物质和气体颗粒物进入车厢内。除了强大的气体吸附能力,这款滤清器的异味消除能力也很出色,它可消除任意类型、任意强度的异味,通过将柏油蒸发气体、硫磺、氨气等物质完全中和,从源头抑制异味的产生。

电池温控系统实现了通过热电技术对电池进行冷却或加热,以延长电池的整体使用寿命,提升电池的性能和表现。在马勒看来,凡是有助于提升交通效率的创新,都可将其归于“能源效率”类别,不管是内燃机、混合驱动还是纯电池电动系统。

120万km无明显磨损的动力单元主要应用于商用车领域。在商用车市场,很多客户要求160万km的产品寿命,因为卡车能够长时间无故障运行在路上是他们盈利的前提。对此,马勒在一次抽检中随机选取了一台行驶了120万km的长途重载货运车,取下其动力单元,包括缸套、活塞和活塞环等进行检验分析,结果未发现任何明显磨损,可靠性可见一斑。

日立汽车系统

本届车展,日立汽车系统集团以“Moving Forward!迈向人、车、社会引领的未来”为主题,全方位展示自动驾驶、电动化等一系列日立集团为新一代汽车发展做出贡献的先进移动技术、产品和系统。同属日立集团的歌乐株式会社旗下的东莞歌乐东方电子有限公司及日立麦克赛尔株式会社也携其产品共同亮相。

自动驾驶系统展示

通过契合实际车辆大小的展台、影像和产品实物进行虚拟演示,详尽介绍了为普及ZEV(Zero Emission Vehicle)研发的“电动技术”、可实现自动驾驶的“360°传感技术”与“安全控制技术”的协调控制系统。

降油耗发动机系统展示

详尽介绍了在新一代高效率汽油发动机系统中,以进一步降油耗为宗旨的“燃烧”、“热”、“能量”控制系统。

动感影院

10人座的6轴驾驶模拟器与前方的大屏幕影像同步互动。可在尽情享受行驶控制系统模拟体验的同时,感受印地赛车紧张刺激的疾驰场景。

集成HMI系统展示

详尽介绍了以安全舒适为本的HMI(Human Machine Interface)人机界面技术、“Smart Cockpit(智能驾驶舱)”、以及“Head Up Display(平视显示器)”等自动驾驶相关应用。

面向中国市场开发的导航系统展示

详尽介绍了具备“智能手机互联”、“行车记录”、“驾驶员检测”等功能的导航系统。

盖茨

作为发动机前端驱动系统产品的领导者,盖茨携全系列产品亮相。创建于1911年的盖茨,如今已凭借领先的汽车传动带生产技术,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橡胶传动带和软管制造商之一。展会亮相的产品除了具有传统优势的同步带、多楔带、三角带、张紧轮及水泵等产品以外,还包括发电机超越离合器和电子水泵。

在汽车售后市场,盖茨一直努力推进“系统化产品”的解决方案,推出了正时系统维修套包、附件系统维修套包、正时系统含水泵组合套包,以及滤清器、制动片、蓄电池、雨刷、润滑油等非传动产品。在服务方面,盖茨提升了应用数据的车型覆盖率和数据的准确率,盖茨在线培训平台与用户分享盖茨产品、安装工具和故障诊断等技术信息,帮助用户更好地安装和使用相关产品。盖茨应用信息查询系统整合盖茨公司的全球资源,旨在解决国内汽车后市场车型繁杂和应用信息不准确的行业“痛点”,使经销商和修理厂的生意更简单,让车主的维护保养更便捷。

霍尼韦尔

截至2016年,霍尼韦尔涡轮增压器在华销量已突破1 000万台。根据霍尼韦尔最新的“全球涡轮增压市场预测”报告,中国将成为全球涡轮增压轻型车销量增长最快的市场。

VNT可变截面技术

汽油VNT可变截面技术率先应用于大众集团的1.5 L发动机平台,产品采用可变截面涡轮取代传统的排气泄压阀。这款涡轮增压器将分担发动机更多工作负荷,从而提高热效率,并在减少CO2排放的同时提高燃油经济性。

电动产品

电动增压:一个小体积的电动空气压缩机,可帮助传统的增压发动机在多种转速条件下提升15%~30%的加速性能,燃油经济性提升10%~15%,并减少20%的氮氧化物排放。

电动涡轮增压:将电动压缩机与传统的涡轮增压器结合,在改善封装和成本的同时将多余的能量返充入车辆的电力系统。

燃料电池空气压缩机:帮助将上一代氢燃料电池的体积缩小40%,并持续提供远高于行业水平的功率输出。凭借在航空航天行业的工程能力,霍尼韦尔将无油的空气轴承引入到电动增压设备,并在本田汽车公司的Clarity氢燃料电池车上实现量产。

软件解决方案

集成车辆健康管理(IVHM):新一代的车辆诊断系统,可以降低车辆诊断成本,通过判断故障根源、降低不必要的换件成本和维修时间。

网络安全:凭借在航空航天领域丰富的网络安全经验,霍尼韦尔可以为汽车制造商提供更周全的保护方案。这款方案可以识别黑客入侵,结合多方面数据综合判断信号的可靠性,同时将信号上传至运营中心,展开进一步的自动及人工分析。

Webasto

在汽车天窗系统、敞篷车折叠车顶系统和加热制冷系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的Webasto,本次以“创新舒适、驾乘未来+”为主题,展示了全面的创新舒适产品组合和解决方案,旨在为消费者提供非凡的舒适驾驶体验。

创新型高品质多元化车顶组合

Webasto在车展现场通过还原生产场景的方式,展示了多元化车顶模块解决方案(MOR)。这套车顶系统解决方案,允许将多种不同类型的车顶安装在同一类型的车身上,为制造商提供了极大的灵活性,使其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过程中可以对不断变化的市场趋势和客户需求做出快速响应,从而显著增强单一款车型的吸引力。

混合动力和纯电动汽车高压电加热器

随着混合动力和纯电动汽车的保有量不断上升,Webasto专门为新能源车细分市场研发了一款高压电加热器(HVH)。HVH适用的电池电压高达850 V,制热功率达到10 kW,对现有和未来的新能源车型都具有良好的兼容性。所有型号产品制热效率均可稳定在95%以上,可以几乎无损耗地将电能转化为热能,这对实现高效管理车辆动力电池的电能非常有帮助。

电动汽车解决方案及服务事业部

Webasto集团董事会主席Holger Engelmann博士表示:“根据电动汽车的发展趋势,我们正在组建电动汽车系统解决方案及服务业务部门,它将专注于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高品质动力电池系统和充电解决方案。我们在这两个领域已经与整车厂商展开了合作,并与专业伙伴建立了合作关系,2017上海车展则是Webasto首次展示动力电池系统和充电解决方案概念研究的绝佳平台。”

电动汽车的电池需要处于稳定的温度区间以发挥最大性能。Webasto可以利用其在加热制冷系统上的丰富经验及专业技能,让电池始终在精确设定的温度下工作,从而使用户的车辆拥有最佳性能。 在充电解决方案领域,Webasto能够运用后加装市场(改装业务)的全球服务网络,为混合动力汽车和电动汽车制造商、个人消费者和车队运营商等终端客户提供全面的一站式产品服务。

Webasto集团董事会主席Holger Engelmann博士

新能源车综合解决方案模型

Webasto在本届上海车展上展出的新能源车综合解决方案模型,演示了独立新产品如何组合成为一套完整系统,并相辅相成地工作运行,共同发挥更大的效用。在自身功能优势之上,单独产品的相互组合与作用自成一套独立系统,产生了新的有辅助作用的附加价值。例如,在天气寒冷时,Webasto高压电加热器产生的热量可以使Webasto动力电池保持最佳工作温度;Webaso壁挂充电桩可以为车辆充电,而Webasto太阳能车顶则可以为车辆补充电力。

豪华紧凑级SUV的敞篷车顶

通过展台上展示的敞篷版路虎揽胜极光,Webasto实现了消费者驾驶豪华紧凑型SUV进行露天越野的梦想,并协助整车厂创造了新的汽车细分市场。该车型配备了创新型的软顶,以高标准将越野能力与真正的敞篷享受相融合。该软顶也成为了结合驾驶乐趣与精致设计、高品质和功能性技术,为消费者提供卓越的道路与越野驾驶体验的有力证明。

德纳

在本届车展上,德纳首次展出适用于SUV和轻型汽车的Spicer®Smart Connect™分离式全时四轮驱动技术,这项技术不仅可以提高车辆的燃料效率,帮助汽车制造商应对不断发展的排放规定,同时也保证了安全性和控制性。Spicer®Smart Connect™系统在大多数驾驶条件下会利用前轮驱动,以节约燃料,而当发现车轮打滑时,比如急加速或在湿滑路面,该系统可自动无缝切换到全轮驱动模式。目前该系统正在进行产前测试,预计将在2018年末正式投入生产。

除此之外,德纳公司还展示了集成了发动机、控制和电驱动技术的Spicer®Electrified™解决方案,以及电动和混合动力车辆的热管理产品。同时展出的还有德纳的全新Spicer电驱动齿轮箱,这款齿轮箱专门为高速纯电动车设计,以提供更好的加速和更高的扭矩。

德纳还与汽车制造商合作,开发全时四轮驱动(AWD)的电动车桥,带来卓越的性能、组装和可靠性,同时也满足客户对于四轮驱动功能的需求。德纳计划在2018年为电动公交车和城市运输工具推出全新的Spicer®Helios™电车桥,这款车桥的特点是集成了发动机和齿轮箱。

此外,德纳还为电动车和混合动力汽车提供大量高度工程化的Long®热管理产品。其中,铝质集成冷却板可以确保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开关的性能和可靠性,为此这一产品在2016年获得了颇具声望的PACE(供应商杰出贡献)奖。

专访

借本次车展之机,本刊记者还对德纳控股集团轻型车动力及应用总监杰里米.拉普及亚太区销售及应用工程总监克里斯.普莱尔进行了专访,深入了解德纳在中国的发展规划。

杰里米.拉普(右)及克里斯.普莱尔(左)

Q:2016年德纳在中国市场的业绩如何?在德纳的全球体系中占有怎样的地位?

A:目前德纳在中国有14个运营中心,包括研发中心、工厂和销售办公室,分布在北京、福建、上海、无锡、襄阳、盐城、沈阳和厦门。2016年德纳在中国的销售额是7亿美金,另外我们的合资工厂东风德纳还有6亿美金的销售额。而2016年德纳在全球的销售额超过58亿美元。

Q:德纳是如何响应“中国制造2025”这一规划的?具体提出了哪些措施?

A:2016年,德纳针对“中国制造2025”举办了一场发布会,这也与德纳的战略相关,其中不但能看到电动车产品也能看到传统汽车产品,主要的发展方向就是汽车轻量化、燃油经济性及降低排放。在研发的过程当中,德纳对于CEAA和CFC模拟的设计手段很重视,这样我们可以为市场提供高性能和轻量化的热管理产品。例如我们在传统的热管理产品中加入了一个主动加热的热管理单元,可以根据环境去加热或降温,可以提升燃油经济性,并且速度快的优势。

Q:目前德纳在中国的本土化研发能力如何?能否为其他市场提供技术支持?

A:德纳早在2013年就在无锡成立了中国研发中心,该研发中心配备了经验丰富的本土工程师和大量测试设备,并且拥有CAD建模能力。此外,我们目前还有进一步增加测试设备、提升研发能力的计划,同时也有额外的一些计划来增强CAD设计能力。

德纳中国研发中心是德纳全球16个研发中心之一,而所有的研发中心作为一个整体,不同的技术中心互相提供支持,相互配合保证为客户提供24小时的服务。因此,中国技术中心不仅仅服务于中国市场,也会根据不同的项目支持欧洲或北美市场,只是由于时差的原因还是以本土客户为主。

伊顿

在2017上海国际车展上,动力管理公司伊顿发布了业内领先的车辆动力管理解决方案,展现了其在提高车辆效率、可靠性及安全性方面的创新成果。

伊顿车辆集团全球产品开发、市场和规划高级副总裁斯科特·亚当斯(Scott Adams)表示:“伊顿长期以来致力于为发动机和车辆制造商提供创新产品和解决方案,帮助他们提升燃油经济性,减少排放。同时我们也正在逐渐替换传统技术,以期为行业设立新的标杆。”

“中国正面临着诸多严峻的环境和能源挑战,而对于新的节能解决方案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迫切。”伊顿公司中国区总裁、伊顿液压和车辆集团亚太区总裁刘辉表示,“伊顿在车辆领域有专业的技术,我们正在努力运用我们的专业知识来提高动力效率,同时减少碳排放。”

伊顿此次展出的产品与解决方案包括UltraShift PLUS 机械式自动变速器(AMT)、纯电驱动机械式自动变速器(EV AMT)、先进气门驱动系统、空心发动机气门、发动机停缸系统、牵引力改善装置、燃油排放管理系统、流体输送系统以及机械增压器。这些先进的技术和产品可以帮助乘用车、公交和客运、长途牵引车、工程车辆及城市快速物流五大细分市场的制造商为其客户提供安全、可靠、清洁能源的车辆。

机械式自动变速器

伊顿此次展品的一大亮点是用于纯电驱动系统的4挡机械式自动变速器(EV AMT),该产品由伊顿中国团队主导开发,携手中国最大的新能源车驱动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上海电驱动股份有限公司,专为中国大中型公交客运市场设计。该产品将机械式自动变速器与驱动电机集成起来,与传统直驱方案相比,该纯电驱动系统采用优化设计的机械式自动变速器,通过优化系统控制改善燃油经济性,同时不会影响车辆的加速性能。

发动机制动

伊顿发动机制动系统为重型车辆提供气门驱动系统解决方案,结合先进的可变气门驱动系统(如Miller/Atkinson),实现驾驶模式与发动机制动模式之间切换。与同类产品相比,伊顿的技术在发动机运转速度较低时有更好的表现,并能够与标准生产线相兼容。

气缸停缸系统

伊顿气缸停缸系统使得发动机更为灵活高效,发动机的气缸可以根据需要在几毫秒之内平稳实现运行或停缸操作。在发动机无需满功率运行时,可以对发动机执行停缸操作,剩余的工作气缸会以更高效的模式运行,这是目前降低CO2排放最直接的方式,同时还能通过驱动循环提高燃油经济性。

加油油气回收系统

伊顿车载加油油气回收系统是一种车辆排放控制系统,能够收集加油过程中从油箱中挥发出来的燃油蒸汽并通过正常方式进行燃烧,从而减少车辆加油过程中约95%的碳氢化合物排放(该排放量占每年汽车碳氢化合物排放总量的50%)。

差速器和牵引力改善装置

伊顿提供包括差速锁、自动差速锁和电子差速锁在内的差速和牵引力改善装置全系列产品,最大限度地发挥发动机功率和车轮牵引力。其中,伊顿ELocker电子差速锁可以在激活前作为开放差速器运行,而在按下按钮的瞬间,该差速锁便可100%锁定车轴。伊顿ELocker电子差速锁可用于车辆的前轮和后轮驱动,极大地提高了牵引力,从而提升了车辆运行性能。

加特可

作为全球最大的CVT变速器制造商,加特可继在2015年首次参加上海国际车展、2016年参加北京国际车展之后,这次是第三次参展在中国举办的国际级汽车展,这也足见加特可对中国市场的重视。正如加特可社长中塚晃章先生所说:“中国已成为加特可实现全球战略发展的重要市场,我们有信心为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加特可是世界上首家累计生产CVT变速器达到3 000万台规模的制造商,也是全球唯一一家涵盖从轻小型车用到3.5 L大型车用CVT全系列产品的制造厂商,2016年其CVT变速器产品占全球市场份额的37%。在本届上海车展上,加特可也展示了众多最新技术产品。

加特可社长中塚晃章

Jatco CVT8 HYBRID

该产品是在Jatco CVT8变速器上发展出来的混动型号,由于维持了原变速器的尺寸,因此汽车制造商在普通车型上开发混动车型时就不必对车身结构进行大的修改,有助于缩短研发周期。为了维持变速器的总长度,工程师们去掉了原Jatco CVT8变速器上的液力变矩器,并且在这一空间紧凑地布置了一个“驱动和再生电机”以及一套干式多片离合器,干式多片离合器恰好位于环状电机的中空位置,从而成功地抑制了轴向长度的增加。正常模式下,干式多片离合器负责将发动机的动力传递至变速器;而在发动机停机时,它就会断开发动机侧的摩擦;在起动瞬间,电机则利用它反向驱动曲轴,以起动发动机。为了防止摩擦材料的不均匀磨损,工程师优化了活塞的推动位置,并且分析了空气流动,以便利用气流将摩擦粉末高效排出。此外,在主动链轮的前端,还配有一个湿式多片离合器,起到起步以及前进/后退挡位切换的作用。

Jatco CVT7 W/R

该产品是在确保Jatco CVT7优良搭载性不变的前提下,为满足消费者对于燃油经济性和驾乘感受的要求而开发出来的,其中的W/R即代表Wide Range。Jatco CVT7 W/R采用了新型的钢带和带轮,使变速比范围从原Jatco CVT7机型的7.3增加到了8.7,这也是目前世界上变速比最大的CVT变速器。此外,钢片与带轮的V形接触面的沟槽设计的更加密集,从而提高了扭矩的传递性能。而为了降低油泵的摩擦损耗,进一步改进了油泵吸油口的形状,并且废除了流量控制阀,这些措施使得油泵的摩擦损耗降低了30%。为了满足驾驶者对“运动性能”的追求,Jatco CVT7 W/R变速器在起步时会进行锁止,抑制发动机转速的过度上升,达到了车速与发动机转速一同上升的效果,给人以运动性能十足的驾驶感受。目前,这款CVT变速器已经广泛应用于日产品牌旗下车型。

Jatco JR712E

JR712E是一款适用于大中型FR(前置后驱)布局混合动力车型的7挡行星齿轮式变速器。与Jatco CVT8 HYBRID的设计思路一样,JR712E变速器同样将原有的液力变矩器替换为电机与离合器的组合,这样一来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减小对原有变速器的设计修改,降低制造成本。所不同的是,JR712E使用的是干式单片结构的离合器。液力变矩器原本具有缓解冲击的作用,而JR712E去掉液力变矩器后,工程师对电机后端的湿式离合器(离合器2)进行了更加先进的步进式控制,以此来吸收变速时的冲击。

莱茵金属汽车

作为一家百年传统的德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莱茵金属汽车目前在华共有10家独资或合资企业以及大约5 000名员工,是国内最大的乘用车发动机缸盖制造商,2016年在华销售额达9.34亿欧元。在本届车展上,莱茵金属汽车展示了旗下科尔本施密特和皮尔博格品牌的发动机零部件,这些产品在降低油耗和排放方面起到主要作用,另一个展示的焦点就是电动车零部件。

其中,节能减排相关部件部件包括废气再循环系统、节气门以及可变流量泵等,另外还展示了钢制和轻量的带有低摩擦涂层的活塞以及重型滑动轴承等,所有这些产品都可以帮助发动机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展示中另一个引人注目的展品,就是安装了增程器和加热器/冷却器的有机玻璃材料车。增程器的目的是延长电动车单次充电可行驶的里程,为此,一台两缸汽油发动机会在需要时起动,通过一台发电机为电池充电。加热器/冷却器模块是车辆空调系统的一部分,并且带有一台热泵,用于将作为热源的驱动单元和发电机与车辆加热系统连接在一起。直至今日,大部分电动车安装的还是电加热系统,不可避免的降低了里程和操作循环。

耐世特

全球领先的转向及动力传动系统供应商耐世特,携多项技术亮相上海车展,重点展示了行驶与网络安全、舒适性与操控性、灵活性与高效率、及ADAS与自动驾驶四大领域的最新成果。

行驶安全与网络安全解决方案

通过网络安全技术和冗余组件的双重保护,耐世特带来自始至终的安全保障。耐世特的网络安全系统保护着数据的安全性,始终验证正确的转向指令、确保数据的安全链接。此外,耐世特还通过软件和传感器监测驾驶员、车辆和路面,并将数据持续传输至转向系统,让车辆做出预判并执行安全的操控动作。

舒适性与操控性解决方案

耐世特通过模块化、定制化的设计为汽车制造商提供便捷、高舒适性的车辆布置。而对于驾驶员而言,耐世特凭借动力传动领域的工程技术和设计能力,为用户带来具有更舒适驾驶体验、更好操控性能的产品,例如NVH性能更佳的旋锻轴杆半轴、滚珠花键轴杆、改进型无抖动三销节和紧凑型三销节产品。

灵活性与高效率解决方案

耐世特拥有自主研发、设计、测试、验证与生产的能力,能够为客户提供灵活应变、快速响应、保证质量与价值的服务。以耐世特完备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为例,它能够减少高达6%的油耗和高达8 g/km的CO2排放量。

先进驾驶辅助系统(ADAS)方案

在北美国际汽车展上,耐世特宣布与大陆集团进行技术合作,以成立研发中心的形式共同开发自动驾驶控制系统以及执行机构元器件。同时,耐世特正在与全球主要客户合作研发ADAS产品技术,以进一步巩固“随心操控的引领者”的地位。

延锋

致力于为全球主要汽车厂商提供领先的产品解决方案的延锋,本届车展上展示了在汽车内外饰、座椅、电子及被动安全领域的实力,并且首发了针对未来汽车多样化驾乘体验而打造的“YF17”创新概念车。

“YF17”创新概念车

YF17设置有四种驾乘模式:驾驶模式、家庭模式、会面模式和独享模式,并将交互式外观、智能手势控制系统等共计41项创新技术应用在该车上。

在驾驶模式下,YF17所有的座椅都面朝前方,一块装在A柱上的曲面OLED屏幕和外置高分辨率摄像头,可以帮助驾驶员看到前方被A柱遮挡的物体,实现“隐形A柱”的效果,提升驾驶安全性。

在家庭模式下,车辆将会自动驾驶,折叠式方向盘被收纳至仪表板内,2个后排座椅将整合成一个,后排的中控移动到座椅前方,前排椅背相向旋转,将车内打造成轻松自在、功能齐全的“移动客厅”。

开启会面模式后,车辆后排座位将会自动折叠收纳到行李箱内,驾驶座滑动到后排座椅位置,副驾驶座旋转180°完全面朝后方,驾驶员和乘客可以面对面进行交谈和工作,此时汽车已然切换成了一间移动办公室。

此外,YF17还贴心地打造了独享模式,将驾驶座和副驾驶座均移到后排位置,给驾驶员留出足够的休息空间。随驾驶座同步滑动的还有副仪表板,驾乘者可以在任何时候保持对车辆的控制。超大顶棚交互屏幕将为驾乘者提供全景天窗般的广阔视野,亦可像天窗一样直接投射车外环境影像。

内饰:高品质、轻量化、个性化、智能化

在内饰领域,延锋展示了其行业领先的仪表板表皮技术,包括增强搪塑表皮和无弱化TPO技术等。在轻量化方面,包括模压注塑混合成型和发泡注塑在内的一系列创新技术和工艺在满足产品性能的同时有效减重,除此之外,凸显内饰品质的装饰与包覆缝纫解决方案,以及营造个性化舒适体验的氛围灯光产品也将亮相延锋展台。

座椅:轻量化、智能化

在座椅领域,除了一款集成豪华座椅外,延锋还特别展示一款轻量化混合材料座椅骨架,该座椅骨架采用了激光焊接、创新的粘合连接等多种连接技术来实现轻量化。相较于高强度钢座椅骨架,该产品可减轻重8.5%;而相较于纯镁合金骨架,则拥有更好的性能表现。

电子:智能化、集成化、网联化

在电子领域,延锋展示了多款汽车电子系统解决方案,包括手势控制系统、入门级车载娱乐系统和智能网联模块等。其中,入门级车载娱乐系统通过Hypervisor集成了Android和Linux双操作系统。智能网联模块则主要用于车与车、车与道路设施之间的互联互通,从而为车与外界互联提供一个交流通道。

安全:多功能、多样化

在安全方面,延锋展示了一款顶置式正面一体式气囊。该气囊一改传统气囊设计理念,用一个气囊实现对驾员和乘员的双重保护,可将碰撞时乘客的受伤程度降至最小。不仅如此,该气囊还能够节省方向盘和仪表板内部空间,更好地提高内饰的美观性和仪表板的功能性,并且降低了仪表板制造成本和设计难度。

外饰:轻量化、智能化

延锋在汽车外饰方面的节能减排技术主要是为整车制造商提供轻量化设计方案,通过在尾门、翼子板、引擎盖等部位采用新材料或新技术帮助整车减重。以模块化复合材料尾门技术为例,可减重约25%~30%,大大降低了整车油耗。

喜莱德

汽车高速行驶时,爆胎是驾驶者最担心和最难预防的事故。据统计,在国内的汽车事故中,约有30%以上是胎压过低或过高导致轮胎爆裂引起的,而由胎压引起的高速公路汽车事故比例更是高达50%以上。因此,如何防止爆胎已经成为安全驾驶的重要课题之一。针对这种情况,喜莱德在2017上海车展上推出了用于汽车后市场的胎压监测系统。

胎压监测系统的国家标准

按照美国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THTSA)的法规,要求2007年9月之后所有在美国销售的最大设计总质量不超过4 536 kg的四轮乘用车和商用车都必须安装胎压监测系统(TPMS)。欧盟、韩国、中国台湾、俄罗斯及中东海湾国家等紧随其后,也纷纷强制要求装配胎压监测系统。2016年9月27日,《乘用车轮胎气压监测系统的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强制性国家标准送审稿通过,将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审批和确定具体实施时间并予以正式发布。这意味着,胎压监测系统将会很快成为汽车标配。

喜莱德的历史背景

胎压监测系统通常由胎压传感器和与显示屏一体的接收器组成,其中最重要的是胎压传感器,这就必须提到喜莱德(Schrader)。喜莱德1844年成立于纽约,1994年发明了胎压监测系统,并于1996年开始在北美量产装配通用车型,目前其全球OE配套份额超过60%,已累计生产超过6亿个胎压监测传感器,其全球后市场每年销售超过500万个。2014年,喜莱德被森萨塔(Sensata)集团全资收购,并继续保留喜莱德品牌。2016年10月,喜莱德开始在上海建立团队拓展汽车后市场业务。

喜莱德的竞争力

目前,几乎所有的汽车品牌都是喜莱德的OEM客户。森萨塔常州工厂胎压传感器全新自动化生产线已于2014年底投产,产品提供给国内各合资及本土主机厂,目前产能约1 500万个/年,并在后续会快速扩充到约8 000万个/年的产能(每辆车标配4个传感器,即2 000万辆车),从而保证对本地客户需求的快速响应和供货。

喜莱德的产品优势

喜莱德胎压监测系统采用全球独家的自有芯片设计,是世界上唯一一家具有IC生产能力的胎压企业,其他品牌都是使用第三方的通用型一般芯片。而且,喜莱德胎压监测系统通过了世界各地最严苛的安全标准测试,目前国内后市场产品没有OE配套及测试经验,有潜在的安全隐患。

●喜莱德胎压传感器采用橡胶嘴,可以适配所有按照ETRTO标准设计出的轮辋,使用推入式安装工具快速安装,安装时间小于5 s,而其他金属嘴产品安装时间大于1 min,这帮助客户提高了安装效率,从而节省了人工成本。

●喜莱德胎压传感器拥有自动定位功能,不但节省了售后轮胎安装的定位设备,而且还节省安装工时,甚至可无需车辆下线检测工具。

●喜莱德胎压监测系统使用寿命长达10年/20万km/87 000h,而国内产品平均寿命在2~3年。

●喜莱德“太阳神”直接型TPMS改装套件,采用太阳能和Micro-USB双充电,电池可待机20天。采用无线显示,可以灵活放置于仪表台各处,实时显示压力温度,可视化与语音报警。

即将颁布的国家标准对胎压监测产品提出了严格的技术要求,那些低质量产品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最终将面临被淘汰的命运。据统计,目前国内在用汽车中还未安装胎压监测系统的有1亿多辆,如此庞大的客户需求一旦爆发,其商机是惊人的。而且,胎压监测系统存在一定的使用寿命,即使原厂配置的胎压监测系统也需要替换,因此汽车售后市场对胎压监测系统的需求即将迎来快速增长期。

丰田纺织

全球领先的汽车内饰系统供应商丰田纺织已是第4次参加上海车展,本次参展以“QUALITY OF TIME AND SPACE”为主题,展出了舒适的移动空间的豪华概念座椅、丰田C-HR及新款普锐斯、宝马 i8所采用的座椅、燃料电池车MIRAI所搭载的内饰以及相关零部件等。

表皮一体发泡工艺运动座椅

该座椅配备于3月刚刚上市的雷克萨斯新一代LC轿跑车,采用了表皮一体发泡工艺制造。所谓的表皮一体发泡工艺是将缝制好的座椅面套事先放入座垫成型磨具内,然后注入发泡原料后进行发泡的一种工艺。通过座椅面套和跑票材料一体成型,可以减少凹面形状部分引起的压迫感,同时实现适应身体曲面的包裹感和高支撑性。此外,座椅面套的缝制窝边完全隐藏,可以实现完美的表面形状。

洋麻内饰基材

丰田纺织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研究使用环保的植物原料制作内饰板,最终选择了洋麻这种生长快、CO2吸附能力强的植物。制造时首先要将洋麻浸解、干燥、切割,制作成洋麻纤维,再将其与聚丙烯纤维混合制成纤维垫,最后再将纤维垫压制成型,即可得到车门内饰板基材。此外,由于采用了树脂连接件与洋麻基材一体成型的工艺,可以最大程度减少化学胶粘剂的使用,极大地改善了车内空气质量。

丰田合成

丰田合成成立于1949年,到现在已经在全球18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97个活动据点,发展成为一家全球性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其主要产品包括橡胶、树脂类汽车零部件,及以LED为主的光电产品。本届车展上,丰田合成重点展示了在安全与环境领域的产品和技术。

在安全方面,丰田合成使用一辆线框模型车全方位展示了各种安全气囊产品,除了常见主副驾驶安全气囊、侧气囊、侧气帘、膝部气囊外,还有位于座垫下方的座椅气囊、位于后排两个座椅中间的中央安全气囊、抵御追尾撞击的后部冲击安全气囊、以及用于保护行人的发动机罩安全气囊。此外,为了进一步保护行人,丰田合成还设计了弹起式发动机罩传动机构,此装置可以在于行人发生碰撞时将发动机罩顶起,从而在行人和硬物(发动机)之间形成一定空间,以缓和撞击动能。

而在轻量化方面,丰田合成通过将金属件更换为树脂件,获得了良好的效果。例如树脂加油管就实现了50%的轻量化,同时通过蛇腹波纹结构和多层构造也保证了结构强度和耐用性。而树脂水管则利用水压辅助注塑工艺,在实现复杂管路形状的同时还降低了40%的重量,而且一体化注塑成型也降低了成本。

猜你喜欢

汽车系统
Smartflower POP 一体式光伏系统
一种无人机缓冲系统
WJ-700无人机系统
坚持系统观念
品“助读系统”之妙
2019年8月汽车产销环比增长 同比仍呈下降
直扩系统中的窄带干扰抑制
直扩系统中的窄带干扰抑制
汽车的“出卖”
汽车们的喜怒哀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