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蔬医生”苏芝仙
2017-07-18李坤尹邦明
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李坤 尹邦明
“果蔬医生”苏芝仙
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李坤 尹邦明
她扎根基层推广农业高效和科学化应用技术24年,不厌其烦为农户提供现场技术指导和理论讲解,兢兢业业为群众排忧解难,只因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眼前这位中年妇女中等身材,脚穿运动鞋,挎着黄肩包,不畏烈日暴晒,在满眼翠绿、瓜果飘香的山村里,走起路来快步如飞。
整整一天,我们跟着她在勤乐村串村入户,行走在田间地头,看蔬菜大棚,看葡萄园和桑葚园,看草莓基地,听她讲述这片土地的往事,回去时她还不忘看望她对口帮扶的贫困户。
无论走到哪儿,我们都听到村民叫她“苏老师”;和村民聊天时,她三句话不离本行,谈论的都是果蔬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
这就是那个扎根基层穷尽青春年华的“果蔬医生”,那个看似普通农村妇女却在国家、省、市级刊物发表论文76篇的高级农艺师,遵义市南部新区忠庄街道办事处(前称忠庄镇)农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全国农村科普工作先进个人”“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苏芝仙。
苏芝仙(右二)与村民交流葡萄种植技术。(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李坤 摄)
痴:扎根基层24年
勤乐村是遵义市南部城区水源地南郊水库的生态屏障。
2016年1月,遵义市成立南部新区。新区城镇建设如火如荼,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
紧邻城区几公里外的勤乐村却是另一番景象:成片的果蔬基地葱葱郁郁、长势喜人,依山而建的黔北民居掩映在绿林中,俨然一幅水墨山水画卷。
勤乐村支部书记肖大筠说:“为了守住水源地不受污染,10多年来我们坚持发展种植业,实现了百姓富和生态美有机统一。而这,多亏苏老师多年来提供的技术指导。”
自1994年毕业于贵州农学院烟草专业后,苏芝仙的工作履历非常简单,不是和农民打交道就是和农作物打交道,一干就是24年。
苏芝仙刚工作那几年,忠庄镇主要种植烤烟、玉米、水稻等传统农作物。
“那时候穷啊!村里人老实巴交的,很多人没见过葡萄,更别提种葡萄了。”勤乐村马兰蔬菜协会会长龚清明说,“自从苏老师来后,一切都变了。”
1998年,忠庄开始种植水果。苏芝仙从零开始,学习水果栽培技术,从对土壤的研究到品种的选择,再到施肥、防病,她都一一试验。
白树国就是受益者之一。1997年,白树国凭着自己的经验开始栽种葡萄,但因技术跟不上,产量一直上不去,口感品质没有保证。
后来苏芝仙到他家指导,一年下来,成本少了,产量上去了,产值更是翻了三四倍,白树国高兴得合不拢嘴。
如今,白树国成了苏芝仙指导的全国农技推广体系葡萄示范项目的示范户。
一天天、一年年,她风里来雨里去,痴心不改。
勤乐村的田间地头时常有她的身影,村庄哪里适合种葡萄、草莓,哪里适合种蔬菜,怎么种才能产量高、价值高,她都烂熟于胸。
从刚毕业的大学生到如今年过半百,她头上已有丝丝白发,但苏芝仙乐此不疲,她说:“因为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农村就是我的根。”
专:技精业强传播乡里
走进村民李明秀的葡萄园,一串串绿油油的葡萄挂满枝头,丰收在望。
苏芝仙仔细观察葡萄的长势,指导李明秀如何为葡萄套袋,如何防治病虫害、施肥,交流起来就是半天。
“所有的田土都种植果树了。”李明秀说,“从事果树种植10多年,苏老师一直给我们提供技术指导,每年的果子不出村就能卖完。”
草莓种植大户宋志彬说:“我家今年种大棚草莓3.5亩,卖了10多万元。草莓能卖个好价钱,必须相信技术才行。”
为帮助广大农民依靠科技进步,调整产业结构,走出一条农业产业化的道路,苏芝仙刻苦钻研,经常参加培训、查阅书籍、利用互联网学习新知识,并不断申请课题试验。
多年来,苏芝仙实施了草莓、葡萄、桑葚、桃子、李子、梨子、杨梅、无花果等水果新品种引进、肥效、示范、品比试验、促成栽培等22个试验课题,大力推广应用脱毒草莓苗繁育技术,草莓定向移栽技术,瓜类双断根嫁接技术,玉米单株定向密植技术,生姜高厢打孔高产栽培技术,食用菌蒸气接种灭菌技术,香菇覆土高产栽培技术,葡萄、梨等水果的嫁接、修剪及套袋技术等等。
她还用3年时间总结制作出中组部《黔北草莓高产栽培及管理技术》教学课件,已成为西南地区远程教育的草莓栽培教案。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苏芝仙利用夜晚或周末时间,开培训班、现场教学、一对一辅导,向当地群众传授科学种植知识,并应邀到周边县市做现场培训。
龚清明深有体会:“苏老师讲的东西接地气,很管用。”“要想当好农民,收入高,就要好好跟苏老师学习。”
勤:一心为民决战贫困
“勤乐、勤乐,勤人多、懒人少……”
提起勤乐村的变化,嫁到勤乐已有几十年的村民刘金会深有感触。“过去的勤乐一条乡村公路,晴天灰尘滚滚,雨天稀泥烂酱,人们忙完农活,就是打打麻将。”
苏芝仙认为,要让村民脱贫致富,必须得改变村民的思想惰性。
每次进村,无论走到哪儿,她的肩包总是装得鼓鼓的,里面少不了三个笔记本:一本是农户电话,一本是工作日记,一本是培训记录。
她的心里一直装着群众——
农户电话本密密麻麻记满了勤乐村周边农户的联系方式。只要是她培训指导过的农民,她都会留下电话,有什么新技术、新政策就第一时间通知他们。
“电话本不在身边心里不踏实,我怕存在手机里遗失了就联系不上他们。”苏芝仙这样解释。
群众的心里总是装着她——
“当我们遇上农业方面的难题时,只要一个电话,苏老师随喊随到。”白树国说,“不管哪家农户遇到问题,第一时间会想到苏老师,家家户户都留有她的手机号码。”
2016年,为响应省委组织部“万名农业专家服务‘三农’行动”的要求,苏芝仙主动申请蹲点勤乐村,并辅导了10户以葡萄产业为主的科技示范户,每户科技示范户又要指导10户以上的农户或贫困户。此外,她还包保精准扶贫的贫困户7户,负责全村的农业技术推广、培训等工作。
如今,勤乐村的草莓种植已超过800亩,葡萄种植发展到2000余亩,桑葚、桃子、李子等种植面积日益扩大,人均收入逐年增多,也为遵义南部城区的水源地筑起了一道厚厚的绿色屏障。
“她是我们村的‘功臣’。”老支书严绍能评价。
去年7月,苏芝仙被借调到南部新区扶贫办帮助工作,每天的工作除了按时负责相关农村工作报表等资料的上交外,她还要到南部新区各乡镇指导农业种植技术。
苏芝仙说:“我要把我的技术传给更多的农民,让他们实现脱贫致富,这辈子就是为了服务农民……”
(责任编辑 / 李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