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化:生产生活双轮驱动

2017-07-18王小婷

当代贵州 2017年26期
关键词:贵安新区绿色

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王小婷

绿色化:生产生活双轮驱动

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王小婷

贵安新区坚守生态优先,发展绿色经济,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

盛夏的季节,贵安新区处处山绿、水清、天蓝、地洁……

2015年6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安时指出,“新区的规划和建设,一定要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不能降格以求。”2016年1月4日,贵州省委常委会专题研究贵安新区工作时,要求贵安新区“精心谋划,精心打造,建设成为五大新发展理念先行示范区”。

不仅是生产方式的节能环保,还包括生活方式的绿色低碳。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贵安新区坚守生态优先,实施绿色发展战略,发展绿色经济,倡导绿色生活,建设绿色家园,建立绿色制度,生产空间上实现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

生产绿色化

6月14日,国务院决定在贵安新区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喜讯传来,这是贵州在绿色生产方式上的巨大突破,也是贵安新区获得的又一国字号试验区。

为加快推动贵安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落地,贵安新区积极构建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债券等绿色金融要素服务体系,畅通绿色金融支持绿色产业发展通道,探索实践绿色金融产业发展新模式。

贵安新区作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奉行绿色化生产方式的理念,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除绿色金融外,还大力推进绿色农业、绿色工业健康发展,打造绿色经济。

在绿色农业方面,发展以贵澳农旅产业示范园和贵安禅茶观光园为范本的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业和观光农业、体验农业等现代化高效农业,重点规划建设万亩樱花、万亩香稻、万亩茶园、万亩葡萄、万亩牧草、万亩经果“6个万亩”产业基地。

“这里既可以感受农业的高科技,也能惬意享受自然田园风光。”贵州贵安新区绿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王军利如是介绍贵澳农旅产业示范园,2015年4月开工建设至今,该园区已完成包括大数据中心、农产品分拣配送中心、农产品安全检测中心、生态果蔬体验中心等在内的40377平方米核心区的建设,形成了集种、产、供、销、研为一体的大数据农旅示范基地。

绿色工业方面,坚持以大数据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严格执行招商引资环境准入负面清单,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推动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和绿色供应链条全面发展,实现制造业高效清洁循环低碳发展,促进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和谐共融。

以富士康在贵安新区的第四代绿色产业园为例,该园区涵盖的电子信息产业园、节能环保产业园、国际数据中心等七大产业,都以绿色“环保牌”主打,产业园与贵州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合作建造的绿色隧道数据中心根据贵州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采取隧道式建筑设计,有效进行温湿度控制,成功将年平均PUE(能源使用效率)降至1.1以下,为全世界首创,有效提高了数据中心的运营效率,并且取得美国绿色建筑协会白金级 LEED 认证。

生活绿色化

生产方式的绿色化、生活方式的绿色化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如果说生产方式的绿色化更为宏观的话,那么生活方式的绿色化就更为微观具体。

星湖云社区位于贵安新区直管区生态新城核心区域,是贵安新区首个按照国家绿色标准建设的回迁安置小区。该小区家家户户都实现了“直饮水、中水、自来水”的“三管入户”和天然气集中供暖;社区设置8组智能充电桩,为居民的新能源汽车提供充电服务;社区喷泉、水池用的水,都是社区内中水景观塘和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和生活用水生物净化,回用到居民家里冲厕和社区绿化用水。

贵安新区的建设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图为美丽乡村平寨社区。(贵安新区新闻中心供图)

星湖云社区只是贵安新区建设绿色生活示范区的一个蓝本。为全面推动新区居民衣、食、住、行、游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式转变,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群众生活,贵安新区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推进群众性绿色创建,广泛争创绿色企业、绿色校园、绿色社区、绿色家庭等,创建绿色建筑示范区和绿色生态城区。

短程步行、骑车或者选择公共交通;优先购买生态设计、节能认证、环境标志认证等产品;垃圾分类、减量;适量点餐、餐后打包,尽量不使用或少使用一次性餐具;节约用电、用水、用纸……这些看似细微的简单行为,都是生活方式绿色化的具体体现。

对此,贵安新区制定绿色消费主体培育方案,引导消费者自觉践行绿色消费;推进绿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生产和有效供给,推广绿色消费产品;制定完善绿色消费政策体系,构建有利于促进绿色消费的长效机制,营造绿色消费环境。建设城市慢行系统,构筑以公共交通和慢行交通为主体的绿色交通体系,建成高铁站、中心城区、大学城等3个公交换乘枢纽,实现中心城区500米半径公交全覆盖。

空间绿色化

保障青山依旧、实现绿水长流、推动茂林恒翠、引领良田永固、促进百湖常清。2016年,贵安新区管委会决定启动实施贵安新区“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旨在推进山水林田湖生态修复与保护工作,改善农田生态环境、保护耕地、促进土地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目前,贵安新区正立足新区1795平方公里,系统构建山、水、林、田、湖等生态系统空间格局,实现“山水之都·田园之城”的发展目标,积极组织编制《贵安新区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规划》和《贵安新区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实施方案》。

“贵州省作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贵安新区作为生态文明示范区,应当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贵安新区规划建设局副局长舒永胜表示。

发展中,贵安新区一直以“绿色化”为引领,坚守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三生融合”理念,投入15亿元关闭直辖区21家砂石厂、2家煤矿和30家污染企业。

与此同时,率先全面推进低冲击开放模式,推进山、水、林、田、湖“五景融合”,构建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大力实施“十河百湖千塘”“五区八廊百园”“绿色贵安三年会战”等生态环境工程建设,推进全域旅游化、全域景观化、全域生态化、全域一体化。高起点统筹城乡发展,探索乡村资源资本化运作,规划建设100个“精品乡村”,让美丽乡村成为观光休闲的公园、寄托乡愁的故园、投资兴业的乐园、安居乐业的家园。

2015年4月,贵安新区成功入围全国首批16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之一后,投入47亿元在中心区启动海绵城市建设。贵安新区月亮湖公园一期融合海绵城市理念,通过构建四大子系统:透水铺装系统、收集转输系统、调蓄净化系统、雨水利用系统,将人工湿地、下凹式绿地、渗水铺装、雨水调蓄设施等海绵城市设施与规划设计有机结合,形成西部山林、东部丘台水岸、中部湿地的格局,最终将月亮湖建设成海绵城市示范项目。

制度是培育成果的土壤,推进制度绿色化就如在良田沃土上培育茁壮成长的作物。因此,贵安新区依托新区大数据优势,建立并实施绿色化指标和统计体系、绿色项目引导目录制度和国家公园体制,明确数据采集责任,实现环境关联数据资源整合汇集。 探索全域景区化管理体制,创新绿色旅游标准体系、服务体系、监管体系、交通体系,发展智慧旅游,构建全域景区化的大旅游格局。

(责任编辑 / 袁燕)

猜你喜欢

贵安新区绿色
宜宾市三江新区
雄安新区设立五周年座谈会召开
“三代”贵安人:共建新城同圆梦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贵安新区与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签署战略框架协议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