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苏联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经验教训及其当代启示

2017-07-17黄艳

大观 2017年6期
关键词:经验教训启示

摘要:苏联放弃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最终走向解体的历史教训值得每个社会主义国家反思。本文试图从苏联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中,总结和汲取经验教训,从而更好地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方面的建设。

关键词:苏联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经验教训;启示

一、苏联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经验教训

(一)苏联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经验

第一,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作为苏联第一代领导人的列宁在这一点上做得很好,在执政期间,加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方面的学习教育,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广泛传播,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苏联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斯大林在列宁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完善了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创办专门的研究机构,大量的经典著作的出版,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文化氛围,不断巩固无产阶级政权。虽然以后的苏共领导人逐渐偏离的社会主义道路,意识形态上发生了变化,但他们也一直致力于意识形态方面的建设,由于苏联高度集中地政治经济体制的诟病太多,加上国内外各种矛盾尖锐,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终走向了崩溃。

第二,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培养人才。纵观苏联七十多年的历史,历代领导人都看到了人才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提出了一系列的人才培养政策,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提高人民的知识素养,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引导人民群众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培养专门的技术人才,投身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当中,不断增强国家的软实力。

(二)苏联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教训

第一,未能正确评价党的历史和社会主义实践。一方面,他们全盘否定无产阶级革命领袖人物,其中斯大林成为主要的攻击对象,公开推翻共产党的领导,使人民群众对领袖人物产生了怀疑,造成信仰的不坚定,思想上逐渐失去“主心骨”;另一方面,利用舆论大肆宣传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的错误,企图搞臭社会主义,让人们对社会主义失去信心,进而放弃社会主义,重走资本主义道路。因此,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关键是全面正确地看待党的历史和社会主义实践,既要看到存在的问题,也要看到取得的成就,在评价领袖人物时要立足于历史,客观公正地去评价,这关系到党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前途和命运。

第二,放弃马克思列宁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从苏共二十大以后,苏联逐渐走上了背离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则的道路,到戈尔巴乔夫提出的“新思维”取代马克思主义,苏联共产党放弃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在意识形态领域实行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政策,提出了“民主化”、“公开化”、“多元化”,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的“和平演变”敞开了大门。从苏联解体的深刻教训中,我们必须清楚的意识到:任何统治阶级要想维护本阶级的统治就要努力维护和巩固占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这是维护政权的根本所在。

第三,共产党长期脱离群众,背离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在苏共长期执政的过程中,苏联共产党逐渐淡忘了共产党的宗旨、原则和工作作风,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不惜牺牲人民的利益,这从斯大林时期就落下了“病根”。苏共真正脱离群众是在戈尔巴乔夫时期,一系列错误路线的制定,民族矛盾尖锐,政党腐败……导致苏共人民彻底对苏共丧失了信任。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不动摇,密切联系群众,只有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政党才会有强大的群众基础,领导人民群众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中,从而不断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

二、苏联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当代启示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第一,经济基础和政治体制决定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对经济基础和政治体制具有巨大的反作用。任何国家都有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它代表着统治阶级的利益。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①

第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要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实践。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各种思想潮流交织在一起,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一元化,同时还要积极借鉴外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发展本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以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国际化水平。在经济政治改革的新常态下,我们要始终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二)全面正确地评价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社会主义实践

苏联的“个人崇拜”、全盘否定斯大林的历史给了我们珍贵的启示。在当今各种思想文化激烈交锋的时代,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文化,企图通过各种途径对我国意识形态进行“西化”、“分化”,对领袖人物的盲目崇拜以及不从历史事实出发,全盘否定历史人物都会容易造成思想领域的混乱,给敌对势力以可乘之机,伺机广泛传播非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从而引起社会的动荡不安。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要用辩证的观点看待,回归历史,从历史的角度进行评价,既要看到他的缺点不足,从中吸取教训;又要看到他的成就,学习他们的优良品德,从而实现思想上的升华。对于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挫折,要积极寻找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社会主义建设本来就不是一帆风顺地,就是在不断地试错中得到完善和发展,切不可将一时的失败归结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或者执政党的失败。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经过各种艰难挫折磨炼,用无数共产党人鲜血书写而成的,是经得住考验的。所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我们要防止西方意识形态的各种途径的渗透,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更好地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三)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谁得到了人民群众,谁就拥有了政权。苏联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不惜损害人民的利益。在政治上,无产阶级政党腐败,背离马克思主义的原则方法,失去民心,脱离群众的沉痛教训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中国共产党“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服务群众同教育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需求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满足人民精神需求。”②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更好地引导人民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

意识形态建设对于巩固政权和维护国家统一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加強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积极吸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经验教训,结合我国的实际,才能更好地发展社会主义,朝着共产主义方面前进。

【注释】

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5.

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54.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孙自胜.苏联意识形态教育的经验教训及其启示[J].党政研究,2015(02):87-91.

[3]张骥,张爱丽.论苏联意识形态建设的教训及其启示[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双月刊),2008(05):162-167.

[4]刘国普,莫岳云.苏联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嬗变历程与教训探析[J].理论月刊,2015(03):184-188.

作者简介:黄艳(1991-),女,青岛科技大学2015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猜你喜欢

经验教训启示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论上海三线建设搬迁动员工作历史经验和教训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商业银行受余额宝的影响和启示
日本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对中国的借鉴
浅谈文物建筑环境的保护
第一个工人阶级政权巴黎公社崭新创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