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论据的选取与使用
2017-07-17朱赟
朱赟
作文,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以说,作文的好坏关乎到语文的成败。从历年的高考作文来看,它都倾向于议论文写作。如何帮助学生写好议论文,是高中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而要想写好议论文,论据的选取和使用非常关键。
在高考时,如何在有限的卷面和时间内以尽可能少的文字用好事例,达到充分有力地证明中心论点的目的,这确实是大有讲究的。下面就谈几点论据的选取原则,明确论据选择的要求。
一、针对性
我们在选择论据时,第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所选的论据必须能为中心论点服务,观点与材料要保持统一。这就要求我们在选取论据时,必须紧扣中心论点。
有的材料内涵丰富,运用时要仔细斟酌。同时,即使是同一个事件,其成因也是多方面的,如果把握不好其中诸多因素的细微差异,就会造成论据与论点的脱节。因此,选择材料的主旨必须与论点吻合,才能起到证明论点的作用。
如作文题目“学会放弃”,有位同學是这样写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孙东林、孙水林已被大家所熟悉。春节期间,哥哥孙东林为了赶在大雪被封前把农民工的钱送到他们的手中,不幸车祸,身边一家五口人全部遇难。弟弟孙水林为了满足哥哥的遗愿,准时把钱送到农民工手中,钱不够,就掏上自己和母亲的钱让农民工凭良心拿钱,兄弟俩的做法让全国人民深受感动。
哥哥因为放弃路途的艰险,选择坚定自己信念,让农民工得到了钱,他选择的是一条让人尊重的道路,他的选择虽然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即给别人带来了幸福!
这个事例明显的针对性不强,它倒是更适合“诚信”这个话题。
二、典型性
所谓典型性原则,就是在选择论据时,尽可能选择那些有代表性的,最有说服力的论据。论据典型,立论才有特色论据有代表性,才能体现立论的本质意义。如2004年北京一考生的《宽容是阳光》中指出:“卡耐基认为,憎恶别人不是咬牙切齿饕餮对手,而是吸取对方的长处化为自己强身壮体的钙质。林肯总统对待政敌素以宽容见称,他主张当敌人变成朋友时,难道我不是正在消灭我的敌人吗?三峡工程大江截流成功,著名的水利工程家潘家铮认为那些反对过三峡工程的人对三峡的贡献最大,反对者的存在,可让你保持清醒理智的头脑,做事情更周全,可激发你接受挑战的勇气,进发出生命的潜能……”大量典型论据的运用,使本文的论证充分而有力地证明了观点“人与人之间是要多一点宽容的。”
议论运用的论据宜选用名家名篇的言论和事例,而凡人琐事是很难体现典型性的。范围狭窄、概括力不强的事例用得再多也是很单薄的,当然论证的力度也就比较小,往往缺乏说服力。
三、新颖性
现在的作文非常强调创新,议论文也同样如此,若总是用一些陈词滥调,这很难激起他人阅读的欲望。在写“顽强拼搏是成功的必要条件”这个话题时,有的同学写到“中国女排顽强拼搏,取得了‘五连冠的佳绩:张海迪病病缠身,高位截瘫,但她顽强拼搏,学会了多种外语,翻译、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可见,只有顽强拼搏,才能克服困难,走出逆境,走向成功”。这段例证确实真实、典型,能证明中心论点,但是陈旧、不新颖,读起来味同嚼蜡,给人知识面不广、视野不开阔的感觉。
那么如何创新呢?我们可以通过新颖的论据使议论文达到与时俱进的目的。
新鲜的论据可以使文章增添色彩,使文章透露出新的气氛,符合阅卷者的心意。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只要养成勤看报纸,勤看电视新闻,勤听广播,勤注意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新闻的良好习惯,就可以接受很多新的信息,变成文章中的新鲜论据。如果在作文时没有很新鲜的论据,也可以从旧的材料中去发现新的,避开别人用过的,选别人没用过的。
四、真实性
选择的论据要真实。选择的事实要准确无误,不能道听途说,人云亦云:也不能主观臆造,似是而非。引用的名言警句、科学道理涉及的人名、国籍、年代、出处等要准确,不能有硬伤。论据可以分为许多要素,例如事实论据可分为时间、地点、人物、经过、原因、结果等要素,选择的时候要做到确凿可靠,才会使论证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曾经在学生的习作中见到过有的人把青霉素的发现者弗莱明硬是换成了美国的爱迪生,有的说是诸葛亮在碧溪垂钓数十载才迎来了刘玄德的三顾茅庐,有的从说是苹果砸到了亚里士多德的头上,使他发现了万有引力。诸如此类,如果把其中的某一个要素弄错了,就会贻笑大方,露出论据虚假的破绽,让自己苦心构建的议论大厦轰然坍塌。有些同学平常不读书,不看报,不了解社会生活,不积累材料充实自己的论据仓库,其结果必然是临作文的论据贫乏,或张冠李戴,或胡编乱造。事例真实可靠才能证明观点,观点才能站得住脚,才能使人信服。
要写好议论文并不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只要我们平时注重对论据的大量积累,掌握好论据的选取原则,准确地使用所积累的论据,使议论说理凝练透彻,就一定能真正提高议论文的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