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损伤控制性手术护理对救治严重胸部创伤患者的应用效果

2017-07-17马玉芬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18期
关键词:护理

马玉芬

【摘要】 目的 探讨损伤控制性手术(DCO)护理对救治严重胸部创伤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80例

严重胸部创伤患者, 根据患者的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和护理措施, 观察组实施损伤控制性手术及相关护理措施, 对比两组患者的应用效果。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体温恢复时间、凝血功能恢复时间、乳酸清除时间均长于观察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82.5%高于对照组的55.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严重胸部创伤患者实施损伤控制性手术及护理措施可提高救治成功率, 并加快患者的转归,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严重胸部创伤;损伤控制性手术;护理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18.108

胸部创伤是指因外力作用于胸部而导致的部分组织与器官的破坏, 由于胸腔内有心脏和肺脏两大维持生命体征的重要器官, 因此在严重的胸部创伤后可导致患者发生呼吸和循环功能障碍, 还可合并有胸部以外的其他脏器的损伤, 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1]。为提高严重胸部创伤的治疗效果, 本院开始应用损伤控制性手术及护理措施, 在本次的研究中将分析损伤控制性手术护理对救治严重胸部创伤患者的应用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从本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患者中选择80例严重胸部创伤患者, 根据患者的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40例。对照组中男29例, 女11例,

年龄16~72岁, 平均年龄(50.2±6.0)岁;观察组中男30例, 女10例, 年龄17~73岁, 平均年龄(51.0±6.5)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 行常规治疗及相关护理, 在患者入院后快速建立有效静脉通道并进行补液, 并做好手术准备, 同时进行手术和抗休克治疗, 术后转入ICU继续予以抗感染、抗休克、纠正酸碱平衡、电解质紊乱、低体温等措施。

1. 2. 2 观察组 行损伤控制性手术及护理措施, 按照DCO原则进行积极的生理复苏, 并处理并发症, 遵循通气、输液、搏动、控制出血、手术的救护流程(VIPCO)对患者行重症监护治疗, 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确定手术治疗。护理措施:①术前病情观察与评估:迅速建立2~3条有效静脉通道, 用于补液、输血及用药治疗, 若穿刺困难则行中心静脉置管, 同时动态监测心电图、血气分析、尿量、血液乳酸浓度、呼吸、脉搏等血流动力学和生命体征变化。②建立有效救护流程:按照VIPCO救治程序, 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 及时清理呼吸道内异物, 解除呼吸道梗阻并予以鼻导管或面罩吸氧, 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机械通气。建立静脉通道后行中心静脉压监测, 为抗休克治疗创造条件, 做好生命体征和血流动力学的监测, 根据血容量变化判断心肺功能。控制好出血, 若经胸腔闭式引流后仍有出血情况则应及时开胸探查止血。在抗休克治疗时做好相关配血、采集血标本、备皮、药敏试验等术前相关准备。③心理护理:在DCO第一阶段要做好对患者及患者家属的解释工作, 减轻患者及家属的心理负担, 并为患者家属介绍治疗成功的例子, 增加患者家属的信心。在住院过程中尽量满足患者及家属的需求, 拉近护患关系, 提高患者及家属的诊疗配合度。④加强器官功能监护:患者进入ICU后将病房温度调整至26~28℃, 并使用充气式复温毛毯覆蓋保温, 监测中心温度变化。注意观察动脉血气分析指标, 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通气模式和参数, 纠正酸碱平衡和电解质紊乱, 及时监测凝血功能, 根据具体情况遵医嘱予以新鲜血液、血小板或凝血因子补充。注意记录患者的尿量变化, 及时采取处理措施, 防止肾功能衰竭。

1. 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乳酸清除时间和凝血功能恢复时间, 另外对比两组的抢救成功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的体温、凝血功能恢复时间及乳酸清除时间比较

对照组患者的体温恢复时间、凝血功能恢复时间、乳酸清除时间均长于观察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的抢救成功率比较 观察组中有33例患者抢救成功, 治愈出院, 4例患者家属放弃治疗, 3例患者抢救失败死亡, 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为82.5%;对照组中22例抢救成功, 3例患者家属放弃治疗, 15例抢救失败死亡, 对照组的抢救成功率为55.0%。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400, P<0.05)。

3 讨论

DCO是近年来应用于创伤外科领域中具有极大实用价值的外科原则, 对于严重的外科创伤首先予以快捷简单的处理措施, 维持患者的生理机制, 控制情况的进一步恶化, 为患者的复苏争取时间, 之后进行ICU复苏, 最后进行确定性的手术[2-4]。该方式将存活率放在第一位, 区别于传统的治疗方式中追求手术成功率的模式[5]。

在实施DCO护理时, 护理人员要充分理解DCO的概念, 做好医护之间的密切配合。术前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状态, 做好伤情的评估, 根据院内急救程序VIPCO实施快速、准确、有效的救治护理措施[6-8]。同时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 提高其治疗信心和诊疗配合度。在术后做好相关器官功能的监护, 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9, 10]。在本次的研究结果中可看出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 且观察组的乳酸清除时间、凝血功能恢复时间和体温恢复时间均优于对照组, 说明DCO及护理措施可有效促进严重胸部创伤患者的转归。

综上所述, 损伤控制性手术护理对救治严重胸部创伤患者具有显著的效果, 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预后。

参考文献

[1] 向可翠, 杨婷, 梁瑜, 等.损伤控制性手术救治严重胸部创伤患者的护理.护理学杂志, 2012, 27(10):43-45.

[2] 李雯, 许芳兰, 马翠英.损伤控制性手术护理对救治严重胸部创伤患者的效果分析.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6, 1(15):184-184.

[3] 王美玲.损伤控制性手术在严重腹部损伤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对策分析.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27):293-294.

[4] 刘屹昉.严重腹部创伤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护理效果观察.中外医学研究, 2013, 11(1):92-93.

[5] 张雪峰. 损伤控制性手术在严重胸部创伤救治中的应用. 中国乡村医药, 2016, 23(22):45-46.

[6] 马傍喜, 孙国申, 张欢, 等. 严重胸腹部创伤损伤控制性手术护理效果观察.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4, 20(2):132-133.

[7] 唐艳华. 严重腹部创伤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护理效果观察. 中国保健营养旬刊, 2012, 22(11):4510.

[8] 田浩. 损伤控制性外科在合并腹部创伤的严重多发伤中的应用. 南方医科大学, 2011.

[9] 燕重远. 分析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严重腹部创伤的临床效果. 临床研究, 2016, 24(11):56-57.

[10] 谢德贵, 孙勇. 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严重创伤性肝破裂的临床效果探讨. 重庆医学, 2015(7):975-977.

[收稿日期:2017-05-02]

猜你喜欢

护理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循证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舒适护理方法在高血压护理中的应用
人性化护理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优质护理在产后出血护理中的应用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探讨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护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