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居家护理在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康复中的干预作用

2017-07-17张俞苏晓燕蔡岩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18期

张俞 苏晓燕 蔡岩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居家护理在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康复中的干预效果。方法 84例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 将其随机分为护理组与对照组, 各42例。护理组患者出院后进行居家护理, 对照组患者仅进行出院指导与门诊复查。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结果 出院1年后护理组患者的Karnofsky评分为(93.44±8.57)分, 对照组患者的Karnofsky评分为(84.54±11.27)分, 护理组患者的Karnofsky评分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居家护理可提高患者恢复速度, 从而提高患者自理能力, 进而降低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 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 居家护理;中重型颅脑损伤;干预作用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18.095

顱脑损伤主要是患者头部受到暴力打击而引起颅脑组织受损, 从而对患者造成危害, 一般颅脑损伤表现为意识障碍、肢体瘫痪、感觉障碍以及失语等症状, 严重时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在对颅脑损伤患者抢救完成后常会留有后遗症与并发症, 对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不利影响, 故颅脑损伤患者出院后仍需要一定的医护支持。目前有研究文献指出[1], 对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居家护理可有效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本院就此展开了对比性研究分析, 现对本次研究作如下详细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5月~2016年3月收治的84例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 其中男45例、女39例, 年龄最大74岁, 最小13岁, 平均年龄(41.3±10.9)岁。84例患者随机分为护理组与对照组, 各42例。护理组患者中男20例、女22例, 年龄最大74岁, 最小17岁, 平均年龄(43.5±10.2)岁;

对照组患者中男25例、女17例, 年龄最大74岁, 最小13岁, 平均年龄(40.2±11.3)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治疗出院时进行常规的出院指导与有关的宣传教育工作, 同时通知患者按时到院进行门诊复查。护理组患者进行居家护理, 具体的方法如下:①选取本院对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具有丰富经验的护士3名组成居家护理随访小组, 在院内进行再次培训并掌握与患者家属沟通交流的技巧, 同时制定有关的居家护理要则, 规范居家护理随访行为[2];②居家护理随访小组成立并培训完成后, 于患者出院后的第1、4、8、12个月进行上门随访, 在随访时对患者以及家属进行护理指导与健康教育, 收集患者病情的恢复信息并建档保存, 同时了解患者家属的日常护理工作以及落实情况, 对于家属在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予以纠正, 解答患者与家属的疑问;③居家护理随访小组在随访过程中要注意发现自身的问题, 及时纠正错误并进行改进, 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小组的护理能力与语言交流水平, 从而有利于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交流, 并准确表达对家属日常护理工作的意见与建议, 进一步提升患者的恢复速度。

1. 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应用Karnofsky评定法对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评价, 同时判定患者的身体机能恢复情况, 评分越高表明患者恢复情况越理想, 具体的评分标准[3]如下:患者身体机能恢复良好为90~100分, 患者生活可自理为80~90分, 患者仍需要他人部分帮助才能生活为60~80分, 患者几乎完全需要依赖他人才能生活为60分以下。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出院1年后护理组患者的Karnofsky评分为(93.44±8.57)分,

对照组患者的Karnofsky评分为(84.54±11.27)分, 护理组患者的Karnofsky评分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0738, P=0.0001<0.05)。

3 讨论

大脑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 而中重型颅脑损伤由于头部受到了外力的严重打击, 患者的颅脑组织会受到伤害, 因此身体各项机能会受到影响, 同时患者在抢救成功后常会留有后遗症, 恢复速度缓慢, 故需要有人长期陪护并加以照料[4, 5]。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 大多数家庭无法承受长时间住院治疗的经济负担, 只能选择回家由家属或聘请护工对患者进行日常的护理工作, 但患者家属或护工并不具备专业的护理知识与护理技巧, 因此患者不能够得到适宜的照顾。居家护理的主要优点是患者在家中也可享受到较为专业的护理, 患者个人的心理情绪较为稳定, 康复的意愿更加强烈, 因此利于患者的康复[6-8]。

居家护理随访小组主要是由护理经验丰富的护士组成, 定期前往患者家中进行专业的指导, 同时还可根据患者康复的具体情况对护理对策进行改进, 从而以一种连续的、有效的护理方式帮助患者恢复[9, 10]。在本次对比性研究分析中, 对护理组患者采取居家护理的措施, 患者出院1年后的Karnofsky评分为(93.44±8.57)分, 表明患者的机能恢复情况理想, 不太需要他人的帮助便能正常生活, 而对照组患者的Karnofsky评分为(84.54±11.27)分, 表明患者的身体机能仍需要进一步康复, 但也可自理, 两组患者的Karnofsky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对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居家护理可有效提升患者的康复速度, 提高患者的恢复质量, 从而减轻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与人力负担, 应用价值较高, 值得对其进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爱凤, 葛东明, 张媛媛, 等. 延续性护理干预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居家护理中的应用.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4, 20(3): 304-307.

[2] 夏建平, 李霞.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居家护理中应用延续性护理的效果.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10):135-136.

[3] 赵前辉. 居家护理中应用延续性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 中国保健营养, 2016, 26(12):287.

[4] 石云兰. 居家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6, 1(3):101.

[5] 仇宝华, 凌伟民, 曹国芳, 等. 微型营养评估表评估家庭病床老年患者营养状况研究.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12, 11(8):579-581.

[6] 金钰梅, 贾亚平, 金成胜, 等. 居家护理对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 中华护理杂志, 2009, 44(11):965-968.

[7] 梁凤兰. 居家护理对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齐鲁护理杂志, 2010, 16(29):27-28.

[8] 蔡珊珊. 居家护理在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康复中的干预作用.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15(a5):289-290.

[9] 潘燕. 分析居家护理对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 药物与人, 2014(9):283-284.

[10] 孙艳杰. 居家护理对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分析.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16, 21(2):192-193.

[收稿日期:2017-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