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氨磺必利治疗精神病性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

2017-07-17张爱兰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18期
关键词:临床疗效

张爱兰

【摘要】 目的 分析氨磺必利治疗精神病性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60例精神病性障碍患者, 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 各80例。对照组选择奥氮平治疗, 实验组选择氨磺必利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 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7.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 两组患者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者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且实验组治疗后PANSS评分、BPR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对精神病性障碍患者进行治疗时, 氨磺必利治疗的效果比较理想, 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具有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关键词】 氨磺必利;精神病性障碍;临床疗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18.067

精神病性障碍是临床中发生率较高的一种严重心理障碍, 患病期间大部分患者会完全丧失自我辨别自己异常心理表现的能力, 认为自己没有患病, 更不会主动就医。本研究主要分析了氨磺必利治疗精神病性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全部160例精神病性障碍患者均为本院2015年5~12月所收治。纳入标准:满足相关诊断标准[1];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药物过敏患者、肾功能和肝功能严重损害患者、心功能不全患者等。通过数字随机原则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 每组80例。对照组中, 男42例, 女38例;年龄18~54岁, 平均年龄(35.5±6.2)岁;23例患者为幻听, 28例患者为被害妄想, 16例患者为嫉妒妄想, 13例

患者为其他。实验组中, 男43例, 女37例;年龄17~56岁, 平均年龄(35.2±6.9)岁;24例患者为幻听, 29例患者为被害妄想, 16例患者为嫉妒妄想, 11例患者为其他。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患者在入院后均采用暗示疗法和心理疗法, 并对患者的精神状况进行严密观察。对照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给予奥氮平治疗, 剂量为5~10 mg/d, 并结合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对给药剂量进行合理调整, 给药剂量不能超过20 mg/d。实验组患者则采用氨磺必利口服治疗, 初始给药剂量50 mg/d, 之后将给药剂量逐渐调整为50~300 mg/d。治疗时间均为8周。

治疗期间应停用其他抗精神病药物、心境稳定剂、抗抑郁药物。如果患者存在兴奋躁动, 则应给予氯硝西泮静脉滴注;如果患者存在严重焦虑失眠, 则应短期联合应用具有镇静效果的抗焦虑药物;针对药物不良反应给予预防用药, 在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无法耐受时应及时给予对症处理;如果患者存在肝功能异常, 则应结合其具体情况给予护肝药物治疗。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NSS、BPRS评分, 比较治疗效果。疗效评价标准[2]:经治疗患者无感知障碍、思维障碍、言语紊乱、幻觉、妄想、显著的紧张症行为或者行为紊乱等为显效;经治疗患者感知障碍、思维障碍、言语紊乱、幻觉、妄想、显著的紧张症行为或者行为紊乱等显著改善为有效;经治疗患者情感表现与意志行为、思维活动、周围环境存在明显不协调, 症状、体征没有变化, 甚至加重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PANSS评分、BPRS评分比较 治疗前对照组患者的PANSS评分为(24.03±3.17)分, BPRS评分为(34.19±3.25)分;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PANSS评分为(21.05±2.32)分, BPRS评分为(30.56±2.52)分。治疗前实验组患者的PANSS评分为(23.96±3.21)分, BPRS评分为(34.12±3.14)分;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PANSS评分为(18.18±2.63)分, BPRS评分为(25.16±2.71)分。治疗前, 两组患者 PANSS评分、BPRS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者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且实验组治疗后PANSS评分、BPR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2. 2 临床疗效比较 对照组中, 40例显效, 22例有效, 18例无效, 总有效率为77.5%;实验组中, 50例显效, 26例有效, 4例无效, 总有效率为95.0%。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对于精神病性障碍患者来讲, 在特殊情况下受到刺激则可能导致精神分裂症状, 患者在症状持续发作一段时间后则能恢复正常[3-5]。氨磺必利作为新型抗精神病药物, 具有非常独特的作用机制, 具有比较理想的双重多巴胺拮抗效果, 给予低剂量氨磺必利治疗, 能对突触前D2、D3受体进行选择性阻断;给予高剂量氨磺必利治疗, 则能对突触后D2、D3受体进行有效阻断。氨磺必利对边缘系统具有比较理想的相对性选择性作用, 所以能让氨磺必利的危险性有效降低[6-10]。

总之, 在对精神病性障碍患者进行治疗时, 氨磺必利治疗的效果比较理想, 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具有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焦在库.奥氮平治疗精神病性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6(1):63-64.

[2] 刘顺林.急性而短暂的精神病性障碍预后效果观察.中医临床研究, 2015, 7(15):86-87.

[3] 伍卫.长期服用氨璜必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电图及心肌酶的影响.医疗装备, 2013, 26(4):24-26.

[4] 李云霞.急性腦出血心肌酶与心电图的变化.中国现代医生, 2011, 49(35):132-133.

[5] 陈立才.奥氮平治疗苯丙胺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分析.中国民康医学, 2014(7):32-33.

[6] 陈妍, 陈美娟. 氨磺必利在精神分裂症中的研究进展.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11, 11(1):83-85.

[7] 夏仲, 张恩, 宋传福, 等.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 精神医学杂志, 2013, 26(6):442-443.

[8] 赵新苗, 胡拴萍. 氨磺必利治疗脑血管病并发精神障碍35例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2, 10(12):1536-1537.

[9] 吕振雷, 周振和, 张云彪. 氨磺必利与奥氮平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4, 22(4):499-501.

[10] 于晶妮, 柴萌. 新型抗精神病药氨磺必利在临床的应用.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2013(6):594-596.

[收稿日期:2017-03-30]

猜你喜欢

临床疗效
CRRT在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及护理
核苷类药物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效果研究
黄葵胶囊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131碘治疗甲亢患者的后期随访效果分析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