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枚贡墨,见证明朝覆亡

2017-07-17黄台阳

中外书摘 2017年7期
关键词:陈圆圆吴三桂崇祯

黄台阳

田弘遇贡墨

大臣署名进贡墨给皇帝,起源应该甚早,但目前看得到的,最早来自明朝,而且只有一锭。其他的不知是因年代久远未能保存下来?还是当年仍不够流行,进贡的不多所致?这锭仅存的,就是田弘遇贡墨,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田弘遇本来是个无名之辈,之所以会登上历史舞台,有点可笑,是靠女儿田贵妃,也就是明思宗(世称崇祯皇帝)朱由检的宠妃。明史里对他的记载是“好佚游,为轻侠”,也就是交游广阔,喜欢摆排场、当大哥。他原籍陕西,后来在江苏扬州任千总,是个中下级军官。扬州因地处大运河要冲,是千年繁华之都,声色犬马,灯红酒绿。田弘遇冶游之余,与演艺传播(当时叫倡优)界的吴氏勾搭上了,于明神宗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生下田秀英。现今扬州东关街还有条著名的田家巷,据说就是当年田家所在之处。

田秀英从小聪明可爱,跟着妈妈学音乐舞蹈,还进琴棋书画等才艺班,样样学样样通。眼看要步妈妈后尘,进“演艺圈”变摇钱树时,没想到田弘遇突然被调到北京担任锦衣卫指挥,一家人的命运,从此发生大变化。

明熹宗天启七年(1627年),皇帝朱由校唯一的弟弟信王朱由检年满18岁,要选妃成家。当时明朝为怕外戚得势,后妃都选自没权势的中等家庭,田秀英因缘际会,被选为信王妾。而选秀第一名当上王妃的周氏,也出身军人家庭,她父亲周奎当时是城南兵马司副指挥,算是田弘遇的同行。

本来作为藩王(清朝时称为亲王)的妾的父亲,是没太大好处的。但俗语说,运气来了,门板也挡不住。在田秀英选上信王妾后没多久的同年八月,那位只喜欢做木匠活的明熹宗朱由校驾崩了!他在位七年,离世时才23岁,没有任何子嗣。于是年轻的信王因血缘最近而接班,继位为崇祯皇帝。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王妃周氏封后,田秀英也因才貌双全,深获崇祯喜爱,被封为贵妃。田弘遇则父以女贵,晋身为国丈,被封为左都督。

这是个在明太祖时就设置的荣誉军职,官居一品,不掌实权,但却是武臣的最高位,在北京城里够他风光的了!随后他在任上享受荣华富贵,甚至运气好到赶在李自成攻下北京前病死,时为崇祯十六年(1643年)底,逃过被李自成军的逼财拷打。而此墨必是在他生前所贡,故前面说这锭墨有近四百年历史,应该不差。

只是田弘遇一介武夫,靠着裙带关系,竟然天上掉下来大礼。从此享乐就好,为什么要附庸风雅送墨给崇祯皇帝呢?他图的是啥?他是单送这份墨,还是有其他更大更重的礼,此墨只是附带品?

南海酬香丰收,

顺道订制墨

明朝中后期,武将的地位不高,备受文臣打压。重要的军事行动,也都是文人挂帅。这或许导致田弘遇想借送墨来表示他也通点文墨,自抬身价。然而只是送墨,即使再精美,以他武夫出身喜做大哥的习性,相信是拿不出手的。一定还有其他更贵重更夺目的礼物在他脑海中。墨,只是附带之物吧。

再来,他送礼给崇祯的原因和企图应不会单纯。前面说过,田弘遇喜交游、重排场,在北京城里该免不了奢华铺张,甚至胡作非为。以崇祯皇帝疑心病重,严防大臣的个性,就曾在听到他的恶行后大发雷霆,把田贵妃叫来狠狠训斥一番。田贵妃不得不严词告诫老爸要警惕收敛,以免全家波及受害。相信这会是他想要在崇祯面前做点公关的另一动机。

此外,田贵妃受宠,与周皇后的关系就变得很微妙。记载说她偶有恃宠而骄冲撞皇后。崇祯重礼法,也不太贪女色,因此田贵妃在崇祯十三年还曾被贬出所住的承乾宫,搬到位阶较低的启祥宫去反省思过。心情不好,加上那年八月,她为崇祯帝所生的七皇子产后不久就夭折。使得她从崇祯六年到崇祯十三年,前后七年间所生的四个小孩,皇四子到皇七子,除皇四子外,都沒活下来。凡此种种,让田贵妃身心饱受打击,快速凋零。这一切看在田弘遇眼里,必然会觉得后台不稳。为长远打算,能不设法加强吗?

崇祯十四年(1641年),田弘遇获崇祯帝给假,奉旨到南海,也就是浙江普陀山观音菩萨的道场,进香祈福,顺便也祈求健康状况日渐衰退的田贵妃得以康复。他打着国丈的旗号,据说随行千人,浩浩荡荡经大运河往返。当时人的笔记说他一路收贿纳宠妾,劫财劫色,推测就是在此行经过所熟悉的扬州时,田弘遇通过当地徽商,订制了这款炫丽非凡、符合他铺张排场个性、带有暴发户味道的贡墨。崇祯十五年六月他回到北京后,连同其他搜刮的奇珍异宝、地方名产等礼物,一并献给皇上。

在历史学家没找到他的礼单前,无从得知其他礼品。但可以深信的是,即使礼单上洋洋洒洒,但他的真正主打礼品却不在礼单上。更让人拍案惊奇的是,这份主打礼品竟然在无意中改变了中国的命运和历史的发展轨迹。主打礼品在造成意外后黯然随风消逝,而这锭附件的墨,却出乎意料存留下来,并成为明朝覆亡的见证者,令人唏嘘!

那田弘遇当年的主打礼品又是什么?

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吴三桂

崇祯十五年春,田弘遇在南海进香来回路上,得到一位无耻之徒,也就是当时安徽凤阳总督马士英的帮助,买到国色天香,与董小宛、李香君齐名,并称秦淮八艳之一的陈圆圆。回到北京后不久,田贵妃于七月十五日病死。他痛失爱女伤心之余,还深有危机感,思忖该如何巩固自己的地位,重建在皇宫里的内应奥援?

田弘遇首先想到的是把田贵妃的妹妹、他的幼女田淑英送进宫填补遗缺。也许是田淑英容貌才艺都不如姐姐,抑或是因崇祯看到妹妹会有悲伤联想,被打了回票。田弘遇不死心,急忙祭出压箱宝,把陈圆圆给推上火线。

根据当时由兵部代他呈上给崇祯帝的奏折,崇祯十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他进宫报告南海进香之行,以及田贵妃病死后他的心境。估计之后不久,他就把陈圆圆送进宫中了。这位国色天香的绝世美人,才是他进贡崇祯的真正主打礼品。那锭贡墨,是微不足道,附件里的附件。

以他一介武夫之见,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崇祯皇帝得了国色天香,才艺不输田贵妃,又是年轻(当时刚19岁)的陈圆圆,还不龙心大悦开怀笑纳,从而对他封赏有加?只是当时天下已乱,内有李自成、张献忠,外则受迫于清兵,烽烟四起,民不聊生,而众大臣多袖手旁观,崇祯焦头烂额。本就不太好女色的他,更无心于此。所以陈圆圆入宫后碰个软钉子,明眸皓齿无人惜,没多久就被崇祯退回。田弘遇无奈只得遵旨办理,又因献给过皇帝的,不敢纳作自己的妾,只能收为养女,另觅良机。果然,历史的诡谲,是不会放过这位倾国倾城的绝世佳人。

崇祯十六年春,前一年底就绕过山海关入侵的清兵,又到北京城外烧杀掳掠。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应诏带兵解围。他到北京时清兵已退,但崇祯可能是想树立榜样,希望其他将领以后奉诏救援京城时都能迅速赶到,于是五月十五日在武英殿赐宴吴三桂,并且赐给他尚方宝剑。一时之间,这位才三十出头,却掌控精兵猛将的吴三桂,成为各方争相拉拢的对象。

在他返回山海关驻地前,田弘遇抓住机会请他到家里欣赏自家歌舞团的演出。吴三桂欣然赴宴,演到一半,千娇百媚的陈圆圆婉转登场。这一下,天雷勾动地火,吴三桂当下就要定了陈圆圆,却因一时无法把她带回山海关(可能是因有据称善妒的大老婆张氏在,没疏通好前不敢冒失带回),只得让陈圆圆暂留北京。就这样阴错阳差,导致次年李自成攻陷北京时,陈圆圆来不及逃出被俘。从此演出吴三桂与李自成的恩怨情仇,以及“恸哭六军皆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的不朽大戏;并造成清军渔翁得利占领中国,吴三桂则成为汉奸的代名词,永不得翻身。这一切都是田弘遇当初构思运用陈圆圆时,万万想不到的吧!

李自成的大顺军在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进入北京后,虽一度约束军纪,但很快就被出身贫困的将士抛诸脑后,烧杀掳掠。到了四月二十二日,大顺军兵败山海关后更是变本加厉。四月三十日撤出北京时,骡马车队满载搜括来的金银财宝,长达数里。据当时人的笔记,光是从大内所得库银,就有三千多万两,另黄金一百五十万两,其他珍宝财帛,无以数计。李自成离开时还下令放火烧紫禁城,凤阁龙楼九重宫阙,多付之一炬。好可惜啊!

但想不到的是,经此浩劫,田弘遇贡墨,竟奇迹式的留存下来。这应该是文房用具比较不值钱,大顺军看不上眼;也可能是没放在豪华宫殿中,没被大火波及。

往后时光荏苒,它依然完整无缺地见证清廷入主后的变化:乾隆帝曾把大内许多残缺旧墨磨碎用来制“再合墨”,此墨却有幸逃过;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两度攻进北京,曾火烧圆明园及在皇宫里掠夺财宝,它依然幸存;等到清廷退位,太监缺钱用时,看它不上眼没把它偷出盗卖;宣统皇帝被冯玉祥赶出宫带着宫中宝物离开时,此墨依然不受青睐。历经劫难,它终被收藏在故宫里供大众欣赏。

猜你喜欢

陈圆圆吴三桂崇祯
多尔衮巧降吴三桂
浙江图书馆藏崇祯刻本《萍社诗选》述介
错判时局的吴三桂
爱情,我干杯你随意
“有君无臣”论:明清之际崇祯君臣的历史评价与君臣观流变
相亲宝典失灵记:真爱无需预设
清初吴三桂控制下的云南社会
崇祯朝“钦定逆案”三题
吃货康熙定三藩
陈圆圆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