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投资

2017-07-17李子旸

中外书摘 2017年7期
关键词:意大利人犹太人族群

李子旸

和一些其他国家的人相比,中国人非常重视教育。中国很多家长在子女教育上花钱一向毫不吝惜,宁多不少。犹太人也很重视教育。在多族群的环境中——比如美国,中国人和犹太人在经济上的表现都很不错,属于高收入人群。这似乎证明了教育的重要性。在教育上的投资,日后会赢得更高的收入,很划算。不过,如果更全面地考察历史事实,会发现事情没那么简单。教育到底是非常有用、不可或缺、可以直接提高人们的收入,还是可有可无,多一些少一些并不是那么重要。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出乎大多数人意料之外。

研究类似问题的困境在于,不能做严格的对比实验。社会现实太复杂了,很难排除不相关的因素,而且,研究者也不能通过干预大量儿童的生活——比如剥夺某一代人中一半儿童的受教育机会——去进行对比。一个可行的研究方法是深入观察和分析历史,看看人们过去的生活是否表现出了某种规律。在教育重要性这个问题上,美国移民史提供了比较接近实验室的条件。

美国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国家,移民来源广泛且数量众多。作为新大陆,北美没有旧大陆那种错综复杂的历史纽带、遗产和恩怨,近似满足了“排除无关因素干扰”的实验室要求。在这块大陆上,人性、社会展示出了更纯粹的一面。观察美国历史,对理解人性和社会的规律有独特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到达美国的移民,往往带有明显的原来国家的特点。他们当中有的重视教育,比如中国人、犹太人;有的则不重视教育,比如拉美人、意大利人。有的族群,如爱尔兰人,起初的表现十分糟糕,甚至被認为永远不可能融入美国社会,将注定是个失败族群。19世纪末20世纪初到达美国的东欧犹太人,被认为平均智商很低。移民美国的意大利人,也位于“低素质移民”之列。

意大利人很不重视教育,甚至对教育有些敌视。其历史原因源远流长。移民美国的意大利人,很多来自意大利南方。意大利南方和北方之间有鸿沟一般很深的隔阂,说是两个民族也可以。北方自然条件优越,更欧洲化、更工业化、更繁荣发达;南方则自然条件很差,更封建化、更贫穷落后。也因此,南方意大利人很多移民海外,想要找到更好的发展机会。长期的落后和贫穷,让南方意大利人对来自北方的国家政令高度不信任,他们更愿意相信自己家族的人,发源于意大利南部的黑手党就带有鲜明的家族特色。在南方意大利人看来,政府推行的正规教育很可疑。这种教育把儿童从家庭中夺走,不但不能帮助他们提升社会地位,反而会让子女脱离家族,减少他们挣钱的时间。1877年,意大利首次通过义务教育法律。这部法律遭到了严重抵制,人们甚至因此发动骚乱。1900年,南部意大利人的文盲比例仍然高达70%,超过同期英法德等国的10倍还多。世界上,对教育漠不关心,不太在乎子女教育程度的族群不少,但像南部意大利人那样敌视教育的,还不多见。

移民美国的意大利人把这种对教育的怀疑和敌视也带到了美国。他们高度重视实用知识,排斥正规教育。在早期意大利移民看来,“要上学而不愿工作的儿子是个坏儿子,要读书而不愿帮助母亲做事的女儿是个坏女儿”。在这种观念之下,意大利移民子女在公立学校表现很差也就不足为奇了。这种拙劣的表现让很多人认为意大利人在智力和遗传上属于劣等。实际上,直到今天,在美国的高等教育中,意大利裔仍然在学术上表现得不太积极,他们更愿意选择工程或者会计这样的实用学科。

这种对教育的排斥甚至敌视,对意大利移民经济地位的提升有何影响呢?答案是——没什么影响。

意大利人属于比较晚移民美国的族群,但到1968年,意大利移民的收入已经超过了全美平均线。要知道,20世纪初,意大利移民的收入只有全美平均收入的45%,到了20世纪80年代,意大利移民的收入甚至超过了全美平均收入12%。虽然他们这么多年以来一直不太重视教育,但到了今天,用经济和社会的诸多指标衡量,意大利移民的后代和其他美国人已经没什么差别。其中没有差别的一项指标就是大学毕业率。也就是说,现在意大利人不那么敌视教育了,也愿意花钱把子女送入大学了。这显示了一个重要规律:人们在教育上投资更多,很可能并不是他们致富的原因,而是他们富裕的结果。当他们更富裕时,就会更愿意在教育上花钱。

中国人、犹太人移民在美国的发展历程也证明了同样的规律。当他们的第一批移民初到美国千辛万苦地谋生时,正规教育根本没多大用处。他们经济地位的提升不是靠更多的文凭,而是靠刻苦经营和努力工作。当他们用一两代人甚至更长时间积累起足够财富以后,由于历史上重视教育的传统,中国人、犹太人会比其他人在教育上投资更多,他们的子女在学术上的成就也往往更高。这给人形成一种印象:更重视教育的人群,在经济上提升更快。其实,因果关系是正好相反的。不是更多的教育带来更多的财富,而是更多的财富带来更多的教育。

美国让人们得到了比在母国更多的发展机会。在经历或长或短的时间以后,每个到达美国的族群都大幅提升了经济地位。在这方面取得成功的不仅仅是意大利人、中国人、犹太人,而是所有移民,包括那些作为奴隶被贩卖到美国的黑人的后裔,他们的生活水平是那些留在非洲的黑人根本无法企及的。

那么,教育是不是没什么用处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取决于你心目中的教育指的是什么。

当我们说到教育时,基本上指的就是正规学校教育,这种教育通常是由政府组织和管理的。实事求是地说,正规学校教育对提升个人和群体经济、社会地位的作用,很可能被夸大了。

在人类教育史上,国家组织的正规学校教育其实算个新事物,是近代以来民族国家的产物。这种教育的首要目的是灌输一整套的国家意识,意在塑造具有共同特质、观念的国民,是现代民族国家的塑合剂之一。这种教育体系中的学生要花费大量时间接受一整套关于国家和个体之间权利义务的抽象观念。这种观念对日常生活几乎没有什么作用。从这个角度来说,南部意大利人对正规教育的质疑不无道理。除此以外的学术教育对普通人生活的作用其实也不大。有多少人要在生活中应用微积分呢?有多少人的职业必须掌握元素周期表呢?罗马帝国的历史是一个当代西方人必须了解的吗?一个中国南方人必须准确写出“四”和“十”的汉语拼音才能正常生活和工作吗?

美国移民史给我们的一个重大启示就是:在提升经济地位的奋斗中,除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个人层面最重要的因素是勤劳肯干的精神、善于经营的灵活头脑和各种随时习得的实用知识。而这些,即使没有正规学校教育,也完全可以具备。

那些移民美国的人,在他们的母国往往面临严酷的社会环境,不具备依靠辛勤劳动、灵活经营就能发家致富的条件。到了美国以后,他们虽然可能身无分文毫无基础,但终于有了奋斗的机会。有了奋斗机会的人们,仍然有水平高低之分,但达到社会平均收入并不需要格外高超的智慧,只要身体正常、勤劳肯干就足够了。而某些表现更好的族群,比如中国人、犹太人,也不是因为他们接受了更多的正规教育,而是因为他们比其他族群具备更多灵活的经营头脑,或者说,他们具有更多符合资本主义精神的心理特性。中国人和犹太人都以善于经商闻名。这种独特才能显然不是来自正规学校教育,而是多种社会和历史条件造就。中國移民在东南亚等地同样表现出优秀的商业才能。

观察中国的现实情况,也会发现类似的规律。改革开放以后,经过三十多年的经济发展,中国社会已经变得富裕多了,但明显的事实是,财富分布和正规教育的分布差别很大。很多教育发达的地区却在财富积累和繁荣程度上落后,而某些教育基础很薄弱、学术上无足轻重的地区——比如温州,却迅速创造和积累了大量财富,成为富裕发达之地。经常可以听到有人慨叹这些富裕地区的“文化落后”,甚至斥为“文化沙漠”。实际上,这些地区的人并非缺乏知识。他们具备比别人多得多的商业经营知识和技巧,只不过,他们可能不那么擅长正规教育及其知识而已——谁又能面面俱到呢?现在,随着财富的积累,他们也开始在正规教育比如大学上投资更多。这再一次印证了那个规律:是财富带来了更多的教育,而不是教育让人们挣到更多财富。

如果我们把教育理解为广义的人力资源培养,那么,教育的作用至关重要。如果我们把教育理解为正规的学校教育,那么,教育的作用其实没有那么大。当然,多受教育,具备更高的文化修养和知识,对个人说来不失为一件好事。不过,这种教育往往需要大量的投资和时间,其实是一种奢侈品。个人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理性选择,而不是出于对正规教育的迷信,抱着掌握炼金术的目的长期投身其中。那里是没有什么炼金术的。一个正常社会,大部分人本来就应该把主要精力用于获取能够带来财富的实用性知识上。获取方法包括但绝不限于学校教育。实际上,获取实用性知识的主要途径恰恰不是学校,而是实际的生产和经营活动,也就是所谓“干中学”。

至于那些代表着人类文明高度的学术、艺术和科学,就交给少数幸运而优秀的大脑去从事吧。这既让这些优秀的大脑发挥了最大的作用,又不至于大幅度减少社会的财富创造。一个人人都是哲学家的社会,是无法存续的。而且,这些“高级学科”本身并不需要太多的人。一个优秀大脑能达到的高度,一万个平庸之辈永远也达不到。在这些领域,人数不是任何优势。过多的平庸参与者加入其中反而还会成为劣势。中国当代学术科研的种种乱象,和太多平庸乃至低劣之辈试图跻身这个原本他们无法企及的领域,并试图在其中分一杯羹,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正规教育所能提供的知识,只是人类整体知识的一小部分。不必否定正规教育的作用和意义,但人们应该认识到,获取知识的途径是极为多样化的。片面地抬高、迷信某一个特定途径,只会降低人们在人力资源上的投资效率,减少整个社会的知识总量和财富总量,并最终降低社会的文明水准。

猜你喜欢

意大利人犹太人族群
意大利人在中国的餐饮事业
论《白牙》中流散族群内部的文化冲突
新兴族群的自白
自尊
汉德森 领跑年轻族群保健品市场
高句丽族群共同体的早期演进
英国社会是如何对待犹太人的(1066-1656年)
犹太人的生意经
发明
犹太人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