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枚“重磅炸弹”

2017-07-17张瑞田

中外书摘 2017年7期
关键词:体委报告文学作家

张瑞田

没想到赵瑜留给我的

是一枚“重磅炸弹”

华威北里的一栋住宅,一位老编辑、老作家习惯性地翻阅自己已经发表的诗文,那些布满了旧日痕迹的诗文,是当代文学创作的一部分,也是他的经历,他的思想,他的生命。有一天,他翻到了一份未刊稿,这是记录赵瑜长篇报告文学《马家军调查》发表后所引发的风波。

他是杨匡满,1942年生,当代著名作家、诗人。彼时,他是《中国作家》杂志的副主编,他以编辑的职业敏感,发现了赵瑜《马家军调查》的现实意义。

记得是奥运会期间,我们去沈阳看球,杨匡满提起《马家军调查》,他说,这篇报告文学发表十年了,这是有生命力的作品,可惜,发表时删去了一章。文章发表后,有的读者感到痛快,有的读者觉得痛苦,马俊仁属于后者。关于《马家军调查》发表后的一些情况,我只知其表,不知其里,是杨匡满在闲谈中断断续续地讲述了详情。

1996年春天,杨匡满在位于沙滩原文化部大院内的《中国作家》编辑部看稿,赵瑜不约而至——“九年未见,他似乎还是老样子。头发短了点,人胖了点。我们是一同参加《中国交通报》的西双版纳笔会,在昆明的宾馆里初次见面的,我恰巧被主人安排和他同屋。那时,他的《强国梦》《兵败汉城》均未出手,他基本上还是个默默无闻的青年作者,但在山西已小有名气,好像《新华文摘》还刚转发他的作品。三十出头的赵瑜一副锋芒毕露、血气方刚的样子,无论议政议文,都滔滔不绝,给人舍我其谁的感觉。自然,他那种敏锐出击的同时也显出某种不成熟。太潇洒了,有时就有点欠自我约束;这对一位青年作家来说,可以提醒他但似不应苛求。况且他那种北方大汉的真诚与憨厚,让你明显感到是一个可以交往而无须提防的人……九年后几句寒暄,我已明显感到赵瑜比从前沉稳得多了,不像当年直来直去、用语夸张、不留余地,而已经颇能注意吸收和理解对方的意见。”

杂志社是作家的市场,赵瑜把自己四十万字的新作《告别辉煌——马家军兵变纪实》交给杨匡满,说:“已请几位朋友看了,请您再看看,目前的形势很难发,不着急,只想听听意见。”

对青年作家,杨匡满向来重视。谈到对这部作品的印象,杨匡满说:“蓝黑色印墨的打印稿,厚厚一叠,又是密密麻麻的小字号……我当时自然没想到赵瑜留给我的是一枚‘重磅炸弹。”

人磨稿,稿磨人

我问杨匡满,既然是一枚“重磅炸弹”,为什么没有马上发表。杨匡满笑起来,回答:“恰恰是‘重磅炸弹,才不容易发表。”

杨匡满阅读《告别辉煌——马家军兵变纪实》,作者的担当和作品的厚实杨匡满体会到了。只是文章所涉及的一些敏感问题又是杨匡满无能为力的。“我认认真真地将四十万字从头读了一遍。我逐渐被吸引,进入角色;逐渐被震撼,忍俊不禁或陷入沉思。我更被赵瑜如此下大工夫如此深入细致的采访所折服。这在日渐浮躁的报告文学界真是凤毛麟角。这部作品的真实、丰富、尖锐与启示,也是不可多得的。甚至可能具有某种里程碑的意义。”

赵瑜的稿子,在《中国作家》编辑部待了一年半的时光,这期间,杨匡满与时任国家体委政策研究室主任的王鼎华谈起过,王鼎华也在马家军营地住过些日子,认识赵瑜,知道赵瑜在写书。王鼎华向杨匡满表示,赵瑜写马家军的东西现在恐怕不好发。杨匡满还向时任国家體委宣传司司长的何慧娴暗示过有这本书,何慧娴也明确表示马家军的事不好触及。

1997年冬,杨匡满接到赵瑜的电话,赵瑜说要到编辑部把稿子取走,有一家出版社对这部作品感兴趣。杨匡满也是作家、诗人,他的长篇报告文学《命运》荣获了全国报告文学奖,他的诗歌评论和诗歌在全国文坛已有影响。他当然理解作为作家的赵瑜的心情。然而,毕竟是《中国作家》杂志的副主编,长期的文学编辑生涯,当然知道一部作品对一位作家的重要,更知道,一部好作品对一家文学期刊的重要。这时,首届鲁迅文学奖评奖工作开始启动,作为报告文学评委会副主任,他对当前的报告文学创作深感忧虑。他不无遗憾地说:“近年的报告文学中,真正贴近现实,能深刻地干预生活的作品寥寥,不少有才华的作者似乎有意避开今天而转向历史:抗战史,长征史,民国史……”

不过,赵瑜欲把稿件取走,杨匡满心有不甘。但是,涉及马家军,涉及一系列可能引起的麻烦,杨匡满认为即刻发表,不合时宜。他在电话里表达了自己的态度:相信有一天它能发表,希望他妥为保存,留下这一段历史。杨匡满把自己的意见向《中国作家》杂志社常务副主编章仲锷报告,章仲锷表示同意。

那是一个星期五,冷天气,只有少数几位编辑上班。赵瑜如约来杂志社。赵瑜刚刚落座,杨匡满把二编室主任萧立军介绍给他认识,当萧立军知道赵瑜的目的,当即表示要把稿子再留几天,他看看再说。

星期一,《中国作家》社委会五人碰头会上,萧立军力主五个人都传看一下,他以为这是不可多得的好作品,绝对轰动,如果大家都同意,就集体负责,整期推出,“炒”一把,《中国作家》太需要这样能“震”一下的作品了!下一个星期一,社委会五个再次碰头,他们从当时所能想到的疑虑和问题交换了意见。萧立军认为删去第十四章即可,至多再加一个后记;杨匡满认为,光删“第十四章”还不行,其他章节暗示兴奋剂的地方还很多;萧立军说,那就有多少删多少。杨匡满和章仲锷认为,我们的出发点还是“补台”,对全文要动一个大手术和许多小手术外,作者还需加写一章,即马俊仁汲取教训之后在八运会重新崛起的内容,写它几万字,算是个光明的尾巴。杨匡满补充道,批评马俊仁的,从量上削弱一点;说他好话的,多增加一点,全书就平衡了,我们还是把他作为英雄来看待的。

几天之后,赵瑜来到杂志社,杨匡满和萧立军同他谈了修改意见,他表示完全接受,并说春节后即去大连马家军营地补充采访,有个把星期就行。

2月底3月初,赵瑜从辽宁返京,加写最后一章。大约一周之后,新加的一章《再造马家军》约三万字就出来了。杨匡满、萧立军和章仲锷迅速传看。杨匡满在末章中作者议论到体委时增加了一点充分肯定体委历史功绩的话语。

3月中旬,赵瑜的长篇开始电脑录入。杨匡满、萧立军作为责任编辑担任最后的定稿工作。除全删第十四章外,还删去一些多余的情节和议论,免得言多必失、旁生枝节。萧立军做全面的文字上的加工和压缩,以期在一本刊物之内容得下全篇;杨匡满则着重删有关在国际上敏感的兴奋剂的句段,如“游泳队出事以后,马家军营地人心惶惶,士气低落”,如由十七名队员签名的“辞职报告”也即“兵变宣言”中的“我们再不希望出现游泳队的结果”等等明确暗示的句子,凡“药”这类字他都瞪大双眼推敲一下有否嫌疑。为做到万无一失,同时也保证质量,破例再让编辑郭小林和方文分别通读,并叮嘱他们凡遇可疑的用“药”之处一定“斩尽杀绝”。

杨匡满受编辑部之托,写了那期杂志的“卷首语”——《不仅是体育情结》:

体育作为一种世界语,如同音乐和美术,不需要翻译,跨越了语言和民族的界限。大众传媒的迅猛发展和卫星电视的空前普及,更使得我们这个星球愈来愈像一个村庄。然而终究是一个多民族的村庄。在这个地球村里,在没有战争的情况下,竞技体育便成为展现各自民族精神风貌的一个窗口,一个民族的综合实力,它的意志、智慧与自信,通过它迅速展现给其他村民。

自然,还有这窗口里面的每一个民族深层次的文化积淀。而关注这种深层次的文化积淀恰恰是作家们的优势,也是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这种责任超出了他们的体育情结。

《中国作家》本期以几乎全部版面隆重推出赵瑜历时三载的力作《马家军调查》,正是基于上述的思考。

作家赵瑜曾以《强国梦》和《兵败汉城》在文坛体坛以及社会上引起广泛注目。可以说,《马家军调查》是他的“三部曲”,是他更趋成熟,也更具价值的作品,相信它对当今的报告文学创作,会有某种启迪。还可以相信,广大读者在被这篇作品深深吸引直到掩卷之后,在感受某种强大的辉煌的同时,还可能会有一些沉重的叹息。这些叹息无疑是我们民族智慧与文化道德的一种提升。《中国作家》素来重视贴近现实、关注重大题材、深刻揭示矛盾、生动表现人物性格命运的报告文学作品。应当说,近年这类作品并不多见。因此,《马家军调查》的问世显得尤其可贵……

在杨匡满看来,可能有许多读者没有读或干脆读不懂这些话的弦外之音。至于杨匡满和他的同事们的苦衷,就更不知道了。

真的是“重磅炸弹”

2004年,杨匡满离开了他心爱的文学编辑岗位,担任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后,开始了自己的退休生活。

杨匡满开始写回忆录,近二十万字的《往事与忏悔》一书完稿,其中的章节发表后得到读者好评。关于《马家军调查》发表后引起的争议和“官司”,他也认真记录下来,他说,他要对历史负责。

4月下旬,《中国作家》1998年第3期出版。4月30日的《中华读书报》率先刊出何建明的推介文章《赵瑜调查马家军》;5月1日,《北京青年报》以一个整版篇幅摘登了部分章节;报告文学《马家军调查》成为中国社会的一个焦点。

五一节后,《中国作家》杂志社领导向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处的领导送刊物。同时,把《中国作家》杂志送给体委领导伍绍祖、袁伟民以及何慧娴。5月7日晨,杨匡满拨通了何慧娴家的电话,何慧娴说,她是连夜看的,基本上看完了,感到触目惊心。她又说:中国的体育史将记住《中国作家》杂志和趙瑜,你们为体育界做了一件大事。5月上旬,东北和北京的书报摊上出现了白底蓝字的大幅《马家军调查》广告,颇为煽情也颇富刺激性的广告词是书商所拟——“金牌的摇篮也是腐败的摇篮”。杨匡满看到后非常不满:“太耸人听闻,去掉!”

不久,杨匡满看到王军霞“批点”的《马家军调查》。杨匡满回忆:王军霞读得很细,评得很细,字里行间,透露出她对马俊仁教练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既爱又恨”的情绪。有的地方她批道:“完全是事实,还有更严重的没有写”;有的地方她批道:“马导,我还是永远感激你的。”如此等等,足见这位农村姑娘、世界冠军看问题还是很全面很有分寸很通情达理的。

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处几位领导的反应也是积极的。5月13日作协机关会议,杨匡满正好坐在党组副书记陈昌本和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施勇祥旁边。施勇祥连说了两句:不错,不错。陈昌本说:写得很生动,很客观。几乎是同一天,高洪波发给我一短信,称赞这期杂志“很精彩”;陈建功给章仲锷、杨匡满写了一封长信,表示祝贺。

与此相反的是马俊仁和辽宁体委。5月8日,以辽宁省体委的名义,由崔大林签发的传真到了国家体委宣传司。另一个说法是辽宁体委通过省委宣传部发出的。大意是,《中国作家》杂志即将出版赵瑜诋毁马家军的作品,请予制止。宣传司这样答复辽宁体委:作品已出版,请你们认真通读全文,本着党性原则来处理。

这几天里赵瑜与马俊仁、马大嫂频繁地通着话。赵瑜明白,这是两个老朋友最需要沟通的时候。

杨匡满回忆,大概是5月15日,以辽宁体委出面的第二份告状信出台,这一回告到国家体委,也告到了中央宣传部和新闻出版署。大意是《马家军调查》是一部反对社会主义体育事业的作品,且不实之处达五十余处,还举了若干例子。然而,中宣部指示:不要炒作。

5月20日,杨匡满接受《沈阳晚报》记者董世军的电话采访,记者写道:

他首先承认推出《马家军调查》需要极大的勇气。他诚恳地说:“马俊仁是英雄,但这并不说明不能揭示他的另一面,我们推出《马家军调查》不是想搞垮马俊仁。至于有无不实之处,我认为《调查》总体上来看没有问题,可能在有的细节上有不同看法。但编辑部不可能去核实每个细节,如有不实之处,作者应该公开更正。”杨匡满显然已了解到辽宁方面的强烈反响,他说:“我们希望辽宁省体委和马俊仁以及广大群众在全面阅读《马家军调查》后,冷静地发表看法,不要受某些媒体转载的部分章节和自立题目炒作的影响。我们已在《文艺报》上发表了郑重声明,各媒体不得转载部分章节,只有经杂志社同意后,才可以转载全文。”杨匡满强调:“我们是想通过马家军这一典型的发展史来展示体育界的一种现象。”

对于辽宁省体委和马俊仁有可能将《中国作家》推上法庭的说法,杨匡满说:“我们不愿上法庭,但我们做好了打官司的准备,我们心里有底,打官司对谁都没有好处。”

5月21日,在“《马家军调查》交流研讨会”上,赵瑜向编辑,向两年来关心鼓励他的人表示感谢之外,也说到自己某些疏忽,例如老马对运动员有粗暴严厉的一面。但不是三百六十五天天天打人,老马也有爱心的一面,书里注意不多,写得不够。老马也曾为了保护队员不受小流氓欺负动过真格的,老马撕乳罩也有运动生理学的原因可以解释等等,为此他向老马表示歉意。

对此,杨匡满感慨地说,这些真诚又小心翼翼的歉意,无法使得已经狂怒起来的马俊仁冷静下来。连赵瑜做马大嫂的工作也被马俊仁认为“要挟我和老伴”,于是这一对朋友终于彼此关机了。

与马俊仁“斗法”

对于杨匡满而言,日子也不好过,他先后向国家新闻出版署汇报《马家军调查》的发表情况,也向中国作家协会的领导做了检讨。紧接着,《中国作家》杂志社又面临着起诉,他需要冷静面对。

最早关于马俊仁起诉赵瑜和《中国作家》的消息是从沈阳传来的。沈阳一家报纸记者打电话给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陈建功,说马俊仁已起诉,要他谈谈看法。陈建功回答:你拿省委介绍信来我就谈。建功还是十分机警和谨慎的。

9月8日,还是那家《体坛周报》正式披露了打官司的消息,标题赫然:《〈马家军调查〉酿出600万元官司》:

状告赵瑜和《中国作家》杂志社,告他们什么呢?据知情人透露,《马家军调查》一书认为“生命核能”与“马家军一号”配方几乎雷同,都是八种天然名贵中药。而马俊仁说:“配方根本不一样,有着本质差别。”用差不多的药方制作两种保健品,那不成了欺骗、侵害消费者了吗?

杨匡满作为《马家军调查》一文的责任编辑之一,当天读到这则消息时竟很茫然。因为洋洋三十余万言的作品中有几百几千个细节,杂志社没必要也无法去一一核对和推敲它们。《中国作家》杂志社请律师彭学军帮助打官司。很快,沈阳中级人民法院的三个人来到《中国作家》办公室,杨匡满和彭学军应对。原告是辽宁马氏保健品有限公司。起诉书内容是:《中国作家》杂志以极不负责任的态度,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发表赵瑜所著长篇报告文学《马家军调查》一文,该文关于原告产品的报道严重失实,侵害了马氏公司名誉权。为此,要求第一被告赵瑜和第二被告《中国作家》杂志社公开赔礼道歉,并赔偿经济损失六百万元。

杨匡满笑着对法官说:请你们看看我们这座简易楼值不值六百万,地皮不是我们的,属于五四广场,是五四运动的发祥地。

法官认真地说:六百万是他说的,不是我们判的。他可以那么提,我们当然要根据实际情况。我们的看法是:证据是确凿的,这就是《中国作家》第3期第27页和第32页上的两段。“还是八种中药”,马家军1号的产品说明书上就不是这八种嘛……

律师有经验,彭学军说:按规定,双方要交换证据,交换证据再说吧。

法官说:其实问题挺简单,我们来看看的意思,就是是否能庭外解决。大家都挺忙的,能不開庭把事情了结最好,别让你们跑一趟。这样吧,明天就是假日,大家都辛苦一下,不休息了,一起坐下来谈。赵瑜能不能一起来?

也许,彼此都觉得这场官司不会有结果。也许,赵瑜所掌握的证据,足以摧毁对方,也许,大家都累了,这场官司最终不了了之。

猜你喜欢

体委报告文学作家
作家的画
充实中国报告文学的理论一翼
作家现在时·智啊威
中国青年报告文学作家创作会举行
我们的 『付副体委』
迷人体委
阵痛与激情:1979—1989年的灾难报告文学
浅析如何写好报告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