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艺术观念视野下书籍设计实验性解读*
2017-07-17高淑君
□文│高淑君
书籍的衍生和革新不仅是人类文化发展的需要,更是人类思想精髓传承的重要方式和载体 。[1]随着西方当代艺术思潮的冲击,书籍设计经历了从“书籍装帧”到“书籍设计”的转变,打破了传统出版物的单一固有模式,呈现出多样化的设计特点,促进了书籍设计的“实验性”创新进程,产生了大量优秀的设计实践作品。
当代艺术在时间上指的是今天的艺术,在内涵上也主要指具有现代精神和具备现代语言的艺术。当代艺术注重时代性的创新观念对当代主流书籍设计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为当代书籍设计提供了多元的思维角度,促进了书籍设计的艺术性和实验性表达。
一般而言,书籍设计的“实验性”是指对普通传统书籍的质疑和改良的实验,设计师注重保持自我风格、形式、技巧以及制作方式,将不同艺术和设计元素相互融合、创新,从而创造书籍的新形态。它不以商业行为为主要目的,强调书籍设计的艺术性,具有一定的观念性、先锋性、突破性、虚拟性、互动性等特征。[2]
本文中书籍设计的“实验性”就是种种思潮或运动中的独特形式语法的实验或实现,它的发生发展与具有反叛和革命精神的当代艺术观念思潮紧密联系。具体表现为:①当代书籍设计不再局限于普通的装帧设计方式,而是从文字的排版、材料和印刷工艺的选择以及书籍的形态设计等各方面进行整体的思考和创新来体现书籍的文化内涵,注重设计的观念性和探索性。②将当下数字新媒介和新技术融入设计中,使新的书籍拥有了传统书籍无法比拟的交互性、虚拟性和科技前瞻性特征。③当代书籍设计也愈发从读者的角度出发,注重书籍设计的互动性与体验性,在书籍中运用特殊材料和工艺,让读者自己动手参与,加强与读者的互动环节,增加读者的兴趣。④立体书籍设计跳出了常规平面书籍的二维限制范围,越来越注重立体形态意识、时间观念和空间观念的表达。
那么,书籍设计的这些实验性特点到底该如何解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和挖掘。
一、书籍形态设计的实验性
著名书籍设计大师吕敬人先生曾在《敬人书籍设计》中写道:“书籍形态的塑造,并非书籍装帧家的专利,它是出版者、编辑、设计家、印刷装订者共同完成的系统工程,也是书籍设计所面临的诸如更新观念,探索从传统到现代以至未来书籍构成的外在和内在、宏观与微观、文字转达与图像传播等一系列的新课题。”[3]由此可见,书籍形态设计是项复杂的工作,它的突破主要取决于对传统狭隘装帧观念的突破,观念的更新和变革才是书籍形态设计变革的先导。
目前,书籍的形态设计越来越受设计师们的关注,他们非常注重书籍形态的整体设计以及书籍设计的观念性和先锋性表达。近几年在我国出现了不少具有实验性的优秀书籍形态作品,有集创意与趣味于一身表达概念和预想的“概念书籍”,有将装置艺术与设计完美结合的“装置行为书籍”,有由艺术家制作或构思的“艺术家书籍”等。还有些设计甚至是大胆的科幻设想,是一种将来时态的书籍设计乌托邦,比如塑料书、细菌书、光感书、食物书等。
例如,当代概念书籍设计作品《“从装帧到书籍设计的嬗变”研究展》,共有15000页,2米多长,这本巨型概念书籍是当代著名书籍设计师韩湛宁的作品,书籍展示了中国书籍设计发展从“装帧”到“书籍设计”的演变历程,集当代艺术、展示设计、空间装置艺术为一体,对书籍形态进行了一种实验性、自由性的探索设计。书籍每一页均采用不同纸张手工装订而成,不规则有波折的页面中包含各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七位设计师的成长线索和艺术主张,作者根据他们的设计生涯形成数据统计表,用立体切割的形式在书口上雕塑出可触摸感知的从“装帧”到“书籍设计”视觉“嬗变”系统与走向,真正把大数据时代的理念应用在了个人装置艺术书籍作品当中,可以说是一本言之有物,可读可看的概念书籍(见图1)。
图1 《“从装帧到书籍设计的嬗变”研究展》
当代艺术提倡表现,主张抽象,倡导形式高于一切,追求形式上的创新观念,尤其是立体主义的“时空性”概念对书籍设计起到了很大的借鉴作用。加拿大的设计师 Rachael Ashe的作品《书中的森林》,采用折叠和剪纸相结合的巧妙形式,描绘了书柜里面的书长出嫩绿的枝丫,飞出了猫头鹰和蝴蝶等,给观者以惊喜,形式新颖、独具特色,这种将雕刻与书籍结合的概念与其说是实验性书籍设计,不如说是一件艺术品(见图2)。
图2 《书中的森林》
这些极具实验性的尝试颠覆了我们惯常的思维定式,打破了“铅字文化”固有形态的束缚,超出了传统书籍设计形态的范畴,充分地扩展了书籍形态设计的空间,使书籍形态的设计从单向性转向多向性,书籍的功能也由单元走向多元,将给书籍艺术带来新的发展契机。
二、书籍设计新材料与工艺的实验性
“书籍的发展通常是受到两方面影响的,技术的和审美的”。[4]这个“技术”就强调了书籍设计中材料与工艺的重要性。而且,在德国莱比锡举办的“世界最美的书”的评比中,材料与工艺已被列为单独的项目进行考核。因此,当代书籍设计师除在不断提升自身的艺术和设计观念来扩充书籍形态之外,也非常注重对材料与工艺方面的实验与突破。
1.新材料的运用
材料是书籍设计中表达创意和审美的物质基础和载体,各种各样的材料以及肌理、色彩、质地的不同,可以表现出强烈的个性色彩。合理的利用和发现新材料,创建材料产生的自然美,能提供给现代书籍设计更多的创新元素和发展空间。现代书籍形态已经不再是单纯地使用纸张印刷再装订的传统阅读物,设计师们敢于打破传统,善于寻找和运用各种纸和新型非纸质材料,如皮革、塑料、玻璃、金属、木头、丝棉麻布、化纤布等纺织材料进行设计,由此呈现出来的新型书籍看似一本书,又似一件艺术品,可以给读者带来非同寻常的感受并引起共鸣。例如用于婴幼儿书籍设计的布书,就用全新的视角和方式打破了传统纸质书籍的局限性。布料撕不烂、轻巧、质感强的特性,非常符合婴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布书的出现无疑丰富了当代书籍的设计形式。还有现在逐渐流行起来的会催眠的“被子书”,也是用布料与书籍相结合做创意。它既是一床被子,又具备真书的功能,还能翻页。这种给人新奇效果的书籍设计就是一种全新而实用的实验。
书籍设计的实验性还可以通过对材料进行新的重组与融合,展现出全新的材料质感。设计师抛开传统书籍的概念,选择具有承印功能或者可以达到刻写目的的特殊材料,可以是自然材料,或较为稀少、不易利用的材料,寻找视觉和触觉上的真实感。如德国艺术家拉蒙·陶德(Ramon Todo),把雕塑理念用到书籍设计中,把意想不到的介质与书籍相互结合,开辟了书籍材质设计的新形式。他将精致剔透的玻璃石雕镶嵌在各种石材或者书籍内,形成天然的层次感。这种半透明的分割质地的巧妙构思,使他的书籍设计作品达到令人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见图3)。
图3 拉蒙·陶德的实验书籍 玻璃书
2.新印刷工艺的实验性
“新型的印刷工艺不仅仅使印刷更加方便快捷,还为我们书籍世界创造了丰富多样的表达语言,各种印刷方式呈现不同的设计风格和装饰风格,产生奇异的视觉效果,为书籍增添了趣味和魅力” 。[5]随着印刷技术的进一步提高,许多新手段、新工艺也应运而生,如烫印、凸版、压凹、植绒、UV、镂空等在书籍设计中广泛运用,使书籍形态呈现出了当前时代的鲜明特征。如2014年度“世界最美的书”《遗忘海》,整体设计风格朴素、简约、纯粹。封套采用烫珠光白工艺,封面凹凸不平的文字触感,加上整体纯白色的选择,凸显了“记忆”与“遗忘”的主题。全书最大亮点是插页设计,采用几近被现代印刷行业遗忘的古老印制方式——古法晒蓝图法、书本润染法等特殊工艺,营造出让文字被水浸泡的效果和触感,充分彰显了该书“遗忘”与“海”的两大创意点。
当前设计师通过留心积累、自由实验进行扩展,将特种新型工艺技术运用到书籍设计中时,便赋予了书籍前所未有的形式和特征,一些互动特色也正因此被体现出来,使一些原来不可能实现的设计成为了可能。如朱赢椿设计的《不裁》,是一本页边完全没有裁开而且在书的环衬设计中夹了一把纸质裁纸刀的毛边书,读者边看边裁,让读者和书之间进行了彻底的心灵和行动上的互动,从而使整个读书过程变得生动有趣。新生代设计师刘治治设计的《坏孩子的天空》,读者可以通过刮开封面上的特殊油墨体验书籍的主体意识,甚至可以任意改变书籍的名字,这种破坏行为实际上也是为了促进读者与书籍之间产生一种互动的体验,有效地增强书籍阅读的新鲜感。
特殊工艺还可以使部分印刷品呈现出奇特的设计效果。如荣获2012年戛纳创意节金奖的“奇书”《不等人的书》,采用了一种高科技的新型墨水,当读者翻开书本接触到空气与阳光后,书上的文字便会逐渐变淡,直到两个月后完全消失,这种神奇的印刷工艺会促使读者抓紧时间在文字消失之前“及时阅读”,以免造成“知识浪费”。
三、书籍设计新媒介的实验性
在西方当代艺术出现之前,媒介的独立性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而在当代艺术突飞猛进中,媒介已经完全冲破传统艺术样式自身的规定,成为艺术家精神表达的一部分。可以说当代艺术家的创作方法已经囊括了所有的媒介材料,开始尝试艺术跨领域的探索研究。随着当代艺术观念的影响、科技的发展、数字化的推进,当代书籍设计师也开始了书籍设计新媒介的实验性探索。
1.电子书籍的兴起
书籍设计师将读者感兴趣的书籍和这些先进的移动终端设备结合起来,融合文字、音频、图像、动画、视频等手段,注重视、听、触觉等的体验式设计和整体化设计,使书籍的阅读更加便捷化。这种电子书籍使设计对象从静态的印刷品转变为动态、互动的多元化媒介,它拥有传统书籍无法比拟的交互性、虚拟性和科技前瞻性特征。
在APP电子书籍中,设计师会考虑到读者的文化需求和社会心理需求,对读物的交互操作通过界面的“视、触、听”的体验设计与读者互动,界面中服务于图文信息的各种扩展信息的超级链接、转场按钮、导航条以及各种音频等交互元素,将在电子书籍与读者之间建立沟通渠道,形成有效的交流及反馈。通过两者之间的交互,引发人们的思考与分析,这种双向的认知体验与互动极大地提高了读者的参与感,使阅读变得更加轻松有趣。例如韩寒主编的《One·一个》手机电子杂志,以每天为读者准备一张照片、一篇文字、一个问题及其答案的方式来提升读者参与的互动性。还有苹果公司开发的iBooks虚拟阅读软件,当读者读到某些特别有趣或资讯丰富的地方时,可以使用书签功能来突出文字显示并添加笔记,还能够方便读者对自己有独特想法的地方进行批注,这些以视、听、触等多种形式同时运用的多媒体交互模式,使全世界的人们找到了一种便捷的阅读方式。
2.虚拟现实技术的介入
增强现实技术(AR)的介入进一步加快了新媒介在书籍设计中的实验性进程。这种最初仅限于一些高端技术行业的现实与虚拟结合的科学技术,近年来被运用到了书籍设计当中,尤其在儿童书籍、科普读物和少儿教材中运用广泛,它可以将书籍信息以视频影像、虚拟三维模型、互动小游戏等多种视觉样式和互动形式传达给读者。
如有些儿童电子图画书特意把一些书籍内容的图画以单线勾勒的形式表现,由孩子自己动手填色,再用手机APP观看时就会发现他们刚刚绘制的图片立马“活”在了现实当中。这种虚拟演示将儿童游戏过程与学习有机结合,能够让儿童保持长久的学习兴趣。还有,科普绘本《探索海洋动物》一书集声、光、立体效果于一体,当儿童打开书页,通过AR技术的应用,折叠的立体结构被展开,活灵活现地展示一些典型海洋动物的基本特点和习性,可以实现虚拟与现实的自然融合,弥补了图书不能展示动态的缺点。
由此可见,在这个“速食文化”的时代,将传统书籍与当下新媒介和电子科技相结合,探索书籍新形式来满足人们“求快求新”的阅读需求,是对当代书籍设计的实验创新和跨越。
四、结语
分析当代艺术观念对书籍设计实验性形成的影响,并解读其具体特征,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它将会给未来书籍设计的创意思路与设计方法提供参考性的经验和前瞻性的视角,也将给当下传统书籍设计带来全新的挑战和机遇,以此引发对未来书籍设计发展趋势的思考。
西方当代艺术之所以能轰动世界,就是因为它代表一种不断创造的先锋文化精神,其关注当下、提倡多元化的艺术观念为当下艺术和设计思维提供了成长养分和发展空间。当下书籍设计的实验性研究不断提出新的观点、新的可能,将给予常规书籍设计这样或那样的思考方向,引导主流书籍设计未来发展的正确路径。它是一种设计行为的探索,是一种设计思维的突破,更是一种设计观念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