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教育图书阅读状况调查与出版推广*

2017-07-17牛文明

中国出版 2017年18期
关键词:图书教育教师

□文│牛文明

近年来,教师教育图书成为出版业界新亮点,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吴非《不跪着教书》、朱永新《致教师》等图书数十万册的销量令业界瞩目。所谓教师教育图书是指专为教师编写、主要探讨教育教学问题、直接用于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质量的图书。具体包括教育类教材和学术著作,教育类工具书和教育政策法规类书籍,继续教育读物和培训教材,学科教学指导书和教学经验、教学方法指导书等。[1]

我国目前中小学教师数量庞大,据《2016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我国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专任教师约1101万人。[2]“国家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中小学教师作为终身学习的典范和全民阅读的身体力行者,阅读教师教育图书逐渐成为教师提升专业素养的必然途径。系统研究当前教师教育图书在中小学教师群体的传播与接受情况,思考其出版与传播策略势在必行。

一、教师教育图书的价值与意义

教师作为古老的职业之一,从出现之时便与图书有着不解之缘,探寻教育内在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的教师教育图书不断涌现。儒家经典《论语》便是孔子师生教育对话的结集,其中蕴含的教学相长、因材施教等教育智慧至今仍熠熠生辉,《学记》《大教学论》等中外教育经典具有超越时代的精神价值。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享有公平、均衡、高水平的教育成为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高水平教师是教育内涵发展的重要保证,优秀的教师教育图书作为中小学教师提升综合素养的重要媒介,展现了鲜活生命力和强大影响力。

1.引领教育发展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人类社会需要通过教育不断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需要通过教育来传授已知、更新旧知、开掘新知、探索未知,从而使人们能够更好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更好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3]教师教育图书通过对教育未来的规划,深刻阐释教育的发展趋势。如北京师范大学顾明远教授系列著作《中国教育路在何方》《热点问题冷思考——透视中国基础教育(上下册)》《新高考来了,怎么看,怎么办》等深入分析了我国教育现代化面临的国际和国内背景,详细阐述了教育领域深化改革的各项措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的《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审视了当前多元互联世界中的教育状况,重新界定了教育和知识的概念,对世界未来的教育进行了深入思考。

教师教育图书有助于中小学教师从宏观层面思考教育当下的热点问题和今后的发展走向,为坚定推进中国特色教育改革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

2.传播优秀教育思想

教育思想是古今中外教育研究者的智慧结晶,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抽象性和指导性,相关教师教育图书正是中小学教师与教育先贤开展对话的重要媒介。《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围绕语文教育进行了深入思考,分别从语文学习、阅读和文章分析、写作教学、语言文字和修辞等方面阐发了个人的深入思考,体现了“教育人”文化自觉的追求和探索,具有鲜明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气象。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一书结合自己20多年从事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实践,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理论从学生、教师、教材、教学方法等多个角度对中小学教师工作中遇到常见问题给予了有针对性的指导。与此同时,广大教育工作者深耕课堂,用辛勤和智慧践行了“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静悄悄的革命》等图书正是课堂实践的集中体现。

教师教育图书充分挖掘古今中外优秀教育思想,其中所蕴含的以人为本、有教无类、勇于创新、教育公平等思想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蕴含的内容,是稳步推进中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精神资源。

3.树立教师发展榜样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网络信息化步伐不断加快,各种不良价值观念在网络肆意传播,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在部分中小学教师群体有所蔓延,“部分教师群体中,日渐弥漫的是懈怠、颓废和迷惘的气息……部分教师已经没有了自我更新的意识、勇气和能力。”[4]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而且对教育整体生态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教师教育图书中所展现的优秀教师的高尚职业道德、爱岗敬业精神、高超育人智慧、精湛教学艺术正是疗治上述问题的良方。《把爱献给教育的人——霍懋征》全方位、多角度展示霍懋征老师敬业乐业、不断自我超越,孜孜追求教育艺术的一生。《岁月如歌》是著名特级教师、首届教书育人楷模于漪的自选集,展示了她立志从教、终身学习、勤于反思、投身实践的教育人生。

中小学教师能从此类教师教育图书中汲取专业发展的精神能量,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在专业发展过程中,心有榜样,勇往直前,获得成功;把握教育规律,珍惜教师生活,提升职业幸福感。

二、教师教育图书阅读和传播状况分析

中小学教师是“中国梦的积极传播者,帮助学生筑梦、追梦、圆梦,让一代又一代年轻人都成为实现我们民族梦想的正能量”,[5]其阅读状况具有极强的示范性和引领性。研究和分析教师教育图书在中小学教师群体中的阅读和传播状况至关重要。

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为79.9%,较2015年的79.6%略有提升,图书阅读率为58.8%,较2015年的58.4%上升了0.4个百分点。[6]成年国民人均每天读书时间为20.20分钟,比2015年的19.69分钟增加了0.51分钟,成年国民整体阅读状况不够理想。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状况与政策研究”课题组调研成果表明,[7]中小学教师阅读最多的图书是教辅材料,达到69.7%;其次为所教学科著作,比例为57.6%;教育教学理论著作为44.9%;其他专业著作为20.7%。但是通过相关分析,中小学教师相关教师教育图书阅读状况不容乐观,具体数据如下:

表1 教师教育图书阅读状况

为客观准确了解教师教育图书在中小学教师中的整体阅读状况,笔者采用调查问卷与个案研究相结合的方式,以500名中小学教师为调查对象进行分析,回收有效问卷462份,回收率为92.4%。调研结果如下。

1.教师教育图书整体阅读量偏低

调研结果表明,对于阅读教师教育图书,86.58%的老师表示,“能够开拓视野,优化知识结构”;64.94%的老师认为,“可以优化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效率”;43.29%的老师认为,“能见贤思齐,对照榜样发现自身不足”;只有8.66%的受访教师表示,阅读教师教育图书没有太大意义。总体而言,中小学教师对于教师教育图书的价值与意义认可度较高,充分肯定其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与此同时,中小学教师相关教师教育图书阅读数量令人堪忧。仅有17.32%的老师年均图书阅读量在8本以上,69.26%的老师年均图书阅读量在3本以下。对于教师教育图书阅读量偏低的原因,中小学教师提出的主要理由集中于“没有时间阅读”“图书内容与升学率关系不大”“读不懂,图书内容过于枯燥”。笔者的个案访谈显示,相当一部分中小学教师对于教师教育图书阅读效果持有怀疑态度,首要原因在于他们认为在当前应试教育环境下,提高学生考试成绩才是“硬道理”,刷题、考试才是王道。其次,繁重的教学任务令许多老师疲于奔命,无暇顾及自身阅读,部分小学教师表示面对各种各样的评比检查,宝贵的时间被大量占用,苦不堪言。第三,部分教师收入水平偏低,面对生存压力,捉襟见肘,没有更多资金资费购买教师教育图书。多种原因共同导致了教师教育图书阅读量整体偏低的状况。

2.教师教育图书资讯传播渠道相对单一

调查显示,88.74%的老师认为自己对教师教育图书有所了解,32.47%的老师表示比较了解。对教师教育图书的了解,60.61%来自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学校规定阅读,43.29%来源于平面媒体或者网络推介,30.30%来自同事或者朋友推荐,仅有10.82%的老师表示对教师教育图书的认知来源于个人自发阅读行为。

整体而言,中小学教师生活范围较为狭窄,获取教师教育图书相关资讯的渠道较为单一,绝大多数来源于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强力推荐,对相关媒体如中国教育报开展的年度阅读推荐书目等活动关注程度较低,参加相关读书沙龙、新书发布、阅读论坛及相关研修活动的意愿不高,获取新书资讯主动性不强,自发阅读教师教育图书的氛围尚未形成。

3.教师教育图书阅读倾向性较为明显

在教师教育图书的具体阅读情况调研中,笔者发现,相关教学参考用书如“教材全解”“高(中)考真题”“高分宝典”“满分作文秘籍”等占据了图书阅读的大半壁江山。在问卷列举的《给教师的建议》《学会生存》《教育魅力》、各学科《课程标准》等经典教师教育图书中,全部看过的寥寥无几,全部没有看过的达到了62.77%。对于这种状况形成的原因,参与调查的老师提出的理由从高到低有4个:①教学参考书的指导效果明显;②理论著作的实用性不强;③个人理论修养不足,阅读理论著作较为吃力;④无法及时获取相关图书资讯。同时,教师教育图书区域倾向性较为集中,如在陕西省某市,教师阅读“高效课堂”相关图书的比例极高,其他相关教师教育图书整体阅读率偏低。

由此可以清晰看出,中小学教师对于教师教育图书阅读倾向性较为明显。广大中小学教师具有提高学生成绩的强烈冲动和热切期盼,因而在图书的选择上,倾向于选择能够为学生学业成绩带来立竿见影效果的教辅用书,甚至义无反顾地跳入“题海”,希望为学生在满满书山和题海之中找寻到“捷径”。对于不能直接提升学业成绩的教育教学理论图书则采取“搁置”的态度。同时,部分地区教育行政部门强势推行相关教育改革,相关教师教育图书阅读成为必要的热身动作,有意无意加剧了教师教育图书阅读的倾向性。

4.乡村教师的个性化阅读状况不容乐观

2015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文件明确指出:“发展乡村教育,教师是关键,必须把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师教育图书在乡村教师群体的阅读状况如何?相关调研和访谈显示:阅读状况令人忧虑,相当一部分乡村教师有强烈的阅读愿望,但苦于缺少针对乡村教育的图书可供阅读,目前教师教育图书内容“城市化”倾向较为明显,乡村学校的突出问题如留守儿童教育、学习资源匮乏等问题未能得到有效关注,乡村教师的个性化阅读诉求未能得到充分满足。个别乡村教师认为,只要把教育的“保底”工作做好,学生在校的人身安全能够得到保障就万事大吉,业余阅读大量集中于休闲读物。

三、教师教育图书出版推广建议

调研结果表明,教师教育图书的接受和阅读状况不容乐观,集中表现为阅读量偏少、传播渠道单一、阅读倾向性明显、乡村教师阅读状况不佳。与此同时,中小学教师对教师教育图书的认同感强,阅读愿望强烈,这无疑为教师教育图书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针对调研现状和发展契机,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1.聚力整合,打造教师教育图书品牌

品牌意识是指消费者对某一品牌的记忆强度。它根据消费者对某一品牌的不同记忆方式进行测量,从“再认”到“回忆”,最终强化为“第一回忆”。对于出版社而言,读者品牌意识由弱到强的过程就是图书品牌形成的过程。[8]图书品牌一旦形成,便会形成持续影响力,吸引读者长期消费。多元化的需求、个性化的选择、品质化的体验日益成为教师教育图书选购的品牌标准。因而在中小学教师中形成的图书品牌,建立相应的品牌认同和品牌信任至关重要,这是教师教育图书突破传播瓶颈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大夏书系”、商务印书馆“商务馆”系列教师工具书、教育科学出版社“安园教师书坊”、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京师教师教育论丛”、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当代教育学家文库”、福建教育出版社“梦山书系”等都已形成品牌,市场份额较大。2003年,取意自“大夏大学”校名的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大夏书系”正式创立,经历15年的发展,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出版图书涵盖教育基本理论、教师综合素养、教师专业技能、班主任工作、学校管理、家庭教育等方面,大夏书系已成为教师教育图书的重要品牌。近年来,以“开启民智,昌明教育”为己任的商务印书馆积极推进教师阅读,响亮的提出“为中国未来而读”的口号,出版了“语文教师小丛书”“民国经典国文课”等教师教育经典图书,对教师教育图书出版进行了系统规划,形成了良好的业界口碑。

图书的品牌影响力应从潜在的读者开始,各大出版社高度重视对在校师范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增强品牌宣传力度。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向北京师范大学首届免费师范生捐赠新课标教科书和教育学系列丛书。商务印书馆向陕西学前师范学院等地方师范院校毕业生赠送《新华字典》,希冀“未来教师”规范使用祖国语言文字,讲好中国故事。同时商务印书馆在全国建设乡村阅读中心,关注乡村教师阅读生态的提升和优化。品牌推广活动有力增强了相关教师教育图书的市场影响力。

2.搭建立体化教师教育图书推广平台

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数据表明,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对图书(包括纸质图书和电子书)的价格承受能力与去年相比略有提升。尽管51.6%的成年国民仍倾向于“拿一本纸质图书阅读”,但“手机阅读”比例已达33.8%。成年国民听书率为17.0%,有过听书行为的国民人均花费在听书上的费用为6.81元。数字阅读的优势更加凸显,尽管教师教育图书有自身的特点如阅读群体相对“小众”,图书内容画面转化力度不足,但数字出版的潮流必须适应,选择条件较为成熟的图书进行数字出版,转换为“听书”等形式方能赢得更多市场份额。

在图书营销推广上,应针对中小学教师自身特点,采取传统媒体推广、名家推荐、读书沙龙、网络(微信)营销、现场签售等多种营销模式相结合的立体传播渠道。长江文艺出版社《致教师》就是成功案例,该书采取媒体宣传、学术研讨、微信营销、网络推广、集体团购等多种形式,一年之内创造了销售20万册的不俗成绩。教师教育图书较之于畅销书而言最大的特点是一旦推广成功,就会转化为“长销书”,在营销推广的过程中可以采取“深耕细作”的模式,如通过权威平面媒体推介、社会名流和一线名师作序的方式扩大影响力;同时,利用互联网、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开展作者访谈、读书分享等互动交流活动;联合相关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教师培训机构、知名中小学开展教师教育图书系列活动(如征文比赛、读书节、阅读分享会),提供阅读综合服务。逐渐从免费公益活动过渡为有偿收费、最大限度扩大广大中小学教师对相关教师教育图书的了解范围,增强认知程度,最终实现广泛传播的效果。

猜你喜欢

图书教育教师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最美教师
图书推荐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班里有个图书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