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林洋行中英文报纸简述及数字化实践
2017-07-16彭梅
彭梅
摘 要:字林洋行是19世纪英商在上海创办的新闻出版机构,旗下的一系列中英文报纸,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上海图书馆《全国报刊索引》于2015年推出《字林洋行中英文报纸全文数据库》,对于文献的保护性开发和史学研究的推进颇有助力。
关键词:字林洋行;北华捷报;字林西报;数字化
一、字林洋行概论
依托便利的地理优势,近代上海在开埠之后发展迅速,成为近代中国的商业和贸易中心,是远东地区重要的通商口岸,“其繁盛不亚于英之伦敦,法之巴黎,美之纽约,德之柏林等处。”[1]在这样的背景下,租界人口迅速增长,通讯业和印刷技术也为近代新闻事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为了向侨民传递商情和中国国情,洋商率先开始发行报刊,其中英商在上海独占鳌头,“至1859年发展到50家,占上海洋行总数62家的80.65%”,[2]字林洋行即是其中的佼佼者。
字林洋行是十九世纪英商在上海创办的最主要的新闻出版机构,也是当时英商在华最大的报业印刷出版集团,旗下的一系列中英文报纸,具体详尽地记载了近代中国百年的社会场景,具有不可替代的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
有鉴于此,上海图书馆《全国报刊索引》以字林洋行为主题,历时5年,于2015年5月推出了《字林洋行中英文报纸全文数据库》(1850-1951),收录 《北华捷报》、《字林西报》、《上海新报》等中英文报纸,让这个跨越百年的出版集团的资源重获新颜。下文即就该数据库的内容与重要意义予以简述。
二、字林洋行出版中英文报纸简述
《北华捷报》由洋商亨利·奚安门于1850年8月3日在上海创办,是近代上海出版的第一份英文报纸。该报周六出版,每期四版,主要刊登各行业广告、新闻评论、船期广告和进出口贸易统计信息等重要信息。
随着上海开埠之后的迅速发展,特别是与远洋航运的联通,使得长江航运、沿海航运和欧亚航运等汇集上海,使上海成为国际性港口。基于如此明显的区位优势和贸易需求,每周一次的船期和进出口贸易统计信息显然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因此,《北华捷报》报馆开始刊行日刊,主要报道航运信息和市场消息。因此,1864年6月1日,报馆将之前已经在出版的《每日航运与商业新闻》更名为《字林西报》,以适应不断扩大的航运与贸易需求。
1941年12月8日,受太平洋战争影响,《字林西报》被迫停刊,于1945年10月8日复刊,此后一直发行到1951年3月31日停刊,成为“重要英文日刊之领袖”,[3]是近代中国出版的最具影响力的报纸。除了报纸之外,字林洋行还于1865年开始发行《字林西报行名录》,[4]刊载上海和全国各大城市商行、企业、机构的信息,在近代上海名录中独占鳌头。
随着外侨与华人关系的日益密切,字林报馆的业务范围也逐步扩展,除了服务在华的西人外,他们也日渐将新闻目光向华人圈扩展。1861年,墨海书局停办印刷业务,其部分印刷设备为报馆收购,并开始筹备《上海新报》。1861年底,该报正式创刊,每周二、四、六发行,至1872年改为日刊,仅星期日停刊。
1882年5月18日字林洋行又开始发行《沪报》,该报内容包括各洋行、商铺的告白和启示、谕旨、社会新闻等,其中有部分内容译自《字林西报》。该报相继更名为《字林沪报》、《同文沪报》,并与1908年改回本名,直至终刊。
《消闲报》作为《沪报》增刊,也收录在《字林洋行中英文报纸全文数据库》中。该报于1897年11月24日创办,当时《字林沪报》为与沪上更多小报竞争,率先把副刊类文章印成单张,取名《消闲报》,随正报附赠,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中文报纸副刊。该报随着《沪报》的更名,也先后改为《同文消闲报》、《消闲录》出版。
字林洋行出版的另外一份颇值得关注的中文报纸即《字林汉报》,虽然创办时间不长,但作为西人在华内地创办的第一份日报,其价值和意义也不言而喻。
由以上的简单梳理可以看出,从《北华捷报》一份简单的周报,到集日报、周报以及众多副刊于一体的中英文报纸,字林洋行也经历了从西人独资的报馆到公司制经营的报业集团的转变。
三、《字林洋行中英文报纸全文数据库》出版的重要意义
文献数字化是指利用数据库技术、数字压缩技术、网络技术等技术手段,将印刷型文献、缩微型文献等传统介质的文献,转化为数字化、电子化的光盘文献或网络信息。[5]将字林洋行中英文报纸进行数字化,能更好地解决报纸的保管问题,另一方面,也能让读者更方便地运用数据库进行查询、检索。由于字林洋行中英文报纸出版年代最早可追述至1850年,早期的出版发行量有限,留存至今的版数屈指可数,可謂之古籍,因而也就不会轻易示人,甚至当作文物收藏起来,研究人员及其他读者就很难借阅到,将报纸数字化后,这个矛盾便可迎刃而解,可轻易实现孤本报刊的信息共享。
《字林洋行中英文报纸全文数据库》的推出,为相关领域研究的学者提供了坚实的后盾。如汪幼海研究《字林西报》与近代上海新闻事业之间的关系,认为该报掀开了近代上海传媒产业的第一章,字林洋行在上海发展出系列报刊,对上海及中国其他口岸的外侨社会,乃至海外外侨都具有相当的吸引力和影响力。[6]再如,陈晓波对孤岛时期的《字林西报》进行了研究,他认为自1937年11月到1941年11月日本占领上海期间,《字林西报》在孤岛时期报业生存的困境中,及时调整经营策略,拓宽经营领域,为报刊的生存留下了宝贵的空间。[7]可见,这些相关领域的研究都离不开该数据库,都需要该数据库所提供的文献信息,这也显示了数据库在学术研究方面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林震编纂.《上海指南》.商务印书馆,1930年版.“凡例”第1页.
[2]《上海对外经济贸易志》编纂委员会编.《上海对外经济贸易志》(上册).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年版,第57页.
[3]戈公振.《中国报学史》.岳麓书社,2011年版.第75页.
[4]《字林西报行名录》及其修订本名称几经变更,在此文中,选取了大家较为熟悉的、持续时间较长的刊名,即The North-China Desk Hong List.
[5]黄健,沙永群.《高等学校图书文献的管理与使用》.哈尔滨地图出版社,2006年版.第246页.
[6]汪幼海.《〈字林西报〉与近代上海新闻事业》.《史林》,2006年第1期.
[7]陈晓波.《孤岛时期〈字林西报〉研究》.上海大学学位论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