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特殊或易感人群健康的城市绿色景观现状及建设研究
2017-07-16郑爽
郑爽
(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
伴随着大气污染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当今城市公众的健康已经成为了严重的问题。城市绿色景观对于改善公众健康有着积极的作用,然而现在对于社会特殊群体和易感人群的健康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关注并不突出,其实这类人群同样需要社会的关怀。本文的研究是通过分析当今城市景观设计对于特殊群体的关注现状,从而分析总结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不同类型的社会特殊人群的景观关怀。
一、环境恶化引发的公众健康问题
自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城市化发展的浪潮,大批的人群从农村涌向城市,在给人类带来巨大繁荣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其中城市环境不断恶化引发了严重的公众健康危机。这种健康问题不仅是指生理上的,很多时候也是精神上的危机,例如人们长期生活在钢筋混凝土的森林中逐渐和大自然失去了联系、在都市生活的压力下人们变得焦虑不安、外来务工人员没有归属感和安全感、人们的居住环境变得嘈杂、层出不穷的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了公众健康的严重威胁。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得人们的体力劳动大大减少,足不出户就可完成多项事情,人们之间面对面的交流越来越少,与大自然的接触也越来越少。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环境污染,导致的各类疾病例如癌症、心脑血管疾病以及糖尿病已经逐渐成为了当代人们疾病死亡的主要杀手。
二、城市绿色景观对身心健康的积极作用
城市绿地景观不仅有美化环境,改善局部小气候的作用,同时城市绿地对于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的良好作用也是不可或缺的。人们释放压力的场所很多时候会选择有绿色植物的地方,并且人们常常会选择在环境适宜的公园绿地中休息和聊天,这样也可以更好地促进社会交流。在房地产开发中,周边的绿色环境以及后期的绿地景观面积,逐渐成为了评判居住区好坏的标准之一,这足以证明当今人们对城市绿地景观的渴望和需求。例如,城市中的口袋公园,成为了都市白领们休息的良好去处,它的存在对市民的生理和心理上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城市绿地不仅仅是休闲的运动的场所,很多时候更是起到了缓解紧张情绪,增强免疫力,降低犯罪率,提高工作效率的作用。
三、城市公共绿地设计对特殊群体健康的关注缺乏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在人们关注市民群体的身心健康的同时,特殊人群的健康问题也需要得到大家的重视。
1、城市白领和外来务工人员
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人员在陌生的城市找不到归属感,文化和城乡差异使得他们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当今的城市绿地设计规划很多时候并没有考虑到绿地周边的使用人群,高端住宅和写字楼周围可以饱览美丽的城市绿地景观,而普通街道则是简单的绿化种植,甚至工厂周边的绿化竟成为了奢侈品一般。这种不公平的现象已经在当今的景观设计中表现的十分明显。其实无论是公司的白领还是流水线的工人,他们都有着高强度的精神压力,同样需要绿色景观对他们的身心进行调节。
2、老龄化人群
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普遍性的社会问题,那么让绿色景观更好地调节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也是维持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在城市绿地中对老年人的关注也较少,老年人经历了岁月变迁,心境趋于沉静,对于生活的要求与年轻人追求标新立异、新鲜刺激不同,他们需要的是一个可以好好呼吸新鲜空气,有地方可以唱一段京剧,品一壶好茶,下一局象棋的地方,这就需要景观具有一定的私密性。另外老年人的视力、记忆力都不如从前,需要设计些景观差别较大的,方位感强的空间。但实际上,很多小区的景观和城市绿地中并没有考虑到这些因素,老人的活动空间很少,并且常常和其他的活动空间相冲突。老人缺少这样的活动空间,很容易产生各种心脑血管疾病,威胁到他们的身心健康。
3、儿童的成长
在現在的景观设计中对于儿童活动区几乎没有关注到儿童成长的真正的身心健康。很多时候就只是简单地放置一组儿童游乐设施,地面铺上塑胶的材料。实际上,儿童的活动方式不仅仅是使用游乐设施,他们有着自己的想法,可以提供一些弹性的空间,让他们有选择性地来支配自身的行为才是真正关心儿童的设计。
4、残疾人
在当今的城市公园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区域只有台阶没有坡道,使用轮椅的残疾人无法进入这一区域,一些地方即使有坡道但是坡度较大或宽度过窄也使得轮椅不能使用。在一些人行道上,没有设计盲道或者有盲道但是常有电线杆等障碍物,非常不利于保护盲人的安全。
5、灾后幸存者
例如像汶川、玉树、天津等城市中,对于灾难后的幸存者他们的身心健康在景观方面关注还没有提到一个重要的位置上来。然而,他们的确需要城市中给他们一片交流放松的空间,让他们在这里释放压力,交流情感。对于这样的特殊群体,他们更容易产生身体和心理上的健康问题,因此需要我们投入更多的关注在他们身上。
四、健康理念引导下的城市园林的发展历程
对于绿色景观和公众健康的积极作用,早在12世纪的欧洲就已经有了这些方面的运用,中世纪的修道院可以说是最早的康复园林,流浪者和朝圣者在出现疲倦、生病的症状时就会带他们到修道院中的疗养室中进行治疗,这些疗养室紧挨着修道院的花园和药草园。在19世纪,阁式医院成为了医院的主要形式,阁式病房之间是户外空间,将阳光和新鲜的空气引入房中,起到了疗养的作用。但是在20世纪之后,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外科手术等先进的医疗手段逐渐被认为是可以治愈一切病症的,这种古老的治疗方法逐渐被取代。直到20世纪晚期,康复园林的概念又被重拾到景观设计师的视野中来,越来越多的关注到绿地景观和人类身心健康之间的关系。
然而对于特殊人群的身心健康和城市绿色景观的研究还为之尚少,更多时候是从人性化设计的角度出发,而没有过多地从特殊人群的健康角度考虑和研究。
五、针对社会特殊人群健康的城市绿色景观建设
1、老年人活动空间
老年人较其他的人群而言有更多的闲暇时间,刚退休不久的老人往往喜欢做些适量的运动。年纪在70多岁的老人,行动开始变得迟缓,一般喜欢坐在离家近的地方和邻居朋友聊天。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很多是由子女或者护工推着轮椅出门,晒晒太阳,随处看看。
那么面对这样的三类老人,在社区景观设计中应当注意一下几个方面:首先,需要给他们提供更多有树荫或者遮挡的区域,要能做到夏天不晒,冬天挡风,下雨不会躲闪不及。其次,要保证他们的心理安全感,有一定的私密空间不相互打扰。同时要有较为丰富的可观内容,看人或者是看景。第三,场地要开阔平整,地面不要有过多的障碍物,以防跌倒受伤。第四,设施的完善,无障碍通道方便轮椅的进出,座椅最好能有扶手方便老年人起身。
2、儿童活动空间
当今多数社区中的儿童活动空间都是以安装整套的儿童娱乐设施的形式出现,地面铺上塑胶材料,儿童没有办法自主选择他们活动的方式。真正合理的儿童活动区应当是关注到孩子的成长需求,他们对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他们希望可以在多元化的空间中找寻快乐。第一,符合儿童的生理特征。在儿童活动区的座椅不易过高,在设计上不仅仅是放置儿童游乐器材,可以设计一些可供他们自己创造的空间,例如沙池,软质挡墙等。同时也不应该有尖锐的物体在这里出现,这样很容易让小朋友由于好奇心而伤到自己。第二,对于空间边界的处理。在每个场地与场地之间边界的区域是设计中较为容易忽视的地方,但是这一区域的安全性是十分重要的,植物不易种植的过密,如果需要的话也尽量避免人的进入,不然儿童在不小心进入这些区域很容易发生意外和危险。第三,色彩的处理。儿童喜欢较为鲜艳的颜色,但是在鲜艳的颜色的同时不宜做的过于繁杂,这样容易使得家长在看护的过程中,视觉产生疲劳。第四,场地应该尽可能的开阔,便于家长的看护,过于复杂的空间会增加孩子走失的可能性。
3、城市白领
城市白领这样的一类人群虽然不需要过多的在室外工作,风吹日晒,但是长期的工作压力使得他们成为最容易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他们处在钢筋混凝土的森林中,很难看到绿色,享受到大自然的气氛。上个世纪的美国正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很多城市的中心商务区都建造了“口袋公园”,为高压中的上班族带来一抹绿色。在这样的环境中的绿地应当具备以下的特点:首先,需要有独处的空间。上班族在这样的区域往往是在中午午饭的时间,有的人希望在这时可以放空自己、缓解压力,这是就需要较为私密的空间而不被其他的人打扰。其次,需要有可供交流的空间。这样的空间可能是大树下的几个座椅加上一个小桌子,也可能是小池塘边滨水的休息区。他们往往会选择这样的地方和同事朋友一起聊天吃午饭,并且在春风徐徐的日子里,这同样也可以成为约谈客户的好去处。并且这些地方的座椅最好是可移动的,这样可以方便人们自由形成任意数量的组合。
4、外来务工人员
外来务工人员上班的区域一般是在较为偏僻的工厂或者是建筑工地,这样的区域往往对景观设计的关注很少。工厂常会排放出有毒有害的气体,危害人们的健康,工厂中应当种植能够吸收有害气体的植物,例如夹竹桃能吸收硫化氢、二氧化硫等气体,可以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另外,外来务工人员背井离乡出来打工,对家乡有着强烈的思念之情,工厂外的环境更应该提供一些可供他们休息聊天的地方,丰富他们的工作之余的生活。在节约成本的前提下,同样可以用较为平价的树种营造出和谐的景观氛围。
5、灾后幸存者
灾后幸存者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会处在临时安置点,他们的情绪由于灾难的降临很多人在短时间都没有办法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常常会出现失眠、恐慌、自我怀疑、抑郁等不良的情绪。心理医生的数量没有办法满足这么多人的需求,这就需要在设计室外空间时尽可能的关注到他们的健康恢复。首先是营造运动的空间,其中包括康健恢复器材,如高低杠、训练阶梯和吊环等。另外是面向身体已经康复了的人群,他们由于灾后存在的恐慌和紧张的情绪,急需得到释放,篮球场、乒乓球台和活动广场这样的地方为他们提供了很好的锻炼场地,可以通过运动来减轻压力,促进心理健康的恢复。其次,利用园林景观来排解心理障碍。可以选择种植一些开花的植物,芳香的气味和鲜艳的颜色会愉悦他们的心情。通过地形的设计,增加一些缓坡,加强他们的运动量也有助于降低血压和肌肉放松的作用。同时,应当有较多可供他们交流的空间,可以向朋友倾诉自己的内心,这样也有助于加快内心的排解。第三,在设计中也应当避免一些问题,如果此地区是由于洪水泛滥导致的家园被毁,他们很多人就会对水有很大的恐惧感,应当避免大的水面的设计,以防加重他们的心理恐慌;如果是对于地震灾后的景观建设,就应避免类似震波、裂痕这样的雕塑和铺装,这样的元素可能会引起他们对地震的回忆。另外,在景观设计中要尽量避免出现可供他们向外界人群发泄和自残的物体,如散落的石子和尖锐的构筑物等。
结语:城市绿色景观设计对关注公众健康有了一定的认识,同时也越来越重视在这方面的设计,但是對于弱势群体、特殊人群的健康关注还有待加强,其实为了整个社会更加和谐的发展,关注这类人群的健康是十分重要的。本文根据现有的案例结合现状问题,对当今基于特殊易感人群的城市绿色景观建设提出几点思考,希望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起更多的设计者关注到这一方面人群的健康,从景观设计的角度上更好地为公众健康社会和谐的目标服务。
参考文献
[1].亚力山大·加文,盖尔·贝伦斯等著.城市公园与开放空间规划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7,8.
[2].闫洪杰.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与老人需求的适配[J].北京园林,2011(2)
[3].毕燃.城市公园中弱势群体使用功能拓展及设计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6
[4].谢彩霞.农村震后重建安置点康复性景观设计初探[D].四川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5
[5].姜斌,张恬,威廉·C·苏利文.论城市绿色景观对大众健康的影响机制及重要研究问题[J].景观设计学.2015,1
[6].王敏,刘滨谊.为健康生活的设计——美国风景园林规划新趋势[J].中国园林.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