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著美国人遗骨上记录的辛酸往事
2017-07-16克拉克·斯本塞·拉尔森
克拉克·斯本塞·拉尔森
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研究员
1492年,一心要实现“黄金梦”的哥伦布踏上了征程,率领那支勇敢的探险船队越过重重波涛,历经千难万险,最后在他所谓的“西印度群岛”——加勒比群岛登陆,这次登陆揭开了欧洲人入侵美洲大陆的序幕,也彻底改变了土著印第安人的命运。
如今,这段历史依然历历在目:西班牙人如灾难般突如其来,沉重打击了猝不及防的印第安人,使之一蹶不振,随之而来的疾病更是夺去了幸存者的生命,可怜的印第安人带着血泪走进天堂。古老的文献讲述了土著美国人的故事,诉说了他们的悲惨遭遇与不幸。然而在文献之外,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在当年的拉佛罗里达(北美洲大陆东南部西班牙传教地区),考古学家就从那些印第安人留下的累累遗骨上,发现了殖民者带来的种种不幸。
从1565年开始,印第安人与欧洲人在拉佛罗里达发生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冲突,也正是在这个时候,罗马天主教的教徒们在当地建立了一系列教堂。对于皈依者来说,教堂是社会的核心;对于活着的人,它是精神寄托之处;对于死去的人,它是灵魂的归宿。在这些教堂的废墟下面,考古学家发现了印第安信徒的遗骨。这些骨骼完整地记录了印第安人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也记录着那些辛酸往事。
考古学家对遗骨进行分析后发现,欧洲人的到来改变了印第安人的食谱,但这种改变并非是一件好事。起初,印第安人的食物丰富多样,富含海产品和各种动植物,但后来,他们的食谱逐渐单一化,营养成分也比过去大大减少,主食变为玉米。
以玉米为主食并非好事——玉米含糖量高,易促使蛀牙产生,造成口腔问题。玉米还含有植酸盐,能阻止人体吸收矿物质,食用过多玉米的人易患贫血症以及其他低铁疾病。而在玉米中,人体新陈代谢所必需的钙、维生素B3的含量偏少,则直接影响人们的生长和发育。因此,在一些印第安信徒的牙齿上,出现的龋洞比他们祖先更多、更大。牙齿上的记录引导着考古学家一步步前行,深入当年印第安人的生活。他们发现,许多印第安人发育不良,或者是因为疾病,或者就是因为营养不良,这说明印第安人长期生活在恶劣的环境中,遭受疾病的困扰,更别提得到充足的营养了。
然而,食物问题并不是印第安信徒所面临的唯一问题。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戴维·赫斯特·托马斯还在当地发掘出一口水井,这口水井有木板衬里,水位很浅,为寄生虫提供了孳生场所。今天,所有生活在该地区的人都知道,饮用浅水井中的水很危险,因为它容易遭到污染,导致人们患上寄生虫病或其他疾病。教区周围往往是印第安人成群聚居的地方,在这样的条件下,一些传染病很容易在人群间迅速传播。从发掘出来的遗骨上的痕迹看,由于感染细菌,很多人的下肢骨无不伤痕累累。一些寄生虫还会吸食寄主人体的血液,造成贫血。
其实,对于生活在传教区的印第安人来说,改变的不仅仅是食物和生活环境。在拉佛罗里达,西班牙人实行分派劳役制,以此划分劳动力。经过对骨骼的研究,考古学家发现,印第安人比他们的祖先更容易患上关节炎,这是由于劳动强度过大造成的。在欧洲人的统治下,印第安人饱受剥削和压榨,不得不接受沉重的劳动负荷。
生物考古學发掘出的信息,与众多历史文献上的记载相吻合,其中包括印第安人被迫从事劳动、深受疾病的困扰等。不仅如此,它还让我们知道了几百年前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欧洲人的到来,给印第安人带来了苦难,但是,印第安人坚韧不拔,他们适应了恶劣的生活环境,能应付新的挑战,克服重重困难繁衍至今,印第安人的历史永远为后人凭吊和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