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滨水近自然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2017-07-15胡海辉王明璐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12期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

胡海辉+王明璐

摘要:介绍了国内外滨水近自然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城市滨水近自然景观对现代城市建设的重要性,并对滨水近自然景观的规划设计进行归纳,总结了现代城市滨水近自然景观建设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城市;滨水近自然景观;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4.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7)12-2270-02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7.12.017

Study on Planning and Design of Urban Waterfront Near-natural Landscape

HU Hai-hui,WANG Ming-lu

(College of Horticulture and Garden,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Harbin 150030,China)

Abstract: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research achievements in near-natural waterfront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were introduced. The importance of urban waterfront near-natural landscape to modern urban construction was analyzed. And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waterfront near-natural landscape were summarized. Important significance of the modern urban waterfront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atural landscape was provided.

Key words: urban; near-natural waterfront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为了满足现代化城市建设,部分城市内河、湿地被侵占,或被建设成与高楼林立相配套的硬质驳岸和硬质铺装广场,失去了生态滨水景观原有的自然风貌。滨水近自然景观设计作为新常态,已被学术界广泛研究,并在实践中采用景观设计理念[1]。朱国平等[2]在研究中认为单一和乏味的滨水景观规划设计已经满足不了人们的精神需求,张文杰等[3]阐述了江、河、湖、渠等湿地景观中滨水绿地的建设原则,周亚莉[4]针对城市内河的沟渠化、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遭受破坏等问题,提出了生态城市建设中河流生态修复方案,朱晓博等[5]利用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滨水景观进行近自然评价,孔强等[6]介绍了景观游憩型滨水绿地与生态修复型滨水绿地的特征和自然群落配置的模式。国外滨水景观建设中,由于中欧时期很多国家工业建设都选择建在阿尔卑斯山脉,使其自然生态系统遭受到严重破坏,因此掀起了滨水景观建设回归自然的改造热潮[7]。日本的河流治理经过一段先渠化再治理的过程[8],推出《近自然工法》指导建设近自然河流生态工程,将研究重点放在恢复生态,保护河流、水库和海岸的自然生态系统上[9]。英国颁布了全球第一部水环境保护法规,为河流治理的规范化提供了标准和法规基础[10]。德国提出生态工程措施是指在传统的水利工程建设上以及河流治理上使用接近自然的生态建设模式[11]。美国生态学家以生态学为设计主体的河流景观设计理念,推进了河流生态化建设的进程[12]。城市滨水区近自然景观规划设计研究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

1 滨水近自然景观在城市中的重要性

1)提供城市生活用水。目前,城市用水主要通过过境城市河流的取得,少数采用地下水。由于过量使用地下水会使地质与地下组成发生改变,导致地下空洞、地面下沉等问题。也有远距离调水,但供水成本会提高。所以,河流是城市居民生活和生产就近取水的主要水源。

2)改善城市交通结构。开发城市河流的水运功能,可以缓解城市交通紧张。城市河流将城市分隔成道路与开敞的空间,河流两岸及出城而过的河流为城市交通构成提供了道路系统的路基,降低了城市交通的汽车尾气污染,其植物群落能降低城市交通所产生的噪声污染。此外,建设在城市周围的滨河交通系统不仅是道路也是城市的旅游通道,更是城市生态绿廊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环境建设与提升尤为重要。

3)保证城市生物多样性。城市的水系环境为生物多样性的存在提供条件。城市滨水区是典型的生态交错地带,作为水域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的交接区域,受到两种生态系统的共同影响,呈现出多种多样的生态特征。这种生态交错地带,适宜各种生物,尤其是两栖类生物的生存,并且对水体污染有一定的自净功能。若河流环境恶化,成为污水通道,生物多样性则逐渐降低。因此,保持良好水质、保护生物多样性对提高城市水生态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4)提供城市居民休闲环境。滨水區场地是城市居民和外来游客共同休闲、观赏、使用的主要场所。滨水近自然景观规划设计应将审美功能、生态功能和实用功能创造性地融合在一起,突出滨水绿地场所的公共性、多功能性、近自然性、亲水性和生态性。滨水近自然景观规划设计不单纯是解决防洪问题,在增加滨水地区土地利用价值的同时,通过人性化的休闲、活动、亲水空间的塑造,能够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提供良好的平台。

2 城市滨水近自然景观规划设计

1)滨水区水质恢复。城市河流水质恢复方法较多,目前主要采用污水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生态平衡处理等方法。利用水生植物治理水质污染的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滨水区水质净化,如通过芦苇、菖蒲、香蒲、水葱、千屈菜、泽泻、睡莲、萍蓬草等植物的根系吸收、过滤和降解水中的污染物,来净化、改善水质。而动物也是构成滨水绿地生态复合系统的主要因子,能够提升水体的自然调节能力。此外,恢复水质还需要控制污染源流入,提高水资源的品质,实现水资源与动植物物种的和谐共融。

2)濱水区土地规划。目前,一些滨水区的土地使用功能杂乱,土地整体的利用率较低,用地结构、形式和功能比较单一。因此,在进行规划设计之前需要对滨水区的规划区域、景观区域进行充分调研,确保滨水区空间布局的合理性,并突出滨水区域土地标志性地段的识别性,保留、保护规划区域内的近自然元素。对滨水区进行科学、总体的规划设计,才能更好地发挥滨水绿地生态系统的综合修复作用,实现城市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目标。

3)滨水区废弃设施改造。在滨水区规划范围内常遗留很多废弃的设施,主要包括工业遗弃物的相关元素,如原有厂房设备、厂区内的设施、运输设备等。在进行近自然改造中通过与设计主题、风格相同的处理使其成为新景观中的休闲设施或雕像作品,使废弃场地内的设施成为近自然滨水景观中的修饰符号,从而更好地提升近自然滨水景观质量。此外,合理利用滨水区域内已有的废弃景观元素,不但可以低投入就地取材,还能促进人们对于建设区域历史沿革与时代发展的回忆与思考。

4)滨水区植物群落设计。在滨水区近自然植物群落规划设计方面,需要依据群落生态学原理,模拟自然江河植物岸线,以绿为主,创造自然野趣。滨水近自然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高,适应能力强,是城市野生动物的主要栖息场所。设计中合理使用植物资源,实现乡土植物、引进植物的有机结合,确保地被花草、低矮灌丛和高大树木层次清晰,体现城市整体绿化风格和地域乡土特征,突出滨水区绿地植物群落的近自然性。另外,种植高大乔木,提供遮阴和减少热辐射,也符合近自然植物群落的结构特征。

5)滨水区水系平面构成。在绘制滨水近自然景观平面图时既要满足比例与尺度、对称与均衡、对比与协调的形式美原则,还要注重近自然河岸线线条的流畅性,绘制出接近自然河流水体流线的平面图。根据水体的走向、形状、尺度的不同,以系统工程为指导,合理布置线状水、带状水和面状水形态,巧布游览路线,以满足滨水景观功能的多样化要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平面设计过程中,要考虑护岸的总体布局和柔美线条等因素,既提高设计水域水文的安全性又实现近自然滨水环境设计的目标。

6)滨水区护岸设计。滨水护岸的类型主要有木质护岸、生态植物护岸和石材护岸。木质护岸是使用各种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形成的生态护岸;生态植物护岸是利用各种陆地植物和水生植物结合,通过植物根系在土壤里的固定作用形成自然生态护岸;石材护岸通过各种不规则石材的切割形成有机的组合,或无规则的堆放。各种护岸最重要的功能是防止水土流失,稳固河岸,因此在设计过程中护岸结构稳定是前提也是核心,护岸绿带断面处理应把水流、水位、交通、汛期和设计景观综合考虑。护岸断面结构多采用台阶式,包括外低内高型、外高内低型、中间高两侧低型。

3 小结

城市滨水近自然景观规划设计涉及植物学、生态学、动物学、行为心理学、城市规划学、风景园林学、建筑学、景观美学、社会经济学等多门学科,系统性较强。城市滨水近自然主题的河岸带已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意义的河岸带功能主要体现在防止自然灾害、保护城市安全方面,这与人们追求的休闲、舒适、享受的生态环境有很大差距,也严重掣肘了生态城市的构建与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城市河岸带建立集安全防护、健身休闲、观光旅游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生态城市滨水近自然景观带已成为时代赋予风景园林学科的一个崭新课题。在滨水近自然景观规划设计中,尊重自然、回归自然、按照自然规律实现人与自然的有机结合,实现国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者有机结合,成为生态滨水近自然河岸景观规划设计研究的主旨。

参考文献:

[1] 裴 莹.城市季节性河流景观恢复性规划设计方法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09.

[2] 朱国平,王秀茹,王 敏,等.城市河流的近自然综合治理研究进展[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6,4(1):92-97.

[3] 张文杰,屈培源,张文博.“近自然”滨水绿地景观建设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9):4018-4021.

[4] 周亚莉.城市河流生态修复与景观设计[J].中国西部科技,2011, 10(1):52-54.

[5] 朱晓博,高甲荣,张金瑞,等.基于AHP-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河流近自然评价—以浙江省安吉县西苕溪为例[J].中国水土保持,2014(2):35-39.

[6] 孔 强,李小兰.城市滨水区带状绿地近自然植物群落营建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6,44(1):266-267,314.

[7] BERNARD J,TUTTLE R. Stream Corridor Restoration:Principles,Processes,and Practices[M].USDA:Natural Resoures Conservation Service,1998.

[8] WU J J,PLANTINGA A J. The influence of public open on urban spatial structure[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2003(46):288-309.

[9] THYSSENN. Rivers in the European Union:Water Quality,Status and Trends[A].NIJLAN H J,CALSMJR. River Restoration in Europe[C].Lelystad:RIZA,2001.

[10] ALLAN J D. Stream Ecology: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Running Water[M].Oxford:Chapman & Hall,1995.

[11] KAUFMAN M M,MARSH W M. Hydro-ecological implications of edge cities[J].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1997(36):277-290.

[12] 道格拉斯·法尔.可持续城市化[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城市规划设计
刘璐规划设计作品
规划设计作品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发展趋势探讨
基于城市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规划设计初探
规划设计
城市绿化面积规划管理
生态城市规划管理与建设技术研究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
城市规划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当代佛教寺庙规划设计初探